生物技术概论心得体会总结(整理2篇)
生物技术概论心得体会总结范文篇1
关键词:技术科学;技术;技术哲学
前苏联以及现今俄罗斯的重工业技术和军事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究其原因我们不能回避其发达的技术科学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其实早在前苏联时期,学者们就对技术科学哲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其相关研究具有鲜明特色,不但代表了前苏联技术哲学的主要成就,也极大丰富了当今占主导地位的西方技术哲学体系。
一、技术科学哲学问题研究背景
前苏联和俄罗斯的科学技术哲学是世界技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指导思想、研究纲领和研究重心都与中国和西方科学技术哲学有着显著的区别,因而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科学技术哲学界特别关注的研究领域。值得一提的是,上个世纪我国学者在前苏联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的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对于作为前苏联科学技术哲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技术哲学的研究却大相径庭。之所以存在上述状况是因为,一方面,正如俄罗斯学者指出的:“哲学显然很晚才开始研究技术现象。……相对于实践认识和实践理性,哲学更偏好理论认识、理性和理论规则,显然,这种偏好成为哲学很晚才转向思考技术现象以及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的一个原因”[1]。的确,相对于其他哲学分支学科,技术哲学本身起步较晚,现代技术哲学就其本身而言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到目前为止发展也不是很完善,诸如技术的本质、技术是否是价值中立的焦点问题,以及技术哲学的奠基人物和奠基性著作还没有形成压倒多数的、相对统一的观点。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前苏联时期的技术哲学往往被视为资产阶级哲学加以批判。苏俄技术哲学研究开始于19世纪末,那时“п.к.恩格迈尔(п.к.энгельмейер)在自己的小册子《19世纪技术的总结》(1898)中提出了技术哲学的任务。同时他的许多著作被用德语出版”[2]。但是,自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前苏联技术哲学研究开始转向一个特殊时期。正如俄罗斯学者所评论的:“技术哲学在俄国的命运非常悲惨。关于技术哲学必要性的思想,是由п.к.恩格迈尔提出的。п.к.恩格迈尔是俄国工程师,他是技术哲学第一个研究纲领的提出者,这个纲领于1912被提出来。1929年,当恩格迈尔不得不再次号召建立技术哲学时,他遇到的是不理解和公开的反对。恩格迈尔在《我们需要技术哲学吗?》一文中发展了技术哲学重要性的思想。而在这个杂志的同一期中还收录了б.马尔科夫(б.марков)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技术哲学遭到批判-‘现在没有,以后也不可能有独立于人类社会和独立于阶级斗争之外的技术哲学。谈技术哲学,就意味着唯心主义的思考。技术哲学不是唯物主义的概念,而是唯心主义的概念’。从这时起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把技术哲学斥为唯心主义,在苏联哲学界已成定论,尽管马克思就是19世纪有兴趣从社会—哲学方向研究技术的一个创始人”[3]。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技术哲学”的提法在前苏联时期被禁止,但是对于“技术”的哲学思考在前苏联却从未停止过。那时(也包括现在)有一大批学者长期致力于技术哲学问题的研究,其中比较重要的人物有:в.м.罗津、в.г.高罗霍夫(в.г.горохов)、г.м.塔夫里江(г.м.тавризян)、г.и.舍梅涅夫(г.и.шеменев)、и.т.弗罗洛夫(и.т.фролов)、в.в.切舍夫(в.в.чешев)和в.с.斯焦宾(в.с.стёпин)等人。他们的研究成果颇丰,而且具有不同于西方技术哲学的典型特色,因而这些人的思想和成果成为我国学者和西方学者极为关注的研究课题。
в.м.罗津等在《技术哲学:历史与现实》一书中曾写道:“苏联时期对于技术的研究开始于世纪初(指20世纪初-笔者注)。由于п.к.恩格迈尔,技术哲学在俄罗斯获得极大发展。后来在我国,这一学科被视为资产阶级科学而被禁止研究。但是却发展起一系列研究或讨论技术不同方面的学科,并且,如今它们被部分地纳入到技术哲学中来。首先就是技术史。……研究技术的第二个领域被称为‘技术的哲学问题’。恰恰在这里讨论了技术的本性和本质,……第三个领域在苏联时期急剧发展-这就是技术科学的方法论和历史。虽然这门学科属于科学学和方法论,但如今它们被包括到技术哲学中来。……第四个领域是设计和工程技术活动的本性和历史。……正如我们已经发现的那样,如今这些研究领域不仅仅单独发展,而且还处于技术哲学的范围之内。”[3]因此可以说,前苏联时期学者们把技术史、技术的哲学问题、技术科学的方法论和历史、设计与工程技术活动的方法论和历史等问题不同程度地纳入到技术哲学的研究范围内。在这四个组成部分中,对于技术科学方法论的研究最为充分,并且具有鲜明的俄式风格。
二、技术科学哲学问题研究重心
前苏联学者非常重视对技术科学认识论的研究,这主要包括技术科学的起源、对象、结构、功能、任务等问题,其中技术科学理论的结构问题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1.技术科学起源的内外史要素
前苏联学者普遍认为:“技术科学是关于有目的地将自然物质和过程改造成技术对象,关于构建技术活动的方法,同时也是关于技术对象在社会生产体系中起作用方式的特殊的知识系统。”[4]关于技术科学的产生,前苏联学者们的观点可以概括如下:技术科学的产生有外史和内史两方面因素。从外史方面看,人们的生活、生产(特别是机器生产)为技术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提出研究的课题,并决定技术科学的研究方向。从内史方面看,一方面,技术科学是技术知识的系统化、逻辑化的结果,它是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在对象活动中所形成的对习惯、概念、认识的思考和概括;另一方面,有一部分技术科学的产生源于对基础科学的应用,是从基础科学中分化出来的;此外,还有一部分技术科学源于不同知识、模型、概念和原则的大综合,是这些要素横向搭构的结果。
2.技术科学对象的两重性
关于技术科学对象,前苏联学者们认为,技术科学对象具有两重性,即技术科学对象有“天然的”和“人工的”区分。而且其中技术科学的“天然性”对应着技术与自然、技术与自然科学的关系;而技术科学的“人工性”对应着技术与人、技术与人文科学的关系。正如в.г.高罗霍夫和в.м.罗津在《技术科学的哲学方法论研究》中指出的:“在技术科学中可以统计出两个技术对象:自然的技术对象和人工的技术对象。……技术对象的人工性在于,它们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它们的天然性首先在于,所有人造对象归根到底都是由天然的(自然界的)材料制成的。”[4]而这种观点也得到а.н.鲍戈柳波夫(а.н.боголюбов)的认同,他指出:“技术科学不仅与自然科学(这决定了技术科学的‘天然的’特征)相联系,而且它还与经济学和人文科学有着不同的、极为重要的交叉(而这一点相对于它的‘人工的’特征)”[5]。
3.技术科学理论的三种结构要素
在对比自然科学理论和技术科学理论的结构时,前苏联学者认为,自然科学理论和技术科学理论的结构均可分为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本体论模式、数学工具和概念工具,但其含义却有很大差异。其中自然科学的本体论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理想化实验中的理想对象的总和。而技术科学理论的本体论模式可分为三个基本层次:以数学描述为目标的函数图像;在工程对象中进行的自然过程的连动模式;表现为构造参数和工程计算的结构模式,即研究对象的结构。此外,在自然科学理论中,数学工具首先是为了实验计算,它们是建立和证明所获得的理论知识的手段。而在技术科学理论中,数学则具有多方面作用:第一,用它来对工程对象的结构和工艺参数进行工程计算;第二,用它来分析和综合技术的本体论模式;第三,用它来研究发生在工程对象中的自然过程[6]。可以看出,技术科学理论结构中的三个要素要比自然科学理论结构中的要素更为复杂。其原因恰恰在于技术手段具有特殊性,它是主体和客体相互联系的中介,而且它往往比自然科学理论更多兼顾实践的方面。
4.技术科学功能的工程指向性
与此相联系,在对比自然科学理论和技术科学理论的功能时,前苏联学者认为,自然科学理论的功能主要是反映自然过程,研究理论问题,以预测和描绘理论发展的未来状况。而技术科学理论功能的起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对工程对象的技术结构和工艺参数进行理想描述。而且技术科学理论功能的实验层次不仅仅包括实际上是以概括工程师的工作经验为目标的结构技术和工艺知识,还包括特殊的实践方法知识。当前工程研究的目的是:把在技术理论中获得的理论知识形成实践方法的形式,提出新的科学问题。这些问题是在建立工程对象的各个阶段中,在解决工程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而且它们将会传播到技术领域当中去,以实现技术理论的功能[6]。
5.技术科学任务的实践特征
技术科学与自然科学结构与功能的差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在科学领域中所担负任务的不同。作为科学知识集合的自然科学的任务在于:揭示和研究新的自然规律,预测自然过程的发展;而作为技术知识集合的技术科学的任务在于,从实践上利用这些自然科学成果,研究自然规律在技术设备中的作用,以及运用知识和计算保障工程技术活动[4]。尽管前苏联学者认为技术科学的任务在于实践,但是他们仍然强调不应将技术科学的形成与技术科学在工程中的应用混为一谈。в.г.高罗霍夫和в.м.罗津指出,技术科学的形成与技术科学应用于工程实践是有区别的:前一种情况说的是独立学科的建立,这意味着各种不同科学知识、模型、概念和方法被应用于一定的研究对象,并建立起理想模式及其转换程序,形成现有学科所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和任务;而后一种情况指的是在解决具体的工程任务过程中,各种科学知识、方法、模型和原理的系列化和组织化的过程[7]。
三、技术科学哲学问题研究特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前苏联学者习惯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四个角度分析自然科学哲学问题,这一传统也影响到技术科学哲学问题的研究,即学者们往往从技术本体论、技术认识论、技术方法论和技术价值论角度来研究技术科学的哲学问题。因此可以说“师从自然科学哲学”是前苏联技术科学哲学研究的重要特点。
在前苏联学者看来,自然科学方法论之所以能够类推至技术科学领域是因为,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都是科学的组成部分,因此较为发达的自然科学方法论当然可以成为技术科学方法论研究的范例。这正如前苏联学者们指出的:“技术科学与自然科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在起源方面,还是在起作用的过程方面。技术科学最初的理论原理、认识客体和概念的方式,恰恰是从自然科学向技术科学传递过来的;同样,技术科学自身科学性的规范、知识理论结构的确立、理想对象的结构和数学化,恰恰也都是从自然科学借用到技术科学中来的。”??[4]尤其针对技术科学的数学化,а.н.鲍戈柳波夫指出:“知识数学化的问题是历史性的问题,从广义上讲,未必能够在科学史和技术史的框架之外去研究它。特别是相对于技术科学,更是如此。多亏技术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紧密联系,才产生出将适合于自然科学的数学化模型转移到技术科学中去的可能性,并且同样产生出利用自然科学数学化历史来了解数学在技术知识发展中所起(或者说它应当起)作用的可能性”[5]。正是基于这一点,前苏联学者更关注自然科学对技术科学和技术科学哲学问题的影响。
概括说来,前苏联时期,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人们通常只是在科学哲学的背景下研究技术哲学,把技术哲学混同于规范的科学哲学的附属物,并且仅仅从自然科学知识附属物的角度来研究技术。技术被归结为科学的附属物,而技术哲学则被归结为运用于技术知识结构的科学哲学和科学方法论研究的简单附属物,这就是20世纪50至60年代的特点[1]。如果说这一时期运用科学哲学手段研究技术哲学是自发的,那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前苏联学者就开始自觉地借用科学哲学和科学学的方法研究技术哲学,特别是研究技术科学的哲学问题。в.г.高罗霍夫和в.м.罗津在《技术科学的哲学方法论研究》一文中指出:“虽然很早以前,技术知识的不同方面就引起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们的兴趣,但只是在最近五六年才开始形成新的研究方向,在这个方向范围内提出一个目标:就是用科学学和科学方法论的手段来系统地研究技术科学。”[4]他们还补充道:“技术科学方法的特点暂时揭示得还不太清楚。一方面,应当注意专业方法独特的多样性,另一方面,要注意广泛地应用一般科学的认识方法(如分析、综合、模型化、实验)。”[4]在此不可否认,分析、综合、模型化、实验等方法最先都是在研究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时成熟壮大起来的。
可见,由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自然科学充当了技术科学的基础,因此我们不能脱离自然科学孤立地研究技术科学;但是我们同时也要看到技术科学相对独立的特点,正如前苏联学者鲍戈柳波夫指出:“技术科学从本质上应当与不断发展的技术相适应,并且最佳的情况是应当超前于技术。……技术科学、实用科学和基础科学是知识具体化和概括化的不同层次。因此,技术科学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能够变成实用科学(如果技术科学的应用范围超出技术框架外),甚至变成基础科学”[5]。这表明,在技术科学与技术的辩证关系中,技术科学应当具备先验的预测功能,而且技术科学、实用科学与基础科学之间存在着转换关系。这是技术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又一个重要特点。
总之,通过上述研究我们能够看到,前苏联技术科学哲学问题研究是其技术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斯大林高压意识形态统治时期技术哲学研究的主要成绩,其相关问题研究(如技术科学的起源、对象、结构、功能、任务等问题)即使在技术哲学日趋走向成熟的今天看来,仍然具有重大价值。
参考文献:
?[1]отредакции.философиятехники[j].вопросыфилософии,1993(10):24-26.
?[2]стёпинвс,гороховвг,розовма.философиянаукиитехники[eb/ol].(2006-06-20)[2007-08-02]..
?[3]розинвм,гороховвг,алексееваию,etal.философиятехники:историяисовременность[eb/ol].(2006-06-28)[2007-08-02]..
?[4]гороховвг,розинвм.философско-методологическиеисследованиятехническихнаук[j].вопросыфилософии,1981(10):172-178.
?[5]боголюбован.математикаитехническиенауки[j].вопросыфилософии,1980(10):81-82.
生物技术概论心得体会总结范文篇2
摘要:通过对足球运动是社会活动这一认识出发,并从哲学的角度认识足球比赛技术的概念;利用系统的整体观和复杂性思维的方法,探索足球比赛技术基础;分析竞技足球比赛技术基础结构的要素;在宏观上反映了足球比赛技术基础结构的相关规律,从而提高对足球比赛技术中制胜因素的认识,并充实足球技术基础理论内容,为竞技足球技术科学训练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足球比赛;技术基础;结构要素;制胜因素
中图分类号:G84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9)03-0126-03
AResearchofTechnicalWinningFactorsinFootballMatchesWANGXiangdong
(PhysicalEducationDepartment,YanshanUniversity,Qinhuangdao
066004,HebeiChina)
Abstract:Asfootballsportisasocialactivity,weanalyzetheconceptoffootballtechniquesinviewofphilosophyandprobeintoitsbaseandelementsofitsstructureinasystemicway.Thepaperreflectsthepertinentruleoffootballtechnicalstructureinamacroway,soitwillbehelpfultomakeusknowmoreaboutfootballtechniques,enrichthecontentoffootballtechnicaltheoryandprovidemoretheoryguideforthescientifictrainingoffootballtechniques.
Keywords:footballmatch;technicalbasis;structureelements;winningfactors
近几年,我国足球比赛技术概念的内涵已经从行动和动作方法向比赛技术运用能力和技巧拓展。只有把竞技比赛技术有关的新理念运用到足球竞技比赛技术系统,构成足球比赛技术理论体系,才能放大足球竞技比赛技术的整体功能,提高我国足球竞技比赛技术的质量和效益。本文探索足球比赛技术基本结构不是从生物性学科或社会学科等,某一学科出发,而是从足球竞技技术系统宏观的角度出发,并借鉴前人先进的研究成果,探索竞技比赛技术应用系统中,具体的、相互联系的、具有决定性的制胜要素。
1对竞技足球技术概念的认识
从哲学中技术的基本特征可以分析得出,竞技足球技术的基本特征:技术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主体要素和客体要素的统一,是潜在形态到现实形态的转化过程,是竞技能力的构成要素,是竞技能力性质和水平的标志。足球技术的自然属性是指:运动员在足球运动中合理完成各种动作的方法,可独立在比赛之外。我们可以称其为技术动作。足球技术的社会属性是指:运动员在足球比赛环境中,动作运用能力和技巧,意味着动作的完成含有身体、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也即比赛技术。
从社会学角度分析,竞技运动如果缺乏完善的社会性比赛技术,竞技运动就难以发展和形成现实性的竞争力。“竞技运动比赛,运动员之间的对抗和竞争,是人的社会性反映,是人与人在竞赛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群体属性。不断的竞赛,就是强化这种群体关系。这是竞技的人性化。竞技不仅具有生物性(自然性)竞争的一面,还有人性――社会性竞争(公平竞争)和社会性协作的一面。"[1]
通过上述分析,竞技足球技术可以定义为:足球运动员以自然技术为基础,以动作目标为起点和归宿,通过比赛控球过程,人与人之间联系关系的协同和竞争,比赛技术结构、功能和环境三者之间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认知性技能(知道做什么)、运动性技能(正确的去作)和开式技能(执行动作技能)。“开式技能是指在变化和不可预见的环境中执行的运动动作。”[2]是自然性技术和社会性技术的结合,是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极其复杂的动作行为变化表现的总合,是知情意行的统一。
以上对竞技足球技术概念所下的定义是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根据研究的需要对技术所作的界定。科学的概念是人们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高度概括。而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总是逐渐深化的。因此,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事物发展而发展的。足球运动竞技技术这一概念也将会随着人们对其认识的加深而不断得到拓展。
2竞技足球比赛技术结构分析
长期以来,在体育研究中,受简单思维方式的影响,人们往往把复杂的现象加以简化或还原,在局部静态的审视问题。事实证明,体育科学的复杂性特点决定了体育研究思维方式的转变,复杂性思维超越还原性思维,实现体育竞技项目整体化的研究。它“把体育视为一个学科系统,然后,归并到一种可供分析的更大系统中,从而给出在变化的环境下对体育的分析、理解和认识。”复杂性足球竞技技术结构研究把竞技技术作为子系统,然后,把其放到竞技技能母系统中,在足球实践情景中,综合与比赛有关的外界环境因素,在不断变化的时空下对足球竞技技术结构的动态分析和认识(图1)。
竞技能力是构成竞技运动的核心要素,也是其下属单元子系统。技能即竞技技术能力是构成竞技能力的核心要素,也是其下属单元子系统。操作技能是构成竞技技术的核心要素,也是其下属单元子系统(图2)。
3竞技足球比赛技术制胜要素分析
技术动作应用活动是构成比赛技术应用系统的表面层次,是人们可以大量观察到的踢、停、顶、运等实践活动。这些技术应用活动是人们容易发现和认识的现象,是比赛场上大量进行着的技术实践。运动训练和比赛的一切内容都必须遵循竞技比赛制胜规律,它是竞技运动的核心问题。制胜规律组成包括2个方面:1)制胜因素;2)制胜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制胜因素是竞争双方取胜对方的要素。制胜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是指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及组合方式。足球比赛技术环节结构要素链接(图3)。比赛技术环节制胜要素之间的关系:从图示可以看出,足球运动员比赛技术成功动作表现是外界信息的内化过程,是感知动作能力、决策和专门动作技能多种因素有机组合的结果。不论是技术要素还是技术环节必须以人为本,解决好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物、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要充分显示人的主观能动的作用。
3.1控制
3.1.1球的控制
球的控制是实现有球技术目的,完成任务的关键因素;是动作的有效性和完成控制球目的的核心要素,它体现动作控制和信息处理的主要心理过程。这里必须掌握球的特性和球感。
3.1.2动作控制
动作控制是以最有效的方式做出理想的比赛技术动作。良好的比赛技能是更加有效的动作控制水平和一个控制系统的所有独立部分(如肌肉和关节)所表现出来的动作的速度和连贯性。
3.1.3视觉控制
足球比赛最主要的外源信息来自视觉。在足球比赛过程中我们的视觉尤其是深度视觉在确定比赛环境和人、球活动结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功能。首先视觉为我们提供了人与球活动的信息,如人的活动位置、球的飞行路线和速度,其次使我们了解自己做出的动作的时间和空间的特点。视觉控制在控制人的动作行为方面有两个视觉系统和功能,一是中央视觉――专门确认物体,二是周边视觉――专门控制动作。
3.1.4情绪控制
“情绪是反映竞赛活动对一种特殊态度的体验。运动员的情绪对于他们参赛获胜十分重要。运动员在比赛中对情绪的体验最为深刻,来自内外环境变化的种种刺激都会使运动员的情绪发生变化。优秀运动员能控制和引导自己的情绪、集中注意力并能沿着积极地从挫折中迅速解脱出来。又能把注意力从情绪波动中转到竞赛上。运动员若不具备这种能力,就很难在比赛中控制其比赛行为。”“运动员情绪的两极性使运动员行为表现为,积极的增力,消极的减力。增力能使之运动行为表现更出色,反之运动员行为将会失常。情绪高涨也能激发运动员灵感,促使他们在比赛场上创造新的运动行为和新成绩。因为运动员情绪的适度高涨,神经支配处于理想状态,可以有节奏地把身体各部位的积极性全部调动出来,产生超常的比赛技术技能和运动行为。”
3.2预测
预测是足球比赛制胜要素之一。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根据场上比赛环境的变化现实的情况,预测将要发生的情况,在什么位置、什么时间发生,以便能够提前进行信息处理,预先做好准备。更快地做出需要的适宜的反应动作。
在足球比赛过程中,无论是空间预测还是时间预测或者时空同时预测,都需要对比赛环境条件变化规律有清楚的了解。动作的规律性是影响运动员有效的预测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某个运动员总是以一种形式过人、传球,对手就能预测出他的动作规律性,从而阻止他的进攻,反之,动作无规律性,使对手对自己的动作无法预测。
比赛中的预测总是有利弊两方面,成功预测和错误预测。因此对预测利弊的利用常常是设计比赛技战术的重要因素。例如:运动员通过动作时间和空间特性的变化,迷惑对手的预测活动,促使对手改变策略,放弃预测,就要求运动员具有比赛动作的随机化,使对手对自己的动作无法预测或做出错误的预测进而利用他的预测错误设计各种动作,引诱对手做出错误的反应,从而创造更多的制胜机会。
3.3概念模式
所谓“概念模式”是指运动的知识结构和比赛经验整体化的一种形式,它是足球比赛技术的基础,对正确认识赛场,指导思维和实施行动,发挥比赛技术功能起着决定作用。在足球比赛技术与形成过程中,“概念模式”是环节的一个关键制胜要素。在比赛中运动员对赛场信息的分析往往以“概念模式”为依据,经过瞬间的判断迅速做出“概念模式”的反映行动,体现出高度与预见性和目的性。
概念模式就是在头脑中形成方案并在比赛中实现这些方案。只有熟练掌握这些模式,才能在赛场中根据比赛形势的变化灵活运用。足球比赛技术中的概念模式也可理解为一种策略,运动员头脑里只有具备各种策略才能对付赛场上的千变万化而克敌制胜。因此,加强概念模式的培养和训练,对提高足球比赛技术有重要意义。
影响概念模式形成的因素主要是认知结构。运动员的认知结构是影响概念模式形成的重要因素。认知结构是指人头脑中的知识结构,一切新的知识掌握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认知结构影响的新事物的学习与掌握是不存在的。在概念模式培养中,足球教练员一定要注意运动员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有掌握理论知识,熟悉专项运动的客观规律,才能为概念模式的形成打下基础。运动员如果没有合理的认知结构就很难发挥思维潜力,难以形成概念模式。
现代足球运动的发展趋势是攻守速度越来越快,比赛负荷越来越大,技术运用难度越来越高,一句话,就是高速度、高难度、高强度对抗条件下准确地完成每次攻守任务。因此,在攻守中建立丰富的概念模式,并在教学与训练中不断强化并储存于记忆系统中,显得尤为重要。
概念模式的建立是足球比赛技术发挥的“物质”保障。在平时的教学与训练中,应有意识地对运动员进行培养,强化已建立的概念模式(图4)。
3.4决策
足球比赛竞争策略之间存在着策略依存的特征。因此,科学决策的思路应该是针对对方每种策略或策略组合,选择出自己的策略或策略组合。对对方策略选择的判断,包括对方对自己的策略判断的判断,预测竞争结果和确定自己的可行最优策略(决策)。比赛可行最优策略,视其对方策略而变化,是竞争策略的根本特征。决策和行为密切相关,相互依存,决策是行为的控制者,而行为是决策的执行者,两者产生于对比赛目标的追求。比赛中,运动员根据现实情况选择一种策略,可以在对抗的空间中每次运用,反复运用,也可以交换运用。在比赛对抗中,决策选择正确与否,决定比赛行为实施的结果。正确决策取得成功和胜利,错误的决策导致挫折或失败。
在比赛中运动员做出的决策带有非常理性的特点:1)紧迫性;2)具体性;3)灵活性;4)
战术性;5)执行性;6)能动性;7)创造性。
总之,足球比赛技术的一切行动是在决策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决策要做到科学化的决策,决策是由感性到理性的决策,由经验上升到科学的决策。
3.5准确
动作技巧的准确取决于肌肉运动感觉和知觉以及专门化知觉的高度发展,球的感觉、时空感觉等。由于有球技术的应用没有固定的完整的形式,它的技术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及时而准确地反应外界环境的刺激。准确地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比赛中,准确地处理信息的能力表现在三个阶段:即感知阶段,反应选择阶段和反应程序阶段。
在现代科学中,运用信息这个概念,表示系统的有序程度。如果一个系统有确定的有序结构,就意味着已经包含着一定的信息。这种信息叫做结构信息,可表示有序性。结构信息量愈大,系统愈有序。反应不论是反应选择还是反应程序,是有意识的应答行动。足球比赛有球技术的动作反应是复杂的反应,是对处理信息多项刺激做出回答的反应,也就是准确地处理信息过程的反应。
4结论
1)从哲学中技术的基本特征,可以分析得出竞技足球技术的基本特征:技术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主体要素和客体要素的统一,是潜在形态到现实形态的转化过程,是竞技能力的构成要素,是竞技能力性质和水平的标志。足球技术的自然属性是指:运动员在足球运动中合理完成各种动作的方法,可独立在比赛之外。我们可以称其为技术动作。足球技术的社会属性是指:运动员在足球比赛环境中,动作运用能力和技巧,意味着动作的完成含有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因素,也即比赛技术。
2)竞技足球比赛中运动员实践的操作必须来源于决策。足球比赛中的技术应用也不例外,技术应用实施受技术应用决策的驱动。技术应用决策是指足球运动员在比赛竞争的战略目标、策略和战术实施中,在运用技术动作时,是途径、手段的制定和抉择,是运动员行动时的即时思维活动,是一种视时间、区域的要求,来恰当选择技术动作的能力。从比赛的技巧性而言,足球比赛很大程度上可以被认为是判断的较量。人们所进行踢、停、顶、运等实践活动,依据于自身的决策而做出判断和选择。
3)比赛技术作为一个系统,其系统结构是指构成运动员比赛技术的各个要素之间的一种固定和必然的联系、组织秩序及其时空关系的内在表现形式。由足球运动规律决定的足球比赛技术微观结构的五个基本环节:判断、选择、移动、触球、还原环节,也是技术运用原理,它们同其他一些制胜要素组成一条链锁,相互连接,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比赛过程始终保持系统状态的确定性,优化组合和控制实施。实践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比赛技术结构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宋继新,著.竞技教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6:46,74.
[2]张英波,著.动作学习与控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2.
[3]伍绍祖,主编.系统科学与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247.
[4]陈昌曙,主编.自然辩证法概论新编[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1995,7.
[5]田麦久,等.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8:233.
[6]陈小平.论专项特征――当前我国运动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体育科学,200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