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文化概论(整理2篇)
汽车文化概论范文篇1
关键词:汽车理论SimulinkSimdriveline建模仿真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3-141-04
汽车理论是高等学校汽车及机械工程类专业的主干基础课之一,它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奠定了基础,在教学中发挥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该课程重点介绍了汽车的七大性能指标,内容涉及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行驶平顺性、通过性、排放及噪声污染等多个方面知识。这样侧重于理论性与概念教学的课程,它是反映事物本质的物理概念、数学概念与工程概念三者结合的产物。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概念抽象,计算推导过程较多,涉及大量的数学知识且计算繁杂,以致难于对其中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汽车理论是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简单的硬件验证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已难以满足教学的要求。寻求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成为当前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1在汽车理论教学中,使用MATLAB/Simulink&Simdriveline的优势
在汽车理论教学中,存在大量的数值计算、推演及数学模型理论,这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而MATLAB在图形和计算上的优势使其成为解决我们在汽车工程专业教学中所遇问题的最佳工具。MATLAB以其模块化的计算方法,可视化与智能化的交互功能,丰富的矩阵运算,图形绘制和数据处理函数,以及模块化图形组态软件仿真工具成为科学计算、动态仿真、系统控制、图形处理、信号处理、数据统计等领域最受欢迎的软件系统。
MATLAB提供了大量的数值计算函数和符号计算函数,通过调用MATLAB提供的函数和其附带的模块工具进行分析和计算,不但可以准确地画出图形,计算出相应的性能指标,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汽车工程领域中的计算问题,主要包括多项式和矩阵运算、数值微分和积分以及符号微积分、方程求解等,使用MATLAB能使学生能跳出繁琐的数学计算,集中精力于专业知识的学习。
MATLAB的模拟仿真模块为试验模拟提供了优秀的工作平台,使得实验可以在无硬件支持的条件下实施,并且可以实时反映数据变化,这是传统实验不具备的。Simulink是MATLAB提供的进行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和综合分析的集成软件包。它支持线性和非线性系统,Simulink提供的图形用户界面GUI上,用户只要对所需系统模块进行鼠标的简单拖拉操作,就可构造出复杂的仿真和分析模型。在Simulink环境中,用户可以在仿真进程中改相关参数,实时地观察系统变化,并能将分析计算结果保存在MATLAB的工作空间中,并借助MATLAB语言所具有的众多分析工具进行数据操作。同时,Simulink提供了丰富的模型库供构建系统模型使用,它具有模块化、可重载、可封装、面向结构图编程及可视化等特点,可以大大提高仿真的效率和可靠性;它具有高度的开放性,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开发模型,并通过封装后添加到模型库中,以后就如同调用Simulink自身提供的模型库一样直接调用即可。利用这种特性,可在课堂上开设的仿真实验,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与接受。
数据分析模块为数据分析和处理提供了方便,使数据处理不再是困扰学生的最大难题;MATLAB强大的图形处理和数值计算功能在汽车设计和综合控制上显示出其不可替代的优越性,使设计过程简单化,MATLAB的优化工具箱为工程优化提供了最简单高效的工具。
Simulink工具箱中的Simdriveline模块是专门为车辆动力传动系统建模仿真设计的。与传统的数学模型不同,Simdriveline采用基本元素法,即按照实际物理结构来搭建,可以直接选用转动惯量、离合器、变速器、车轮和自定义模块。Simdriveline模型接口以机械力矩传递为主,数据信号传递为辅,具有双向性,动态特性很好。同时,由于Simulink与Simdriveline强大的交互性,利用该软件设计的CAI,学生可改变相关计算参数,就可实时看到计算及仿真结果。
针对学生对于汽车控制策略难于理解和掌握的情况,引入Stateflow工具箱知识能很好帮助学生对控制策略形成全新的认识。Simulink/Stateflow是为建模和仿真时驱动系统的集成设计工具,包含复杂的逻辑管理。在Stateflow中提供图形界面支持的设计优先状态机的方法,它允许用户建立起有限的状态,并可以用图形的形式绘制出状态迁移的条件,从而构成整个状态机系统。采用Stateflow建立系统控制模型,可以快速对整车在不同工况下进行性能分析、比较,从而可以预选控制参数,达到最佳控制状态。利用Stateflow在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和最优化控制方面的优势,可以迅速建立不同车型的数学模型,进行各种控制方法的仿真研究,继而开发出有效、实用的控制器,真正实现虚拟开发。
在教学中使用MATLAB数字仿真,可以大大增强课堂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以及课堂的交互性和趣味性,使教学过程更加开放、生动,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利用MATLAB对汽车理论课程中所涉及的内容进行仿真,形式生动、形象直观、启发性强,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其对授课内容的理解,也使学生能够掌握MATLAB这一工程实践中经常用到的数学仿真软件,可谓一举多得。
2MATLAB/Simulink在汽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下面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结合汽车理论课程中的汽车驱动力与行驶阻力的关系为例进行建模分析。
2.1汽车驱动力与行驶阻力的关系
分析汽车动力性时,汽车驱动力与行驶阻力平衡图与动力特性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其行驶方程式为
即
当发动机的转速特性、变速器传动比、主减速比、传动效率、车轮半径、空气阻力系数、汽车迎风面积以及汽车质量等参数确定后,便可利用此公式分析汽车在性能良好的典型路面上的行驶能力。上述表达式描述了汽车行驶中的重要参数――力矩,而力矩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发动机输出转速。建模过程中,力矩和转速将成为主要的数据信号流,把它转化成Simulink和Simdriveline的模块符号,开始建立汽车模型。
图1汽车驱动力与行驶阻力平衡图
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中,汽车仿真模型主要包括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差速器、车轮等几个部分。控制结构模型从上至下分别为驾驶员驱动控制(DriverControl)、传动系统控制(PowertrainModel)、部件控制单元(ComponentControlUnits)和三个模块。其中驾驶员控制模块根据道路循环的请求速度和汽车实际速度,使用PI控制器,计算出对车轮的驱动扭矩。传动系统作用是将对汽车传动系统的请求扭矩按照一定的算法分配给发动机,模块包括发动机、变速器、主减速器与差速器等部件的模型。这些模型经过计算,得到汽车中各个部件的工作状态,并且将这些参数组合成传动系统信息反馈到控制器模块。部件控制单元的作用是生成汽车各部件的控制命令,它们包括发动机命令、离合命令、变速系统命令等,然后将这些控制命令传递到传动系统模块。每一个时间步长都需经历仿真计算过程,道路循环的仿真是由多个相同时间步长的循环计算组成。
驾驶驱动控制主要目的是模拟驾驶员按照给定路况(NYCC)行驶过程中,将分析判断及实施操作的结果传递到对相关机械设备上对其进行控制,引起速度和力矩等关键参数的输出变化,这种变化通过传动系最终传递给车轮,车辆瞬时速度的变化就是驱动控制直接表现。
(1)驾驶员模型
通过对汽车驱动力与行驶阻力的关系的分析,可以将它看作一个驾驶员模型,即根据道路循环的请求速度和汽车实际速度,计算出对车轮的驱动扭矩。其输入参数为道路循环的请求速度和坡度,输出参数为驾驶员的控制信号。根据道路循环的请求速度和汽车实际速度的差异,驾驶员模型计算出驾驶员的请求扭矩Tdd,它等于汽车损失扭矩Tloss与校正扭矩T之和。
汽车驱动力与行驶阻力方程式可转化为
Twh=Trolling+Taero+Tgrade+Taccelerate(公式1)
其中:Twh――汽车行驶过程中的驱动力;单位:N
Trolling――车轮克服地面滚动阻力所需转矩;单位:N
Taero――车轮克服风阻所需转矩;单位:N
Tgrade――车轮克服坡度阻力所需转矩;单位:N
Taccelerate――车轮克服加速阻力所需转矩;单位:N
(公式2)
(公式3)
(公式4)
(公式5)
式中:为空气密度CD为风阻系数
A为迎风面积rwh为车轮半径
f1,f2,f3,f4为滚动阻力系数(根据不同轮胎而定)
为驾驶员需求坡度值;ua为驾驶员需求车速
汽车旋转质量换算系数
校正扭矩采用PI控制方法计算:
其中:k1――比例系数,变量:kp=1000
k2――比例系数,变量:ki=0.5u=udc-u
其中:udc――道路循环的请求速度,单位:m/s
u――汽车实际行驶速度,单位:m/s
驱动循环与驾驶员模型如下:
图2驱动循环与驾驶员模型
建模中需要注意,在Simdriveline模块库中包括环境参数与惯量、齿轮、动态元件、变速器、传感器与激励器、旋转耦合器、接口与车辆单元。各个模块都有标准的数据输入/输出接口,其中传递的是扭矩与转速的机械信号,而并非是Simulink中的数字信号。但并没有影响到模块的接口的兼容性,传感器与激励器可以实现信号之间的灵活转化使数据传递方便。
(2)传动系统控制
传动系统控制主要是对转速和转矩的传递进行控制。驾驶员控制器的主要任务是比较实际速度与期望速度,它直接影响到传动控制中档位和刹车状态。传动系统控制可用来模拟离合器踏板位置。同时,档位选择将通过MATLAB/Stateflow制定一个实时换档策略来实现。
档位的选择只取决于速度,因此可以根据速度的高低制定相应实时换档控制策略(如下表所示):
(表一)
档变速器档位控制策略如下图所示:
图3MATLAB/Stateflow对变速器档位控制
驾驶员控制器的差值将作为PI控制器的输入,传动系统控制的输出限制在区间[-1,1],它可以反映制动踏板的位置,其中1表示100%松开制动,-1表示100%制动刹。
在Simdriveline中,发动机模型的主要功能是根据节气门开度和当前发动机转速进行发动机输出扭矩的计算。在Simulink中定制一个Look-up表,它能查询到对应节气门开度对应的扭矩和转速。车辆在仿真中对功率需求假设是能够实时响应的,即发动机能够满足各种条件下的功率需求。最大功率是恒值,且在最大输出功率时的节气门开度为100%。除了计算输出扭矩外,还需考虑最大的发动机功率和燃料消耗率。最大功率直接影响了最高车速和最大扭矩,燃油消耗则综合反映了整车对油耗的影响(对应关系可从发动机稳态扭矩特性与燃油消耗特性图表中找到)。
图4发动机稳态扭矩特性
在传动控制中,扭矩输出采用闭环控制,它能感知制动踏板的深度,确定制动力矩大小,并将它反馈给发动机输出新的扭矩。对于变速器档位的选择则是根据车速的变化区间来确定传动比大小,从而确定档位的变化。车速的变化反馈后,也影响发动机的运行。
图5仿真车辆传动系统模型
用Matlab/Simulink的仿真平台搭建数学物理模型,用SimDriveline的各个部件组建整车结构实体,依靠SimMechanics对各个部件进行机械连接。整车仿真模型如下图所示:
仿真选用车辆主要参数如下:整车总质量1200kg;滚动阻力系数f1为0.005,f2,f3,f4均为零;空气阻力系数0.25;迎风面积2.0m2;车轮滚动半径0.3m;发动机最大功率60kW(6000r/min),最大转矩90N•m(4800r/min),主减速比为2,汽车半轴的惯量为1.5e-3;用标准的NYCC道路循环工况来,测试汽车的运行情况。为便于比较,同时对一组采用经整定的PI控制器模型(kp=1000,ki=0.5)建模的驾驶员模型进行仿真。并编写仿真汽车的初始化.m文件程序:
%VehicleInitFile
clc
clearvariables
%Drivecycle
LoadDrive_Cycles/Schedule_NYCC.mat;
%VehicleParameters
图6驱动力与行驶阻力作用下整车仿真模型
Vehicle_Mass=1200;%Vehiclemass,kg
Vehicle_Tire_Radius=0.3;%Tireradius,m
Resistancecoefficientf1=0.005%Resistancecoefficient
Vehicle_DShaft_Inertia=1.5e-3;%DriveshaftInertia,kgm^2
Vehicle_Dr_HShaft_Inertia=1.5e-3;%DriverHalfshaftInertia,kgm^2
Vehicle_Pa_HShaft_Inertia=1.5e-3;%PassengerHalfshaftInertia,kgm^2
Vehicle_Rear_Diff_Ratio=2;%RearDiffRatio
%Constants
Fuel_Heating_Value_B20=133393.1102;%BTU/gal
运行驱动循环,得到的figure如下图
图7调入汽车模型的初始化程序
在运行汽车模型之前,先调用上述的.m文件进行初始化过程,随后就可以运行整车模型,仿真结果分别如图所示:
图8对应NYCC整车模型仿真结果
在Scope窗口中,蓝线为车辆的实际车速,红线为车辆的理想循环车速,两条曲线的拟合程度非常高,说明汽车模型可按照循环要求行驶,响应程度较高。同时,在Scope窗口中,还可以观察瞬时车速对应的扭矩大小,在时间―速度图中,曲线上行对应加速工况时,相应扭矩需求变大;曲线下行对应减速时,扭矩需求变小。建立模型的运行结果与教材上的理论概念完全相符。对应每个时间节点的计算数值,也可以从Workspace(工作空间获得)。不需要繁杂的流程控制与程序语言,也不需要整天埋头计算,学生能积极主动的接受汽车理论知识,并把MATLAB/Simulink作为一种实用工具,解决工作、学习中的各种问题。
图9模型在循环工况中扭矩的需求分析
3结论
将MATLAB/Simulink引入汽车理论课程教学中,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讲解难度,克服传统教学概念内容抽象、学生难于理解的问题,而且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及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深入思考、探索问题的积极性。通过改变模块参数,学生能直观地观察到系统的动态响应,从而能够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牢固掌握汽车理论课程的相关知识点。总而言之,将MATLAB/Simulink引进到汽车理论教学中对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进一步了解和掌握MATLAB/Simulink建模、仿真工具,解决实际工作、学习中的各种问题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注释:
张志涌.精通Matlab6.5版[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黄忠霖.控制系统MATLAB计算及仿真[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78―82.
李颖,朱伯立,张威.Simuifnk动态系统建模与仿真基础[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TheMathWorks.Matlab7.8withSimulink.NewYork:JohnWileyandSons,2008.
汽车文化概论范文篇2
关键词概念车发展设计科技文化
科技创业
PIONEERINGWITHSCIENCE&TECHNOLOGYMONTHLY
进入21世纪,为了引领和表现新世纪未来汽车的发展走势,不少国际汽车公司接二连三的在全球各大车展中推出自己的概念车和新型汽车。然而有一个现象必须引起我们关注:作为一个汽车大国,中国却少有汽车企业推出自己开发设计的概念车。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汽车设计理念和方法的缺乏以及对概念车研发的不够重视。可以说,一个没有自主设计和自主开发能力的汽车产业,很难说是一个完整的汽车产业。因而我们必须加大对汽车设计的研究与投入,确立一种积极正确的汽车设计的理念,广泛开展概念汽车的设计。
1“概念车”的定义
所谓“概念车”就是尚未开始进入市场的一种设计独特且具有一定超前意识的新车型。其主要特点就是:它必须是能给人以思考、能引导新观念的汽车。一般在它刚设计出时,人们的审美观念、消费能力甚至于汽车制造工业的水平还难以承受。一般它会以它前卫的外形设计、创新材料的大胆运用、更完美的性能、全新的汽车室内设计等预示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
世界一些大汽车公司每年都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设计自己的概念车,并在一些大型汽车博览会上展示。可以说,随着概念车的不断推出,不久的将来就可能会出现具有今天某些概念车的某些特征或功能的汽车。但不一定每一辆概念车都会最终演变为量产车进入市场,大多数的概念车最终只能是个“概念”为人们讨论、研究而已。
2概念车在现实中的意义
2.1概念车反映汽车产品设计开发的发展趋势
2.1.1表现最高科学水平和最成熟技术的概念车
在历届的国际汽车大展之中,各大汽车公司和推出许多概念汽车,这些概念车除去造型优美之外,还更多的融入了大量现代的高新技术及手段,概念汽车的推出成为汽车公司引以自豪的理念,概念汽车的研究与开发往往都伴随着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使用,带有一定的前瞻性,预示着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和开端,因为这个原因,汽车公司对概念汽车的开发都投入极大的人力和物力,以其显示汽车公司的强大发展势头。
各种高科技的应用,使得汽车慢慢地演变为信息、通信、娱乐中心并可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计算机功能及互联网的全方位介入,车载信息,娱乐设备,高级导航设备,实时交通信息功能日趋普及,这些高新技术必然要求汽车设计师们建立起一种超越时空的新的价值体系,各种新技术的出现为汽车设计赋予了更为广阔自由的空间。汽车的功能也进一步扩展,在概念汽车的开发中,汽车逐渐由冰冷的机器变成人类交流的信息平台,如有的概念车有自己表达感情的方式,具备有喜、怒、哀、乐等表情,这些都使得概念汽车高高地超越于量产汽车,成为一个新的时代的象征。概念汽车的设计对汽车产品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它代表了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基本思路,是汽车公司设计水平和科技水平的象征。
2.1.2人类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的最大满足———汽车工程中的人机工程学
人机工程学是20世纪50年代初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其目的在于研究、解决工程技术设计与人体之间的关系。而汽车车身设计中的人体工程学,则是要以人(驾驶员、乘客)为中心,从人体的生理、心理和人体的运动出发,研究车身设计时,在布置和设备等方面,如何适应人的需要,创造出一个操纵方便、安全可靠、美观舒适的驾驶环境和乘坐环境,即设计一个最佳的人—车—环境系统。
汽车设计中的人机分析首先需要对人体各部尺寸进行测量、统计和分析,在进行室内布置设计时以此为依据,确定车内的有效空间,以及各部件、总成(座椅、仪表板、方向盘等)的布置位置和尺寸关系。通过对人体生理结构的研究,使座椅设计充分符合人体乘坐舒适性要求。根据对人体的操纵范围和操纵力的测定,确定各操纵装置的布置位置和作用力大小,使人体操纵时自然、迅速、准确、轻便,以降低操纵疲劳程度。通过对人眼的视觉特性、视野效果的研究、试验、校核驾驶员的信息系统,以保证驾驶员能获得正确的驾驶信息。根据人体的运动特点,研究汽车碰撞时对人体的合理保护,正确地确定安全带的铰接点位置和对人体的约束力,研究振动时对乘坐舒适性的影响,研究乘客上下车的方便性,以确定车门的开口部位和尺寸。根据人体的生理要求,合理地确定和布置空调系统。研究人的心理特性和要求,设计一个舒适、美观、轻松的乘坐环境。
2.1.3虚拟产品开发技术的运用
目前,越来越多的汽车设计公司及制造公司开始使用虚拟产品开发技术,采用三维3D技术虚拟实境开发概念车。欧宝汽车即采用3D虚拟实境技术设计开发概念车。设计人员可以亲身体验飘浮在空中的虚拟影像汽车设计和制造,节省了可观的开发费用,并计划推广到其在北美的14座装配厂去。英国的劳斯莱斯、法国雷诺、德国奥迪,以及意大利、瑞典等汽车厂都在积极进行这种虚拟设计、制造。
过去汽车研究开发中心要开发新车或是改型,都是先用油泥塑造车身实物模型,修改极为耗时。现在汽车的研发,尤其是概念车的开发越来越追求最短的开发时间。如果现在引进虚拟产品开发技术,只要在电脑中输入数据,建构出车型数字模型,在实验室中,即可呈现出一辆理想中的汽车影像,工程师们只要戴上目镜,就可看得一清二楚,就有如一辆真的汽车在眼前,经过各位设计工程师的讨论修改后,很快就可设计出理想的新款汽车。定型后,既可利用电脑中的数据,外包试制零部件和试装新车,实现组装零误差,而且开发时效比过去快多了。
2.1.4概念车向绿色环保型发展的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已累计生产约15亿辆汽车,据专家估计,2010年全球的汽车产量将达到7500万辆。人们在感叹汽车工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认识到汽车污染给人类自身带来的危害,于是各国纷纷制定有关汽车的环保措施和法规,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于是汽车环保设计这一汽车设计新概念被摆到了突出重要的位置上。
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改进发动机配置,包括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二次空气喷射、热反应器、废气再循环系统、催化净化装置、曲轴箱通风系统、燃油蒸发控制系统。
发展代用燃料,开发研究新的环保能源,包括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快速充电蓄电池、混合动力、氢燃料。
在汽车制造过程中使用绿色材料、绿色包装、绿色制造工艺以及绿色设备与装备。
绿色汽车的回收再制造。
2.2概念车预示道路交通中人类行为方式的演变
2.2.1概念车预示了未来道路交通方式的发展趋势
伴随着汽车的发展,汽车的地位也在慢慢地变化,如今汽车在人们心目中成为一种符号、一种财富的象征和一种地位的体现,然而汽车作为一种道路交通方式的本质却被人们忽略。概念车设计正是基于汽车本质的一种具有预见性的创新设计。在概念车的设计中通过对人类日常生活方式、人类于道路交通中的使用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预测和分析,设想解决未来道路交通方式中的人与物之间的不和谐因素。当今科技强劲而高速的发展使得交通工具具备了极为广泛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不断地在新车中应用。当前世界许多大的汽车公司已经意识到今后汽车发展最大的障碍已经不再是技术上的限制了,而是设计师思维的限制了。
现在各大车展中出现的概念车一般为两种:一种是以现有的最新技术已经可以实现的概念车另外一种是那些提出了某些创新但还处于技术方案研究阶段的概念车。比如能表达自己感情的车,能够随意更换车壳的汽车,能够方便地更改驾驶方式的汽车,能够在水中游的水陆两用车,能够飞的太空汽车,能够变色的汽车。像由丰田和索尼共同研制的“POD”车,就能通过车前灯、后视镜、尾部天线以及座椅向车主表达自己的“感情”。像德国大众旗下西亚特公司在美国国际车展上推出的多功能概念车“Sal?鄄sa”,就有运动型、舒适型和城市型3种驾驶方式可供你选择。
2.2.2概念车表现各国文化的差异
美国作为世界汽车工业的领头羊,在概念车的制造上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因为各种文化在美国交融、碰撞,因此其概念车更多地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又引起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商业国家,商业设计及实用主义盛行,因此其设计是建立在深厚的美学伦理之上而又真正解决实际问题。与美国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概念车。日本作为世界产量第二的汽车大国,其概念车务实多与想象,技术胜于艺术,更关注解决技术问题,可以说这是日本概念车的设计前提,每一种车型都是为解决一种技术问题而开发的。而日本车造型保持小巧、简洁、经济的风格特征以及和谐的人机关系处理均体现出了日本人作为东方人思维的细腻和折衷解决问题的处事方法。
美国把设计看作商业行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日本把设计看作加速产品淘汰的一个工具,德国把设计看作社会文化的基础,而法国则把设计看作设计师表现的舞台。所以从各个国家的概念车设计风格的不同,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国度的不同设计理念、以及其不同的设计文化背景。
3结束语
未来汽车设计的发展必然随着汽车技术的进步而日新月异,众多设计师的艺术风格也会更广泛更强烈地体现在汽车设计之中,而给予人们更加广泛的选择。高科技下,个性鲜明、更加人性化的汽车将是21世纪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因为它符合人类对文化、个性的追求和需要。因此,加大对概念汽车的设计的重视和投入,将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张洪欣.汽车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