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起点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发生呼吸道暴露的应急预案(整理2篇)

来源: 时间:2025-09-07 手机浏览

发生呼吸道暴露的应急预案范文篇1

一类:人畜共患病

1、炭疽:是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共患的传染病,主要发生于人畜间,以牛、羊、马等草食动物最为易患,人偶然也可以从病畜及其产品受到感染,常见类型是皮肤炭疽,少数为肺部、肠道和脑膜的急性感染,有的伴发急性败血症。根据卫生部的数字,今年1~4月全国报告炭疽病例53例,其中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报告15例,为报告发病最多的地区。

炭疽芽孢杆菌的生存能力十分顽强,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十年,对草食动物致病力最强,对人的致病力中等。人感染此病后临床主要表现在面、颈、手、前臂皮肤上出现红斑、丘疹、水疱、周围组织肿胀及浸润,水疱破裂形成溃疡,有黏性渗出液,继而中央坏死,形成溃疡性黑色焦痂,周围皮肤发红、肿胀。地震期间滞留过灾区的人群、参加过救灾活动的人群、从灾区疏散出来的灾民及病人,都要警惕携带病菌。因此,一旦出现上述症状的,必须第一时间把病人送到医院,做相关化验后确诊。

预防措施:(1)由专业人员隔离炭疽患者及其周围环境,并进行彻底消毒;(2)灾区人员不得食用可疑病畜禽或死畜禽,不喝生奶,不吃未经动物检疫的肉及肉制品。

2、流行性出血热。5~6月份正是此病流行的高峰期,传染源是鼠,此病是一种可以通过接触、呼吸道、消化道途径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该病早期症状是发热、头痛、腰痛,还可能出现面、颈、胸部潮红,一旦感染后可导致肾脏损害,以及其它多种器官的受损。

预防措施:(1)千万不能直接用手接触鼠及其排泄物;(2)不坐卧草堆;(3)野外停留时穿袜子,扎紧裤腿、袖口;(4)防止皮肤、手、脚破伤,如破伤需立即消毒、包扎;(5)食具要经常清洗,食物要妥善保存,剩菜剩饭要高温蒸煮后再吃。

二类:传染性疾病

1、乙脑:此病易在灾后儿童身上发生,三带啄库蚊是这种病毒性脑炎的主要传播媒介。其传播途径是先在猪身上形成高峰,再通过蚊子传播,现在灾区的猪受到严格控制管理,所以灾后患乙脑的不会形成很大规模。

相比之下,乙脑更易侵袭儿童,症状以高烧、呕吐、头痛为主,有时出现抽风、昏迷。轻者低烧,几天即可恢复;重者会因高烧、抽搐、脑水肿、呼吸或循环衰竭而死亡。

预防措施:(1)野外活动时应在暴露部位涂抹防蚊水,或穿长衣裤;(2)尽可能消灭蚊虫,远离污水;(3)尽量不露宿。

2、甲肝:一旦水源或食物被甲肝病毒污染后,儿童吃后就可能发生此病。

临床症状为发烧、食欲不振、全身乏力,恶心呕吐,少数儿童出现黄疸、排尿偏黄。

预防措施:(1)对没有患病的儿童和曾接触过甲肝患者的人应注射甲肝疫苗;(2)患儿必须被隔离;(3)不能吃被水浸泡过的、无明确食品标志的、霉变的粮食、放置时间过长的熟食。

三类:暴露环境下外伤恶化预防

1、破伤风:凡是身上带有比较深且脏的伤口,尤其是曾被生锈的铁钉、木刺等扎中,或是伤口中带有污泥等,一定要到医院或找医护人员进行及时处理。

预防措施:(1)哪怕是轻微皮外伤,也应及时清创,然后涂抹红药水、碘酒;(2)主动要求注射破伤风针。

发生呼吸道暴露的应急预案范文篇2

【关键词】

助产士;职业暴露危害;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了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称为职业暴露。这类职业暴露,包括感染性职业暴露、放射线职业暴露、化学性职业暴露等。在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中,尤其是助产士在进行各种接产操作时容易被血液体液污染及锐器刺伤,从而增加了被感染的机会,因此助产士熟悉职业暴露的危害并加强防护尤为重要。

1职业暴露危害因素

1.1感染因素助产士每天接触产妇的血液、体液和羊水,较多的急诊产妇未来得及做常规化验检查,就开始分娩了,随着各种血源性疾病的增加,比如HIV、梅毒、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被各种传染病病原体感染的概率就增加了。

1.2锐器刺伤接产过程接触手术剪子、缝针、注射器等锐器,易造成职业暴露。

1.3化学因素分娩室属于医院的重点部门,按手术室Ⅱ类环境管理,室内物体表面、地面、诊疗用品使用化学消毒剂(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对助产士的呼吸道有刺激,易诱发呼吸道疾病。

1.4心理因素分娩过程漫长复杂且技术含量较高,助产士的工作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又经常会遇到紧急的突况,例如难产、产后出血、子宫破裂等,使机体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

2职业暴露危害因素的预防措施

2.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医院建立完善的预防医院感染的相关制度,建全分娩室各级人员工作职责、流程、各环节质量控制标准、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等。

2.2加强职业安全教育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充分认识职业暴露的危害。对急诊和已知的传染病产妇,在诊疗操作时戴双层手套、使用一次性防渗透手术衣,配带眼罩、面罩等用品,防止血液、体液、羊水飞溅而造成的污染[1]。科室定期进行业务学习,将可能引起职业暴露的因素,逐项进行预防教育、规范操作,反复考核,提高自身的防护意识。

2.3预防锐器刺伤熟练掌握锐器的技术操作规程,接产时使用后的缝针、针头等锐器,直接放置于锐器盒中,养成用镊子夹取污染针头和锐器的习惯,绝对不能徒手处理污物和破碎的安瓿,装量达到3/4时即旋盖密封回收焚烧处理。在工作中一旦发生有血液或羊水溅入眼结膜,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用聚维酮碘局部冲洗黏膜;若有伤口,立即用流动清水反复冲洗,挤出伤口的血液,并用0.5%聚维酮碘或75%乙醇消毒伤口,如被HIV、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感染过得污物或锐器损伤的,则应在24h内注射相应的高价免疫球蛋白和疫苗[2],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表,及时送感染管理科存档备案,并且定期追踪随访,及时发现是否被感染。

2.4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保持环境卫生清洁,温度保持在24~26℃,湿度以50~60%为宜,室内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min。室内空气消毒使用动态空气消毒器进行消毒,每日2~3次;根据污染的程度使用相应浓度的含氯消毒剂消毒室内物体表面、地面、诊疗用品等,30min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净,以减少对环境和诊疗用品的危害和腐蚀。每周对工作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和终末消毒,并做好记录。

2.5提高助产士的综合素质医院给予充足的助产士人员配备,合理安排工作,良好的工作氛围,相互帮助的团队精神可以缓解各种压力。助产士自身熟练掌握各种操作规程,提高紧急突况应急能力。

2.6免疫接种管理我院尤其重视从事高危助产的医务人员,定期健康体检,根据体检结果注射相应的疫苗,例如乙肝疫苗抗体阳性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当抗体滴度下降到

随着助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助产士已成为感染各种病原体的高危人群,在工作中必须认识到职业暴露的危险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积极采取有效地防护措施,把职业暴露的各种危险因素降到最小程度。

参考文献

[1]任娟.助产士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措施.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1):4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