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竞聘自述(整理2篇)
岗位竞聘自述范文篇1
一、围绕一个中心
一个人多年工作经历、经验、体验的总结,应当了解的对竞聘岗位的理解与认识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体现。并非一日之功。另外,对竞聘岗位的理解与认识虽然是写好竞聘演讲稿的中心、核心内容,却不一定要把它完全写到稿子中,而是要使你对岗位的认识在竞聘演讲稿中得到全面、准确的体现。
要围绕着竞聘岗位写文章,写好竞聘演讲稿的核心问题是竞聘者对自己竞聘的岗位要有一个全面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对岗位认识理解的层次不同,标准、起点不同,那么演讲稿的质量则不同。
仅仅理解为图书馆长的职责是完成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是不够的还应当上升一个高度,首先对竞聘岗位的理解与认识要有一定的高度。如竞聘某学院图书馆馆长这个岗位时。即图书馆是学院提高教师、学生综合素质的阵地,学院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对岗位的认识有高度,今后的工作思路才能抓得更准,更到位。
对竞聘岗位的理解与认识要准确、全面。如竞聘某学院院长这个岗位时,其次。一方面要准确认识院长的岗位职责,学院发展和建设的带头人,教学与管理的负责人等等。有的人在竞聘时还提到做好学院党务管理工作等,这样不可以,因为党务工作应当是党委书记的职责,如果对岗位职责认识不准确,可能会引起误会,导致工作开展时的困难。另一方面,要全面认识院长的岗位职责,不仅仅是管理者、领头雁,更重要的服务者,为学院职工带来更多的效益,创设更优良的工作环境,营造更和谐的工作氛围等。认识全面到位,工作才能全面到位。
对竞聘岗位的理解与认识要有新意,第三。要作到思想观点新,思维角度新。竞聘者要多关注和研究新形势,新动态,新情况,新问题,得出新结论。对大家一直以来理解的某岗位职责提出自己新的思想观点,也可以运用不同思维方式,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自己对岗位的认识与见解,令听者耳目一新。
二、写好两个重点
竞聘演讲稿写作重点是竞聘者的优势和今后工作思路两个方面。
竞聘者的优势要抓得“准”。一要抓住适合岗位需要的优势,竞聘者具备的优势要与岗位需求高度一致,如果你竞聘人事处长,竞聘者大讲自己琴棋书画样样通,就是对竞聘优势抓得不准。
三、把握三个关键
二要心中不忘自己,写竞聘演讲稿时要把握三个关键:一要心中有听众。三要充分显示人格魅力。心中有听众要求竞聘者时刻记住自己写的东西是讲给谁听的要考虑听众想听什么,希望听什么,愿意听什么,演讲时把它讲出来。如果忘记了这一点,就会失去关键一分。心中不忘自己,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竞聘演讲要写得让人一听就是而非别人的要文如其人,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特点,切不可人云亦云。或温文尔雅,或雷厉风行,或朴实沉稳,或粗中有细,从管理方式、方法上,从接人待物上,从语言表达方式上等,展示自己的特点。另外,如果你第一次竞聘这个岗位,应该怎么说;如果你一个多年从事这项工作的经验丰富的竞聘者,又该怎样讲。如果你一个年轻有为的干部,该如何说;如果你一个转岗干部,又该如何讲。充分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这是多年来用自己行动让人们信服的一种魅力,包含了竞聘者做人的真诚,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出色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具备了这种人格魅力,竞聘者的语言可能显得多余,只要你站在竞聘者的演讲台上,就会赢得一片赞扬,一片崇敬,一片信任。
四、采用多种形式
竞聘演讲稿的写作方式、方法是多样的,竞聘者要根据自己的不同身份,不同追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笔者以为:竞聘演讲稿的写作方式分为两大类,一类属于较规范的写法,一类属于特例式的写法。
规范式的写法包括:1.标题,可采用文章式或公文式的写法。2.正文,开头写竞聘人的基本情况,竞聘的岗位,主体部分写竞聘的目的、理由、优势、工作设想,结尾部分写希望得到支持。3.落款。这种写法就是用最常规的方式将上述内容表达出来。
特例式的写法即将这些内容用一些特殊的方式表达出来,更接近演讲稿的写法。可采用引用、比喻、拟人、排比、作诗等多种方式开头、结尾、中间陈述。如一位高一学生竞聘班长时说: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头勇猛的雄狮,班长不是狮王,而是每一天最早出击捕猎的那只猛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只矫健的斑羚,班长不是首领,而是第一只跃下深谷的那一份希望;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是瀑布上一朵晶莹的浪花,班长不是最灵动、最璀璨的,而是最先撞击岩石的那一抹白光。
使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对班长这一岗位的认识,使人感到一种新意,同时可理解、可思考的空间又扩大了许多。本文结尾处,作者以诗歌结尾,为大家送上自己的祝愿与激励:
同学们,今天的竞职是为了明天的战斗,更是为了后天的辉煌。因此,无论我竞聘是否成功,都要对大家奉上我诚挚的祝愿——往昔四岁跃峥嵘,长缨在手缚苍龙。今朝三中看缘定,雄心壮志贯长虹。万马一骑战绝尘,群雕双翅啸长空。数十载后重聚首,无怨无悔过一生。
文字简练,内容丰富,情感真挚。
需要了解的是使用特例式写法的竞聘者要注意,文字要切合自己的身份,切合当时竞聘的场合、听众。方式的不同是为表达效果、表达中心思想服务的,切忌片面追求文采的华美。
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竞聘者内心要充满自信。戴尔·卡耐基说:“不要怕推销自己,只要你认为自己有才华,你就应该认为自己有资格担任这个或那个职务。”当你充满自信时,你面对听众,站在演讲台上,就会从容不迫,以最好的心态来展示自己。
2.竞聘者态度要真诚。展示自我时,要实事求是,要发自内心表达自己真挚的感情和真实的思想,切忌说大话、假话、空话、套话。
3.竞聘者演讲时要做到言之有理,观点鲜明,立意准确。言之有物,使用大量准确、生动、典型的材料,让演讲充满生机和活力。言之有情,真诚地倾诉心灵深处的情感,体验。言之有文,言之有序。
4.语言精炼有力。用最简短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抓住重点、要点,清晰地阐述道理,用最朴实的语言解决最根本的问题。
岗位竞聘自述范文篇2
但由于各种原因,竞聘往往不能达到最初的目的。笔者发现有六大原因容易导致竞聘失效,企业在组织竞聘过程中必须予以重视和改善。我称之为“六大失效模式”。
一、竞聘目的与工作重心不匹配
虽然同是竞聘,但各企事业单位的目的是不同的。对于不同的目的,工作重心通常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竞聘的目的无非有三种:人员调整优化、提拔新人、裁员增效。如果主要目的是人员调整优化,则工作重点在重新梳理、规范组织结构和岗位设置,明确岗位职责和任职要求;如果主要目的是提拔新人,则在选拔标准上看重任职想法和知识结构,而不应过于看重资历和经验,并宣传激励年轻人参与竞聘,同时设计好“老人”让贤的后路;如果主要目的是裁员增效,则重中之重是设计好人员分流安置办法!如果着力点不对,将直接导致竞聘的失败。
二、事前宣传贯彻不到位
由于改革是很敏感的事情,往往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因而每个人都很关心。但如果事先宣贯不到位,就可能造成猜疑、担心、焦虑,从而影响到日常工作,直接影响竞聘的效果。
每位竞聘组织者都知道竞聘开始前的宣贯十分重要,但问题是到底要宣贯什么?怎么宣贯?何时宣贯?谁来宣贯才能做到位?
一家公司在第一次组织竞聘时,在竞聘实施方案出台前一个月开始进行相关的宣贯工作。总经理组织全体员工开会说明了竞聘的意义、作用、目的以及主要思路。随后企业的竞聘小组开始分部门宣贯、讲解、答疑。工作似乎做得很细致,然而事实证明这次宣贯并不到位,问题出在哪里?
首先是企业老总不能缺位。企业老总应尽量参加所有的宣贯活动,发挥自己的号召力,对尚未清晰的政策作出权威的解释。其次,企业不能只是口头宣传,还要有一些可以让员工反复阅读的书面资料,分析内外部环境、讲解企业变革的思路、竞聘的操作方法和举例说明已经竞聘成功的企业案例等等。最后,不应该在详细方案出台之前就进行大规模宣传,造成宣贯早产。必须通盘考虑,从报名表到下岗人员的安置方案等员工关心的细节全部确定后,宣贯工作才能正式启动。
三、组织结构未彻底调整
许多企业只是对组织结构进行简单微调,或者对部分岗位进行简单合并调整,便拿出竞聘。这好比在糟糕的土质里播撒良种,依然难以长出好的庄稼。竞聘前,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对企业的组织架构和岗位重新设计、调整和规范,确保挑出合适的人干正确的事。否则,搭一个倾斜的舞台是无法让员工练习正步走的。
四、职位说明书不清晰、不合理
职位描述中除了所属部门、主要职责、任职要求外,该岗位的薪资构成、职业发展通道、职位序列等重要信息也应该予以公布或告知。比如:一位生产工人自学了会计专业,通过了会计考试。竞聘时,既可以应聘现在的操作岗位,也可以应聘会计岗位,而他的一个很重要的决策依据就是岗位的收入水平。一位学营销的大学毕业生,刚到企业一年,既想选营销部门,也想选企业的战略策划部门,他所考虑更多的是今后的职业发展问题。因此,竞聘前,职位说明书的描述必须尽量准确,最好能将企业各类人员的职业发展通道规划好。
还有一种情况是职位说明书中要求的任职素质不合理,导致一些岗位形同虚设。
任职要求必须结合岗位的需求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所提要求并不是越高越好,如果企业本身不具有吸引外部合适人才的能力,本企业内部也没有相关的人选,则该岗位形同虚设。一个大型国企上市公司,曾组织公司内关键岗位竞聘。其中新增的部门经理助理岗位都要求研究生毕业或中级职称!这与该公司强调“能力和业绩”的理念并不相符,而公司的研究生人数并不多,且大部分已经在重要岗位了。结果是1000多人的企业,有两个岗位居然无人应聘!一位西部企业客户组织竞聘时对总经办主任的要求是5年工作经验和大学本科毕业,而该企业第一批本科生是5年前才招进来的!现在只剩下3人了,其中两位也已经是部门负责人了。这样,符合要求的人只有一个了!
五、没有足够的候选人
企业是个人才蓄水池,竞聘提供一个展示平台,让优秀的人才浮出水面。然而,有些企业事先并未评估自己内部人员的素质,把竞聘当作解决人才紧缺的唯一手段。实际上,对于一些关键岗位,企业放眼望去,的确没有合适的人才时,竞聘并不是一个有效解决问题的方式。一个规模在400人左右的国有企业,准备对所有中层干部做竞聘上岗,然而,目前最薄弱的生产和销售两个部门在企业内部很难挑出合适的人选。如果这两个岗位拿出来竞聘,估计能聘上的还是已经50多岁的现有负责人。对于企业内部无合适候选人时,应采用外部招聘或猎头服务,否则经过大规模和复杂的流程选出来的还是老面孔,不但无益于企业的工作开展,还使员工对竞聘的有效性表示怀疑。
六、竞聘难过人情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