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扶贫工作的认识(整理2篇)
对扶贫工作的认识范文篇1
(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精准扶贫决策部署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主要领导亲自调查研究,亲自动员部署,亲自督查推动,确保全乡精准扶贫工作顺利推进。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一是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副乡长、纪委书记为副组长,扶贫办、党政办、安稳办为成员的乡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办协作全面抓的工作格局,明确了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落实专项工作经费,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责任“四个到位”,为顺利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2.专题研究,制定方案及时召开党委办公会,专题研究部署精准扶贫工作,结合我乡实际,制定了乡精准扶贫工作专项工作方案,从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基本原则、实施步骤、工作进度安排及保障措施等方面,为扶贫人口识别提供了认定依据,明确了各成员单位及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3.强化宣传,统一思想组织乡、村干部深入村组大力宣传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社社召开群众会。通过广泛宣传,把建档立卡工作的目的和要求、识别标准、识别程序等相关政策宣传到村、到户,做到了家喻户晓,使群众知情权和参与权得到充分保障的同时,也进一步统一了乡村干部思想。4.动员部署,强化培训一是及时召开精准扶贫工作动员会,对全乡精准扶贫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二是组织召开精准扶贫工作培训会,对驻村干部和村三职干部进行了业务培训,确保了精准扶贫工作规范有序、数据真实。三是按照班子成员分工,分片对各村精准扶贫工作进行督查指导,确保工作成效。
(二)认真开展贫困识别工作
1.精准识别贫困人口。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坚持统一标准、实事求是、分片负责等工作原则,将人均纯收入低于省农村扶贫标准2736元的人员作为拟扶贫对象,坚持以户为单元,实行整户识别,坚持规模控制,以农户收入为基本依据,综合考虑健康、文化程度、住房现状等情况,按照农户申请—调查核实—民主评议—对象公开等程序,严把审核调查关,全面掌握贫困户基本情况,做到了全面摸排、调查真实、合理定性、全程公开。通过民主评议,确定拟纳入扶贫对象的人员,再对拟扶贫对象进行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确保了精准扶贫工作的质量。2014年全乡共识别贫困人口1680人。2.精准识别贫困村。始终按照国家“一高一低一无”识别总要求识别贫困村,综合考虑道路、通讯、饮水、年人均收入等因素,2014年全乡共识别灵官村、白珠村、北峰村等3个村为贫困村。
(三)落实精准扶贫措施到村到户
一是抓好走访调研。县级帮扶部门和驻村干部深入村、社,深入农户实地调查研究,找准了制约贫困村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制约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主要原因,帮助贫困村制定了帮扶规划,落实了帮扶措施。二是认真组织驻村干部填写《扶贫手册》,并逐一发放到户。(四)认真开展帮扶工作驻村干部结合本乡实际,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发展特色产业、劳务输出和劳动技能培训为主要帮扶手段,抓好劳务输出培训,认真开展帮扶工作,落实帮扶措施和帮扶规划,确保了扶贫帮困工作有序推进。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个别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被动工作,进展缓慢。二是个别村宣传发动不够到位,导致部分群众误认为被确定为贫困对象后会获得很大的利益。三是个别贫困群众因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在民主评议环节,群众不愿为其投票,导致出现漏识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精准式扶贫工作的精准性。
对扶贫工作的认识范文篇2
按照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旗里组织各苏木镇和帮扶单位召开了两次动员大会,对贫困户和贫困嘎查村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各苏木镇、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接到任务后,先后组织召开嘎查村两委班子培训动员会56期,各嘎查村也相继召开村民代表大会352期,共收到贫困户申请书5296份。在规定时限内,全旗识别贫困户2877户8326人、贫困嘎查村29个。贫困嘎查村中识别贫困户1361户4275人,占识别贫困人口的51.34%。
(一)制定实施方案,加强政策宣传。《阿拉善左旗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下发后,旗里采取“印发方案、以会代训、分层培训”等方式,加大对贫困户、贫困嘎查村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的政策宣传。一是向各苏木镇、旗直各帮扶单位印发《阿拉善左旗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明确建档立卡的工作目标、方法步骤和工作要求,动员全旗上下行动起来,主动参与贫困户、贫困嘎查村识别工作。二是采取以会代训方式对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各苏木镇主要领导、驻村工作队专题解读了建档立卡工作方案。三是由苏木镇组织嘎查村两委班子召开建档立卡工作会议,就贫困户、贫困嘎查村识别程序和具体要求进行了系统培训。四是旗委组织部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整优化了全旗重点嘎查结对帮扶单位,并敦促帮扶单位派党员干部到嘎查村开展结对帮扶和建档立卡政策宣讲,进一步提升了农牧民群众对建档立卡工作的认知度。
(二)动员群众参与,强化监督指导。在加强政策宣传和广泛动员群众参与贫困户、贫困嘎查村精准识别工作的同时,为确保建档立卡、精准扶贫、靶向疗法不走样,旗扶贫办印发《关于开展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督查的通知》(阿左扶办发〔2014〕33号),旗委办印发《关于对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查的通知》(阿左党督发〔2014〕9号),先后各派出三个督查组连续用2周时间,分赴南、中、北三大片对全旗15个苏木镇139个嘎查村进行督查指导,及时纠正了贫困户识别中出现的两委班子擅自拍板、未进行收入倒排序、未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未开展民主评议以及拆户识别、识别不准、轮流坐庄、抓阄定夺、简化程序等错误做法,保证了贫困户和贫困嘎查村识别公开公平公正,从根本上避免了“暗箱操作”,为制定规划、信息录入和精准扶贫奠定了基础。
(三)严格工作程序,精准扶贫对象。按照“规模分解、群众自愿、公平公正、整户识别”的总体要求和“农牧户申请、收入排序、民主评议、公示公告和逐级审核”的工作程序,严格执行“两公示一公告”,针对嘎查村、苏木镇公示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核查整改再公示,在公示无异议的前提下由扶贫办组织公告。识别过程严把“报―查―评―审―批”五个环节。所谓“报”就是由农牧户如实填写申请书,报嘎查村委员会审查;所谓“查”就是入户进行家庭人均收入和其他基本情况调查。依据总量控制、收入排序和识别标准,结合家庭基本情况,拟定民主评议对象;所谓“评”就是由村民代表大会对提出申请的低收入农牧户进行民主评议和无记名票决,拟定贫困户初选名单。所谓“审”就是初选贫困户名单进行公示公告和审核确认,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并对群众有异议或反映的情况,及时安排进行调查核实,该调整的进行调整,并公示公告;所谓“批”就是由旗扶贫办对苏木镇上报的贫困户拟定名单进行抽查审核,确保识别对象和公告名单名符其实。通过严格以上程序,使全旗139个嘎查村的建档立卡全部做到了“两公示一公告”。
(四)强化干部到村,助推建档立卡。全旗29个贫困嘎查村列入全区扶贫攻坚规划、项目、干部到村到户工程实施范围,对此,旗委、政府高度重视,旗委常委、常务副旗长专门组织召开了驻村干部交接大会,安排部署驻村帮扶工作。旗委组织部下发《关于派驻工作队开展扶贫攻坚“三到村三到户”工作的通知》(阿左党组发〔2014〕137号)、《关于选派扶贫攻坚工程“三到村三到户”驻嘎查工作队队长挂职锻炼的通知》(阿左党组发〔2014〕138号),向每个嘎查村选派一名驻村工作队队长,挂职担任嘎查村党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副主任或一肩双挑,挂职时间为一年,并明确了工作职责和管理考核要求。这些挂职干部下去后,作为相对独立的第三方,全程参与了入户收入调查和贫困户识别,对公开公平公正地识别贫困户发挥了很好的监督作用。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嘎查村在认识上存在误区,不够重视,导致返工重做,推迟进度。
(二)宣传发动不到位。部分嘎查村对建档立卡的政策宣传不深入,导致家庭人均收入登记不准确,影响收入排序和民主评议。
(三)入户调查工作量大。贫困户识别要求入户调查和收入排序,因地广人稀、退牧还草、人口流动、反复公示等原因,工作量加大,导致公告日期延后。
(四)缺乏工作经费。建档立卡工作主要靠苏木镇和嘎查村来完成,因缺少必要的专项经费支持,影响嘎查村的工作积极性。
(五)缺少硬件设施。相比较而言,苏木镇电脑设施普遍存在老化现象,信息录入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对部分电脑设施进行更新。
(一)抓好建档立卡,制定帮扶规划。在完成贫困户、贫困嘎查村的精准识别并公告无异议后,协同苏木镇、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帮助责任人科学制定到村到户脱贫规划,准确填制《贫困户登记表》、《贫困村登记表》、《贫困县登记表》和《扶贫手册》,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
(二)落实帮扶规划,强化社群监督。到村到户规划出台后,关键要在抓落实上下功夫,要把规划蓝图和群众意愿转变为各方的实际行动,把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有机的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保证真扶贫、扶真贫,让贫困户和贫困嘎查村切实享受到发展带来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