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人员工作要求(整理2篇)
财务人员工作要求范文篇1
管理理念和管理内容的转变对高校现行的财务管理模式提出很大挑战,对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面需要进一步扩大,才能适应新形势下中国财政和教育的改革与创新。由于相应的业务涉及到社会经济的多个领域,不仅需要熟悉和了解预决算相关知识及业务,还需要熟悉了解资金的属性,强化经济合同、财政、成本、税收等相关学科知识,熟悉票据管理、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支出绩效等不同内容,充分体现公共财政体制与高校财务管理的深入融合,否则,经济业务的实质就不能得到清晰的反映。
二、精细化管理要求下的财务人员素质提升措施
1.做好财务管理人才引进工作。
根据高校财务工作实际,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引进财会人员,改善财会人员队伍现状,注重结构的完整性和梯队的合理性,从年龄、学历、专业等多方面进行完善。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覆盖面应从会计专业拓展至经济、计算机、财政、税务、法律等相关学科专业,调整知识结构,拓宽知识覆盖面,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和不断拓展的财务工作在广度和深度方向发展需要。在队伍建设中不仅要注重对一线职工的引进,根据高校实际需要也要特别注重财务管理领导干部的引进,以引导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型。
2.做好财务人员分工协同提升团队素质。
新形势下的诸多新要求,依靠过去的单打独斗和简单分工已难以应对,应根据不同业务进行人员整合,创造优良的工作氛围,发挥各自专业和实践特长,协同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合力,打造财务管理人员的团队工作模式,在快乐工作、分担压力和工作成效三者之间达到平衡。
3.做好财务人员的定期培训工作。
做好定期培训要以知识更新业务技能培训为主,强化继续教育,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职业新要求,了解行业精英,增强职业信心和职业自豪感,自主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同时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教育,遵纪守法和保守秘密意识,树立爱岗敬业、廉洁自律,全面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4.鼓励财务人员开展相关理论课题研究。
鼓励财务人员申报相关课题,开展理论结合实证方面的研究,提高理论研究水平与实践经验的总结,不断更新财务工作观念,加强对财务信息分析的能力,探索财务管理的新方法。在贯彻国家政策和具体实践操作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自身素质。
5.注重财务管理人员的定期交流。
同一部门内不同业务交流。注重负责不同业务类别的财务人员之间的定期业务交流,类似会计与出纳之间,会计之间,会计与预算人员等内部的定期交流,打破长时间固定业务产生的思维僵化、知识单一现象。交流虽然会短暂出现业务生疏,但对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个人长远发展、宏观把握以及预判纠错机制的形成极有好处。
三、结语
财务人员工作要求范文篇2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人员发展
一、引言
财务管理工作一直以来就是企业的重要工作内容,对于维护企业稳定、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水平的平稳提升,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小企业作为企业的主体,对经济发展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财务人员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履职尽责质量的好坏对于企业的作用是巨大的,因此,妥善处理中小企业财务人员使用和发展问题,对于企业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新时期对中小企业财务人员提出的新要求
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分工日趋细化、产品标准日趋严格,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其自身经济规模较小、人员数量相对较少、现代化管理程度相对不高,对财务人员自身能力有了更为全面的要求。
(一)管理模式的非现代性要求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职业水准
中小企业多数是由传统的家庭式、合伙式的小工厂发展而来,因此管理模式较为传统,一些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在企业中运用还不广泛、执行力度还不过硬,因此造成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人为因素的干扰。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在如何处理这些矛盾中必须将原则性与灵活性协调起来,体现出其较强的职业水准,才能较好地完成自身职责。
(二)人员规模的限制要求财务人员必须拥有过硬的专业能力
中小企业人员数量的限制,必然会要求企业职工具有一专多能的素质,能够在多个岗位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特别是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现代的财务管理工作已经不仅仅是传统的会计、出纳事务,更有着财务分析、财务控制、辅助决策等多个功能,因此财务人员的专业工作已经从以往的辅变为了决策性,对其自身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三)企业经营环节的复杂性要求财务人员具备扎实工作作风
中小企业虽然规模较小,但其相应的职能部门与生产流通环节并不缺少,而信息化水准不高以及管理模式的非现代化,必然造成财务管理工作中易出现这样那样的漏洞,因此做好财务管理工作除了要求相关部门必须严格履职尽责之外,更要求财务人员自身能够熟悉企业自身实际,能够从企业一线开始全面掌握财务信息和数据,避免出现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问题,从而更好满足工作的需求。
三、当前中小企业财务人员使用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中小企业的特点、市场环境的变化为财务人员开展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在现实的过程中企业在对财务人员的使用和发展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其工作的开展,制约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企业财务人员选聘缺乏制度保障
财务工作作为企业的核心业务一直以来就是企业管理者最为关注的部门,但在不少中小企业之中财务人员的选聘往往是将是否与“领导贴心”作为核心条件,忽视德、技的关注,造成了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工作落实不严格的问题,甚至在一些企业中出现管理者与财务人员相互勾结危害企业利益的行为发生。
(二)企业财务人员职能定位不够准确
在不少企业管理者,甚至是财务部门人员的认识中,往往将财务工作职能局限于如费用审核、款项收支、开票报税等固定的内容,而对于如财务分析、风险监控、融资投资等方面更具战略性、全局性的业务工作关注不多,财务管理的焦点更多的放在了“核算职能”,而对于“管理职能”的履行则是办法不多。
(三)企业财务人员发展缺乏完善渠道
一方面,培训渠道不完善。不少中小企业财务人员起点较低,企业对其选聘工作随意性强,缺乏科学的选拔标准。而在之后的培训中,没有相对完善的培训渠道和规划,财务人员对企业的实际不了解,对自身的发展不明晰,工作盲目性问题突出。另一方面,自身发展受限制。中小企业规模的限制往往使得财务人员在薪酬上采取相对固定的模式,,缺乏激励机制和考评机制,弹性不足。同时在个人晋升渠道上,结构简单,发展方向较窄。
(四)企业财务人员队伍稳定性不过硬
一方面,企业自身实力的限制对精英型财务人员缺乏吸引力,一些优秀的人员往往在企业中难以保留,他们更希望到大型企业中一展才华。另一方面,企业凝聚力低,个人发展规划缺失,财务人员归属感不强,造成财务人员队伍稳定性不足。特别是在用人上缺乏能上能下的制度保障,企业用人机制不科学。
四、提升中小企业财务人员有效价值的几点做法
针对当前中小企业在财务人员使用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提高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就必须要从改善工作人员的状况入手,拓宽选聘渠道、完善培养机制、丰富发展方向,从而更好的实现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升,带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提高。
(一)注重素质,加强人员引进管理
在财务人员的选聘过程中,企业要立足自身实际需求,从职业素质、专业技能以及个人品质等方面做好选拔工作,为企业选出合适的财务人员,从而保证企业财务工作的开展。特别是要注重向其传递企业文化理念,从而增强人员对企业的认同感。
(二)注重培养,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一是要加强个人发展规划。企业要为人员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使财务人员能够感受到企业的关怀,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二是要注重深入企业一线。要将人员首先安排到企业的一线生产经营活动之中,切实感受到企业的实际情况,了解未来财务工作中可能面对的各类问题,从而打好工作基础。三是要注重考评机制完善。注重考评的公正性,特别是建立规范的考核标准和目标,树立科学的用人机制,增强财务人员的认同感。
(三)加强管理,营造栓心留人环境
一方面,要加强薪酬机制的管理。建立弹性薪酬保障机制,切实将优秀人才突出出来,培养企业自身的专家性员工,满足实际的需要。另一方面,要稳定财务人员队伍。通过薪酬调节、职务调节以及企业文化熏陶等手段,增强企业的吸引力,加强财务人员梯队管理工作,增强队伍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王臻.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之财务人员的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