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起点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校本课程研究报告(整理2篇)

来源: 时间:2025-10-01 手机浏览

校本课程研究报告范文篇1

一、课题申请和立项程序

(一)根据学校发展和教育教学实际需要,学校每年颁布《奉贤中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指南》。

(二)每项课题限报负责人一名,课题组成员一般不超过6名。每一负责人在同一时间内只能承担一项研究课题。凡已承担研究课题尚未完成,或到期完成情况不好的课题主持负责人,一般不再申请新课题。每人原则上允许承担两个课题(一项主持,一项参加)。

(三)教师依据《奉贤中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指南》确立适合自己研究的课题,完成课题设计,填写《学校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申请书》,报校教育发展研究室。

(四)校教育发展研究室对上报的研究课题申请人资格及填表内容进行核实,然后组织三名以上与课题研究内容相关的、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成员进行立题论证。通过立题论证,并由学校批准后方可确认为校级课题。

(五)学校每年在已经立项的课题中遴选优秀课题申报区、市级课题。

二、课题实施与管理

(一)凡经学校或上级管理部门批准立项的课题,先由校教育发展研究室统一编号,然后在20天内与课题负责人签订合同书,双方就课题实施和应承担的责任各自作出保证。

(二)校教育发展研究室每学期组织一次课题中期检查,了解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同时根据需要对有关课题进行不定期抽查。各课题组应密切配合,积极接受检查,做好中期总结,填写《奉贤中学教育科研课题中期检查表》。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研究,加强指导和给予必要的处理。

(三)经批准后的课题,在实施过程中要求修改研究内容、进度、技术指标和变更研究人员,必须提出书面报告。校级课题报校教育发展研究室审批,区、市级课题上报区科研室审批。未报告或已报告而未经批准的各课题组不得随意自行修改或变更研究计划。

(四)校教育发展研究室定期出版《教育情报》,为课题研究提供情报资料。

(五)为提高科研能力,学校定期邀请教育教学科研专家来校指导。

三、课题结题

(一)课题研究终结时,课题负责人应整理好相关研究资料,并填写《课题终结登记表》,向校教育发展研究室提出鉴定申请。校教育发展研究室组织三名以上与课题研究内容相关的、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成员进行课题鉴定,并及时将课题结题材料整理存档。

(二)对因客观因素确定需要延期的课题,负责人必须在计划结题期限前3个月提出申请报告,经考核审查后由校教育发展研究室审批。一个课题只能申请延期一次,且延期时间不超过一年。

(三)学校定期举办科研论坛,推广优秀课题研究成果。

(四)学校定期组织教科研课题研究成果评比活动。

(五)继续办好校刊《教研新圃》,并积极向区、市有关刊物推荐优秀科研成果。

四、奖励与惩处

(一)奖励

1、正式立项的校级课题,学校提供课题研究经费。

(1)校级重点课题400元,一般课题200元。

(2)区级重点课题1000元,一般课题600元。(包括市级条线课题)

(3)市级重点课题2000元,一般课题1000元。

若市、区下达的课题研究经费不足学校所规定的标准,由学校补足;若市、区下达的课题研究经费超过学校所规定的标准,按实际经费使用。

课题研究经费主要用于购买研究资料、复印资料、召开小型研讨会议等。课题立项时下达一半经费,通过课题鉴定后下达其余经费。

2、凡按期较好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并取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的负责人,可优选申报新课题。

3、对在研究工作中表现突出,对教育教学工作有明显促进作用的个人,由校教育发展研究室向学校提供情况,作为评优、晋级、晋职的参考依据。

4、对取得重大研究成果的课题组,学校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二)惩处

1、未按合同和科研计划要求正常开展课题研究,校教育发展研究室对课题负责人视情况给予警告,冻结其科研经费,并在3年内不受理其申报新课题。

2、对在研究工作中弄虚作假,违反财经纪律,或违反政策规定,影响精神文明建设和学校管理工作正常开展,造成不良影响者,视其情况给予批评直至报请学校给予处分。

校本课程研究报告范文篇2

一、主要方法与措施

主要采用调查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文献法和经验总结法等。具体措施是:

1.校长及学校行政人员大力支持课题组的研究工作,积极创造条件,为课题组提供各种方便。

2.以教研为主,科研、管理、培训和教研相结合。

3.实行课题研究例会制度。课题组成员每周召开一次例会,以学习平台、教育教学随笔、论坛等形式交流体会,互通各自的研究进展情况,探讨共性问题,凝聚研究的合力。

二、主要内容

根据相关要求,结合实际,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

三、成果与成效

1.开发出适合校情的校本课程。我校校本课程内容宽泛、贴近生活,结合学校、学生实际,易懂易记,求真务实,渗透了我校“面向生活育人,面向社会育才”的办学理念。具体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文化素养课程。主要是在七年级开始开设经典诗文诵读课,开展美文朗读活动。每学期都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中华美文诵读大赛”,通过“读千年美文”,引导学生“做少年君子”,提高道德品质,提升文化素养,在适应低年级学生心智成长和发展的特点的基础上,拓宽教学面,促进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训练,推进新课程改革,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第二类是与教学相关的课程。主要有快速阅读、快乐英语、趣味数学、绕口令、英语小演讲等。以此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听课效率。这些内容每周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由一线教师协同完成,每个学期都以举办全校学科竞赛的方式检验应用成果。有时学科间共同进行,例如:英汉双语演讲、唱歌、课本剧大赛。第三类是安全教育课程。内容涉及交通、消防、用电、食品卫生、运动和网络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教学生在遇到危险和受到侵害时如何规避危险、保护自己,从小树立“珍爱生命,预防为主”的思想。充分利用早会、班会、综合实践活动课,全体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走入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第四类是娱乐活动类。主要有围棋、象棋和集邮等一些根据学生爱好安排的活动。每周固定的体活课是此类校本课最好的载体,学中玩,玩中学,师生其乐融融。

2.有效地弥补了常规教学的不足,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全校掀起的诵读古典诗文的热潮,极大地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学生加深了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了良好的安全意识,塑造了良好、健全的人格。

3.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从最初的研讨、制定目标到确定课程内容、开发编写教材,许多骨干教师都参与其中,拓宽了对教育和教学的认识,提高了教学研究的能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系列的自学、集体学习、培训交流带来了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课程意识的提升。他们开始由课程最忠实的“执行者”向课程的“决策者”过渡。在学生自选课程、自选老师的形势下,老师们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重视学生的学习需要”是多么重要!“以生为本”的课程理念开始深入人心,所以在编写教材时,他们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建议,以学生的需求来安排内容,确定方式。校本课程的开发激发了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和教师的创新思维,构筑起了师生共同发展的平台。

4.连续几年,我们编辑了一系列的校本教材,主要有:语文组的《课本剧表演》和历史组的《历史剧表演》、张丽教师主编的《生命科学的奥秘》、尹淑春主编的《快速阅读》、王易新、王晓峰、凌楠主编的《快乐英语》、杨娟、于杰平主编的《化学趣味实验》、梁爽主编的《趣味数学》、尹淑春、崔晶主编的《优秀作文集锦》、刘雪松主编的《语文名著速读》、张琪媛主编的《心理健康教育》、于海燕主编的《环保小卫士》、刘雪艳主编的《说联联看》和《诗文赏析》、窦丽娟主编的《视听乐谱》、兰凤杰主编的《历史课本剧》等26本校本课程试用本。随着探究的不断加深,近几年,我校还有大批学生荣获各种奖励证书,一些学生的作品也发表在黑河市创办的《教育周刊》上,特别是有些学生参加了县、市组织的数学和英语竞赛,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教学相长,连续几年来,全体老师在教育科研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收获。

四、讨论与思考

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及资源开发过程中,老师普遍感到压力很大,其原因很多,有知识缺陷方面的,有精力透支方面的。采取怎样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方法来调动老师的积极性,促进老师的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发展,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教师怎样正确地给自己的定位,怎样使得课程更具有针对性和艺术性……这些都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