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办法(整理2篇)
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办法范文篇1
一、办好试点,积极探索农村社区“××模式”
我市被确定全国农村社区建设首批实验县(市、区)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市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市级领导、市直单位、城市社区、企业、新农村建设驻村指导员联系农村社区的“五联扶建”责任制,农村社区建设累计投入专项资金1000多万元,为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和财力保障。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农村社区建设主导模式为“一村一社区、社区设小区”,在全市选择18个村先行进行试点。在推进过程中,按照“行政管理、社会管理、自治管理”“三位一体”的要求,一是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建立了“村‘两委’一社区共建理事会—专业经济合作社(协会)、社区综合办公室、社区志愿者协会-关爱互助小区(志愿者小组)-农户”的农村社区建设组织架构;二是夯实社区基础设施,统一按照“一厅六室、两阵地”(即综合服务大厅,多功能室、卫生室、广播室、图书阅览室、警务室、文体活动室,学习宣传暨村务公开栏、室外文体活动场所)的要求,建好了规范化的社区中心;按照“宜居社区”建设目标,大力开展以“五通五改”为内容的生态家园建设工程,优化社区发展环境;三是培育和发展社工队伍,社区普遍建立了专业工作者、志愿者和市场化人才三支队伍。同时,以服务“三农”为切入点,不断完善农村社区村民自治、便民服务、社区管理、发展经济、社区文化等功能。通过实践,我市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逐步形成,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推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我市的做法被专家称为“××模式”,受到民政部的充分肯定,在全国农村建设交流会上进行了典型发言
二、示范引路,不断创新村级组织管理体制机制
借鉴农村社区建设的工作理念和好的做法,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村级组织社会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整合资源,公共财政和新增财力向农村重点倾斜,全市支农总投入9.6亿元,完成通村水泥路1500公里,农村人口饮水安全覆盖面达到87.2%,电话普及率达到72%,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6%,建设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生态新村”。二是创建村级组织便民服务平台。全市123个行政村统一按照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大厅模式,建立了便民服务站,为村民生产生活提供“一站式”服务。三是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社会组织。全市成立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社48个,农村专业经济协会95个,科技服务队191个,形成产、供、销一条龙、一体化服务。四是构建农村社会管理体系。全市村级组织以综合管理办公室、文化治安中心户、警务室和卫生室为依托,以综合服务管理员为骨干,广泛开展“文明社区、平安社区、卫生社区”创建活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村民文明素质,规范村民行为习惯,逐渐形成友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五是不断完善村民自治。充分发挥农村社区建设的示范辐射作用,将完善农村服务贯穿于村民自治工作的全过程,不断充实村民自治内容,提升村民自治水平,我市荣获“全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县市”。
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办法范文篇2
关键词:县级报账制
农业开发项目资金2002年起实施县级报账制,2011年6月财政部下发了新的《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县级报账实施办法》。这是农业开发的一大特点,也是农业开发资金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要求。结合实际工作,探索如何规范农业开发资金县级报账制的实施和执行县级报账制,将会提高基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单位资金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
首先,县级报账制的工作核心是审核农业综合开发会计凭证。必须严格审核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凭证。做到项目凭证严格审核,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强调凭证的真实性。对凭证:(一)核查农业开发业务的建设单位和人员必须是真实的;报账票据必须经过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审核、工程监理人员审核、县农发办审核;(二)核对农业开发实施的时间、地点和填制凭证的日期必须是真实的;(三)核查农业开发建设的项目必须是真实的,要核对工程合同内容;(四)审农业综合开发业务的量必须是真实的,如核对工程完成数量等。二是审核是否按计划实施。就是检查是否按农业综合开发法规、农业综合开发会计制度和上级批准的开发计划实施。审核时要注意三点:(一)是否有假发票、白条;(二)是否存在违反农业开发财务务制度规定的报账开支;(三)是否超出农业开发计划和规定支出比例(如没有调整批复手续的工程建设项目等)。三是审核凭证的完整性。主要是对原始凭证要素和手续是否齐全进行检查。主要检查税务发票上应有供货和提供劳务单位的公章、税务专章等及是否有经办人签名或盖章。报账人员必须认真履行账务审核职责,对不完整或不符合要求退回重新补充完善,对超出规定使用范围的开支,不予报账。
其次,处理项目工程支出凭证是县级报账工作的重要环节。工程支出凭证处理分报账前的收集处理和报账后的凭证处理。报账前的收集处理收:应能全面客观地反映经济业务活动全过程,尤其是业务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因此,在凭证资料的收集整理上应能反映某项经济业务发生的全过程,有始有终。如科技培训中的凭证应有培训计划、培训方案、培训通知、培训报到签名、培训现场照片、培训费用等资料。同时,每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都会产生诸多凭证及其附件资料,有些是反映经济业务过程及其结果的主要凭证,有些是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辅凭证,两类凭证都应收集完整,互为佐证补充。还有,日常凭证的收集应注重他人证明的原则,所收集凭证中应有相关第三方的佐证资料。如培训应有受训人员本人报到签名、工程决算应经中介审计、票据应有证明人签字等。报账时还应按照主要凭证在前,次要(辅)凭证在后的原则进行收集整理,以便能直接审查经济业务的主要过程和结果,提高凭证审查的效率。报账后后处理:凭证的分类。对于类别较多的凭证应按照内容进行分类,如技术培训费、示范推广费、检查验收费、招待费等。按照类别分别整理。同时凭证的装订和存档也要注意按相关规定进行,要达到档案保存要求。
再则、财政直接支付是提高财政资金效益的重要手段。货物和劳务价款的直接支付,是农业开发项目实施县级报账制重要特征之一。县级报账制是一项新的财政支出规则,必须注意报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衔接,做到报账运行协调、有序。县级报账制的程序和方式:先由施工单位(货物或劳务供应商)依据税务发票、用款申请表、工程进度审核表、工程施工合同、工程验收单、工程预决算等凭证,提出报账申请,再经县农发办财务主管和项目负责人审核,同意认可后由县级财政报账审核,确定可报或不报。需要提出的是:同意报账后。财政资金的拨付,是通过直接支付给项目建设单位来实现的,不同与传统的财政拨付方式。县级报账制以前的财政资金拨付流程是:县财政专户将农业开发项目资金拨到农业开发项目乡镇财政或项目主管部门,再由农业开发项目乡镇财政或项目主管部门拨到所属项目村或基层单位。而现在农业开发县级报账制的特点是将财政报账资金直接拨付给农业开发项目施工单位(货物或劳务供应商)。为此,在项目县级报账申报支付过程中,要严格审核,以免失误给国家资金造成损失。
最后资金管理人员要提前介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资金与项目管理是农业综合开发管理工作中的两个不同侧面,二者相辅相成。县农发办项目管理积极推行农业开发项目招投制、项目法人负责制、工程监理制、项目资金公示制、县级报账制等制度。在项目建设中,由县农发办牵头,抽调水利、农业、林业、水保等有关部门技术人员组成工程监督组,配合专业监理对施工程序、物资采购、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监督检查,针对存在问题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工程竣工后,组织全面细致的检查验收,详细审核施工单位出具的竣工报验资料,审核相关报账凭证,然后进行报账。因此资金管理人员提前介入,将会全面掌握工程建设情况,加快了资金拨付进度,提高报账效率。通过严格的项目管理为县级报账制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而严谨的资金报账程序和对报账资料的严格要求,又保证了县级报账制各项要求能落到实处,见到效果。
总之,农业开发县级报账制,促进了农业开发项目的实施,保证了资金的安全运行,增强了资金使用的透明度数,提高了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但我们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创新农业开发资金县级报账管理机制。要从资金管理体制、管理内容、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同时要把完善管理制度作为做好县级报账工作的核心,要把加强队伍建设和加强基础工作作为提高县级报账制绩效的前提,并且要把健全内控机制作为落实县级报账制的关键。这样才能使县级报账制这一机制更加完善,更加规范。(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农业资源开发局)
2008获江苏省农业科技奖励基金管理委员会“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三等奖”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会计制度》,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