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起点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骨质疏松症状及治疗范例(3篇)

来源: 时间:2025-10-09 手机浏览

骨质疏松症状及治疗范文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老年人推拿治疗健翔理筋推拿法

运用理筋推拿轻手法在改善由于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的同时,对其继发性的软组织紧张痉挛得到了很好的松解,内环境及循环的改善对骨钙的重新分布入骨骼提供了―个很好的前提与基础。而单纯的补钙及其它药物治疗,对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有限。在健翔医院运用滚、掌根揉、推、拇指弹拨等理筋推拿轻手法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67例疗效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7例患者,其中女50例,男17例;年龄61-80岁,平均70.1岁。

1.2诊断标准以中国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参考日本1996年改动版的标准以骨量丢失百分率(%)诊断法。以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股骨颈(M-25%以上者)。

1.3主要症状为自发性腰背痛、负重性疼痛或主诉周身骨痛,夜间疼痛明显,劳累运动后症状加重。x线表现:x线上均有不同程度骨密度下降,骨小梁稀疏,椎体压缩性骨折。胸腰椎体有不同程度压缩骨折1/4以上,1个椎体的35例,2个椎体的17例,3个椎体及以上的有25例(近2个月内未使用影响骨代谢药物,无严重心、肝、肾病变)。

2治疗方法

2.1运用健翔理筋推拿治疗,每天治疗1次:用健翔滚法沿脊柱两旁肌肉治疗,时间约5分钟;以掌根及大鱼际揉按以压缩椎体为病变中心约上下四个椎体范围的两侧竖直肌约5分钟;以拇指按揉、弹拨椎旁肌肉,以病变椎体相邻椎体肌肉为主,约6分钟;点按局部痛点,约4分钟;以掌根或小鱼际推、擦双侧竖直肌,沿脊柱向两侧用大鱼际分推及柔按斜方肌、肋间肌、菱形肌等脊旁肌肉约5分钟。

2.2辅助治疗:中药熏药及中药盐包烫治疗,每天一次;口服钙尔奇D钙片,每天1次。平均治疗时间为5周。

2.3观察方法主要以临床症状改善为评定,疼痛症状完全消失,可以少量负重(治愈);无自发性腰背痛,无夜间疼痛,但仍有少许隐痛,负重后感疼痛(显效);腰背痛减轻,无夜间疼痛(有效);随访3个月症状无明显变化。

3结果

治疗67例患者,治愈率31.3%(21/67);显效率50.7%(34/67);有效率13.4%(9/67);疼痛缓解总有效率95.5%(64/67)。

4讨论

骨质疏松症状及治疗范文篇2

【关键词】西医;中西医;骨质疏松;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2-0087-01

骨质疏松是现代社会一种常见的全身代谢性的疾病,主要临床特点是患者的全身骨量少以及骨组织显微结构被破坏,骨基质和骨矿成分比例明显变小,患者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此类疾病多见于绝经后的妇女以及老年群体[1]。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病患者有增加的趋势,需加强该类疾病的防治。骨质疏松作为一种代谢性的骨病,它并不是单纯的缺少钙元素,不能只靠简单的补钙来治疗,而需要通过综合性的治疗,调节骨代谢,促进骨细胞增殖,形成新骨等措施来治疗。目前,西医治疗骨质疏松症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尚未达到满意的效果,近年来中医的发展为其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本文将探讨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根据我国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1]进行分类,基本正常:骨量丢失率在1%~12%之间,丢失在1SD内;骨量减少:患者的骨量丢失率在13%~24%之间,丢失1~2SD之间;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量丢失率≥25%,丢失≥2SD。

1.2一般资料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共收治了8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治疗,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在40~77岁,平均(54.1±10.6)岁;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疗法治疗,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在38~75岁,平均(53.8±10.2)岁;两组骨质疏松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疗法治疗,口服乐力,1粒/次,1次/d;阿法D3,1粒/次,1次/d。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疗法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中药,其配方是:麻黄10g,熟地30g,细辛10g,补骨脂20g,枸杞子15g,骨碎补15g,淫羊藿20g,制附子45g。如有血虚者,则补加丹参;如有气虚者,则补加黄芪;如有阴虚者,补加黄柏;如有脾虚者,补加白术和干姜。水煎服,1剂/d。

1.4疗效评定[2]根据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评定治疗的疗效。显效:患者的腰痛、背痛症状显著改善,积分下降大于2/3,检测患者的骨密度(BMD),治疗后的BMD值升高≥0.06g/cm2;有效:患者的腰痛、背痛症状有明显的改善,积分下降1/3到2/3间,治疗后的BMD值升高

1.5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当P>0.05时,表示数据无统计学差异;当P

2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7.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群体中常见的疾病,我国的人口特点使骨质疏松疾病逐渐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研究发现,骨质疏松的发生机制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影响[2-3]:①遗传因素:近年来,利用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发现与骨质疏松发生有相关性的基因有Ⅰ型胶原基因、雌激素受体基因以及维生素D受体基因等;②激素因素:患者常见缺乏降钙素、雌激素、甲状腺素、生长激素和活性维生素D等,其中雌激素是最大的影响因素,各激素分泌过少,最终造成骨量减少。③营养因素:患者因营养缺乏,造成血钙水平下降,影响骨的形成。

近年来随着中医的推广和应用,为骨质疏松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并取得较好的效果。中医认为骨质增生症的发生主要与肾虚精亏以及邪滞经络有关,因此可通过补肾祛邪进行治疗。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①调节内分泌平衡:如淫羊藿等的中药调节女性降钙素、雌二醇等激素;②调节微量元素的平衡:如许多中药具有开胃健脾的功效,它能促进钙吸收;③调节细胞的活性:许多中药能够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抑制破骨细胞增殖。

总的来说,通过常规西医治疗,配合中医的补肾祛邪,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骨质疏松的有效治疗率。

参考文献

[1]邓振阳.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8):49.

[2]朱慧锋,王珠美,王维佳.骨质疏松症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1):1863-1864.

[3]巫波荣.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0,6(11):34.

骨质疏松症状及治疗范文

【关键词】骨质疏松;老年患者;推拿;中医;疗效

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人数逐年增多,对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研究显示,传统中药配合推拿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具有明显的疗效,毒副作用轻微[1]。本文通过对本院收治的43例老年骨质疏松症疼痛患者在传统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基础上辅助推拿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86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疼痛患者,其中男31例,女55例;年龄60~84岁,平均(71.5±5.3)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疼痛程度分为[2]:Ⅱ度11例,Ⅲ度43例,Ⅳ度3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根据《骨质疏松学》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1)患者腰背部有明显疼痛感,尤以清晨或夜间显著;(2)患者轻微外伤容易导致骨折;(3)患者身长缩短,并伴有驼背;(4)患者骨密度检测,存在2个标准差级别以上减少的骨峰值;(5)患者X线显示骨小梁减少,骨质明显稀疏,少数患者椎体呈楔状改变;(6)患者年龄均在60岁以上,并知情同意[3-4]。

1.3排除标准(1)合并肝、心、肾等严重脏器疾病患者;(2)存在及合并其他对骨代谢产生影响的疾病患者,诸如骨软化症、甲状腺亢进、骨肿瘤等内分泌性疾病;(3)服用对骨代谢产生影响的药物致骨质疏松患者,诸如糖皮质激素等。

1.4方法

1.4.1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中药内服外敷的方法进行治疗。(1)内服中药以达到补益肝肾和填精益髓的功能,其中方药采用六味地黄丸作为主方,随证进行加减治疗:山药15g、淫羊藿15g、熟地15g、茱萸肉12g、杜仲15g、茯苓12g、补骨脂15g、当归9g、川牛膝12g、丹皮10g、延胡索10g、甘草6g。气虚者加黄芪、党参;偏阴虚者加龟板、女贞子、何首乌等;偏阳者加干姜或肉桂、熟附子等;便秘加郁李仁或火麻仁;腹胀加大腹皮,1剂/d。(2)湿热外敷中药:透骨草30g、伸筋草30g、鸡血藤30g、宽筋藤30g、防风20g、当归20g、路路通30g、牛膝20g、川芎10g、红花10g、艾叶10g、桂枝20g。将以上中药布包放置于水中进行浸泡若干小时,并于煮沸后采用文火煎30min左右,采用毛巾浸药液外敷于患处。注:毛巾应稍微拧干,并折叠成方形为宜,还应以患者感觉适宜温度为度,热度达不到时应及时更换毛巾。1次/次,每次大约20~30min。

1.4.2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辅助推拿进行治疗。具体包括:(1)掌揉法:采用大、小鱼际部或掌根对患者疼痛部位或腰臀部进行按揉,每次大约3~5min。(2)揉按穴位法:对患者的志室、大肠俞、肾俞、委中、环跳等穴位采用拇指指腹轻手法进行按揉,每个穴位持续按揉约1min。(3)理筋解痉法:尤其适用于疼痛严重患者,其韧带或腰肌常表现为痉挛状态,感觉腰肌硬紧且往往能够触及索状物,存在明显的压胀痛[5]。可根据患者情况采用拇指指腹对患者受损韧带及腰肌部位,先进行左右弹拨分筋,然后顺着筋脉进行推按理筋,每次大约5~10min。上述手法1次/d,约15~20min/次。

1.5观察指标(1)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疗程腰背疼痛情况进行记录及评分,0度和Ⅰ度为0分,Ⅱ度为1分,Ⅲ度为2分,Ⅳ为3分。(2)对患者治疗前后腰背疼痛和体征变化进行评价。

1.6疗效判定标准两组均治疗7d为一疗程,治疗3个月后进行评价。(1)显效为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显著改善,部分偶有隐痛;(2)有效为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存在一定的好转;(3)无效为患者的疼痛情况基本没有改善或加重[6]。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7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和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疼痛评分比较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4943,P

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19512,P

3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骨科临床常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通常以骨组织微观结构退化及骨量降低为主要特征,由于患者骨硬度降低及骨脆性增加,极易导致骨折的发生。同时,骨质疏松症患者多伴有疼痛症状,尤以腰背痛最为常见,并可因日常劳作及活动而突发性加剧,严重者诱发全身性骨痛[7-8]。

骨质疏松症属于中医“骨枯、骨痿”范畴,兼有骨痛症状患者属于“骨痹”范畴。该疾病多为中年起病,老年成疾,肾虚为发病之本,随着年龄增加,肾精不足,精不生髓,导致骨失所养而致[9-10]。所以本病应将补肾作为根本。笔者在补益肝肾和填精益髓的治疗原则下,采用六味地黄丸作为主方,以达到滋阴补肾之功效,选用补肾强筋壮骨之品,诸如骨碎补、淫羊藿、川牛膝;同时,考虑到老年患者多为寒性、气虚体质,由于寒凝经脉、气虚血滞,不通而痛,笔者加用肉桂、黄芪、当归,以达到温经补气通络之止痛功效。外敷中药采用舒筋通络。温经散寒之品,通过热敷而有效地化瘀止痛、温经通络疏通腠理之作用。此外,根据筋遇热则舒缓、遇寒则收缩的特点,在温热作用下,腰肌紧张得到缓解而发挥止痛效果。此外,笔者采用轻手法推拿辅助治疗,针对受损的软组织,通过理筋、掌揉等手法,使软组织紧张痉挛状态解除或缓解而发挥止痛效果。

本组资料显示,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中药配合推拿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疼痛的疗效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状态,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秦子琈,徐有俊.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4):31-33.

[2]李东涛,王剑,姜洪洋,等.骨质疏松症常见中医定性证候轻重程度量化评价[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2,10(11):1254-1262.

[3]李梅,夏维波.骨质疏松症的诊疗-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J].中国临床医生,2013,6(3):5-7.

[4]李寅,徐晶鸿,王新华,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骨质疏松症108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信息,2013,3(2):102-103.

[5]陈卫.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09,31(1):43-44.

[6]陈宏慈,甘爱萍,邹连珍,等.中医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20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4(3):28-29.

[7]吴善栋,李纯志.福美加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3,11(6):10-11.

[8]孟兆亮,孟宪昌,孟献盛,等.补肾活血方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22-24.

[9]高彦彬.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102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5):599-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