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起点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大数据行业解决方案(收集5篇)

来源: 时间:2025-10-20 手机浏览

大数据行业解决方案篇1

本届年会以“信息助力消费,数据提升价值”为主题,由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主办,汇集政府官员、知名学者、企业领袖、IT用户、金融投资专家和新闻媒体等700多名代表与会,共商产业发展大计,推动中国IT产业转型发展。

以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为基础的高端电源产品方案体系,是科华恒盛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科华恒盛通过基于长期积累的行业知识库、专家团队和应用案例的高端集成技术,为工业、交通、金融、通信、政府、国防、教育、医疗、数据中心、电力等各行各业,提供高效可靠智能的、按需定制的行业级整体解决方案,实现行业和区域的全面覆盖,为客户设备提供值得信赖的高可靠电源保障。2013年科华恒盛凭借完善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整体优势,与四大国有银行、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石油化工等客户签订项目大单,因此荣获“中国高端UPS市场年度成功企业”实至名归。

科华恒盛获得“中国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创新整体解决方案”是一个新亮点。2013年,科华恒盛凭借在数据中心领域提供优质的解决方案,在政府、金融等领域用户赢得了口碑以及业界专业人士的一致肯定和好评。

“能获此殊荣,是对科华恒盛2013年在数据中心领域工作的肯定。”科华恒盛副总裁林清民在接受访问时表示,“2013年,科华恒盛在数据中心领域实现了新的突破,不仅中标多个大型运营商IDC项目,且为四川雅安、山东临沂等多个城市的云数据中心定向打造了整体解决方案。从2012年到2013年,我们加快了数据中心领域业务拓展的步伐,在巩固高端UPS电源市场地位的同时,融入公司核心专有技术的新能源产品方案,加快科华恒盛绿色数据中心整体解决方案产品线整合。从UPS到配电系统、从机柜到空调制冷系统,从市电到光伏新能源发电系统,从纯硬件系统到数据中心动环监控管理‘智’造,我们打造出科华恒盛特色‘云动力’绿色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了全面、专业和更高品质的IDC基础架构服务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科华恒盛近日携高端大功率UPS及蓄电池组开关柜等动力系统电源解决方案成功中标上海电信IDC建设项目。此次项目是科华恒盛2014年在通信领域开启的又一高端力作。科华恒盛根据项目单位的实际需求,结合通信数据中心机房供电安全环境按需定制,帮助客户制定了高效可靠的电源动力改造计划,为客户建设动力设备项目提供了基于其拥有的高端模块化UPS为核心的动力系统电源解决方案。该整体解决方案不仅在动力保障、节能降耗、降低运行成本等方面具有优异性能,并且在安装部署、运行维护、操作管理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表现。它不仅为机房日常安全稳定运行打造了稳固的动力平台,同时为数据中心建设动力设备应用提供了良好范例。

作为通信及IDC机房动力系统电源解决方案领导者,科华恒盛凭借26年电源研制经验,深入研究和高度匹配客户真实需求,提供按需定制的行业级高端电源产品解决方案。目前,科华恒盛在通信市场的大功率高端电源产品已全面覆盖三大运营商。

大数据行业解决方案篇2

秒级营销的提升

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迫切需要一个可扩展、高性能的数据仓库解决方案,支持其数据分析战略,提升业务的敏捷性。通过建立以数据仓库为核心的分析平台,实现业务数据集中和整合,以支持多样化和复杂化的数据分析,比如卡、账户、客户、交易等主题的业务统计和OLAP(联机分析处理)多维分析等,提升卡中心的业务效率;通过从数据仓库提取数据,改进和推动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

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张明说:“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利用不断增长的客户数据,满足业务发展需求,提高业务竞争力,是当前银行业数据仓库应用最大的挑战。”据悉,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采用Greenplum数据仓库解决方案,在国内银行业率先实现了接近实时的商业智能和秒级营销,张明对这一选择感到自豪,对Greenplum的表现非常满意。

此外,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需要一个解决方案来满足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全球监管标准巴塞尔Ⅱ协议提出的风险管理要求。例如,一个要求是银行保留5年的交易历史数据,以及报送最近几个月的状态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在规定日期提交。此前,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使用磁带存储来解决。然而,从磁带中提取数据过于缓慢,无法银行满足监管机构所规定的时间限制。

从2010年4月到2011年5月,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实施了数据仓库解决方案。实施之后,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实现了近似实时的商业智能(BI)和秒级营销,运营效率得到全面提升。

数据仓库解决方案为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提供了统一的客户视图,借助客户统一视图,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其客户价值体系,能够为客户提供更有针对性和相关的营销活动。基于数据仓库,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现在可以从交易、服务、风险、权益等多个层面分析数据。通过提供全面的客户数据,营销团队可以对客户按照低、中、高价值来进行分类,根据银行整体经营策略积极地提供相应的个性化服务。

2011年,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通过其数据库营销平台进行了1286个宣传活动,每个营销活动配置平均时间从2周缩短到2~3天。并且市场活动中答应客户在刷满一定金额或次数后送给他们的礼品,可以在客户刚好满足条件的那次刷卡后马上获得,实现了秒级营销,而不必像之前那样等待好几个工作日。2011年的前三个季度,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交易量增加65%,比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平均水平高14%,比中国所有银行的平均值高4%。

传统的BI系统性能得到大幅提高。现在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已经可以结合实时、历史数据进行全局分析,其足以影响整个业务。例如,风险管理部门可以按账单日调整持卡人的信用额度。以前的信用额度调整只能在每月或每季度的基础上进行,而通过使用新的数据库解决方案中提供的数据,风险管理部门现在可以每天评估客户的行为,并决定对客户的信用额度在同一天进行调整。使用从数据库解决方案提取的数据,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迄今已为客户进行了4000万次的信用额度调整。中信卡中心催收管理团队使用了基于数据仓库的FICOTRIAD系统后,信用卡不良贷款(NPL)比率同比减少了0.76%。

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电话销售中心将所有外呼营销历史整合到数据仓库,通过对大量历史数据分析后调整客户提取和营销策略,在上线后的第一个月便实现单位工时创收提升33%、笔均贷款额提升18%,目前银行正在开发针对每个产品的营销响应模型,以进一步提升产能。

由于所有客户信息现在均可以通过分中心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专用PAD移动设备实时获取和使用。分中心的营销人员除了单纯的发卡工作外,还参与到客户服务、风险管理、增值产品/消费金融产品营销等工作,分中心团队正在由单纯的发卡团队变为一支强有力的客户经理团队。这在中信银行内部称之为“客户经理制”转型。

省钱的技术

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实施Greenplum方案,是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信用卡中心中的第一个企业级的数据仓库系统,也是中国首个第三代技术的银行数据仓库系统。

Greenplum解决方案的一个核心独特功能是采用了“无共享”的开放平台的MPP架构,此架构是为BI和海量数据分析处理而设计。数据在多个服务器区段问会自动分区,而各分区拥有并管理整体数据的不同部分;所有的通信是通过网络互连完成,没有磁盘级共享或连接,使其成为一个“无共享”架构。Greenplum数据库提供的MPP架构为磁盘的每一个环节提供了一个专门的、独立的高带宽通道,段上的服务器可以以一个完全并行的方式处理每个查询,并根据查询计划在段之间有效地移动数据,因此,相比普通的数据库系统,该系统提供了更高的可扩展性。

大数据行业解决方案篇3

发展与效率并重

伊顿电气集团北亚区总裁罗世光(LouRosen)表示最近三年是伊顿北亚区业务快速成长的三年。“2008年,伊顿UPS产品的销售额不足4亿美元,现在这一数字已经翻了一番。”罗世光自豪地表示,“以前,我们生产的主要是10kVA以下的小功率UPS。从2008年开始,我们逐渐加大了对大功率UPS的投入。现在,我们已经能在中国生产1100kVA的大功率UPS产品。”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过去三年伊顿的发展,那就是“整合”。“我们在整合上投入大量精力,包括对收购企业、产品线的整合以及将亚洲的业务与全球的业务进行整合。”罗世光表示,“整合带来的一个好处是,在业务的本地化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2011年,我们将深圳工厂的面积扩大了15000平方米,并且增加了大量的研发人员、销售人员和技术支持工程师。”

罗世光表示,2012年,伊顿在中国发展的两个关键词是发展和效率。所谓发展,就是继续加入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招聘更多的员工,将更多的商业计划付诸实施,并且计划在一年内推出55个新产品;所谓效率,就是为了更有效地控制成本的上升,伊顿将提供整合的高效的动力管理系统,为用户节省更多的能源。

近两年来,伊顿大功率9395系列UPS多次中标国内的大型数据中心项目。这让伊顿察觉到了快速成长的数据中心市场蕴藏的巨大商机。据伊顿的估算,2012年,中国数据中心市场的规模接近10亿美元,到201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30亿-40亿美元。为了抓住数据中心市场发展的契机,伊顿在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研发、渠道销售、生产制造等方面做了精心布局。

从卖产品到卖方案

众所周知,数据中心市场潜力巨大,同时其竞争也十分激烈。伊顿进入数据中心市场首先迎接的挑战就是产品如何适应数据中心、云计算用户的需求。“我们必须洞察数据中心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在产品的可升级性、节能性和高密度上下功夫。”

伊顿可以为不同规模的数据中心用户提供差异化的解决方案。针对中小型数据中心用户,伊顿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与VMware虚拟化软件集成的单机UPS产品;针对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用户,伊顿可以提供一整套动力系统解决方案。2012年,在UPS产品方面,伊顿将重点推出一系列新产品,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多元化需求。此外,伊顿还将继续对9395系列UPS进行升级,从而节省更多的能耗。

在本次渠道大会上,伊顿重点向渠道伙伴推介了其数据中心整体解决方案。罗世光介绍说:“伊顿提供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其最大特色是产品和服务都是为客户定制的,以满足客户对安全性、可靠性和高能效的需求。除了供电、制冷、配电等基本设备以外,伊顿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还包括相关的软件以及电力保障系统等,从而构成了协调统一的数据中心动力环境,而且方便随业务的发展进行升级。”

为满足中小型数据中心用户的需求,伊顿今年将推出一个新的空调系统。罗世光强调说:“在数据中心领域,我们为用户提供的是电力管理方面的专业技能以及正确、到位的整体解决方案。”

从以前销售UPS产品到现在销售数据中心整体解决方案,伊顿在产品、解决方案、服务、销售人员和策略等方面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但是对于伊顿来说还有一项必须要做的工作,就是让它的合作伙伴也具有销售解决方案的能力。罗世光解释说:“我们会通过举办一系列的巡展、研讨会,对销售人员和商进行培训,告诉他们解决方案的价值是什么。伊顿内部有一个虚拟化的培训平台,未来也会对外提供培训服务。此外,伊顿还在北京、上海和深圳建立了三个客户体验中心,让用户和商有机会亲身接触伊顿的数据中心整体解决方案。此举不仅可以提升商的销售能力,而且可以挖掘更多的销售机会。”

本地化卓有成效

“在过去三年中,让我感到最自豪的是,9395系列UPS从全部进口转变为在中国进行制造,而实现这一转变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如今,我们有八九个主要的产品平台已经实现了本地化,并且可以根据从中国本地用户那里收集来的需求信息,随时对产品进行改进。”罗世光兴奋地说,“现在,伊顿全球其他地区的同事在遇到电源质量方面的问题时都会打电话给我,让我找中国的技术人员协助解答。”

大数据行业解决方案篇4

IDC大中华区总裁郭昕认为,未来的所有产业都将具备IT基因,决策框架的基础在于信息化。而信息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数据,数据信息将越来越重要,相应地,企业对灾备方案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去年,艺龙宕机事件可能大多数人还印象深刻,因为灾备方案的缺失,硬件故障致使整个系统宕机,长时间无法恢复,所有业务被迫停止,26个小时之内,直接经济损失近15万元,而由于业务中断而对客户造成的潜在影响根本无法用数字去衡量。

灾备方案的缺失并不只是艺龙一家企业,诸多的中小企业均存在类似情况。由于成本和技术等因素,传统的备份方案或者只能够备份数据,或者只能够备份系统,还有的是只针对应用程序的备份,而灾难恢复往往又需要另外的专门软件,这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并增加了管理的复杂性中小企业。据2012年国际调研公司PonemonInstitute的《Acronis全球灾难恢复指数》显示,全球仍有32%的中小企业采用3种或3种以上的备份、容灾解决方案。无独有偶,笔者最近在与某备份厂商的交谈中,谈到国内中小企业的这种现象,在其所接触的客户当中甚至有同时使用10种备份、容灾解决方案的。

众所周知,备份的目的在于恢复,而最困难的地方也是恢复。然而十余种的灾备解决方案,并没有增强中小企业在遭遇业务中断时数据成功恢复的信心。由于要从“四分五裂”的备份环境中恢复数据非常复杂,中小企业迫切希望能够拥有兼容物理、虚拟以及云端环境的“超级恢复平台”,而针对这种需求,厂商则需要集成更多的技术,以降低传统灾备方式需要恢复时的复杂性。

面对灾难发生时,企业通常有备份,但却不能及时还原的情况,一些备份方案供应商提出了灾备融合这一理念,如戴尔所推出的以“流动数据架构”为核心的智能数据管理解决方案实际上已经有一丝“存储备份容灾一体”的雏形;而中小企业市场似乎更“前卫”一些,国产备份硬件厂商爱数提出了“备份容灾一体化”口号,美国备份软件厂商Acronis2011年新推出的AcronisBackup&Recovery11(简称ABR11)则更是直接将备份与容灾管理界面一体化,用户可对备份和容灾进行统一管理。

戴尔以流动数据架构为核心的智能数据管理通过智能发现“冷”“热”数据,并将其分层存储在不同介质的存储层。这个分层不仅停留在存储领域,而延伸到了数据备份、归档领域,通过与戴尔的其他产品相结合而实现了存储备份容灾一体的整体解决方案。当然戴尔智能数据管理解决方案主要还是以存储为主,兼具数据灾备领域,通过主存储与异地恢复、备份、归档以及云的无缝对接,使得企业数据可在主存储、备份及容灾系统之间快速“流动”。

在这方面不止戴尔一家,包括惠普、EMC等厂商均加强了在存储、灾备方面的整合,包括服务器、网络以及存储灾备的融合基础架构整体解决方案方兴未艾,简化管理、智能化、自动化必然是整个IT行业的大势所趋。

然而,受困于成本因素,中小企业只能对以硬件为基础的灾备一体解决方案“望洋兴叹”。在这种情况下,其开始考虑使用软件来对数据进行备份,以确保业务中断后可迅速恢复,例如慷孚公司所推出的Simpana软件和Acronis公司的ABR11,――单个解决方案中均包括了许多不同功能的模块,中小企业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灵活添加功能模块,类似于云计算中的“按需付费”。

此外,中小企业通常只针对企业中较为重要的数据(如数据库、电子邮件等)等进行备份,而不对操作系统以及应用程序进行备份。一旦故障产生,需要迁移到新的服务器(物理机或虚拟机)时,首先要做的事情并不是恢复,而是装机、配置环境。当新的服务器采购回来之后,安装操作系统和应用需要多长的时间?如果是虚拟环境的话,配置好一台虚机到能正常使用需要多长时间?

当大量的时间都被花费在了配置系统上面时恢复业务的时间自然会顺延,而这也是中小企业最容易忽视的地方。如何在符合预算的情况下,最快地对业务进行恢复?一种针对中小企业实际环境的特有解决方案由此产生,即对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数据类型(包括文档、邮件、数据库等)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一个统一的备份机制。在恢复时,一次性对备份机进行整机恢复,这样就使得中小企业在可承受的损失范围内,尽可能地对业务进行快速恢复。

如Acronis公司的AcronisBackup&Recovery11即是采用的这种备份机制,其通过对最底层的磁盘数据进行备份,一次性对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数据库甚至电子邮件或独立应用程序项目进行备份,一旦故障发生,就可迅速对故障机进行整机恢复,这样就可大幅缩短由于机器故障所引发的业务中断时间。

同时,虚拟化技术的普及增加了企业灾备解决方案的复杂度,也对灾备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虚拟化是大势所趋,解决虚拟环境下的灾备问题势在必行,为此,诸多厂商了专门针对虚拟环境的备份产品,如昆腾面向企业入门级市场推出的vmPRO4600系列产品。其通过软件与硬件相结合的形式,针对Vmware环境中的备份、恢复和灾难恢复保护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以简化虚拟环境中的灾备管理。而针对物理与虚拟的混合环境灾备,则需要借助第三方备份软件。

与此同时,另一些厂商则有着不同的看法,他们更倾向于将虚机备份整合到已有产品中以简化管理。如Acronis的ABR11,虚机与物理机备份均采用相同的备份机制,并让备份可在物理机与虚拟机、虚拟机与虚拟机之间迅速切换。针对中小企业的实际环境,ABR11还提供物理机到物理机的“异机还原”,当故障发生,可迅速将备份恢复在另外一台硬件与故障机不同的物理机上。这样既可应对新的备份需求,又能简化管理,对中小企业而言,似乎更具实践意义。

大数据行业解决方案篇5

挖掘数据价值

数据是新经济中的通行货币,但大多数企业未能释放它们的全部价值。HGST委托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98%参与调查的首席信息官和IT决策者相信,如果企业能够以最佳方式存储、访问和分析所有数据,它们就能创造价值。但65%的中国被调查者承认,他们并未存储所有数据,也未能释放数据的全部价值。调查结果还显示,企业越来越注重利用分析工具和存储解决方案,并关注新兴的动态归档和云计算方面的市场机遇。

HGST亚太区副总裁JamesHo表示:“数据已成为新经济的货币,而从数据中挖掘价值的能力将是企业的终极竞争力。明智的企业正利用数据增进了解、推动预测和提出新见解。存储、保留、访问和转换海量数据所带来的挑战已使得存储成为数据中心的核心任务。”

在当今数字化的世界中,对数据的使用已从简单的交易记录转变为利用数据增进理解、推动预测、进行实时决策以及获得新见解――所有这些都为企业提供了终极竞争优势。随着数据使用和消费方式转变的加速,必须对数据中心进行优化,以使其一方面可以从新的数据源中获取或联接至更多的数据,另一方面又能保持数据的长期可访问性。数据在被不断地创建和复制,数据总量每两年就会翻一番,这使得存储、保留、访问和转换海量数据成为数据中心的关键所在。存储解决方案必须更快捷、更灵活、可访问性更强,同时拥有成本也要更低。HGST正在提供这样的解决方案,帮助世界释放数据的力量。

瞄准动态归档

虽然深度归档依然是一种“一次写入”并希望“永不读取”的运作方式,但高速增长的应用和使用案例正在催生各种新的长期数据存储模式。要求能够随机访问历史或长尾数据的社交媒体、执行标准和分析等应用给大容量数据中心存储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大规模的可扩展性,这些环境还要求极低的成本和极高的效率。过去,磁带提供了一种低成本大容量存储方式,但却无法让用户快速访问随机数据。主流的磁盘存储方式能够满足性能要求,但却无法满足PB级存储环境对成本的要求。

为了满足市场对动态归档解决方案日益增长的需求,HGST正通过创新技术打造可满足成本、性能、效率和可靠性要求的动态归档平台。此类新型数据存储解决方案旨在实现10倍于传统企业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存储密度和功率效率,以及5倍于常用可扩展型云计算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存储密度和功率效率。HGST的动态归档平台的目标是在单个数据中心机架中实现超过10PB的容量。该平台利用业内领先的设备容量和更多的设备关联点提升密度、性能、效率和可靠性,从而提供每TB最低的价格和功率以及最高的机架容量。用户可以针对不同存储架构配置动态归档平台,包括面向公共和私有云数据中心的可扩展型对象存储解决方案。

HGST已开始向战略合作伙伴交付动态归档平台的样品,并将于2015年初提供全面的产品细节和规格信息。

推出PCIeSSD

HGST宣布推出全新兼容NVMe标准的UltrastarSN100PCIeSSD固态硬盘产品系列。该产品系列集成了东芝的MLCNAND闪存并配以简化的PCIeSSD系统,以HGST知名的品质和可靠性,HGST此款NVMePCIeSSD产品系列将掀起应用加速的新浪潮。针对PCIeSSD的标准化NVMe协议使得系统具有更广泛的互通性,部署也变得更加简单,从而实现了较低的拥有成本。

针对应用、数据库加速、虚拟化和大数据分析,UltrastarSN100SSD将以半高半长的插卡形式,采用标准的2.5英寸硬盘规格,容量可高达业内领先的3.2TB。对于新增的NAND闪存耐久性和可靠性,UltrastarSN100SSD系列将使用专门针对东芝MLCNAND闪存进行优化的HGSTCellCareNAND管理技术。

为进一步加速服务器端闪存解决方案的创新,通过增值软件与PCIeSSDNAND闪存管理进行对接,HGST将继续兼容NVMe的扩展功能,以提供更高级别的应用集成。利用HGST的这些扩展功能,软件与固态硬盘之间能够更全面的进行交互,从而实现数据管理的优化。与缺乏此功能的解决方案相比,该系列产品可以实现高出两倍的性能和耐用性。

HGSTUltrastarSN100SSD系列产品现已可以开始提供样品。

与英特尔续签开发协议

作为与英特尔公司在串行连接SCSI(SAS)固态硬盘(SSD)方面的合作协议的一部分,HGST将继续使用英特尔NAND闪存技术。自2008年以来,双方合作的产品将HGST的企业级存储经验与英特尔的NAND闪存技术相结合,为HGST获得SASSSD硬盘领域的领先地位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