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整理2篇)
基层卫生服务能力范文篇1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现状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应对全国性突发传染病和应急事件中的表现也存在着不足。因此,笔者对我国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现状进行了总结。
人力、物力资源的配置不合理:随着基层公共服务内容的不断增加,工作人员的任务量和工作强度也不断增加。但我国全科医生在基层医疗机构所占的比例仅为14%[2],基层人力资源已跟不上基层医疗事业发展的速度,也成为了制约公共服务事业进步的阻力之一。而大量专业人才都积聚在我国省市的各大医院,这种地域与人员的不合理配置格局不利于公共卫生均等化的顺利进行。同时我国公共物资在空间分配上也存在弊端,东中西物资分配存在严重的差距,这一硬件差异也直接导致了我国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非均等化。
“等级”服务:医院对不同户籍的就医人员采取不同的服务态度,使就医人员在情感上得不到平等对待。如对隶属于本辖区户口的居民给予免费接种疫苗、老年保健等公共服务[3],但针对外来户口的居民只给予免费疫苗接种的待遇,这不仅不利于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的实现,也不利于人口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上还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基层人员能力欠缺:从基层人力资源不合理的配置中可以看出,我国医学精英都集中在医疗条件较好的省级或市级医院,只有少数人会热情的投入到基层工作中,这就严重影响了我国基层公共服务人员的质量。在全党全国全力建设公共卫生的重要时刻,必然会加大对基层人员的要求,而基层人员具备相关公共知识的并不多,致使基层公共卫生及服务力量达不到党和政府的要求,也不能满足发展均等化公共卫生的人员配备要求。此外,医疗机构职能在分配时也存在偏差。同时,政府下设的卫生行政部门及一些医疗机构制定的相关体制,也不利于当地基层公共服务工作的开展,而且政府的相关政策也没有发挥作用,财政政策的支持力度也不能满足这项惠民工程。
对策
采用激励机制,提高基层人员积极性:增加基层公共服务专业医生的数量,这样既能提高基层公共卫生的服务质量,又能提高整体医疗事业的服务质量。政府如何把全科医务人员引入基层服务,这是发展公共卫生的关键。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建立激励机制,在原有服务内容的基础上增加基层公共服务,并给予相关服务奖励,从而提高基层医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建设重大项目:重大服务项目主要涉及慢性病、传染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的相关项目。因为传染病需要进行提前预防[4],在确诊后还需要及时上报治疗。而对慢性病需要进行指导,宣传正确的健康理念,督促进行健康的锻炼等。此外,还要制定应对基层公共卫生事件的预案,进而减小公共事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提高医务人员服务能力:培养公共卫生服务及管理人才,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在培训中,应注重公共卫生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养,并提高服务人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专业人员需进行定期的实地实践,开展基层公共卫生讲座,传授公共卫生知识。此外,还要对公共卫生进行监测和实时评价,在提高医疗服务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优化人事管理制度:实行竞争上岗,定编定岗,并推行绩效考核制度,以推进基层分配制度的改革,并实现多劳多得,从而调动基层服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在制定考核标准时应把服务质量、数量和社会的满意度纳入其中,并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同时,还要建立监督机制,进行跟踪调查评定,并进行月度汇报,以促进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科学有效的进行。此外,还可用绩效考核的措施,以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进入基层服务领域。
基层卫生服务能力范文篇2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实施意见》的各项安排部署,集中力量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齐“三农”短板两大重点任务,不断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市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补短板”的工作思路,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基本原则,以“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为工作目标,强化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改善就医环境,基本公卫服务扩面增效,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层卫生工作基础不断夯实,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明显,在保障人民群众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工作情况
一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全市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0家乡镇卫生院和644所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普遍加强,就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要求。乡镇卫生院均已配备急诊急救车辆和车载急救设备,农村医疗应急急救体系建设实现全覆盖。
二是继续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我市遴选**县作为我市的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的试点县,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工作已被写进各级政府工作报告,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强力推进。**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县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同时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医共体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建成由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为牵头医院的2个县域医共体。目前已与具备资质的软件公司达成初步意向,拟建设医共体信息平台,逐步实现互联互通工作。
三是全面运行基层机构信息系统。2018年选取**市作为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项目试点,前后经过7个月左右的时间,**市试点工作基本完成,相关系统陆续上线运行。家医APP和全国健康扶贫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用于对贫困人口体检、随访、信息核实等工作。目前,完成了村卫生室基本信息录入和贫困人口基本信息录入工作。
四是扎实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
我市把项目工作作为医改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每年均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加强资金管理,各基层医疗机构项目资金使用与管理逐步规范。项目工作得到有效推进,城乡居民对卫生服务的满意率有较大提高,居民满意度达90%以上。
五是基层卫生人员培训有序开展。认真做好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组织、管理工作。2018年、2019年度共完成6类人员计931名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任务。其中: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骨干全科医生10名,骨干人员(临床医师)40名,护士191名,骨干乡村医生18名,乡村医生508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164名。2023年将继续完成省下达的三类人员共47人培训任务。同时贫困县在岗基层技术骨干进修起成效。**县共选派15名技术骨干到**县人民医院、**市人民医院进行临床脱产进修,提高了乡镇卫生院技术骨干人员的能力和水平,缓解了农村卫生事业人才不足的突出问题。
二、下一步重点工作打算
一是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以满足广大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目标,以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重点,明确功能任务、合理配置资源、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落实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业务管理、完善综合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