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起点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内容(整理2篇)

来源: 时间:2025-11-05 手机浏览

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内容范文篇1

关键词:农村经济;财务管理;村级财务

中图分类号:F28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9-0156-02

随着一系列服务“三农”措施的推进,中国农村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村财务也成为广大农民关注的热点。近年来,虽然我国农村的财务管理工作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但是,由于多种多样的原因,相当多地区农村的财务管理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不仅会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且会损害党群干群关系,还会引起社会矛盾,阻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文就当前农村村级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对当前存在的农村财务问题进行解决和完善的建议和措施。

一、当前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相关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涉及到各个方面的管理工作者,但很多村干部仍保留传统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个别干部既管账又管钱,既是审批人又是经办人,白条抵库、坐收坐支挪用公款时有发生。村会计素质不高,大部分村现有会计人员无一人持会计证。农村会计人员作为基层的财务管理工作者,文化程度不高、工作责任感不强、无证上岗、对新会计制度不熟悉,难于适应当前农村财务管理要求。

2.财务情况不透明

有些地方村干部在进行财务公开时弄虚作假,避重就轻,只公布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真正群众关心的问题等却部故意“忽略”或改头换面后附加在其他一些生产性开支里面进行公开。另外,财务公开时间不及时,财务收支事项要求每月一次公开,财务计划(预算)年初和季初公开,财务决算年末和季末公布,而许多村往往不能坚持,许多内容直到上级检查和群众反映时才公布,甚至半年才公布年初计划,月末才公布上月收支,对重大财务活动也是事后才公布,对实质性内容不公开,没有起到群众应有的监督目的。而且很多地方农村财务公开后的信息反馈机制也不健全。

3.农村财务从业队伍不稳定

据调查,我国大多数农村会计出纳队伍不稳定,人员变动快,财务移交手续办理不及时,甚至长期不办理,造成坏账、死账。每逢村党支部、村委会换届,会计也跟着换届,出现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现象。另外,会计人员年龄老化,学历偏低,由于年轻人不愿意在村里干,又找不到合适人选,致使一些业务生疏的财会人员无证上岗。

4.财务制度不健全,缺少良好的监督体系

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村财务管理有一套可操作的规章制度,包括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开支审批制度、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结算资金管理制度、现金管理制度和民主理财制度等,但由于部分村干部和财务人员素质不高,导致贯彻落实比较困难。干部各自为政,财务人员或听之任之,或同流合污,造成了财务制度执行不严、有章不循、有规不依的现象。

二、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对农村财务监督不力

一是司法机关监督乏力。1997《刑法》施行后,村干部不再是贪污、挪用等职务犯罪的主体,村级干部的经济监管问题成为法律空白。二是纪检机关监督乏力。对与非党员的村干部,纪检部门根本无法查处。三是群众监督乏力。很多群众集体观念、民主管理意识淡薄,部分村民对集体的事不关心、不过问、不了解,民主管理和监督流于形式。四是内部监督乏力。由于村级财会人员由村级任用,部分村级财务人员的监督管理工作就丧失了独立性,导致监督作用无从发挥。

2.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不力

一是村级财务管理缺乏透明度,财务公开力度不够。有些村虽然定期将财务收支情况公开,但是公开的内容不具体,比较空洞,群众无法了解资金的用途、去向;个别村对一些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没有及时公开,致使群众无法实施民主监督。二是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农经站与其他部门合署办公,人员相对减少,对村级财务的管理职能有所削弱。三是账前审核制度没有落到实处,许多乡镇的账务根本没有认真审查,往往是在票据上盖上“同意注账”的字样简单了事。

3.对农村财务问题重视不够

一是目前很多乡村干部都普遍存在着“重税费、轻管理”的片面认识。二是认为村级自治,不宜多管。由于这种认识上的误差,导致乡级干部对村级财务管理不重视,对群众反映财务方面的问题不进行认真的调查和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财务管理混乱的蔓延。三是财务方面的政策、规章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有些主管财务的村干部不熟悉财务法规和财务制度,不按财务规章制度办事,造成财务管理新老问题不断、一片混乱的局面。

4.机制不完善导致财务公开走了形式走了过场

由于各级政府对村级财务公开只是一般性的提倡和号召,村务公开没有政策保证,缺乏法律保障,政府对村务公开没有统一的规范化要求,所以各村在实施中各行其事,有较浓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想搞就搞,不想搞就不搞,想搞什么样子就搞什么样子。没有法规没有机制的事情,其生命力也就不强,因而难以持久。再加上当前某些政府官员腐败,村里搞项目争取资金全靠请客送礼,一些钱村里账上无法处理,致使村务公开由热变冷甚至变味走调,村级民主监督形同虚设,村级民主进程遭遇严重阻力。

三、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坚定不移实行村级财务公开,加大民主理财力度

村级财务问题历来是广大农民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党中央、国务院一而再,再而三强调要切实保护农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凡是村里的重大事务和群众普遍关的焦点问题都应向村民公开,尤其村级财务要公开。一是公开内容安全面完整。要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中规定的财务公开内容进行公开。二是公开时间要及时,特别是对于多数村民或民主理财小组要求公开的专项财务活动应及时公布;重要财务活动应逐笔公布。三是公开方式要以公开栏为主,要有固定的财务公开栏。四是公开程序要严格。财务公开前,应有民主理财小组参加,对全部财产、债权债务和有关账目进行全面的核实。五是对财务公开中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妥善处理。六是要把财务公开的监督落到实处,村组财务要置于群众的经常监督之下。

2.加强乡镇监管,真正做到服务于民

农村财务问题之所以未能得到根本性解决,从某种程度上讲,关键在于乡镇的认识态度上。由于现在农村工作越来越难做,如果脱离村干部或者得不到村干部的支持更是寸步难行。为此,个别乡镇对于财务混乱问题怕影响干部工作积极性而不愿抓、不敢抓,发现问题能拖就拖,能保就保,结果造成干部群众是非观念颠倒,“问题”干部有恃无恐,从而使财务问题进一步恶化。因此,乡镇应站在大局角度重视抓好村干部队伍建设和农村财会人员队伍建设,选配好村级主要干部。对在执行财务制度时违法乱纪、屡教不改的干部坚决调整与查处,决不姑息迁就,采取切实措施把村级班子建设好。对农经员队伍则应该强化教育培训,强化检查考核,以提高业务素质,切实履行起监审职责。

3.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建立财务制度是搞好财务管理的重要保证,为使农村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农业部、财政部新颁布的《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和《村合作经济财务制度》,这两个新制度对现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费用开支管理、票据管理、农民负担款项和共同生产费管理、义务工和积累工管理、财会人员及财会账目管理、财务审计与民主理财等方面都作了具体规定。因此,要在两个新制度的基础上,从各村的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如“报账制度”、“列支审批制度”等。同时,村级财务必须坚持收支两条线,实行先收后支,杜绝以收抵支、差额入账、坐支现金等现象。

4.做好村级财务清理工作

中央和省一再要求要认真搞好村级财务的管理,并作为新时期农村工作的一项大事来抓。之所以如此重视农村村级财务的管理工作,这是因为农村财务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所以各乡镇党委政府要把抓好农村财务管理列入党委政府的工作议事日程,编入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责任管理内容。各乡镇至少要确定一名党政领导主管农村财务,经常听取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汇报,研究、部署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要随时根据群众的反映,对村级财务进行及时清理。对清理出来的经济问题,一定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

5.提加强农村财会队伍建设,切实提高理财水平

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内容范文篇2

[关键词]农村财务管理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7)03-0040-01

搞好村级财务管理,对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以来,山东省平邑县始终将规范村级财务管理,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抓手。该县要求将村级农村低保,粮食直补及资产类、资源类、资金类“三资”等一系列财务开支、惠民政策公示上墙,接受群众监督。同时,抽调纪委、组织、财政和农服等部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全程督查,对财务公开不及时、不全面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村(居),责成其限期整改到位,并对该村(居)主要负责人进行严肃追责问责。

1农村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1.1农村财务情况不透明

有有些村集体的领导干部在进行财务公开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行为,避重就轻,只公布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农民群众真正关注的内容被村干部故意抹去,或者对内容进行相应的加工之后在村集体开支里面进行公开。很多村级财务公开及时,内容不明确,模棱两可。一般情况下,村集体财务收支内容需要一个月公布一次,村集体财务预算和计划需要在每个季度初期公开,财务决算需要在每年年末公布,而实际情况却是很多村集体不能按照上述要求开展工作,很多内容都是在上级部门检查前才临时公布,村民对村集体的资金、资产和资源的使用情况不明晰,很多实质性内容没有公开,并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机制。

1.2农村财务管理队伍专业素质不高

农村财务管理涉及到各个方面,工作繁杂,工作任务重。但是很多农村财务管理人员采用传统的工作方式,打白条、坐收坐支、挪用公款现象十分严重。农村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此外,农村财务管理队伍还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人员变更较快,财务交接手续办理不及时,甚至存在长期不办理,造成村集体出现抵账和死账。当村集体的村领导班子换届选举后,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也跟着更换。

1.3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最近几年,我国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村经济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有了一套相对完善的规章制度,包括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开支审批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和民主监督制度。但是这些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执行不严格,贯彻较为困难的现象。村干部掌握村集体财政大权的现象广泛存在,财务人员听之任之,造成了财务制度执行不严格,规范性差。

2强化农村财务管理对策分析

2.1严格财务公开

全面推行基层民主决策“五议两公开”制度,不断完善村务、财务公开流程,严格公开时限,做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所有收支事项逐笔公开,至少每季公布一次(财务收支笔数较少的村),重大事项随时公开,公开时间为财务结报后的次月15号前,每次公开时间不少于15天。“三資”收支事项逐笔公开推行以来,实现村级每一笔资源、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对全体村民公开,确保公开的及时性、真实性、完整性和通俗性,得到群众的充分认可。

2.2抓监管队伍,促业务提升

各镇(街道)、村也都建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组织体系。同时,以培训为主要抓手加强村级干部队伍的建设,换届选举后组织村主要负责人进行集中培训,区农林局每年举办全区村级财务培训会,对全区各镇(街道)农经员、委托代理中心会计、自理村会计等人员专门进行村级财务和集体资产管理的政策的业务培训,通过各种形式的专业培训,全面提高了村级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整体队伍素质得到提升。

2.3强化规章制度建设,严格落实

首先,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制度。地方党委政府把村级财务管理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年度“三个文明”考核的内容。进一步完善会计人员使用和管理制度,实行会计人员凭证上岗制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农村会计队伍进行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培训;其次,严格财务管理制度落实。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级财务管理机制,坚持村集体财产所有权、收支审批权、收益分配权不变的原则,全面实行村级财务委托代理制,即由镇“三资托管中心”在村民委员会的委托下,统一收支管理,统一集中记账,统一财务公开,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财务收支事项全部纳入委托代理范围,实行村级集体收入计划到资金使用、资金监督的一体化管理机制;最后,严格监督管理程序。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财务审计监督制度,严格实行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理财制度、财务公开制度。

2.4严格理财

为进一步落实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村经济合作社重大管理事项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严格按照事前征询、集体决策、审查备案、上墙公布、报账审核的程序履行,实行民主决策,村级财务各项收支事项,严格执行分档逐级审核、限额授权的“两笔一章”审批制度,即每一笔经济业务发生后,由经手人签字并陈述事由,送经正副社长联签,社长审批,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盖章,镇(街道)代理会计审查入账。所有入账票据必须做到“四字一章齐全”,即经手人、证明人、联签人、审批人签字及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章齐全,进一步强化了民主监督,规范了集体“三资”日常管理行为。

参考文献

[1]新形势下农村财务管理的突出问题及完善对策[J].郭光耀.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11)

[2]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史丽英.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34)

[3]新时期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路径探索[J].陈健.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24)

[4]当前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张建华.中国农业信息.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