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起点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合作创业(整理2篇)

来源: 时间:2025-11-07 手机浏览

合作创业范文篇1

1、为什么我们选择合作

当我们创业者不得不选择合作者的时候,我们选择合作!因为合作可以使项目很好的发展实施,合作可以使我们合作双方资源共享,合作可以使自己变得更强大;合作有

(1)项目与项目的合作

(2)项目与人的合作

(3)项目与技术的合作

(4)项目与资金的合作

(5)项目与社会资源的合作

2、合作目的与目标

商业合作需要相同的目的和目标,有了一个共同的创业目标,才能走到一起来,所以目标的正确与合作有很大的关系!也是能否找到合作伙伴的关键,利益的合理分配是合作伙伴选择你的主要,当中,合作伙伴对你的项目的可操控性人的因素会很注意!当你有了任何一种资源的时候,在选择合作者,看中的合作伙伴必然有很好的可合作资源,这种资源就是你的合作目的,目标是在行业上的地位,有了清楚的合作目的和目标,合作才能成立。

3、合作伙伴的职责

在合作初期,创业合作者要明确合作伙伴的各自职责,不能模糊,要能拿出书面的职责分析,因为是长期的合作,明晰责任最重要,这样可以在后期的经营中不至于互相扯皮,反目成仇,好多的创业合作中会有问题,就是因为责任明细不够!

4、合作过程的投入比例利润分配

合作投入比例是合作开始双方根据各自的合作资源作价而产生!因为投入比例和分配利益成正比的关系,也要书面明细清楚;当然根据经营情况的变化,投入也要变化,在开始的时候,就要分析后期的资金或者资源的再进入情况。如果一方没有融资的实力,那另一方的投入会转换成相应的投资占有股,来分配投入产出的利益!根据合作双方约定的书面分配合同,分配双方的利润,

5、合作方的退出机制

合作要想好不合作,当一方退出,什么时候退出,退出时的投入比与退出比的比例,以及怎样补偿,是谁承担?这些要提前书面明晰,签到合同里,项目的后期合作双方都能顺利的结束不必要的瓜葛,不要义气用事,以为大家是朋友不必计较的心态!合理的退出机制是合作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6、合作过程摩擦的预防

合作双方之间得摩擦主要是后期经营权和利润分配的矛盾,合理的安排合作职责,明晰合作双方的利益,保持一个良好的经营合作氛围,预防摩擦,重视摩擦,解决摩擦!良好的合作心态是解决摩擦的方法!

7、合作之间建立商业信任

合作创业范文篇2

一、中小企业集群合作创新的研究背景

麦克尔・波特把中小企业集群定义为同一产业的中小企业以及该企业的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的中小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中小企业集群是产业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日益激烈的新趋势,为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中小企业集群成员包括:提供零部件等上游产品的供应商,下游的经销商,提供互补产品的制造商,以及具有相关技能,技术或共同投入的其他产业的企业,还包括提供培训,教育,信息,研究与技术支持的政府或非政府机构,如大学,科研机构,质量标准机构,行业协会等。

傅家骥认为合作创新是指在企业间或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之间的联合创新行为。合作创新以各主体的共同利益为基础,在资源技术共享优势互补的前提下,达到合作目标。参与各方在创新过程中,共同投入,共享成果,共担风险。合作创新主体之间知识流动是双向的和多向的,合作主体共享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合作创新有水平合作和垂直合作,合作成员可能是集群内同行业竞争者,也可能是垂直相关行业,科研机构。

我国中小企业集群中单个企业规模较小,集群中企业数量较多,进行独立创新存在很大困难。首先,中小企业自身融资渠道受阻,创新投入不足,人才和创新知识贫乏,难以找到合作对象。其次,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够突出明显,市场营销能力弱,科技成果产业化,商品化程度低,创新成果易于模仿,有效期短,经济效益并不显著,因而大多数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缺乏与中小企业合作的兴趣与动力。只有在集群中开展合作创新,中小企业才能更好地得到发展。首先由于集群内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相邻,相互接触机会较多,信任度较高。可以通过合作创新来解决资金与人才知识问题。其次,由于在企业集群内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企业不用担心创新成果的商品化问题,经济效益容易兑现,进行合作创新自然也就不缺乏科研机构与之合作。

二、中小企业集群合作创新的模式

企业合作创新的组织形式可归纳为五种主要模式,即合同创新模式、项目合作创新模式、基地合作创新模式、基金合作创新模式和研究公司合作创新模式。笔者根据中小企业集群的自身特点,把合作创新模式分为三种,即集群内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创新,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创新,企业与社会服务体系的合作创新时。

1、企业之间的合作创新。企业间的合作创新主要分为竞争型的合作创新和供需型的合作创新。在企业集群中存在相互竞争的企业,由于企业规模较小不能占领整个市场。因此,在资源存在互补性的竞争企业之间可以开展合作创新。合作创新不但可以减少创新成本,还可以缩短创新周期。不但为企业自身带来效益,也可增强整个集群企业的竞争能力。在集群中,由于产业关联性存在,企业也可以与上游或下游企业进行合作创新。这种合作创新有利于整个集群的产业链的建立,也为企业间相互理解提供了便利条件。

2、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创新。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人员素质高,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因此一直是中小企业合作创新的最佳伙伴。这种合作创新由集群内中小企业联合出资并提出创新要求,高校和科研机构依靠自身优势进行创新。在合作创新过程中,企业也可派出人员参与创新过程。一般来说,高校和科研机构都是处在技术探索的前沿,因此可为企业创新提供理论和技术上强有力的支持。

3、企业与社会服务体系的合作创新。社会服务体系主要包括中介服务机构,行业组织,中小企业融资组织等。在企业集群内由于社会服务体系与企业之间相互联系比较紧密,对企业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所以能够更好的与企业之间开展合作创新。企业与社会服务体系之间的合作创新主要是产品创新与市场创新两种。在进行产品创新时,社会服务体系可以及时对产品的专利申请,技术的获取途径提供准确信息。在进行市场创新时,社会服务体系可以及时提供客户需求的商品类型,价格及现有市场的细分情况信息,有助于新品牌推广,树立品牌形象,开发新的市场。

三、中小企业集群合作创新的过程

中小企业进行合作创新过程,一般来说有以下步骤:首先明确自身进行合作创新的目的;其次,合理的选择合作创新的伙伴;再次,是进行开发,创新过程;最后,对创新的成果和收益进行分配。

1、明确合作创新目的。在进行集群合作创新前,首先要对自身的资本,技术,人员情况有准确地认识,判断。要对当前相关领域的市场竞争和需求状况,产品的状况,企业创新能力和资源优势以及创新所面临的环境等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只有认清形势才能把握住方向。对合作创新的技术可行性,市场前景,成本高低,风险程度等做出科学预测和分析,以决定是否进行创新活动。这样能使合作创新效率大大提高,能使创新成本最小化,同时使创新风险大大降低。

2、合理选择合作创新伙伴。创新伙伴的选择也是集群合作创新中重要的一步。首先,要考虑合作对象的信誉水平,创新精神。良好的信誉是进行合作创新的基础和保障,而创新精神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然后,要考虑合作对象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包括合作对象对于合作创新能够投入的资本,技术,人员的情况。最后,要考虑合作伙伴对于合作创新的风险承担能力。

3、研究开发,创新过程。研究开发,创新过程是合作创新的核心阶段。研究开发,创新过程是根据合作各方制定的合理的科研开发计划,开发产出成果的过程。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各方要根据集群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及时修改开发研究计划。同时,研发各方要进行多渠道沟通,使研发结果达到合作创新的目的。在研发,创新过程中还要注意对创新成本,质量,时间的控制问题。

4、分配创新成果和收益。在中小企业集群合作创新中.利益和成果的分配不均通常是导致集群内合作创新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合理分配创新成果和收益。合作创新的成果和收益应由合作单位共有,按照各自承担的投入、责任和风险,确定收益分配的权重和比例,并采取提成、技术入股、技术持股等分配办法,将合伙单位和个人应得的报酬与创新成果的共生效益挂钩。

四、对于中小企业集群合作创新的建议

1、相互信任。在中小企业集群中进行合作创新时,要注意合作单位之间的相互信任问题。信任是合作的基础。只有相互信任的合作伙伴,才能成功地进行合作创新。为了加强信任,集群内的合作单位可以经常进行信息交流,进行多种沟通。定期举行会议,对一些项目进行商讨,吸引感兴趣的合作单位。

2、规避风险。在进行合作创新时,风险应是合作单位最应关注的问题。这些风险包括合作创新的组织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这就要求进行合作创新的单位在进行创新前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出估计,并制定出应急措施。在进行合作创新过程中,在集群内外部创新环境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调整合作创新策略,将合作风险降至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