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医疗废物管理措施(整理2篇)
加强医疗废物管理措施范文篇1
关键词医疗废物管理医院感染环境保护
产房是医院产生医疗废物的重点科室,每天可产生大量的废物。血液、胎儿附属物等医疗废物污染性强,且污染面积大,清洁消毒难度大,我院非常重视对产房医疗废物的管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汇报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0年1~12月我院产房实施分娩400例,收集胎盘、死婴、检查手套、产垫、大棉枝等医疗废物共820kg;生活垃圾45kg;助产士被血液、羊水喷溅达40多人次。产房废物主要包括:①医疗废物:注射器、针头、输液器等;②感染性废物:血液、胎盘、羊水、死婴、检查手套、大棉枝、冲洗液、产垫、产包布等;③被污染物:产床、胶单、被单等;④部分生活垃圾。
实施方法:加强培训管理措施。医院领导高度重视,根据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以及市卫生局相关的医疗废物管理的要求,成立了由业务院长、后勤院长、临床科室负责人分层负责的医疗废物管理委员会,职责明确,制订各级人员的工作要求,制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如《医疗废物分类管理制度》、《医护人员自我防护制度》、《登记及消毒隔离制度》,制定的制度落实到位,责任明确到人。组织各级人员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管理意义;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与暂存;医疗废物的危害;职业安全防护;监督管理及法律责任等。医护人员是参与做好医疗废物管理的关键[1],科室指定感染小组组长,指导工作人员按要求分类、收集及运转,准备各类容器,并注明废物种类,定位放置,要求保洁员对医疗和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不过夜。
严格自我防护、分类收集和运转:助产人员接生时戴帽子口罩,穿隔离衣,隔离衣外穿底层不透水外层吸水好的一次性接生衣,衣袖套进手套内,脚穿一次性鞋套。衣服溅到血液或羊水时清洗前先浸泡消毒,皮肤受污染时先用消毒原液反复擦洗;严格区分一般废弃物、医用废弃物、特殊废弃物,并分别放置。设置3种以上颜色的污物袋及容器[2],使用的污物袋采用坚韧耐用不漏水的可降解胶袋。接产前应认真检查容器连接是否妥当,有否漏水;产床先用大胶单包好,再用一次性不透水的产垫套好备用。接产时使用一次性产包;对有传染病的产妇安排在隔离产房分娩,助产士接生完毕把所有废物分类处理,统一收集转运;梅毒和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产妇产生的医疗废物用双层不漏水红色袋子密封盛装在专用桶里,并在包装袋外按要求注明物品名称及产妇床号、姓名、接生者、日期,同时做好登记以便查对,并统一密封运送焚烧;各类废物待污物装满3/4时封闭袋口;所有垃圾容器每日做清洁消毒处理,各种输液(血)器注射器针头、采血针、留置针针芯、玻璃安瓶、缝合针、刀片、备皮刀等集中放置锐器盒内,利器盒每日更换,盒内盛装的锐器不撒漏,不能刺穿利器盒,注明“损伤性医疗废物”警示标识,运输销毁过程中避免损伤工作人员,降低血源性疾病传播的机会,做好自我防护,提高防范意识,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具,接触医疗废物前要穿好工作服、戴口罩、帽子、乳胶手套,发现手套破损应及时更换;收集和运送废物时要做好防护措施。每天运送医疗废物的运输车和容器及时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擦拭消毒。
结果
由于组织制度健全,注重培训和强化法规意识,监控措施完善,工作人员在处理产房废物时有章可循,使我院产房医疗废物能规范管理,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
通过医疗废物管理的学习实践、强化培训,工作人员严格自觉执行标准预防,杜绝血源性疾病传播的同时也降低了医务人员被感染的职业风险,减少因医疗废物引起的医院感染发生。
通过进一步完善产房医疗废物管理,达到产房清洁、消毒、隔离的目的,使母婴和工作人员健康安全得到有力保障,防止疾病传播同时防止环境污染,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讨论
产房是控制和监测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医疗废物管理是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产房医疗废物中有大量的血液、羊水和会阴冲洗液,流动性大,容易泄漏,处理时必须按规定严防二次污染。工作人员必须正确认识产房医疗废物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在产妇生产前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认真查看化验单,对确诊传染病者或可疑者均采取隔离分娩,并做好交接班工作;进行各项操作必须做到一人一物防止交叉感染,按规定做好各种防护措施,对产妇产生所有污物进行规范化处理,彻底切断传染源和传染途径。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严格分类、收集、登记、管理,防止医疗废物回流市场危害社会。在实施过程中,每天对医疗废弃物进行分类并称重、登记、双签名,具体做好医疗废物规范管理的工作对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加强医疗废物管理措施范文篇2
【关键词】医疗废物;医院感染;管理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为规范对医疗废物的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手段与严格的控制措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疗废物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
1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
加强领导,医院法人代表为第一责任人,组成成员有分管后勤院长、医务科、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及各临床科室的科主任、护士长。医院感染科作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医疗废物的处理监控工作。各科室成立医院感染控制小组,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控制日常工作,督促医疗废物的处理。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及其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院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处理流程、医疗废物泄露、流失和意外事故应急预案。
2加强培训
根据本院各类人员制定出不同的培训内容,开展不同形式的教育形式。学习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国家法规和政策;掌握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交接、运送、暂存的操作规程;掌握医疗废物职业安全防护知识,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情况时的紧急处理措施。全员认识履行医疗废物管理职责和权力的重要性,树立规范处理医疗废物的自觉性。对新进院的人员、进修实习人员、保洁人员实行不同形式的岗前培训,培训合格方可上岗。
3医疗废物的处理
根据医疗废物分类标准,将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化学性和药物性废物五大类,严格分类收集。各科室产生的医疗废物放在密闭防渗漏的垃圾桶,医疗废物袋和桶有医疗废物专用标识,警示标识明确,放在指定地点;医院医疗废物暂存处人员每天定时专车回收,与科室人员双方按重量交接并签名,运出时做好医疗废物的产生科室、类别、日期等记录。产科的胎盘填写专门的胎盘交接登记表,放入10%福尔马林液中保存,按个数交接;医疗废物暂存处配备专职人员管理,并安装摄像头,连接到医院的保卫科24h监控值班处,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人员48h内到院运送,与暂存处人员双方按重量交接并签名,开据交接联单,有效地防止医疗废物流失。暂存处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防渗漏、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盗以及预防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远离医疗区、人员活动区,暂存处的设施、转运车每天定时清洁、消毒。
4资料的保存
医疗废物暂存处人员负责对医疗废物的交接登记表、与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的交接联单、环境的消毒登记表按月进行整理,保存时间不少于3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