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起点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老年骨质疏松的症状和治疗范例(3篇)

来源: 时间:2025-11-09 手机浏览

老年骨质疏松的症状和治疗范文

现代医学用于骨质疏松症防治的药物,主要有如下10类。

一雌激素替代疗法

雌激素的缺乏引起的骨丢失是绝经后产生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主要治疗手段是雌激素替代疗法。它有很多优点,它补充和纠正了因雌激素不足而发生的病理生理症状,它可以预防骨盐丢失及骨折的发生,对缓解骨质疏松症所造成的疼痛,改善更年期症状均有肯定效果。然而,其副作用如乳腺癌及子宫内膜癌发病率的增加限制了它的使用,目前常用的制剂有雌二醇、雌三醇、尼尔雌醇等。

哌嗪雌酚酮,新合成的雌激素,能有效预防老年大鼠骨质减少,对子宫无明显副作用,有望成为防止老年骨质疏松的新药。

二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他莫昔芬为第1代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雷洛昔芬为第2代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雷洛昔芬在不同的靶组织分别表现类雄激素样作用或拮抗雌激素作用。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其可降低骨转换,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危险性,有类雌激素的防治骨质疏松作用,同时发现与第一代他莫昔芬不同的是雷洛昔芬不诱导子宫内内膜增生,尚可降低乳腺癌的发生。是近年来研究十分活跃的一个领域。

盐酸雷诺昔芬片,美国礼来公司开发,1998年1月美国上市。用于预防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能显著降低锥体骨折发生率。

三双膦酸盐

双膦酸盐在骨中与羟基磷灰石有很强的亲和力,能进入骨基质羟磷灰石晶体中。半衰期长,小剂量时抑制破骨细胞的活动而抑制骨吸收。双膦酸盐是目前用于防治骨代谢疾病中常见的药物,其作用机制有以下4点:①直接改变骨细胞的形态学,从而抑制骨功能;②与骨质理化结合,直接干扰骨细胞;③直接促使成骨细胞的细胞因子产生;④诱导破骨细胞凋亡。有许多双膦酸盐化合物在考察治疗骨质疏松,目前研究较多的是阿仑膦酸盐、依替膦酸盐、利塞膦酸盐、伊拜膦酸盐。

伊拜膦酸钠是第三代双膦酸盐类药物,由罗氏、葛兰素史克联合开发。是惟一既可静脉注射又可口服的双膦酸盐类药物,给药间隔长,有每月一次或每季一次剂型。

唑来膦酸第三代双磷酸类药物,诺华公司生产,可抑制破骨细胞,调节的骨吸收,降低血清钙水平,不仅用于恶性高钙血症的治疗,并有望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新一类高效药物。

帕米磷酸钠可降低骨转换,抑制骨吸收,临床上常被用于治疗一些骨吸收亢进的疾病,如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等。

四降钙素

降钙素是调节钙代谢,抑制甲状旁腺的激素之一,降钙素还可以增加尿钙的排出来降低血钙。能迅速减轻骨质疏松症引起的疼痛,显著减少骨折的发生率。用于治疗骨质疏松已有20年,但存在注射剂给药不方便的问题。国外大型临床试验证明,鲑鱼降钙素喷鼻剂治疗骨质疏松,可以降低骨折率达36%,镇痛效果良好。是一个很强的抗分解代谢药物。鲑鱼降钙素主要用于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五钙、维生素D和骨化三醇

有效补充钙制剂的目的是增加骨钙量,同时抑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改善骨吸收和骨形成的负平衡。单独补充钙元素仅仅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基础,对骨质疏松症无确切疗效。维生素D参与调节骨中钙和磷的沉积,促进钙的吸收,但血钙浓度的上升并不能保证钙制剂向骨质内沉降。

骨化三醇是维生素D3最重要的活性代谢产物之一,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并调节骨的矿化。在调节钙平衡方面起关键作用。肾性骨营养不良者,口服骨化三醇使肠道吸收钙的能力恢复正常,纠正低血钙,及过高的血碱性磷酸酶和血甲状旁腺浓度。骨化三醇主要用于治疗绝经后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对骨质疏松症产生的腰背疼痛及骨病变,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六氟化物

氟离子可取代骨盐羟磷灰石中的羟基,形成氟磷灰石,增加结晶性,降低骨盐溶解度,从而发挥抗骨吸收作用;氟化物抑制磷酸酪氨酸-蛋白-磷酸酶(PTPP),减少成骨细胞中蛋白酪氨酸磷酸化产物分解,在生长因子作用下,促进成骨细胞有丝分裂。在抗骨质疏松药物归类上,因其具有合成代谢药物的作用,能持续地增加骨密度,但由于其对骨晶体结构的损害作用而影响骨强度,所以被归为抗分解代谢类药物,适用于骨质疏松症。

七他汀类

他汀类药物是HMG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可以降低肝中胆固醇的产生并广泛用于治疗血脂过高。目前,大量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抗骨质疏松症有很大的潜能,是惟一能够促进骨形成,又抑制骨吸收的药物,它通过多条途径,多个连锁环节而发挥抗骨质疏松的作用。其提高骨密度,减少骨折发生作用明显。但也有报道说,必须补充雌激素后再服用他汀类药物才有疗效.。辛伐他汀、普法他汀等。

八利维爱

利维爱是新型甾体化合物,能稳定下丘脑垂体系统,对中枢产生雌激素、孕激素和弱雄激素的作用,对绝经期妇女能促进雌激素分泌,而对生育期妇女则能抑制排卵。

利维爱能抑制绝经妇女的骨丢失,其作用可能与其能明显减低骨的重吸收有关。适用于更年期综合征,绝经期后引起的多种症状包括骨质疏松症。

九锶盐

锶盐对骨的作用是研究的新发现,可以保持骨更新的速度,在保持骨形成的同时减少骨吸收,使这两个过程相分离。锶盐有骨刺激剂特征并且在治疗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方面很有前景。由于锶盐能明显抑制骨吸收,它应作为

一个特殊的对骨具有双重作用的药物,而不是单纯的骨刺激剂。

十甲状旁腺素

内源性甲状旁腺素是体内钙水平的调节剂,当钙水平下降时释放甲状旁腺素,当钙水平上升时减少甲状旁腺素。作用于肾小管,增加钙的再吸收。PTH还调节骨代谢,作用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因给药剂量的不同可导致骨密度的上升和下降,是目前骨质疏松脊骨治疗最有前景的药物。

老年骨质疏松的症状和治疗范文篇2

2.治疗骨质疏松症等于补钙。简单来讲,骨质疏松症是骨代谢的异常(人体内破骨细胞影响大于成骨细胞,以及骨吸收的速度超过骨形成速度)造成的。因此,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不是单纯补钙,而是综合治疗,提高骨量、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患者应当到正规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3.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特有的现象,与年轻人无关。骨质疏松症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如果年轻时忽视运动,常常挑食或节食,饮食结构不均衡,导致饮食中钙的摄入少,体瘦,又不戒除不良嗜好,这样达不到理想的骨骼峰值量和质量,就会使骨质疏松症有机会侵犯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因此,骨质疏松症的预防要及早开始,使年轻时期获得理想的骨质峰值。

4.老年人治疗骨质疏松症为时已晚。很多老年人认为骨质疏松症无法逆转,到老年期治疗已没有效果,因而放弃治疗,这是十分错误的。从治疗的角度而言,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所以,老年人一旦确诊为骨质疏松症,就应当接受正规治疗,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5.靠自我感觉发现骨质疏松症。多数骨质疏松症病人在初期都不出现异常感觉或感觉不明显。发现骨质疏松症不能靠自我感觉,不要等到发觉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时再去诊治。高危人群无论有无症状,都应定期去具备双能X线吸收仪的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查,以便了解您的骨密度变化。

6.骨质疏松症是小病,治疗无须小题大做。骨质疏松症平时不只是腰酸腿痛而已,一旦发生脆性骨折,尤其老年患者的髋部骨折,导致长期卧床,死亡率甚高。

7.骨质疏松症治疗自己吃药就可以了,无须看专科医生。对于已经确诊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应当及早到正规医院接受专科医生的综合治疗。

老年骨质疏松的症状和治疗范文

关键词: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手术

【中图分类号】R27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106-02

随着社会老龄化,老年人髋部骨折逐年增多,且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骨折类型,加之老年人多伴有骨质疏松以及合并心、脑、肾等多脏器功能减退等有关疾病,大大增加了骨折治疗的复杂性,如何有效治疗骨折、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骨科医生面临的难题。本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手术辅助药物治疗骨质疏松性老年髋部骨折116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16例,年龄60~91岁,平均74.8岁,80岁以上者31例。股骨颈骨折52例,男23例,女29例,按Garden分型:Ⅲ型39例,Ⅳ型1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64例,男27例,女37例,按Evans分型:Ⅲ型34例,Ⅳ型30例,均为不稳定型骨折。

1.2并发症

本组88例(76%)存在内科并发症:心血管疾病67例,糖尿病41例,神经系统疾病7例,呼吸系统疾病14例,泌尿系统疾病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7例,低蛋白血症13例,其他疾病4例,其中有两种合并症67例,以糖尿病、高血压为多,3种以上合并症22例。

1.3骨质疏松

采用美国Lunar公司双能量X线骨密度测定仪行健侧股骨近端骨密度测定均有骨质疏松症,116例患者治疗前股骨近端骨密度平均值。

1.4治疗

1.4.1治疗内科并发症

患者入院后常规给予参麦、二磷酸果糖等改善心功能;邀请内科医生、麻醉科医生共同参与治疗,使血压控制在160/90mmHg以下,血糖控制在空腹8mmol/L以下。

1.4.2手术方法选择

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并结合患者的自身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股骨颈骨折52例,其中空心加压螺钉固定17例,人工股骨头置换24例,全髋置换1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64例,行DHS固定36例,蛇形解剖钢板固定19例,人工股骨头置换9例。

1.4.3骨质疏松的治疗

处理骨折的同时,鼓励患者健侧肢体活动,肌肉收缩锻炼,给予降钙素以控制骨转换,如密钙息、维生素D和钙剂,如钙尔奇、乐力钙等。

2结果

本组11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9个月~6年,平均19个月。随访内容包括髋关节功能状况(按Harris评分标准)及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内固定组81例(包括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根据标准本组髋关节功能优81.2%,良11.3%,差7.4%,优良率92.5%。关节置换组35例(包括6例内固定后股骨头坏死改行髋关节置换),优69.8%,良22.6%,差6.6%,优良率93.4%。

3讨论

3.1髋部骨折是老年人群常见的骨折,而老年人体质差,多伴有严重的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导致老年人骨折的最危险因素,骨质疏松是一种低骨量,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高的全身代谢性骨病。由于生理的特点,绝经后妇女使骨质疏松的高发年龄。国外流行病学调查证实,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率逐年上升,而临床住院病例中因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比脊柱骨折高,其主要原因是后者往往经保守治疗而免于住院,而前者绝大多数需做特别处理而住院。因此对骨质疏松应给予重视。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单纯手术处理是不够的,骨量减少和骨质量改变是老年髋部骨折的重要原因,骨折后全身或伤肢活动量明显减少,是骨质疏松的发展,关节退变,肌肉萎缩再次加重。因此骨质疏松合并骨折的治疗关键在于打破骨折后骨质疏松不断加剧的恶性循环,选择恰当的手术方法尽快恢复伤肢的活动及负重功能,同时应提早采用有意义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如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给予降钙素制剂等,提高患者的骨质量。

3.2手术方式的选择

老年髋部骨折,由于愈合差,致残率和病死率高,临床治疗上较为棘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大多都有一种以上的慢性疾患并发症,这就要求制定的方案既不复杂,又要最大限度地防治和避免发生各种并发症,力求早期离床活动,早期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最大可能的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老年髋部骨折,究竟采用何种手术方法,笔者认为对65岁以下股骨颈骨折,身体状况好,合并症少,生理代偿能力可,骨质疏松不太严重,关节功能及活动量较高者可行空心加压螺钉固定;对65岁以上,伤前活动量少,对生活质量要求较低,合并症多,生理代偿能力差,且骨质疏松明显,可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关节置换,安全可靠,能缩短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人工全髋置换手术时间较长,创伤较大,出血量多,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选择。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由于愈合率较高,愈合时间较短,在患者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多采用DHS、蛇形钢板内固定;对于高龄患者,身体状况差且不稳定的粉碎性骨折,因内侧骨折、塌陷,股骨颈失去支架采用DSH或蛇形钢板,以造成肢体短缩,外旋畸形及髋内翻畸形。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可达16%~20%,因此主张选用加长柄人工关节置换。其优点在于缩短了术后康复期,能提供早期的关节活动,解决了内固定不牢的弊端[1]。3.3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处理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就诊时多合并重要脏器病变,如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等。良好控制内科并发症对提高患者的手术耐受力十分重要,同时骨科手术的预后不仅深受外科技术的影响,且与术前、术后的医疗与康复密切相关。老年人内脏器官生理功能老化导致储备能力低下,合理选择手术及方式,及时处理和有效预防早期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2]。因此,笔者认为仅依靠骨科医生的手术治疗还不行,还应强调内科、麻醉科、康复科和护理人员的密切协作,对患者健康状况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积极治疗并发症,进行周密的术前准备,选择有效的麻醉和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及术后精心护理是围手术期安全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