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护理知识点范例(3篇)
老年护理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老龄化社会;老年护理;实践教育
在老龄化社会发展背景下,越来越多老年人需要高质量的护理服务。然而实际情况是目前我国市场严重缺乏老年护理专业人才,为了有效解决市场老年护理人才紧缺问题,各地区高校要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和市场需求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护理专业结构,优化改善老年护理专业教育内容,创新改进实践教育模式,确保能够全面提高老年护理实践教育水平,为社会培养输送出更多实用型的护理人才,促进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持续发展。
1高校老年护理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老年护理学作为我国高校教育建设发展中的一门新兴学科,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护理高等院校选择设置为必修课程[1],但是在当前高校老年护理教育实践工作中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明显问题:1)专业课程体系不够完善。与其他护理课程体系相比较,高校在老年护理课程内容设置上不够全面,严重缺乏专科特色,普遍被教育工作者认为老年学是医学护理领域的边沿学科。护理高等院校在老年护理课程课时设置上偏少,难以满足专业学生对于最新老年护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掌握,无法有效形成科学完善的老年护理知识学习系统,促进学生专业学习的全面发展;2)缺少核心实践培训基地。在高校老年护理专业教育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师只会引导安排老年护理专业学生到当地医院进行简单护理实习,这样难以拓宽学生学习视野,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和职业素养。高校缺乏建立起先进的实践培训基地,通过加强与市场优秀养老院机构的合作与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与养老院老人接触交流并服务的学习机会,学生在专业学习上难以积累到更多老年护理实战工作经验,这样在毕业从事相关岗位工作后也就无法有效满足老年人心理与生活中的各项护理需求。
2老龄化社会下的老年护理教育实践改进措施
2.1健全老年护理课程体系
基于老龄化社会发展背景下,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老年护理课程体系的健全工作。高校要安排专业人员深入市场进行调研分析工作,以适应老年护理工作需求为核心导向合理设置本校老年护理课程,融入更多市场发展需求的最新专业内容,满足老年护理专业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掌握需求。除此之外,高校要适当增加老年护理课程教学课时,创新该项课程教育管理模式,引进利用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就比如,高校老年护理教师在讲解到老人临床护理相关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充分利用老人院设备资源和学校多媒体信息技术展开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这样能够做到教学研统一的原则[2],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在实际护理问题解决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2.2构建完善老年护理生产实训基地
在老龄化社会发展背景下,高校要通过加强与市场优秀企业的合作与联系,协同创新构建出完善的老年护理生产实训基地,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多元化的实践实训活动中,培养老年护理专业学生良好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就比如,高校老年护理专业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科学有效延伸到养老院、家庭以及社区中,让学生接触到更多不同层次的老人,接触了解老人相关的护理服务需求,并为他们提供专业而优质的护理服务,将课堂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在实践工作中,这样无疑能够实现学生学习的全面发展目标。
2.3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老龄化社会发展背景下,高校老年护理专业教师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结合课程内容特点和市场人才需求,创新运用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3]。就比如,老年护理专业教师可以通过科学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根据下堂课内容优化设计布置好相关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利用不同渠道去搜集整理好学习资源,并对新知识进行吸收掌握,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然后,在实践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微课教学方式,利用视频向学生生动直观的讲解相关知识,确保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理解知识内容,加深对重点知识的记忆。最后,教师要将学生分成各个学习小组,引导不同小组到开放实训室或者养老机构进行完成学习任务,将课堂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在实践学习任务中,进一步巩固强化知识,充分发挥出老年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能够突出“做中教、教中学”的理念。
老年护理知识点范文篇2
关键词:老年病人健康教育
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使病人了解掌握有关疾病的病因病理知识和康复保健知识。笔者通过对老年病人健康教育实践,意识到健康教育对老年病人的康复起着有益和有效的作用。但由于老年病人的生理、心理问题以及护士健康教育能力问题,直接影响着健康教育的开展,现分析如下。
1一般资料
2007年-2009年内科老年病人,年龄在60a以上的住院病人,年龄最大达92a;文盲半文盲占75%。护士不定时进行住院病人健康教育,检查反馈与其它项目相比,令人不满意的是老年病人的健康教育:发现病人对疾病的病因病理、症状,体征、诊疗、检查项目、目的、药物、饮食、活动、潜在并发症等方面的知识在深度和广度上掌握不够,达不到充分调动病人积极参与活动,提高自我护理保健能力的地。
2老年病人生理、心理特点
2.1记忆力差、认知力差及感知觉减退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及生理功能衰退,使身体患有多种疾病如脑萎缩、糖尿病、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均可导致老年病人不同程度健忘、耳聋、视力减退、感知觉减退、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认知力差,易引起误解或曲解别人的意思。
2.2易怒、固执、疑虑等不良的心理反应老年人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年龄大,但社会经验丰富,心理活动复杂。由于生理性衰老、视、听不灵、体弱多病,加之社会和家庭角色改变,适应能力减弱,一旦住院,心理压力增加以及对医疗费用的负担和对疾病的认识不足等原因,使他们对病情的估计多为悲观和对抗意识,而出现易怒、固执、多疑等不良心理反应,对治疗护理疾病的康复失去信心。
3护士在健康教育时可能存在着不足之处
有的护士可能缺乏沟通技巧或不熟悉沟通技巧,影响着护患之间的关系;有的护士在运用护理程序方面存在着入院评估收集资料不全面,如病人的身体情况、疾病过程、文化程度。社会背景、经济状况、行为方式(生活、饮食习惯),和社会心理因素等情况的收集不完整或欠认真细致,评价不及时或未能做出恰当的效果评价;有的护士对老年病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掌握不全面;有的掌握疾病健康教育的内容不全面。如:入院教育、有关疾病的病因病理知识教育、检查项目介绍、治疗药物知识的宣教、饮食指导、活动指导、危险因素的防治及出院指导等。基于这些原因,而导致护士在进行有关疾病的健康教育时不能根据病人接受知识的能力和病情各阶段有的放矢地进行健康教育,显示不出个体差异。
4讨论
4.1护士应具备健康教育的能力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首先应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多种边缘学科知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掌握护患沟通交流技巧,按照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病情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使他们对护士产生信任感,愿意接受护士传授的健康信息。健康教育形式要有针对性,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内科老年病人病情复杂多样,不同疾病的病因、诱因各不相同,着重的预防保健措施亦不相同,因此要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知识教育。例如:阻塞性肺气肿的病人,住院后主要与病人讲解采取有效的半卧位休息的目的,低流量吸氧的目的,指导有效排痰的方法以及吸烟、有害气体、粉尘及气候对疾病的影响,同时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和饮食的指导,并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诱发因素及改善个人体质。而支气管哮喘病人住院后主要讲解哮喘发作时取端坐位舒适的目的,用B受体激动剂、茶碱类、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作用、副作用,以及鼓励病人补充水分,每天2500ml-3000ml的目的,指导病人不宜食用鱼、虾、蟹,猪肝、蛋白质等易过敏的食物。避免诱因:避免密封门窗及花草、地毯、皮毛、异味气体接触,防止情绪激动等。因人而异:对记忆力减退,认知力差的病人要利用每日治疗,护理查房的时间,反复多次强调并且耐心细致的教育指导。因人而异、因病而异的个体化教育是健康教育工作获得成功的基础。
4.2护士应具备良好职业道德水准在以“病人为中心”的健康教育,要求护士要进行认真细致的评估收集病人资料,护士不仅要向病人灌输健康知识,包括生理、心理健康保健知识,而且还包括形成人们的健康意识、健康责任和健康行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实施过程中,正确应用护理程序及马斯洛层次需要论,根据不同个体,不同层次的需要删减或增加教育内容,及时评价,反馈调整教育计划。护理人员要不断加强社会责任感,护士对病人的照顾既有权利又有专业和法律的责任[1]。只有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护士,才能积极参与这项工作,完成对病人的健康教育,达到病人满意的回报。提高护理人员的社会责任感,是保证健康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4.3健康教育是一个护患双边活动的过程一个完事的质效优良的健康教育活动应该是双向的,即应包括医护人员和病人双方,美国教育家B.S布理姆认为:教育活动是一个双边活动,应该是双边人员都得到激励才会产生“自动力”[2]。心理学家R.A布朗汉认为激励等于效价一手段-期望的乘积。其中效价是指对所获得报酬的需要程度,手段是为获得报酬而努力的方式,期望即经过努力所能达到目标的可能性,三种因素之一为零,那么激励也为零,就无法产生“自动务”。例如:一位高血压病人因头晕、呕吐、心悸、BP180/100mmHg而入院,如果护士缺乏护患沟通技巧和因病而异、因人而异的健康教育水平,而不顾病人当时的病情、心理,盲目地进行入院教育,结果会使病人产生烦闷的情绪,对医院的服务水平产生怀疑,对以后护患双方合作产生一定影响,此时效价为零。既然健康教育是护患双边活动,那么如果只有医护人员的“自动力”而得不到病人的接受和配合,或只有病人的“自动力”而得不到医护人员的耐心指导和训练,都不可能取得好的结果。
5总结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促使老年病人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使老年病人获得有关疾病的健康知识,使老年病人形成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养成缝康的生活方式,其主要因素是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健康教育能力以及病人的“自动力”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依赖等综合因素的结果。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老年护理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老年住院患者危险性评估安全措施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111
老年住院患者主要安全问题
夜间急症发生率高:①由于老年人的身体机能的特点决定老年人有些疾病易在睡眠时急性发作,而且往往比白天发病更为凶险。如脑梗死发病时,病人突然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歪眼斜、视物模糊,这主要是夜间睡眠时,心率减慢、血流迟缓,血小板凝固,形成血栓而发病。另外,胆绞痛、痛风、心绞痛、哮喘都是老年患者夜间易发的急症。②跌倒:老年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视力、听力障碍。地面光滑、潮湿、有果皮、病房内设施多、过道障碍物、卧床时间长等均可使患者站立不稳而跌倒。据报道有患者因术后卧床时间长,在慌张起身接电话中跌倒,导致颅底骨折[2]。
告知行为不规范:告知行为反映了护士职业情感以及对患者的尊重,告知过程中的不恰当,会给患者带来不稳定感和心理负担,甚至导致治疗的失败,同时也给医院带来负面影响。如老年人失眠时服用的安定与异搏定同用时可造成肝炎;与杜冷丁同用时可引起呼吸停止;与利眠宁合用可引起遗尿;与苯巴比妥合用可引起精神错乱[3]。
安全管理对策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重视安全教育应在落实上下功夫,组织全体护士学习《老年病诊疗手册》、《医院管理条例》、《医疗事故管理办法》,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从职业道德和法律的高度规范护士的管理行为,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使护士认识到遵守规章制度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提高护士自觉性,消除隐患,防范于未然。鼓励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讲奉献、讲协作、创一流服务。我们充分考虑老年患者身体功能有不同程度损害的特殊性,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加强老年病知识的业务学习,定期召开护理工作讲评会,听取护士的意见和建议,重新修订相应的护理规范、常规,进一步规范护理行为。
建立防护措施:保持每块地面清洁干燥,病房和通道内简化设施,走廊、厕所、浴室设有扶手,电话由床尾改装在床头,并在床头设置呼叫器,夜班护士按时巡视病房。对术后和卧床时间长的患者提醒其做到3个30秒,即醒后30秒再起床,起床后30秒再站立,站后30秒再行走,以防跌倒[2]。
加强老年病健康宣教:为落实健康教育,请专业医生讲解各疾病的特点及注意事项,要求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3天内,讲解疾病知识,护士长对入院3天的患者就健康教育知晓率进行检查,并把此次检查以优、中、差纳入护士量化考核中,直接与奖金和年终考核挂钩。护士长每周召开1次护患座谈会,倾听患者对诊疗护理及病区安全管理方面的意见,及时改进工作,对潜在的隐患妥善处理,从而保证了安全,如一长期服用安定的老年患者通过责任护士的健康宣教知道了自己服用安定后不能服用异搏定等知识,避免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丽霞.临床护理安全管理的探索与思考.现代医院管理.2004.6(2):3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