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起点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收集5篇)

来源: 时间:2025-11-15 手机浏览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篇1

自从昨天出院以来,他就一直粘在游戏机上。究竟玩了多久?或许,他应该感到饿了吧。“感觉怎么样,腿还疼吗?”我问道,“早餐我准备了蛋白质奶昔和果汁,你小时候最喜欢吃这些了!”

“哦……嗯”,儿子咕哝了一声,手指依然在各个游戏控制按键上来回舞动,眼睛死盯着电视屏幕。

“来点儿格子松饼吧?”我接着说,“它们的含钙量很丰富。”

托马斯的眼睛仍然没有离开屏幕:“谢谢妈妈,我一点也不饿。”

“我还以为这些东西会让你开心呢”,我说道,“腿受伤的滋味可不好受。如果想快点好起来,你必须多吃东西。我是你妈妈,照顾你是我的责任。”

托马斯摇了摇头,仍然没看我一眼:“我很好,妈妈,真的没事。”

我走下楼梯,不住地回头张望。受了这么重的伤,儿子仍然不需要我的帮忙。难道他不再需要我了吗?

我记忆中那个可爱的小男孩哪儿去了?小时候,托马斯对我这个妈妈依赖有加。走在绿草如茵的野外,他会紧紧抓住我的手。我为他烹制蛋白质奶昔,做他最喜欢喝的果汁。他会一边吃一边和我分享他小小内心世界的秘密。虽然都是再幼稚不过的事情,但却让我无比快乐。

托马斯长到15岁的时候,一切都变了。我成了这个世界上他最不想接近的人。虽然有时候他也会询问我的看法,但是看看这次发生的事情吧,我告诉过他多次橄榄球的危险性,他还是受伤了。我该怎么做才能让他明白,他仍然需要我这个妈妈呢。

托马斯一整天都没和我说话。当我把晚餐送到他的卧室时,他只说了声“谢谢”,看都没看我一眼。我傻傻地站在他身边,期待他能说点什么,但是什么也没有。我失落地走下楼去,期待从丈夫瑞克那里得到安慰。

“托马斯到底怎么了?”我失声哭了起来。

“他正处于青春期嘛。”

“他正把我从身边推开,为什么?我还想当他的妈妈,他还需要我!”

“给他一些空间,这才是他最需要的”,瑞克说,“他已经接近成年了。”

我皱了皱眉头,瑞克怎么会明白我的感受,他和托马斯相处得一直都很好。

几周后,托马斯重新回到学校。他在家的日子过得真快呀。我提出开车送他去学校,但他拒绝我拎着他的背包出现在同学面前。

他单腿着地,挎上背包,抓紧拐杖,朝门外走去。“我不再是小孩子了。”他回头说了一句。但是宝贝儿,我还是你的妈妈呀,为什么不让我帮你?我的心在默默流泪。

那天晚上,我辗转反侧,心情极度沮丧。我不住地向上帝祈祷:请主告诉我怎样成为托马斯想要的妈妈。一切都没改变,直到一个月后,我带着托马斯去医院复查。

“他恢复得不错”,医生说,“可以拄手杖行走啦。”

“医生,你肯定吗?”天哪,我在说什么。我不是不想让托马斯康复,只是我对他的需要已经超出他对我的需要。他是我的孩子,我不想让他离开我。

“摸摸这儿”,医生指着托马斯骨头断裂的地方说,“当肌肉组织修复后,它会使骨骼更加强壮。所以,现在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顺其自然。”

顺其自然?这是说托马斯的腿,还是别的什么事情?那一晚,我又悄悄翻开《圣经》。医生的话让我想起里面的一句诗:“该抓紧的时候抓紧,该放手的时候放手”。这么多年来,我一直紧紧抓住托马斯的手,养育、教育、保护他。原来,放手也是做母亲的一部分。

几天后,我在一张卡片上写道“为你骄傲,为你祈祷,我爱你――你的妈妈”,然后把它塞到托马斯的枕头下。

托马斯从来都没有提到卡片的事。我猜他也许把它扔了,但这是我向他表达母爱而又不影响他的最佳方式。我不再像小时候那样束缚他的决定,质疑他的选择。很多时候,我保留自己的意见,不再滔滔不绝地说教。

一天早上,托马斯收拾好了书包正准备去上学。“今天放学后我可能晚回来一会儿,我要练习举重。”他扔掉了手杖向门外走去,只留给我一个高大坚强的背影。我很想告诉他,你最好带上手杖,另外,现在也不适合练举重。但是话到嘴边,却变成了――“托马斯,我爱你。”

他转头看了看我,说:“妈妈,我也爱你。”

“你们母子俩好像又成为一体了”,丈夫说,“你究竟在蛋白质奶昔中加入了什么神秘佐料?”我笑了笑。我怎么才能让丈夫明白,有时候,抓住爱最好的方法就是完全放手。

就在托马斯18岁生日即将来临之际,我准备在他的房间里打扫一番。在橱柜最顶层的抽屉里,我看到托马斯童年珍藏的玩具。咦?那是什么?一股热泪夺眶而出,我看到了那张十分熟悉的卡片!它和托马斯收藏的宝贝放在一起,是那么显眼。我抚摸着上面亲笔写下的话语,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篇2

案例1,一位母亲从市场买回一个菠萝,年幼的孩子被这个从没见过的东西吸引住了。孩子好奇地问:“妈妈,这是什么?”母亲可能会有两种应对方式:

方式1、耐心告诉:这是菠萝,是可以吃的。它外面硬,有很尖的刺,你不要摸它哦!它很重,你提不动它;但它是圆的,你可以滚动它。你闻一闻,它是不是很香啊?

方式2、母亲告诉孩子“这是菠萝”。好奇的孩子一定会对这个菠萝采取行动,比如可能摸了一下,赶紧又把手缩了回来,并且对着妈妈喊:“妈妈,这个菠萝很刺手。”妈妈回应说:“是的,孩子!菠萝会刺手,不要紧的。”孩子又抓住菠萝的叶子想拎起来,可是菠萝很重,孩子很快放下了它。“妈妈,这个菠萝很重,我拎不动它。”“是的,菠萝很重。”孩子又尝试滚动这个菠萝,结果它真的滚动了。孩子高兴极了:“妈妈,我把菠萝滚动了。”妈妈也很高兴:“你真能干!”“妈妈,我闻到一股香香的气味,菠萝是不是可以吃的?”“对,孩子,菠萝是一种水果,是可以吃的。”

方式1,使孩子很快就学会了有关菠萝的一些常识,但是妈妈告诉而不是孩子自己发现的。将来妈妈又会带来新的东西,孩子会等待妈妈像上次一样。

方式2,最终也让孩子了解了菠萝,但是孩子通过自己的尝试发现的。

结果:方式1,很快学到知识,可是他是被动接受的。

方式2,学到了知识,速度较慢,但同时学到了认识事物的方法,还学会了根据事物的不同性质选择不同的认识方法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孩子体会到了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乐趣和成功感,久之,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日本著名心理学家经过多年研究观察,发现母亲的教养态度和儿童性格发展具有内在联系。母亲是支配型,则孩子性格会是服从、无主动、消极、依赖性强;母亲是事无巨细呵护型的,则孩子性格会是幼稚、依赖被动、胆怯甚至是神经质的;母亲是顺应型的,孩子性格会是缺乏责任心,不服从、带有粗野、攻击性的;母亲是忽视冷漠的,孩子性格会是冷酷的、情绪会极不安定,但创造力极强;母亲是民主的,则孩子会是亲切、直爽、喜社交能融洽地与他人协作。

当然,我们也不能走入绝对民主只“赏识”不批评的误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民主,只有相对的自由,绝对民主只会助长孩子的诡辩恶习。赏识决不是简单的表扬加鼓励。母亲可尽力做到(1)赏识孩子正确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2)赏识孩子正确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正确的兴趣和动机;(3)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发展方向;(4)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生活中不少母亲在教育子女时,总是不厌其烦地说教嘱咐,终日喋喋不休,以为只有如此,可能让孩子“刻骨铭心”,殊不知这极易造成“超限效应”。俄作者克雷洛夫的寓言《杰米扬的汤》就形象阐述了这一后果。文中的杰米扬是个十分好客的人,有一天,有朋自远方来,他非常高兴,亲自下厨烧了最拿手的菜――一大盆鲜美的鱼汤。朋友喝了第一碗感到很满意,杰米扬劝喝第二碗。两碗下肚,朋友嫌多了。可杰米扬并没觉察,仍然一个劲地劝汤,朋友终于忍无可忍了,丢下碗,拂袖而去。这种因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的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称为“超限效应”。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篇3

故事1“衣被被”的故事

小熊有块“衣被被”,是他小时候用过的一张床单。每天入园,与妈妈离别的那一刻,小熊就抱着“衣被被”哭,又擦眼泪、又擦鼻涕。小班刚开学的那几天,小熊天天抓着它。吃饭,小便,睡觉,就连玩最喜欢的滑滑梯,也会让老师帮忙把它系在脖子上才能安心游戏。看见他玩得一头汗,还带着“围巾”真是又好玩又可爱。但是,我们从来也没干涉过他,我们知道小熊是把“衣被被”作为情感的寄托,表达对妈妈的依恋。

一段时间后,班级幼儿入园情绪稳定多了。小熊依然天天带着“衣被被”上幼儿园。虽然不哭,但“衣被被”仍然不离手。妈妈开始担心:“什么时候小熊才能长大,不带‘衣被被’呢?是不是他还没渡过入园关?总拿着‘衣被被’会影响他活动吗?”

一方面,我们肯定地告诉妈妈:“小熊,很好!”还用相机拍下小熊紧紧抓着“衣被被”专心活动的照片给妈妈看。另一方面,我们在小熊想妈妈的时候,给予更多的关爱。因为我们知道,只要我们的爱像涓涓溪流,日复一日地在孩子心间流淌,总有那么一天,小熊会长大!

渐渐地,小熊在活动室会弄丢“衣被被”。有时候他自己也发现紧紧抓着“衣被被”的手松开了,因为幼儿园里太好玩了。有时候我们捡起丢在地上的“衣被被”,还会故意提醒他:“小熊,抓牢了!”他会不好意思地接过“衣被被”,然后把它放在桌上,继续开心地活动。现在,每天入园小熊会自己把“衣被被”放在抽屉里,只是在下楼睡觉的时候才拿起它。

妈妈惊奇又激动地询问我们用了什么好办法?

其实,我们什么也没有做:只是给孩子营造了一个“家”,像妈妈一样爱他,让他放松,给他快乐!我们相信,很快他就要和“衣被被”说再见了!

故事2“可以哭一会儿”的秘密

他叫涛涛,一个黑黑、瘦瘦的男孩,每天都是第一个来园。对于小班刚开学其他孩子在入园时表现出的分离焦虑,他似乎适应得很好。在与爸爸分别的那一刻,他只是挥挥手,然后什么也不说,自己走进来。我们每天都主动走过去或是拥抱,或是表扬,不断地肯定他“涛涛真能干”“涛涛从来都不哭”“涛涛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在那段“特殊”的日子里,他从来不需要我们“特别”的照顾。只是爸爸却说,涛涛回家后会发脾气,天天早上都说不想上幼儿园。

一段时间后,大部分孩子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活动室里的哭泣声逐渐被童真的笑声取代。每天清晨,孩子们甜甜的问候声为我们拉开一天工作的序幕。

又是一个清晨,涛涛像往常一样第一个来到幼儿园,在与爸爸分别的那一刻我注意到他眼眶里含着点点泪光,不过,很快他就挥手擦去了。

“涛涛也舍不得离开爸爸,只是他在强忍着眼泪。”当我发现这一情况后,就更加注意这个“懂事”的孩子。虽然是男孩,但涛涛一点也不调皮,他的自律性很高,活动中总是很专心而且坐得很直。因此,我们总会把他作为榜样,经常表扬他,让大家都向他学习。只是,我们很少能看见他的笑容,听见他的声音。

“为什么他想哭却不哭出来呢?我们不断的表扬,是不是把这个3岁的小男孩压得有点受不了啦!”我开始思考……

第二天的清晨,涛涛还是第一个来。在他走进活动室的那一刻,我轻轻地拉起他的手说道:“涛涛,舍不得爸爸离开,可以哭一会儿的。”我的话立刻像坚石入海一样激起了千层巨浪,爸爸愣住了,涛涛也愣住了。我立刻张开手臂将面前这个可爱的小男孩揽入怀中,涛涛的头靠在我的肩上,我听见他抽涕的声音。“没关系,老师妈妈会陪你的。”我一边摸着他的头,一边用眼神示意爸爸放心离开。

接下来的几天,涛涛每天都会在入园时靠在我的肩上哭一会儿。不过,集体活动中我们开始听见他的声音,也会在游戏时看见他的笑容。特别是下午离园的时候,他常常高兴地对爸爸说:“明天我还要第一个来。”然后,冲着我甜甜地笑笑!爸爸不明白为什么涛涛入园时会哭,可回家后却说喜欢幼儿园,喜欢老师呢?

这个秘密只有我和涛涛知道!

故事3一次“意外”之后的收获

又到了星期五的“玩具分享”时间,我早早做好了准备。因为孩子们会带来各种各样的玩具,常常出现相互不会玩的情况,总是不停地寻求教师的帮助。

“你玩,我玩,大家玩,玩具分享真开心!”孩子们的口号声刚喊完,电话声响起,突然需要我立刻核对一些幼儿资料。怎们办呢?孩子们期盼的目光不允许我剥夺他们的“快乐星期五”,那就一边做事情,一边看孩子们玩吧!

组织孩子们开始游戏后,我拿起资料开始工作。一会儿,就有幼儿过来询问:“老师妈妈,这个琴怎么不响?”“老师妈妈、老师妈妈,你快过来看!”

幼儿的声音此起彼伏。我想了一下,举起资料对孩子们说:“刚才出了一点小意外,老师妈妈现在有一点紧急的事情需要做,你们能不打扰我,自己玩一会儿吗?”

活动室里立刻安静了下来。

我微笑着又说:“玩具是小朋友带来的,所以除了我能帮助你们,玩具的主人也可以帮你们解决问题。你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去找玩具的主人好吗?”

孩子们开始小声议论:

“玩具的主人——”

“这是谁的琴呢?”

“那个小火车是我的,不会了就喊我!”

我又补充说道:“不过,寻求别人帮助的时候需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

“请——问——”

“你——好——”

“谢——谢——你——”

我慢慢地,一句一句清楚地说着。

活动室里又恢复了热闹,孩子们玩得更开心了,没有孩子再过来“打扰”!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篇4

抓紧妈妈的手

去天堂的路

太黑了

妈妈怕你

碰了头

抓紧妈妈的手

让妈妈陪你走

妈妈

天堂的路

太黑

我看不见你的手

自从

倒塌的墙

把阳光夺走

我再也看不见

你柔情的眸

孩子

你走吧

前面的路

再也没有忧愁

没有读不完的课本

和爸爸的拳头

你要记住

我和爸爸的摸样

来生还要一起走

妈妈

别担忧

天堂的路有些挤

有很多同学朋友

我们说

不哭

哪一个人的妈妈都是我们的妈妈

哪一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孩子

没有我的日子

你把爱给活的孩子吧

妈妈

你别哭

泪光照亮不了

我们的路

让我们自己

慢慢的走

妈妈

我会记住你和爸爸的模样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篇5

--作者不详

孩子快

抓紧妈妈的手

去天堂的路

太黑了

妈妈怕你

碰了头

抓紧妈妈的手

让妈妈陪你走

妈妈

天堂的路

太黑

我看不见你的手

自从

倒塌的墙

把阳光夺走

我再也看不见

你柔情的眸

孩子

你走吧

前面的路

再也没有忧愁

没有读不完的课本

和爸爸的拳头

你要记住

我和爸爸的摸样

来生还要一起走

妈妈

别担忧

天堂的路有些挤

有很多同学朋友

我们说

不哭

哪一个人的妈妈都是我们的妈妈

哪一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孩子

没有我的日子

你把爱给活的孩子吧

妈妈

你别哭

泪光照亮不了

我们的路

让我们自己

慢慢的走

妈妈

我会记住你和爸爸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