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起点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急救医学专业(整理2篇)

来源: 时间:2024-08-07 手机浏览

急救医学专业范文篇1

【关键词】医疗急救知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意义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旅游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休闲、度假的首要选择,旅游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旅游业的广泛发展伴随而来的就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缺口,因此,各个高校纷纷兴起旅游管理专业,这极大的缓和了我国旅游业的专业人才缺口[1]。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学主要就业方向为旅游景点、景区,该地区的地理环境较为复杂、人员流动较大,相关突况较多。因此,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不但要掌握相关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必然还要拥有一定的医疗急救专业知识,用以应对突况,保证游客安全。

1.常见急救知识

1.1外伤出血急救方法分析

(1)指压止血法:即在伤口上方近心端,按压跳动的血管,直到创口血液凝结(创口也可采用药敷,加快凝血),再送往医院进行相关治疗。该种止血方式要求救护人员对各部位出血压迫点较为熟悉。

(2)头部出血:前头部出血需按压耳前、下颌上方的颞动脉;后头部出血可按压耳后下外侧的耳后动脉。

(3)前臂出血:按压上臂肱二头肌内侧,也可将肱动脉压于肱骨上。

(4)手部出血:在腕关节处,施救者用双手拇指按压患者的桡动脉和尺动脉,即人们通常触摸脉搏的位置。

(5)手指出血:按压手指指根。

(6)足部出血:按压踝关节下部,足背跳动位置。

(7)大腿出血:令伤员曲起大腿,放松大腿肌肉,用力按压股动脉,即大腿根部与腹股沟中点。由于该处位置肌肉较多,必要时可双手按压,增大压力[2]。

1.2骨折急救措施

(1)不得按摩、揉捏骨折部位,不得随意搬动和止血。

(2)如疑是脊柱骨折,需就地固定,缓慢搬运伤者。如伤者四肢骨折,并在骨折处快速出现肿胀,需对伤者局部进行毛巾压迫止血,并用木棒、树枝固定伤者骨折部位。

(3)开放性骨折患者,需立即闭合伤口,可选用干净的毛巾、衣物覆盖包裹伤口,包裹不宜过紧或过松。如伤者骨折端外露,不得将骨折外露部位复原,需继续保持外露。如对伤者进行捆扎止血,需记录捆扎时间,捆扎时间不得超过1h,以免出现组织缺血坏死情况,每隔1h,松口止血捆扎物5-10min。

1.3动物昆虫咬伤急救处理措施

(1)狗咬伤:咬伤发生后,需及时撕开或脱下伤口处衣物,用20%肥皂水或清水清洗伤口,并轻轻擦拭,反复多次。如伤口较深,可用导管导入,以肥皂水灌洗。伤口不得包扎,清洗完后,需快速送往医院,进行专业治疗。猫、狼、狐、猪咬伤都可采用该方法进行急救。

(2)蜘蛛螯伤:蜘蛛螯伤后,伤口一般出现2个红点,伤者局部出现疼痛、麻痒,进而出现水泡、红斑,部分伤者还会出现肾衰、寒战呼吸苦难等。蜘蛛咬伤后,需立即在伤口上部近心端进行捆扎,避免毒液扩散,每隔20min松开一次捆扎物。可用1:1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伤口,反复5次,在用酒精消毒,选用刀片或针将伤口扩大,用手挤出毒液。再将季德胜蛇药捣碎敷于伤口上,如患者情况严重,可口服季德胜蛇药4片,然后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3)毒蜂螯伤:螯伤后,需挤压伤口将毒蜂断刺挤出,也可用小刀、针将断刺挑出。取肥皂水、10%苏打水冲洗伤口中和毒液。取季德胜蛇药1片捣碎,敷于伤口周围,也可将紫花地丁、七叶一枝花等草药捣碎敷于伤口[3]。伤者需大量喝水,加快毒液稀释、排出。如伤者具有过敏体质,可选用苯海拉明、扑尔敏等过敏药进行治疗。

(4)水母螯伤:水母螯伤后,伤者需立即上岸,以免再次出现螯伤情况。先将附于伤口的水母、或水母断肢清除,利用1:1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伤口,反复几次。如伤者出现休克情况,需进行抗休克处理,并及时送往医院。

1.4烧伤急救措施

(1)远离着火点,并脱去着火衣物,或者用冷水浇湿衣物,就地滚动、跳入水中亦可。

(2)如被液体烫伤,则需去掉衣物,如衣物与身体粘结在一起,不得强行撕下,需剪开为粘结部位,留置无剪开部位,等医生处理。

(3)对烧伤部位进行清水冲洗,在进行包扎,包扎物需保证清洁。强酸碱烧伤或沥青烧伤时,需用清水长时间冲洗。眼部烧伤时,可用生理盐水冲洗,并去除异物,滴入0.5%的氯霉素眼液。

(4)手指、脚趾烧伤时,需分开手指、脚趾进行包扎,以免粘结。

1.5心肺复苏:是非专业人员也能很好掌握的,不需要有很深的医学知识和技术,所需要的仅仅是一双手,通过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就能挽救一个生命。

2.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掌握医疗急救知识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人群开始通过旅游来进行度假和休闲。在这情况下,作为为旅游业而工作发展方向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不但要积极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还需掌握相关的医疗急救知识,最大程度的保证游客安全,提升自身的全面职业能力。

旅游景点和景区地理环境复杂,部分景区动物、植物繁多,而且,旅游人数激增,这些情况都导致旅游突发事件发生几率激增[4]。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未来旅游景区、景点的工作人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必然要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用以应对这些突况。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急救知识普及工作是旅游职业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职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3.结语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业人才缺口也急剧增加,一个合格的旅游业人才不但要有专业的旅游业知识,还需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以面对各个突况。积极普及医疗急救知识,可以极大的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学生的职业竞技力,保证学生就业率。

参考文献:

[1]魏穗霞,徐小华,邓春梅;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急救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1年03期

[2]姚建军,黄武,龚卫华,苏丽敏,黄叔杯,徐梅,余晓玲;湖北省大学生急救能力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3年02期

急救医学专业范文篇2

【关键词】护理体系;急救;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311-02

急救护理服务体系的观念、形式、制度以及管理手段都会对急诊医护工作的同步开展产生影响。从我国急救护理服务体系的发展状况来看,临床实际中从事护理第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整体专业化程度不高,医护人员急救服务意识不强,医院全方位急救护理服务体系的建设还不够完善,对于急救领域的研究也有待加强。急诊工作者仍旧需要优化、改善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一急救护理服务体系建设中面临的问题

通过对国内五十所医院的急诊科的急救护理体系进行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可以得到我国急救护理服务体系建设中面临的问题。首先,从急救医护工作人员的年龄结构中发现,有六成以上的急救护理人员在20至30岁,而百分之五十六的急救护理人员的工作年限只有一到三年,这是造成急救护理服务体系整体专业水平偏低、人力资源分配不合理的关键。接着在专业素养方面,学历上有八成以上的急救护理人员仅为大专层次。从急诊护理人员职称结构的比例中可以看到,初级急救护理人员占到了七成,中级急救护理人员占仅仅占到了两成,而高级急救护理人员占更是屈指可数。最后在所调查的五十所医院中,市级医院的急救护理研究项目只有两项,且研究进展并不乐观,而省级和县级医院的急救护理研究项目几乎为空白。五十所医院的急救培训活动在近一年内仅为119次,而且并没有统一的规章制度以及工作流程、考核标准[1]。

我国目前的应急护理体系中,工作年限较短经验不太丰富的急救医护人员比例较高,在职称结构上则表现为具有高级职称的急救护理人员比例较低的状况。再加上急诊护士对于科研项目的参与明显不足,队伍不稳定以及急诊护理质量的不到位,我国急诊护理体系的改进已经迫在眉睫。

二急救护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对策

1.明确优秀人员带头作用

对于急诊护理带头人的作用予以明确,可以有效的提升整个急救队伍的工作能力。原则上可以将经验丰富的护理学科护士长作为带头人。护士长作为医院护理科中的优秀人才,要给予其更多的深造学习的机会,令其能够充分的了解国内外在急救护理上的学术动态,使其能够充分的与国际接轨,发挥其引领学术专业发展趋势的作用[2]。可以让经验丰富、专业能力较强的资深护理人员对初级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一对一的实际操作指导,让缺乏经验的护理人员能够快速适应环境。

2.加强急救人员培训教育

专业、规范的培训是的急救人员的职业素养予以提高的必经之路,培训也能够使急救人员在临床的护理工作上动手能力、工作能力以及适应能力都能有一定的提高。根据体系标准应对专业层次较低的急救人员予以专业性的培训,可以通过轮转的工作方式保证专科护士的专业培养。在培训方式上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指定合理的轮转、培训以及考核内容。一是院前急救工作人员与院内急诊医护人员相互相轮转,这是对院前以及院内的抢救工作的连续性予以保证的必要措施[3],令专科护士能够充分掌握现场的急救技能以及抢救药品、设备的使用技能,还能使急救人员养成预见性思维的习惯。二是通过监护室医护人员和急救人员的轮转使得急救护士能够对监护的护理方式、仪器使用、观察方法予以充分的认识,保证急诊室在抢救过程中监护工作的连续、完整性。急救医护人员在轮转工作中要保证同患者之间的良好沟通,通过对理论的熟悉掌握,独立的完成急救护理工作。

3.强化急救人员服务意识

目前,随着新农合的实施,城镇居民全民医保体系不断健全,患者住院率提高,医院加床增多。因此打造诊治一体化的急救服务体系,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大量重危病的患者积压在急诊时,急救人员要根据病患情况予以安排,进行沟通交流,并为其提供诊疗意见。急诊不能停留在对患者初步的抢救和诊断上,要对病患进行全方位的急救护理,配合医疗做好抢救外的心理教育及康复护理教育,保证抢救成功率。急救人员要摒弃只管急救不管护理的现状,尽量缩短病人救治时间,对经济情况不好的病患要提供援助。急救人员必须以病人需求为导向,不断扩展急救护理专业范畴,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医疗发展。

4.规范急救工作整体流程

虽然现阶段关于急救护理的工作规章制度已经存在,但是大多数都无法适应现有的急救护理现状,因此无论是急诊护士的工作制度、岗位职责,还是工作流程、护理制度上都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对工作流程以及护理规章予以规范,是急救工作质量提升的保证。通过对急救护理工作的各项指标予以标准化,为急救护理团队提供统一的标准,可以令其工作的开展有标准的指标予以控制,并且能够保证其工作的开展能够更加的快捷高效,以此改变混乱的急诊护理体系现状。同时,这种程序化、系统化、标准化的体系建立也是急救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

5.注重急救护理全方位建设

充分的利用如今日渐开放的学术平台来强化急救护理的体系建设。可以通过对全院基础教育的加强,提高年轻急诊护士的工作能力。对岗位的准入制予以落实,保证急诊专科护士能够人人持证上岗。对急救护理领域的新技术以及新业务予以运用,保证医院的急救护理服务体系在追踪新急救技术进展的基础上全面的发展。急救护理工作本身就是一项融汇了各个专科技能的工作,所以建立一支全方位多层次护理人员团队,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罗希芝.急救护理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护士进修杂志,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