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起点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常用写作

初中音乐工作总结(3篇)

来源:整理 时间:2025-09-21 手机浏览

初中音乐工作总结篇1

每到上音乐课的时候,我总是能感受到学生们内心对音乐的热爱和渴望。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让每一堂音乐课都变得更加精彩,让学生们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能找到他们精神与心灵的净土?我相信,通过音乐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我们可以教育学生,引导他们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获得最大程度的心灵升华。

音乐课是学生们最喜欢上的课,他们热衷于流行歌曲、歌星影星,相反的却是孩子们对教育部门精心编排的教材中的歌曲却不屑一顾,更不用说那些让学生们听起来枯燥乏味的欣赏曲了。我们的教材不必须适合每一个地区的学校实用。

一、课堂音乐教学重点教什么

音乐课不单纯是唱歌课,但仅唱会歌曲的多,如何唱好歌曲的少。他们在课堂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专学唱歌,长久以来,学生就会感受到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当然会注意力集中到朗朗上口的流行歌曲里。

学习器乐并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如果一味地强调机械性的训练,很容易让学生们感到枯燥乏味。相反,应该注重激发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和情感表达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对音乐有深厚感情和热爱的学生。如果忽视了这些方面,可能会在表面上取得一些成效,但同时也可能削弱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甚至导致他们对音乐失去热情。

有些老师的音乐欣赏课,过于侧重于语言文字的解说,却忽略了学生自身的感受和体验。他们只是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倾其所有地表达出来,却少有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机会。这样的教学方式,无法让学生真正地从音乐中受益,最终只会导致学生对音乐课失去兴趣,音乐作品也难以积累和创作。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用情感去体验音乐,而不仅仅是通过语言去解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爱上音乐,感受到它的美妙之处。

二、课堂音乐教学中要掌握好定位

目前的音乐课普遍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问题,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许多教师只顾按照预设的教学环节进行教学,而不注意课堂突发事件和临时应变。这导致了不平等的教与受关系,从未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主体,而仅把他们视为知识的理解者。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自主学习,从而使音乐课真正成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

总之,在现今的音乐教育领域,我们的音乐教师需要持续学习和反思,以推动音乐教育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只有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化,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音乐教育服务。因此,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敬畏之心,认真思考如何更好地进行音乐教学,努力营造一个兼具传统与现代元素的音乐课堂。

初中音乐工作总结篇2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带来了音乐教育发展的新纪元,它改变了音乐课无地位、无组织、无核心的局面,音乐教育正在走向日益完善和系统的道路。

中学音乐教学中,唱歌课是一个重要的内容。现在的学生都喜欢唱歌,但不一定喜欢唱课本上的歌曲,更倾向于唱像周杰伦等流行歌手的歌曲。这并不是说课本上的歌曲不好听,而是与学生当前的心理和情感差距较大。以前的“唱歌”教学,只注重旋律的训练,而忽略了歌唱方法、表情和对歌曲的理解。例如,一些抗战时期的.歌曲如《松花江上》《游击队之歌》已经远离我们的生活,对学生来说很难产生共鸣,因此学生对这些歌曲的兴趣不高。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在教授这些歌曲时,介绍歌曲背后的历史背景,最好辅以相关影像资料,让学生真正了解歌曲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正确的歌唱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和内涵。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唱歌课程不再单调,学生也能够更加享受学习音乐的过程。

树立良好的歌唱自信心,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大家都明白自信心对人的重要性,一个人如果没有好的自信心,那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一事无成。而自信心对一个歌唱者来说尤为重要,那要怎样才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呢?就是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合作才能到达的。比如我们在上课的时候都会找出学生的毛病进行纠正,这是每个声乐教师的职责,这会严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就应多给学生一些表扬和肯定。

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导入是引发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及热情的导火线,也是学生体验音乐和参与音乐活动的第一个重要步骤。良好的导入会使学生从上课之初就被深深吸引。

让学生动起来的教学过程,音乐课要生动活泼,务必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光靠老师能说、会唱、会跳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动起来,不能闲着,那可动的资料可真不少。

节奏模仿,节奏模仿的好处在于能很快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们期望准确地模仿老师的节奏,因此他们会很安静地听老师的示范。节奏模仿的好处还在于能够解决歌唱中的节奏难点。教师把歌曲中的复杂节奏拿来拍一拍,学生通过模仿,对节奏进一步熟悉。

画旋律线。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乐谱下画,一种是用手在空中画。在听范唱时,除了让学生感受歌曲情绪外,我经常让学生看着谱子画旋律线。在视唱乐谱时,我会学生一齐用手描出旋律线。这样,学生“有事做了”听得就比较专心,而且通过画旋律线。

总之,在唱歌教学中,只要我们摒弃长期构成的以技能技巧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唱歌教学的审美功能必须会得到发挥。教师与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与艺术情操也必须能得到发展。

初中音乐工作总结篇3

20xx年1月10日到9月30日,我自主联系到武汉市蔡甸区幸福路中学参加实习工作,为期将近两个月的实习生活,我收获了很多。在这期间,我通过整理和调查,也发现了现在在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课本知识深奥,要用对方法引起学生兴趣。

现在的初中音乐课本的编写很严谨,知识量也很丰富,无可否认课本很适合学生用。但是,我所在的是一个小县城,在音乐课的投入上,不太可能有很多,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可能也无法与市中心相比。所以音乐课本对他们来说,拿到手时,可能很感兴趣,翻看完后,会有一种挫败感,因为很多东西都不懂,书上的图片也无法解答心中的疑惑。这就意味着,授课老师要抓住孩子的心理,对症下药,在备课时,结合课本上的知识,一定要就其重点难点和偏点,在视觉和感官上给孩子一个很好的知识面,这样孩子肯定会对你的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十几岁的孩子,这个年龄阶段,好奇心理很严重,我们抓住这一点来让他们汲取更多的知识,这样才对得起自己上的每一节课。

二、要结合一些教学法来与学生互动。

在授课过程中,我发现现在的孩子和我们以前还是一样,上课的时候光“动嘴”,完全没有肢体动作和互动。在语文,数学等文化课中,确实也只能这样。所以我认为,作为音乐教师,无论是让孩子思维开阔也好,或者说是让孩子把紧张的心情放松也好,适当的互动和肢体动作,在音乐课中是很有必要的。

比如说,在音乐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递,还要关注如何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音乐。以下是我认为的几点建议:

一、教师要注重互动,让孩子们更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例如,在学习一个新歌曲时,可以通过让孩子们表演歌词意义、边唱边动等方式来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记忆。

二、教师要善于发掘身边的事物来帮助教学。不一定非要用小乐器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可以利用环境中的任何物品来代替,如树枝、手拍等。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趣味性,还能让孩子们开阔视野,发现生活中的音乐。

三、音乐课堂要循序渐进,不能一次求满。每节课只要有一两个着重点就足够了,不要一股脑地把所有元素都塞到一节课中,这样既会让孩子们疲惫不堪,也会让教师感到力不从心。总之,音乐教学应该是一个互动、灵活、充满趣味的过程,让孩子们在欣赏和学习音乐的同时,也能享受到快乐。

这种太满了的课堂结构,没有给学生感知音乐、实践音乐、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的音乐能力不能有效地得到提高,其实也是一种事倍功半、效率低下的填充式教学而已。无论任何教学工作都是这样,每节课都要充实,教学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教学的形式也千差万别、多种多样,无论教学的形式怎样设计,其最终的目的总是为教学的内容来服务的。任何一堂音乐课的设计,都有是为了要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技能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中学唱歌教学中,教师设计教学形式的任务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而是要让学生掌握如何学、怎样学,这样就要求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音乐的方法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教学形式的设计中,一定要加强能真正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教学环节的设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80后家长日益成为主导,对于孩子在艺术方面的教育近年来还是很有改善提高的,孩子思考的灵活和视野的开阔,通过音乐课的学习能有很大的提高,同时知识面也会宽广起来。而作为即将音乐专业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