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起点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教育资讯 > 校园新闻

“以劳树德 以劳启智 以劳育美”创新案例

来源: 时间:2024-12-28 手机浏览

“以劳树德以劳启智以劳育美”创新案例

隆尧县双碑校区西良后小学原瑞迪

一、案例实施背景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乎我国未来人才的整体质量与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加强劳动教育亦成为关乎国家教育理想图景能否实现的重大议题。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独立为新科目,使劳动课程回归其应有地位。课程“落地”成为了抓好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其“落地”必须以国家课程标准为根本遵循,结合地方特色、学校实际、学生需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进行统筹规划。

“有用人才”“时代新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备劳动的素质,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弘扬劳动精神,懂得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劳动创造生活的美好。为加强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西良后小学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学的重要内容,立足乡村实际,结合自身地理优势,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学生的劳动素养得到显著提高。

西良后小学是隆尧县双碑校区的一所公办完全小学,现有学生291人,教师17名,7个教学班。我校高擎雷锋精神旗帜,始终秉承“涵养正道,润泽人生”的养正文化,坚持以“以劳树德以劳启智以劳育美”和“培养具有劳动素养的社主义建设者”为劳动教育理念,在技能学习与实践锻炼有机统一的过程中,强化新时代劳动技能,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他们参与劳动的意识,建立健康的劳动观念等关键能力,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情感。

二、实施过程

我们自2024年2月开始,围绕“成为生活家”,让学生爱劳动、会生活,从校内劳动、家务劳动、生产劳动三个方面制定了劳动计划,并围绕这三个方面开展了一系列角色体验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劳动,在劳动中受教育。

(一)校园角色体验,锻炼劳动技能

学校精心培养劳动课程教师,学校每学期对精选出的劳动课程教师精心培训,学习党中央关于劳动教育的最新精神,了解劳动教育分阶段培养的目标,分年级分阶段制定项目性学习计划,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方式及劳动清单。

在学校能让学生做的事情,老师绝不包办。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参与营养餐分发、班务整理等劳动。在为自己,为集体服务的角色体验过程中感悟劳动的价值和快乐,真正实现“自我服务”。

“校园环境小卫士”拿着拖把、扫帚,认真负责地打扫着教室、厕所、台阶、走廊,校园里的每个角落都有他们的身影,这群校园环境小卫士用自己的力量守护着校园的干净与整洁;“午间清洁员”恪尽职守,维持好室内外卫生,及时清理午间遗留垃圾;“图书管理员”会把教室图书角的书籍按照类别、大小分依次摆放好,并提醒其他同学看完后不要随意乱丢,保护书籍;“黑板美容师”每天将黑板擦得干干净净,为老师下一节课做好准备;“绿植守护者”参与班级、学校的花圃、绿化带的管理,为班级、校园的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二)生活角色体验,丰富劳动经验

我们挖掘生活元素,锻炼劳动能力,家庭是劳动教育的

重要场所,从叠被子,打扫卫生到洗衣做饭,这些生活技能看似琐碎,实则却是孩子锻炼自我的第一道门槛。独立自主处理事情的品行和能力,也是从一伸手一弯腰、一根线一粒米的家务琐事中得到培养和激励。

一、二年级的孩子在家庭中主要培养自己洗漱、穿衣,

清洗小物件、整理书包、叠衣服、裤子并归类放置;帮助父母择菜、洗菜、晾晒衣物等生活能力。三、四年级的学生在家庭中能主动打扫房间卫生,帮助父母清洗部分食材,如鱼类和肉类等。五、六年级的学生在家庭中可以自己做一些简单的饭菜,同时帮助父母做出更多更好的规划,如:出行规划、一周的基本开支规划等。

学校本着“家校融通”的原则,坚持抓好学生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以角色体验为抓手,鼓励学生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进行劳动,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务劳动主动做”的氛围,同时也让劳动教育成为学生实现自我超越的机会并形成学生们的生活技能,最终让劳动育人在家校共育的支撑下达到“共育共进”的目的。

第一次切菜的紧张,翻炒时菜香四溢的成就,让“小小炊事员”们体验到了劳有所获的乐趣;“床铺管理员”能够将自己房间整理得整整齐齐,做到理方寸天地,成一室温馨;“小小美食家”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感受到了美食的魅力,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了又一项劳动技能;“小小采购员”走进市场、超市,去采买生活用品、蔬菜等,了解长辈平时默默付出的辛苦,学会感恩;“收纳小达人”会根据季节,整理自己的衣柜、鞋柜,将衣物或鞋子按季节或使用频率进行分类整理。

(三)社会角色体验,升华劳动价值

社会是学生进行劳动实践的广阔课堂。学校本着“在劳

动中志愿服务”的精神,广开渠道挖掘当地社会教育资源,建立相对固定的社会劳动实践基地,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社会角色体验劳动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社会劳动实践的机会。

“小小清洁工”在环卫工人的带领下,手拿扫帚、垃圾袋等工具开展清扫活动,将大街打扫得干干净净;走进文化广场,争做“小小清洁工”,体会清洁工的不易,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学会感恩;“小小快递员”走进驿站,快递派发流程,学习打包、派送包裹;在大人指导下,走进西良后岳发群养羊场充当“动物饲养员”,饲养、照料小羊;“包装设计师”能在传统佳节选择合适的礼品,进行创意性的包装设计。

(四)立体联动教育,合力健康成长

学校以项目学习为载体,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力量,构建劳动、教育、社会大课堂,形成多维联动的服务性劳动教育模式。

学校定期召开劳动专题家长会,让家长认识到劳动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形成强大的家校合力作用。学校定期开展亲子劳动课程,让家长在劳动技能、劳动习惯方面对孩子进行指导,精心设计家校联系卡,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每次一个小目标,通过自我评价、学校总结表彰的方式,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学校也构建了完善的评价体系。从劳动技能、劳动态度、劳动精神、劳动创新等不同角度进行评价,家校携手共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项目性的服务性劳动,让学生懂得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学生的综合素养明显提升。

(五)全面融合学科,促进全面发展

学科融合,五育并举齐发展。学校以学科教学为基础,将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相融合,既可以让学生得到身体上的劳动,又促进了知识的深入理解。语文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种植、观察高粱的生长,写出观察日记;劳动课加数学课,生成了劳动者买卖的“魔法市场”;劳动课加科学课,让学生种植的蔬菜又高又壮;劳动课加美术课,绘就了植物版的精美图画……此外学校还将“走进二十四节气,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主题引入劳动课中,让学生在二十四节气劳动实践中,感受劳动魅力,提升综合素养,健康茁壮成长。

学校西边50米是百亩双碑乡蔬菜种植基地,我们定期组织学生来到“基地”里,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认真观察农作物的生长变化,测量株距行距,计算周长面积,将数学学科中的计算运用到实践中,巧妙结合,建立并提升学生在生活中的数学应用思维与能力。让数学生活化,科学实践化,促进了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有效衔接。

孩子们在责任田里,观察、发现、体验、思考,积累素材,写观察日记,随时记录自己与农作物的生长变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悟,有滋有味地表达出来:一只小昆虫的爬行,一颗种子的成长史,一朵小花的盛放与凋谢……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哈姆莱特,细心地观察记录和语言描写,还有对生命的不同感悟,让我们的语文老师都惊诧不已,而这些都是源于生动的劳动实践。

美丽的劳动基地也是美术课堂的写生基地,蓝天白云、草地绿植、花开花谢、饱满果实……在孩子的画笔下瞬间生动起来。观察动植物、种子、土壤,果实等,还可以制作标本,与科学课程巧妙融合。

三、主要成效

1.我校劳动教育的扎实开展,让学校看到了学生的明显变化,100%的学生参与家校日常生活劳动,学生的自理自立能力明显提升,跟着节气去劳动,让学生回归自然,回归生活,不再是“五谷不分,四体不勤”。

2.学校立足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充分依托家庭、学

校、社会,协同并进,构建一个三位一体的劳动角色育人活动实践平台,让劳动教育情怀落地与生根、让劳动教育萌生义务与责任、让劳动教育深深扎根于每一个学生的心中,把西良后小学的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热爱劳动的“生活家”,在不同角色的体验里,孩子们将善良、责任、担当放在心里,不知不觉间,也在劳动中多了一份对他人的尊重与感恩。

3.如今劳动教育已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劳动教育在各个阵地体现,在学生心中渗透,以劳树德,以劳启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在西良后小学这方教育的沃土上,莘莘学子正如那奋力生长的幼苗憧憬着无限的未来。

4.西良后小学的劳动教育已成为独特的“成长必修课”。引导每一位西后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懂得劳动。未来,学校仍会将劳动教育贯穿于日常教学,深入探索以劳赋能、以劳树德、以劳启智、以劳育美的特色教育之路。我校的劳动教育成功经验多次在校区微信公众号上进行推广。

四、思考与展望

“双减”政策背景下,劳动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赋的思考:

1.进一步提高劳动课堂教学质量。继续推进劳动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围绕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效果对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加强对课堂的督导评估,开展劳动学科教学技能比赛,提升教师劳动育人意识与专业化水平。

2.进一步搭建校外劳动实践平台。继续依托劳动教育协同机制,多渠道挖掘社会资源,因地制宜开展多样化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提供支持突出育人实效,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习近平总书记说:“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劳动教育为青少年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将继续以劳动育人为导向,持续深化劳动教育研究,依托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编制校本教材,促进劳动实践体系、结构不断完善,实践作业质量不断提升,确保劳动育人的持续深化和迭代升级,共同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样态。实现从课堂育人到生活育人,从知识育人到实践育人,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的育人目标,推动农村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3.劳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教育任务,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以学生生活为出发点与归宿点,让学生在参与、体验的劳动清单实践中把劳动与德、智、体、美相结合,从而养成劳动习惯、增进劳动知识、锤炼劳动品质、深植劳动情怀。

“播种一个信念,收获一个行动;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

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新时代,劳动教育有了新的内涵,今后学校将在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路上不断探索,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努力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成为和谐发展、有能力、有担当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