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期间教师应多做“无用功”
在教育工作的快节奏中,寒假宛如一段宁静的插曲。当结束了一学期的忙碌,不少教师或许计划着好好休息,或是投身于与教学直接相关的充电学习。然而,不妨换个视角,利用寒假做些看似“无用”的事,或许能为教育事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寒假期间,教师应多读“无用”书籍。这些书籍看似与教学没有直接关联,却能极大地丰富教师的精神世界。畅游在心理学的海洋,能让我们更懂学生的内心世界;漫步于历史的长河,可借古鉴今,为教育教学提供新视角;沉醉在文学的花园,能提升自身语言表达的魅力。正如苏轼所言:“腹有诗书气自华。”大量阅读能提升教师的气质与修养,使其在课堂上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当我们在讲解课文时,信手拈来不同领域的知识,为学生打开一扇扇通往不同世界的窗户,课堂将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学生也会被这种广博的知识所吸引,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爱。
重拾兴趣爱好,是寒假中教师可以做的“无用功”。拿起画笔,用色彩描绘心中的美好;弹奏乐器,让音符传递情感;挥毫泼墨,在书法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些兴趣爱好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培养教师的创造力和专注力。当教师在兴趣的世界里尽情遨游时,思维会变得更加活跃。将这种创造力融入到教学中,原本枯燥的知识点可以通过新颖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比如在讲解数学公式时,用绘画的形式展现其原理;在教授语文古诗词时,配上优美的音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
教师可以在寒假踏上“无用”的旅行征程。去领略名山大川的壮丽,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走进不同的城市和乡村,体验多元的风土人情。“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旅行能让教师走出书本的局限,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悟。这些经历会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分享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世界的广阔与精彩,激发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在教育这条漫长的道路上,我们不能只关注眼前的功利性目标,而忽略了自身的全面发展。寒假里的这些“无用功”,其实是在为教育教学积蓄力量。当我们以更加丰富的内心、更加多元的视角、更加独特的方式走进课堂,我们带给学生的将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对世界的好奇、对未来的憧憬。让我们在寒假勇敢地去做这些“无用功”,为教育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让自己的教育之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精彩。
(作者:河北省沧州市海兴县滨海小学赵静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