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收集11篇)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篇1
《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写的一篇纪实性作品。作者埃德加是第一个在红色根据地进行采访的西方记者。他带着对中国革命战争的种种好奇和疑问,冒着生命危险,踏入中国的红色根据地。《西行漫记》于1937年在英国首次出版,1938年被翻译成中文,并流入中国,但是很快就成了不能看的书。
作者用幽默而富有文采的语言描写了一个个中国共产党战士及领导人,比如富有军事才能和超人胆量的贺龙、诚实纯朴的“姚”和李长林、温和文雅的高才生周恩来、志向坚定的`毛泽东、可爱的“红小鬼”等等。他们似乎有血有肉地出现在我们眼前。这些多是青年的战士大多经历过长征的洗礼,但他们没有惧怕过长征的艰苦,反倒一个个自豪地向作者讲述长征中发生的一件件事。
埃德加的作品仿佛将我们带回了那个动荡错乱的时代,让我们可以用既不是“白匪”也不是“红匪”的视角来看待那段历史。他通过深入红色根据地而得出的资料,是研究红军革命的重要一手资料。
记得郭老师曾说,这个美国人对事情看得还是很准很深的。的确,当时的红军确实有点像一支是人数较多的“土匪”队伍,但作者仿佛在1936年就明白,中国终将被红色所照耀。这位美国朋友刚来时还被称作“洋鬼子”,但很快便与红军打成一片,后来甚至还被邀请参加新中国成立21周年的庆典。
《红星照耀中国》为中国读者了解那段历史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不论是对众多红军战士的刻画,还是对长征的描写都是如此。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将该书与其它描写这段岁月的作品进行比较,了解不同人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观察和态度,对我们更好地理解这段历史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篇2
如果中国没有解放,在一个个充满枪声、炮声的日子里,百姓是多么痛苦啊!我想你们都在繁华的城市生活,我们今天的幸福,谁又想过这些都是怎么来的呢?这些都是谁得来的呢?这都是工农红军得来的。这几天我怀着好奇地心情读完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这本书用讲故事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工农红军如何用智慧和斗志战胜蒋介石。勇猛战斗,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战胜敌人,在失败中不灰心,不气馁,在途中帮助过许多百姓,深受百姓的爱戴。
我敬佩红军因为他们把任何物质置于精神之外,他们坚信“一个国家没有独立,民族将前景暗淡”。他们用最实际的行动唤醒千万中国人民,使置身于水深火热中的黑暗社会底层的农民能够拿起武器,与红军战士一样听从红旗的指挥,为了中华民族的兴亡而奋不顾身地血战到底,这也正映证了中国的.人民即便杀戮也不愿低头。红军战士们浴血奋战,舍生忘死,他们在中国的版图留下一抹鲜艳的红色。他们的故事家喻户晓,他们的精神撼动人心。
这本书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官帽山上的300多名红军被敌军重重围困。红军团长许光达突然看见有一条长长的藤罗,马上带领300多名红军战士用藤罗顺利下官帽山。红军战士用智慧和勇敢突围了。
还有一个故事:夏明翰在1921年成为共产党员,1928年,由于叛徒的出卖,夏明翰不幸被捕。夏明翰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起义诗: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从这两个故事中让我知道了红军战士们以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胜利的凯歌,为中国人民事业立下了不朽功绩。红军的精神,是一笔精神财富,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做祖国的栋梁之才。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篇3
中国文化传遍四方,红军长征万里行,中国革命在进步,中国重新崛起,少年中国心永垂不朽。――题记现如今,常常会听到这样的一句话:“中国是越来越强大了”,我就纳闷了,中国难道不是一直都很强大吗?高大的建筑,各种各样的小吃,人民富饶安定,这些不都是最好证明吗?说真的,我一直认为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像中国那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人平等,过着和平的日子,但是看了红星照耀中国后,我也渐渐理解中国人口中常提到的那句话的意义……
红军长征,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吧,书里也曾经记载着红军们冒着恶劣的天气,穿着破烂不堪的破布军衣,头戴一顶红军帽,帽上的正中央,有一颗光芒四射的红星,走着几十万里的路程,尽管饥饿难忍,口干舌燥,但是,为了新中国,横度大草原;为了新革命,飞夺泸定桥,冲锋陷阵;为了新中国的未来,力跨雪山,他们一路上留下来的足迹,他们一路上撒下的泪与汗,他们一路上为我们的奉献,我们敬佩不止。
罪恶的灵魂,背负着这个硝烟的战场,大地的宁静,在那年,早已经不再安祥,人们的祈祷,显得十分的迷茫,渺小,无处可逃。我们的人民,在那时,背负着,忍受着那煎熬,被敌人们无情地抽打着,仿佛天堂落为地狱……但是,有黑暗的地方,也就一定有美好的光明,而这些光明是与普通的光明不一样的,他们是由一颗颗希望之光一点点汇聚而成的,也就是在抗日期间,那些同甘共苦的领导人们,就比如热爱青少年的彭德怀长辈。
他的'外貌,书中开始以为他是一个严肃,不爱笑的狂热领袖,但现实与理想总会有差距,他实际上是位健康、乐观的人。在战斗中,冲锋陷阵,身经百战,只有受过一次伤,而且只是表面。说话以及言行举止也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的作风。正所谓,人不可貌相,谁都不能用自己的直觉去判断他人的外在甚至内心,你还是要用心去体会,去了解他人的故事,了解红军战士乐观、坚毅的内心。
在战斗时期,彭德怀晚睡,但却是早起,一起和军友们练习,所以,他是一个吃苦耐劳,善于驰骋的好领导。
不仅仅是他,毛泽东、周恩来,林彪等许多著名领导人,都在抗日期间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中国的振兴,都有他们的努力和付出,所以,让我们多读几遍这本书,让我们对书中所有的革命英雄致敬!敬礼!永记民心,让我们这些炎黄子孙替你们开创更和平的中国未来吧!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篇4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本真实描述红色中国的著作。埃德加·斯诺以他充满热情和生动的笔触,记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日渐成熟过程,描绘了坚忍不拔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战士所进行的英勇卓越的革命斗争,以及熠熠生辉的革命理想。大到毛泽东对抗日战争的'著名论断,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小到党员和民众的言行举止,这些传神而又立体的影像,令读者无不身临其境,为之动容。作品没有过多的政治说教和歌功颂德,写得富有生活气息,很有趣味,读来轻松愉快,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精神风貌。
那个时代的共产党,已经成为一个伟大的传奇。或许他们十分孤独,但却在幽暗的历史隧道中闪闪发光。时间会印证真相,功过有后人评判。
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国土,而当权者却打着“攘外必先安内”的旗号,把屠刀指向人民,整个中国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种时候迫切需要有人站出来挽救危局,那就是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的队伍也逐渐壮大了起来。越来越多的人义无反顾、前仆后继地加入共产党,参加革命。受此书影响,加拿大医生白求恩也奔赴中国战场,与中国人民一起革命。
正如夏明翰诗所言,“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是一个有理想、求真理的政党。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更是人民的政党,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红星的胜利,从某个角度折射出,当时蕴藏在民众思想里的智慧之光,这是正义的力量,也是中国的希望。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篇5
漫漫长征路,浩浩民族魂
——题记
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感触深刻的文学名著——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这是第一本真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纪实作品。
作品主要描写了埃德加·斯诺带着关于红军的种种疑问,冒着重重危险,来到延安采访红军领袖,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以及他们为什么成为红军战士的原因,了解中国共产党革命的一系列问题,还有作者在红军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对红军的赞美及自己的感想。书中更是写出了共产党人红军战士在各种各样的危险与困难中,仍然不忘初心,坚持为革命作出牺牲,他们的伟大精神,都值得后人学习。
在这本书中,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长征这一片段。它使我深深地敬佩红军战士的`伟大精神。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走来不容易,一共368天,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爬过18条山脉,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省,占领62座市,突破10个地方大包围以及与中央军的战斗,走过6个不同少数民族地区。红军战士对长征的乐观精神像一把烈焰,燃烧着我。遥远的路程,艰难的征途,他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二万五千里长征”这看似不可思议的数字,在红军面前,没有一丝困难。他们面对重重障碍:强渡大渡河,用自己的智慧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在几乎不可能的情况下创造了奇迹;泸定桥上,哪怕前方有敌人阻碍,哪怕他们明知有去无回,哪怕脚下有舔人的火焰,但他们用行动坚定地告诉我们,他们终将胜利……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表现出对革命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创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为中国走向社会主义强国之路镶上金边。
毛泽东这位伟人的《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不正是长征精神的高度凝练吗?
看了《红星照耀中国》,我惭愧不已。红军在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不惧困难。而我呢?就因为小小的困难就怨天尤人,总想放弃。有一次我遇到一道不会做的题目,就生气不做,还怪题目太难,如今想起来真是惭愧。红军遇到困难积极面对,而我遇到困难就退缩。读完这本书,我决定从现在开始,每次遇到困难都要像红军一样,勇敢面对,永不言弃,坚强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挫折。我坚信,我一定会像红军一样,不会被困难打倒,不会轻易退缩,做个坚强的人!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国圆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像红军战士一样的人,具有长征的伟大精神,不忘初心,永不言弃。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篇6
《红星照耀中国》是震撼世界的成就。
这本书的意义首先在于它是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红军的真实情况。
1936年,埃德加·斯诺冒生命危险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在延安,他解开了心里的疑惑。
《红星照耀中国》中对人物的外貌刻画细致入微,如第二篇中,对周恩来的外貌描写,个子清瘦,中等身材,胡子又长又黑,外表却仍不脱孩子气,眼睛又大又深,富有吸引力。还有第三篇中对毛泽东的`外貌描写,面容消瘦是一个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半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的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还描写了彭德怀,林伯渠等人,并配附大量照片,为后人留下许多珍贵影像。
第三篇中还写了许多关于毛主席的事,表现了毛主席的性格特点,如毛主席在街上和两个年轻农民谈话,作者起先没认出他,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像中国农民一样质朴的人。他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生活简朴,甚至有些粗俗,而且不拘小节。
作者还写了,毛主席对作者写的文章或者拍的照片,从来不加任何检查,使作者尽力弄到能说明苏区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材料,这使作者非常感激。流露出作者对毛主席的敬佩、赞美之情。
这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作品值得我们仔细品读。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篇7
在这个烈日炎炎的暑假,我们读了一本小说——《红星照耀中国》。它作为第一部描写我国红色革命的小说,对中国革命的进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它不仅让国外的读者了解到了中国还有个为人民幸福在不断努力的政党,也让全国的贫苦百姓找到了真正的依靠。
这本书的作者为美国的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而斯诺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如实地向全世界的人民报道了中国的.红色革命,真实的记录了斯诺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通过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广大红军战士、农民、工人等的接触了解,知道了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军事、教育、生活等各种基本状况,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员为实现伟大的理想而奋斗不息的精神,使世界人民了解到了中国红色革命的正义。
通过读这本书,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以及他们骨子里的伟大精神!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篇8
在几十年后的今天,我又一次与作者重温了伟大的红色之旅,感受到了红色中国的美丽与强大,更感受到了红色中国人民精神的不朽与伟大!在这本书中,最令我难忘的便是红军那十万八千里长征。长征,多么令人震撼的长征,多美令人触目惊心的长征!渡大渡河,过大草地,翻大雪山,夺泸定桥哪一段故事不触目惊心?然而,红军战士却毫不畏惧,在这段艰难而布满荆棘的道路上杀出一条血路来!在最困难的时候,战士们甚至吃皮带,煮皮包,扒树皮但他们从来没有叫过苦,喊过累,因为在他们的心中已经深深地埋下了红色的种子!
红色革命为什么会胜利?红军们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他们被受压迫,苦大仇深他们在兵力,武器,粮食而且在国外势力援助方面都不如国民党,可是他们有一个巨大的优势,也就是他们最后能够胜利的原因–民心。因为红军战士们都明白,想要被解放,想要过上小康生活,就必须去战斗,为人民战斗,为红色中国的解放而战斗!
他们为了建立一个自由和平民主的新中国不惧生死,奋战到底,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精神深深的感染着我,让我明白:如今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必须珍惜眼前的一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富国强民而奋斗!在看到这本书之前,我一直以为这是我们中国人写的。但看完之后,才发现原来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写的不朽名著,又名《西行漫记》。这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他与共产党的领导者经过了多次谈话,又深入红军和平民百姓中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终于完成了《红星照耀中国》的写作。很难想象一个西方的新闻记者,想要去了解我们国家的.故事,并去专门写了一本书。可见他对中国是这么的关注。而且还对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西行漫记》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该书不断地再版和重印,教育了千百万读者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使它成为享有盛誉,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1949年后,中国越演越烈。斯诺的书继续照耀世界各地,而他在中国反倒被打入黑牢。中国的魅力吸引了各种各样的人。而红军长征中所表现出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更让我们敬佩。红军战士们必胜的信念和不怕牺牲的精神是一种巨大的精神财富。为了中国美好的发展,我们要变得更加坚强,以保护国家而奋斗。我相信就像斯诺所说的那样红星照耀中国里,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照耀着中国的西北,并将照耀全世界。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篇9
近日,朋友赠送给我美国战地记者埃德加·斯诺先生著作《红星照耀中国》,令我兴奋不已,带着迫切的心情想了解书中讲述的历史故事,想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在那个特殊年代如何进行艰苦卓绝的战斗,如何用一颗颗闪亮的红星将黑暗驱逐,如何将多灾多难战火纷飞的旧中国引向光明,如何让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
该书被著名翻译家董乐山先生1979年再次翻译成中文,之前的《西行漫记》在世界各地出版发行已引起强烈反响,给全世界各地受剥削受压迫国的民族带来曙光,让全世界爱好和平的读者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激励着奋斗在前沿的'各界人士自强不息,奋勇前行。
1936年6月,埃德加·斯诺先生越过层层封锁,乘坐列车、卡车、骑着一匹老嬴的战马来到红区延安,开始了他长达四个多月的对红区延安的采访活动,与中共领导人、红军战士、红小鬼、当地农民有了直接接触和思想沟通。同时为向全世界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中国共产党人为争取民族独立、抗击外敌入侵,推翻长期以来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所做的壮烈牺牲和卓越贡献。
延安,是中央工农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经过艰难困苦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与陕北工农红军的会合点和落脚点,也是红军战士战斗的总指挥所,聚集着许多进步青年,他们多是贫苦穷人出身,为摆脱封建制度压迫、争取人类自由,参加了革命队伍。红军领导人多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进步青年,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生活阅历、身经百战、接受过先进思想的指挥官。埃德加·斯诺先生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林彪、彭德怀、徐向前、任弼时、徐特立、贺龙、张闻天等中共领导人在一起共同探讨国际形势和中国国内主要问题。尤其是毛泽东主席当时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以及中国政府的政治观点最为准确,今天读来仍然可以借鉴,更加令人精神振奋,这充分反映了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的远见卓识和英明伟大。
朋友们,当你吃着美食、跳着广场舞、对着智能手机扭着屁股拍抖音、或在各种娱乐场所尽情洒脱、或到景点游玩心中充满幸福感的时候,是否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如果你还在抱怨生活艰辛、怀才不遇、处境不佳等等,你就认认真真读读这类书吧,也许你会从中找到你需要的答案。
如果你身居要职,只想过过官瘾、振振官威、在其位不谋其亊的时候,是否想过你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是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不该滥用!
当年,这些仁人志士中有些人家庭条件很好,但他们在民族危难之际选择了革命道路,为建立新中国立下功勋,是人民心中的大救星。
看如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一些年轻人却还嫌这嫌那,抱怨他人,甚至沉迷于网吧、闲逛,终日无所事事,不思进取,看看这本书中的红小鬼,他们小小年纪就投身革命,在革命队伍中不断学习进步,驰骋疆场,同样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贡献,在中国人民解放史上谱写了光辉篇章。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被教育部列为中学生课外阅读著作,这是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了解新中国、奋发向上、缅怀先烈、热爱祖国的最好方式。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篇10
上个月我无意在学校推荐的红色书籍书单中看到了一本书,它的名字是《红星照耀中国》,当下我就被这个名字吸引了,于是我就去阅读它,了解它。
《红星照耀中国》曾经译名为《西行漫记》,我觉得也是很贴切的,因为这就是作者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期间,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所见、所闻、所感,从侧面来说就是一部极佳的游记。斯诺以他充满热情和生动的笔触真实地记录了他所到过的每一个地方,他将自己看到、听到、采访到以及亲身体验到的点点滴滴用文字付诸笔端。
当然,我更喜欢《红星照耀中国》这个书名,因为作者斯诺在文中讲述的就是当时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的实际情况,包括长征和一些著名的战役,并从这些人的家庭环境、青少年生活及所处的社会环境中,追溯他们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
在作者心中,他们就犹如一颗颗闪耀的红星照亮了穷苦劳动人民的生活,照进了他们的世界,给他们带来了光和希望。尤其是文中给予大量的篇幅引用了毛泽东的自述,这份自述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部中国革命史。
在书中,我们见到了一个红色的战争岁月,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长征胜利”,从“建立苏区”到“国共合作”;一位位杰出的革命领袖,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生动鲜活,铿锵有力;一种伟大的、不朽的无产阶级革命意志,坚忍不拔、不惧牺牲,始终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他们的故事中,作者斯诺拨云见雾地向人们说明了为什么千千万万的中国青年愿意投奔红军,愿意参加共产党,愿意为了建设一个新中国而不惜牺牲自己年轻的生命!读完后甚是震撼!
读着这本书,我的眼前常常浮现出在战争年代为了祖国的未来而浴血奋战的人们;那些相信中国必胜的隐姓埋名在各条战线上的无名英雄们;那些因为信仰即使倍受折磨也永不叛党的革命先烈们……他们就是书中的人物,书中的人物就是千千万万的他们!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篇11
归纳:“它是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这是斯诺对红军长征总评价。
本章中,斯诺通过对红军长征的详细描写,透露出红色军民这一伟大征途的真实情况,粉碎了国民党对外谣传的弥天大谎。其中由第五次围剿开始,红军为保存实力,被迫撤出江西地区,于是便开始了这一伟大征程。
一路上,红军一共突破国民党四道防线。在贵州和云南时,与少数民族巧妙对话,使他们明确了“白汉”和“红汉”;在大渡河以敢死队在前冲锋,红军日夜兼程由铁索抢渡大渡河;所谓大草地,其实就是一大片沼泽地,在国民党不断的轰炸和进攻下,在粮食极为短缺,牲畜稀少的情况下,红军走过了大草地,翻过了雪山,尽管有成千上万的人被饿死冻死,但他们的队伍依旧走了下去;在藏族人部落区,红军受到了他们误会般的敌视,买不到吃的,牲畜被他们杀死,因为情况紧急,红军无法向藏族人民解释,红军不得不为了吃的而打仗,这也是红军唯一的“外债”。最后,斯诺用一组惊心动魄的数字表达了红军这一路途之艰难,耗时之长,牺牲之大。被称作是军事史上最伟大的征途实至名归。
评价:令我印象最深的一段是强渡大渡河,首先他们为了确保能够在最短时间内通过,他们的领导人被迫决定日夜兼行,可河流端急,渡船稀少,他们无法通过渡船渡过河流,只能够在铁索上进行强攻,令我最敬佩的'就是红军选出了一批敢死队,他们冒着敌人的子弹,冒着舔人的火焰,在不断的牺牲中,为后面的队友冲出了一条血路,他们用自己的牺牲换取了队伍的胜利,换取了红军精神的胜利。
长征这一伟大的行程,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要消灭红军,消灭革命的企图;宣扬了红色军民不畏牺牲,以集体为重的无畏精神;这也号召了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站起来反抗军阀,支持革命,开拓新天地。
是的,我们又何尝不应该学习这种精神呢?在学习中,在生活中,我们都可以将这无畏困难,无畏艰险的精神;这伟大的红军精神发扬光大。我们虽在和平年代,但我们应依旧有着先辈们渴望光荣的血液,在生活的荆棘丛中,在挫折的鞭笞火燎中,怀着一份无畏的勇气,向着光荣和胜利,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