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作文五年级(整理3篇)
我的家乡作文范文五年级
我的家乡是个小山城,在绵绵起伏的群山中,显得格外可爱,好像小姑娘般清秀美丽。我认为她最迷人的时候还是金秋九月。
家乡的九月阴雨连绵,雨丝纷飞,而且一下就是三两天,可你却恼不起来,因为夏天的尾巴已经溜走了,这雨点带来些凉爽,何乐而不为呢?桂子花开满枝头,几场秋雨后,花儿一朵一朵随着雨丝从树上缓缓落下,在地上铺了一层薄薄的花毯,让人舍不得走过。
即使不下雨,空气里也有一种似雨非雨,似雾非雾,似烟非烟湿润气息,像游丝,像水汽抚摸着你的脸。顺着山势看下去,你能看到那汉江水,从起伏的群山中缓缓而下,一直绵延直到远方,水声很轻,像是在低吟,更像是在为秋天的到来而欢歌。
家乡九月的山是多彩的,树上的叶子,有的变黄了,有的变红了,有的更绿了,就像给山穿上一件七彩的长裙。有些树的'叶子已经落了,秋风一吹,落叶漫天飞舞,真像一群在空中舞蹈的花蝴蝶。柿子树上结满了果子,红红的,像灯笼,有的红中透亮,看上去香甜可口,让人忍不住想摘一个尝一尝。
家乡九月人们可忙了,有人忙着播种,有人忙着收玉米、收稻谷,还有忙着收花生、收红薯,各忙各的一份事去,谁都不会闲着,即使再苦再累,也没有抱怨,他们知道现在累一点是为了更好的明天。
不管我在哪里,我都不会忘记家乡,更不会忘记家乡的九月,不会忘记九月的山、九月的水、不会忘记九月忙碌的人们……
我的家乡作文范文五年级篇2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传统美食各地都不同,但不管是哪儿,都有吃年糕这一传统习俗。我的家乡——金山,也有吃年糕的风俗,不过我们的年糕叫“焋糕”。
在农历过年前半个月左右的时候,各家各户就开始准备焋糕了。首先,我和奶奶一同拿着家里的糯米去碾米厂把米碾成米粉,之后把米粉拿回家晒个几天。接着,就是化糖水、搓粉了。这是很重要的`一步,因为糖水的温度和量一定要把握恰当,否则再怎么搓,粉都不会细腻甜糯的。要确保细腻甜糯,就得反复揉搓糖水和过的米粉,再用细密的筛子筛出揉搓过的米粉。想知道米粉水分是否合适,就看筛出来的粉是否形成蓬松的锥形,如果是蓬松的锥形,这粉就搓得有质量了。在大家搓粉时,还要有一个人在灶边守着锅,因为锅内煮着赤豆。等赤豆煮烂后,把水过滤掉,放进淘米篮,然后抓捏赤豆,直到豆沙滤到盆里。接着用纱巾把盆里的豆沙挤干水份,之后将干豆沙、猪油和白糖一起炒,一大盆的猪油豆沙就做好了。
下一步就是装模了,家里用的模子是正方形的“焋糕枕”,模子底部是一块细密的纱布,纱布上是“焋糕纸”,我们一般做的都是豆沙糕。先装上一大半米粉,再在每格中间用勺子舀上1-2勺的豆沙,再盖上一层米粉,把米粉装到略微高出格子,然后,用尺子压住模子的边框轻轻刮平,接着用模具再压一下,最后用一把洗净的刀沿着模具压出的线条把糕分成16块。
蒸糕的锅里要放上土灶头专用的井字格,这样模具就不会浸到水里了。蒸个十来分钟,充满家乡味道的糕就完成了。
香味催促着春节的脚步,春节也正喜气洋洋地向我们走来,我们忙碌着迎接新一年的到来,期盼着一年比一年高,一年比一年好。
我的家乡作文范文五年级
我爬过巍峨的泰山,游过秀丽的桂林,也玩过奇妙的双龙洞,但是,这些地方都不及我那个世外桃源——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河南的一个小山村,那里的人们不谈论金钱,不宣讲名利,全部都靠自己辛勤劳动换来安心的果实,慈祥的老人们每天去那家坐坐,来这家玩玩,就像是一家人一样,每天都开开心心的。
我们村子的正前方有一条大河,春天,河边绿荫成片,你总能在树下听到鸟儿的清脆叫声,离河不远处有一间茅草屋,屋里住着一个老人,那老人已在河边打鱼为生多年,你总能看到他驾着他那一叶小舟带上他那宝贝鱼鹰,那鱼鹰眼神犀利的很,只见那鱼鹰猛的往水里一啄便会有一条鱼上钩。每年的大年三十那天,每家每户都可以免费拿到一条肥美的鲤鱼。
我们村不仅水美,而且山也美。
在村子的侧面有一座高一百五十米左右的小山,山脚下是孩子们嬉闹娱乐的地方,春秋之时,偶有闲暇,大人们总喜欢拿着棋牌在大树下下棋打牌。半山腰的树林茂盛苍翠。仔细听,你会听到滴嗒滴嗒的'滴水声。再往深处走,你果真会找到一条小溪,记得小时候的我特别喜欢脱了鞋子在里面淌水,那溅起的一朵朵水花在一缕缕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刺眼。山顶上则是无人居住的荒地,但是在这片荒地上可以清楚的看到有两棵高大魁梧的松树挺立在那。经历了风霜雪雨却还是一身傲骨,绝不低头。这光秃秃的荒地因为这两棵松树显得有了些许生机。
这么美丽的家乡,我怎么会不喜欢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