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小引
借鉴鲁迅的书名作文题,对我这一个半学期的数学学业作个交代。
记得刚步入初中那会儿,与同学话不投机,常常独来独往,每天与孤独、寂寞交朋友。
不知道自己是如何爱上数学的,小学四年级我就预习完了六年课程,老师往往会把一道简单易懂的题重复讲两三遍。这时,我的神经中枢便会天马行空,去求一题多解,一开始老师还表扬我,后来这种表扬便被淡化了,再后来老师的目光会常自动忽略我的手。
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步入初中,我这个数学界能混下去的人便在一些难题上“大显身手”,初中的老师人很好,很欣赏我,我就像一颗盼望发芽的种子正好落在一片肥沃的土地上。
可它自己的生长,唯一缺少的,就是知己。
寻知音
“人间难觅知音。”
可这不代表没有可能。
我的第一个知己:沐子轩。
说来可笑,我们是在买馒头时遇见的。
我叫他“学神”,他叫我“学霸”,我们俩都在数学一科表现突出。我们总结了一下,我把智商给他一点,他把细心给我一点,我俩在数学领域大概就能“打遍班上无敌手”了。
第二个,是我的同桌,陈培杰。
他很怪,在课上老师说出问题后,我们沉思几秒便同时举手(无误差),用数学老师的话说:“这俩人就比着学。”我俩如两条蛟龙,盘旋着,时上时下,随时准备咬对方一口(成绩超过对方)。
第三个,年级第二,怪才,不解释。
他叫茆昕远,语文、英语总是高人一等,就如一座横在远方的大山,似乎遥不可及。
我俩的相遇,是一次偶然。
那次考试,我俩被分在一个考场,考完以后,有20分钟休息,我们便凑在一起对了答案,发现完全相同。我们也暗暗斗争着,其实都“笑里藏刀”。
考试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这句话,对一半,错一半。
在学校,考试肯定是在所难免的,这的确是老师验证学生有没有听讲的法宝,可分数,我不是太看重。
注重过程,淡化结果。这也许就是我学习数学的一把利刃。每次考试前,我都会莫名激动,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有在大考来临时,我才会有一些紧张感和压迫感。
比如,这次期中考试吧,我没有太在意,只是按老师要求把试卷、数学书上的题目过了一遍,让妈妈帮我把笔记背了一遍,便“轻装上阵”了,取得了一个理想的成绩。
我并不去羡慕那些战而不败的人,我只是不做败而不战的人,“胜不骄,败不馁”嘛!
致未来的自己:愿你走过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