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起点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体裁作文 > 读后感

木兰诗的读后感600字(5篇)

来源:句子网 时间:2025-11-11 手机浏览

木兰诗的读后感600字篇1

邻居送给妈妈一束剑兰,妈妈修剪后,将它们插进一个长脖子花瓶里。

刚拿回来时,剑兰像狗尾巴草一样,怏怏的,蔫蔫的,垂着头,就像小孩考试没考好,垂头丧气的样子。

深水养了一晚上,早上起床我兴奋的发现,剑兰已经伸直了腰,挺起了背,雄赳赳气昂昂地抬着头,像是战士们打了胜仗凯旋的样子。

两天后,它的花已经开了一半了,像一个个穿着粉色的裹身舞裙的傣族小女孩,婀娜多姿,美丽极了!

又过了两天,它的花完全绽开了,用手轻轻碰一下,花瓣就散开了,这时,它已经脱下了傣族小女孩的舞裙,换上了高贵的公主跳舞时,层层绽开的华丽舞裙,花瓣软软的,卷卷的,粉嫩嫩的展开着。再碰一下,它的花蕊掉出来了,上面还粘着甜甜的花蜜。

我觉得,剑兰就像替父从军的英雄——花木兰。花苞素裹时,就像身着男装,英姿飒爽,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花木兰;花朵盛开时,则像极了花木兰衣锦还乡,“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样子。

你觉得剑兰到底是女孩还是男孩呢?就像《木兰辞》中所说的:“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的读后感600字篇2

谁说女子不如男,芳龄参战,代父从军。绚丽夕阳下,一个背影,一匹孤马,一段浴血传奇。谁说女子不如男,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纵然九死一生,依旧义无所顾,豪情万丈。

花木兰,家喻户晓的巾帼女将,幼时我便已经知晓她,不过我对她的印象仅仅只是“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而已,但自从前两天学了《木兰诗》后,我打心眼里佩服这位巾帼女英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她,果敢孝顺而坚毅。听闻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她想到父亲年老多病,又想到无长兄,边疆告急,军情紧急,敌人正肆意地侵略国土。想到此处,她的心中燃起熊熊怒火,于是毅然决定替父从军,守卫祖国。在当时的社会,闺房织布的闺阁女子又能有何作为?叹息中的承诺,思念中“不罢休”的.誓言,见识不广,却立志为国而战,代父从军,难能可贵。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她,奔赴战场,英勇善战,胜利归来。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我不知她是否在黑暗的角落里独自一人啜泣过,呼唤自己的家乡;万里只身赴戎机,清冷的月光照在大地上,宿营地的夜空寂而又荒凉,她应当无数次思念过自己的家乡;战事紧急,她矫健的身姿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我仿佛能看见她在战场上骁勇善战,击杀敌人的模样。为了祖国,为了故乡,为了亲人,她奋勇向前。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的她,淡泊名利,一心只想回乡。可汗问木兰何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其实,为官多好!她立下无数战功,功勋赫赫,百姓们的拥护,有着丰厚的俸禄。也许辞官还乡,是因为她的内心中有一片净土。她热爱着她的故乡,思念着她的亲人,名与利绊不住她一颗炙热滚荡的赤子之心,阻不了她心中潮水般的思念与急切。

归了故里,不为功名,不为光环,木兰心中念着的还是待儿归的阿爷阿娘。归了故里,从容望着的还是暖暖的淡淡的夕阳。

木兰诗的读后感600字篇3

木兰诗的读后感600字篇4

“谁说女人不如男人?”一部豫剧唱出了少女心中的英气,这部唱出了花木兰。

木兰听起来不像一个真正典型的女孩。我最初印象中的女孩是一个书香门第的古典女子,擅长棋艺、书法、绘画,有着弱柳。在她面前,那个把自己伪装成男人去第戎机的女人,真的和我的好人家或者小家碧玉很不一样。

“愿为城鞍马,从此”她豪放,孝顺,坚强。在当时的社会,织闺房的弱女子能做什么?叹息中的承诺,思念中的“永不放弃”的誓言,消息并不灵通,但却立志为父从军,值得称道。

将军百战而死,壮士十年归来。她奔赴前线,英勇作战,带着胜利的消息取得了胜利;新月铺开金瓶,寒光照在铁衣上。不知道她是不是在黑暗的角落里抽泣着,呼唤着故乡;不可能知道她是否曾经想成为一个不知名的逃兵,和家人共度时光。只知道坚持十年需要什么样的毅力。

“木兰不需要做学问”,对名利无动于衷,连名利都不推崇。其实当官多好啊!经过多次战斗,人民的支持一定会让她成为一名成功的官员,有丰厚的工资,有对她和家人的支持。也许,她也是因为内心的纯洁而辞职的。

经过十几年的训练,她已经从一个少女变成了一个普通的女人,但她在我心中从未老过,穿着铠甲,冷铁的光芒,勾勒出坚硬的线条,内心纯净。她在我心中并不是一个古典的女人,但此时,她在我心中的零散形象渐渐拼出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剪影。

木兰诗的读后感600字篇5

你是否正远在万木之端,望穿一帘青春和黄泽的年代,静默着,执着边疆。你是否正远在千山之外,是一路白骨和花香,凄楚着,含泪思乡。你就是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花木兰。

那还是你在父亲膝下承欢的岁月。如花木兰,木兰如花,我知道,你很美。银玉簪,翠玉环,黛眉朱唇红粉腮。菱花镜里,葛巾香染,旁簪上九秋之霜,额上浅涂三春鹅黄。你细细审付,悄悄地笑。青春寸寸,流金寸寸。

可是,她还来不及儿女情长,还来不及荡气回肠,萦怀柔肠。当茄鼓悲鸣,苍陌寒树已风落雨雾,当铁马挟带着冰河破梦而来,当美酒把临,而琵琶声急,当一个苍发老者的一声被一道笔墨简单地表述,她无言以对,她挥泪如倾。

她从生十几年的阅历,让她在面对历史的争夺,平凡而伟大的亲情时,毅然进入并且完成。自此,几千年都在铭记一个夜晚,几千年都在重复一个仰视的动作。你替代了一个传统。

你把无意的叛逆,横陈上祭台,殉葬了青春,含蓄而坦荡决绝而深情。

旧痕仍在,是谁在挑灯看剑?是谁在谈兵风帐?宝刀挥起锋锐的勇气,铁戈刺向一个时代的仇恨。那溅起的鲜血,是她的狠吗?那被她封在胸口亡者的家书,是她的爱吗?那溪流中浣洗的旗帜,那金上斜插的一根芳草,是她如雪般的女儿心肠吗?

她心如恒星,在每一个夜晚因思乡而闪耀,众将士皆如你。于是繁星宛如玉色的百合浮在澄静的夜之湖面。静夜如歌般委婉:九月深秋兮,四野飞霜;天高水泅兮,寒雁悲伤……我想,她更多更远更艰难的足迹,只是为了更早地接近。穿过一座王朝感伤的庄严,抵达父亲翘首的土地。

血蜿蜒几条江河,尸堆积几座山峦,可汗的江山终于诗化成平安。于是,早已飘断千日的机杼声,在清风中消散了颜色和芬芳的脂粉,静静搁在箱底的衣裙沉淀的一缕温柔光阴,因她的归来而重获辉煌,在她一去一来之间,她带来了千古赞叹。

花木兰,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