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起点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体裁作文 > 读后感

人工智能的未来读后感(收集11篇)

来源: 时间:2025-11-13 手机浏览

人工智能的未来读后感篇1

周一的早晨,妈妈一大早就带我来到了新华书店买书。书店里有各种各样的书籍,有科幻类的、文学类的、少儿读物等等,其中一本《未来的日常—人工智能AI》吸引了我们的注意,最终决定就选它了。

通过之后几天的阅读,我知道了什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有生命吗,人工智能可以应用在那些领域,对未来人类社会有什么影响等知识。我发现人工智能真是又神奇又有趣,让我大开眼界!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书中介绍到人工智能目前大有作为的领域太多了,具有代表性的就有服务行业,比如现在的图书管理员、酒店服务机器人,他们可以对书籍进行录入登记、开展整理和归还的工作;帮助客人办理入住,为客人运送早餐,甚至在客人离开时为其送别,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智能化。除一般服务行业,现在还有一个急需机器人的热门领域,那就是用于赈灾救援、太空探索的机器人。试想一下,在地震所造成的废墟中,出现一个24小时在岗、可以自动探寻生命迹象,还不怕被余震波及的机器人,这将会给救援工作带来多大的助力啊!假如能有这么一个智能机器人,它不需要在真空中时刻补给氧气,就能够很好地适应太空环境,收集并记录所在地的各种数据,这将会大大推动人类探索外太空的进程。

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能在各大商场看到各式各样的机器人,它们有的会唱歌,有的.会讲故事,还有的可以给客人送菜,人工智能已经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结合。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们能研发出代替救援人员实施救援,代替航天员开展航天探索的智能机器人,减少牺牲,一起创造美好生活!

总而言之,未来的人工智能将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更广泛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我要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将来研发这样的机器人,代替人类完成繁重而复杂的工作。

人工智能的未来读后感篇2

《未来的日常-----人工智能Al》,一看名字我就让我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未来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未来会有什么新的科技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是一本介绍人工智能的书,这本书中有精美的插图,不仅好看还对理解文段有帮助,运用了通俗易懂且风趣的文字,还能学到许多优美的句子和列数字、作比较等的说明方法。书里一边进述了人工智能的发展过程,一边对一些常见的问题作出解答。让我感觉科学就在身边,我们的日常生活已经和它们形影不离了。人工智能简称“Al",从字面上来看,可以把它理解为由人发明的能够像人一样思考并解决问题的机器。“人工智能”这个名字是由计算机科学家约翰,麦卡锡提出的,还有“图灵测试”,如果通过测试,就说明这个机器是具有智能的。甚至还猜想,如果未来的机器人有了自己的想法,可以独立思考,那会不会造反呢?还把“大数据比喻成人工智能的食物,真是太有趣啦!读完这本书,我初步了解了什么是人工智能,也对AI有了新的认知。

人工智能渗透到我们生活的点滴,比如说:我们在一些商场的地下车库可以看到“智能找车”的机器,方便实用,还有,疫情期间的体温测量仪、家里的扫地机器人……最方便的还要说小区的面容识别门,大大节约了人们的'时间,非常便捷。科技改变来来,造福人类,提高了工作效率,解放了人类的双手。然而,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许多科学家们还在一一攻克新的难题,创新和突破更多技术。我的梦想是当一名科学家,研究出一种可以通过血管直达病灶,杀死癌细胞的纳米机器人,或者是有感情的可以陪伴你终身的AI智能宠物,不会生病,拥有永远不缺电的电池,让你不再孤独,做个知心的玩伴。

桑德尔·皮猜(SundarPichai)说过“人工智能是我们人类正在从事的最为深刻的研究方向之一,甚至要比火与电还更加深刻。”科技新则民族兴,科技强则民族强,我们要好好学习、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开启人工智能的下一个阶段,创造更多的不可能,利用AI技术让生活更美好。

人工智能的未来读后感篇3

暑假,老师推荐了一本书给我,那就是《未来的日常人工智能AI》。

读完了这本书,我的身旁出现了一个漩涡,把我吸了进去。之间我“啊!”的一声,发现自己站在演讲台上,我看了看自己,发现我变成了一位人工智能AI,而且我正在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第三代机器人。

第一代机器人是程序控制机器人,总的来讲就是按照程序执行,没有感觉功能。

第二代机器人其实跟第一代机器人差不多,只是增加了感觉功能,但是只是初级的感觉功能。所以,我们有时称这类机器人为人眼协调型机器人。

第三代是智能机器人,也就是我,长得基本和人一样,能从外部环境中获取有关信息,具有思维能力,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具有作用于环境的行为能力,能通过传动机构使自己的肢体行动起来,正确、灵巧地执行思维机构下达的命令。瞧!我是不是很厉害啊!

人工智能AI不是单纯的各种形态且能动的机器人,实际上却包括三种类型:超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它们的意思分别是:拥有人类的全部智能,甚至更多、拥有深度的学习能力和完成特定的`任务即可。人工智能AI已经在各大领域运用了,如:餐厅、酒店、自动驾驶等等。”

说完,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忽然,有几个身穿制服的人走了进来,邀请我去更高大上的场合演讲。

到了指定地点,讲述了这些内容:人工智能有着高度发达的大脑;“图灵测试”就是通过提问题判断谁是男生、谁是女生,只是回答的时候可以说谎;人工智能没有生命;人工智能不会独立思考;而且我们人工智能有可能可以预测未来……

咦?我怎么把书上和拓展的内容讲出来了,可真是不可思议!

后来,我也去体验了人工智能AI的生活,发现:原来人工智能AI已经在各大领域运用了,如:餐厅服务机器人、酒店服务机器人、图书管理员等等。并且人工智能AI不是单纯的各种形态且能动的机器人,实际上却包括三种类型:超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它们的意思分别是:拥有人类的全部智能,甚至更多、拥有深度的学习能力和完成特定的任务即可。

体验了人工智能AI的生活后,我去了棋院,打败了棋院的所有人,称霸棋院。可是,突然别人都跑了,我拽住一个正在逃跑的人,问他:“你为什么要逃跑?”他说:“未来的第四代人工智能AI提前研发出来了,听说输了的人要受到严峻的处罚!我们连你都下不过,更下不过它了!”

最终,我和第四代人工智能AI进行了一场棋艺PK,我发现它步步都是妙手,这一局,我输得心服口服。突然,我身旁又出现了一个漩涡,把我传送到了家。

加油吧!为人工智能AI的发展做出贡献!

人工智能的未来读后感篇4

暑假读了《未来的日常——人工智能AI》这本书,让我大开眼界,科技的发展让人类的很多奇思妙想成为了现实,扫地机人解放了人类的双手,冰箱实现了食物的保鲜,计算机能快速计算极其庞大的数据等等,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人工智能发展的表现。

人工智能分为三个等级,一是弱人工智能,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如冰箱、风扇等;二是强人工智能,比如会下棋的人工智能“棋手”AlphaGo和深蓝;三是超人工智能,也是最理想的状态,理论上它能够独立思考,拥有人类全部智慧的机器,目前还没有实现。

在生活中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展处处都有人工智能的存在。经常去的饭店出现了上菜机器人,它在走廊里穿梭,稳稳的端着盘子;大商场的中央空调冬暖夏凉,每一层还有智能接待机器人为你指路,走累了还有一排智能按摩椅等着为你服务;还有在各种救援中,使用的'无人机、救援机器人、探测仪器等,可以看到人类看不见的角度,深入人类进不了空间。

虽说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人们完成很多任务,但是也有利有弊,好处就是它们可以代替人类进入恶劣的环境,节省部分劳动力,解放人们的双手。坏处就是会导致很多人失业,甚至出现科技垄断的情况等等。但是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真的创造出了超人工智能,这种机器人的智慧超出了人类,并且有了自己的意识,那人类会面临怎样的命运?

作为科技时代的人类,我们应该对人类的智慧充满信心,通过我们不断的学习和努力,让科技成果更好的服务于人类和地球的发展,每一个进步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威胁和风险,我们不能因为恐惧就退缩,要勇于面对,用知识的力量化解难题,不断推动人类的进步。

人工智能的未来读后感篇5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好书——《未来的日常人工智能AI》。我为什么说这是一本好书呢?因为它让我知道了我以前许多不知道的知识,例如:人工智能会不会造反?人是不是机器?······这本书我推荐大家一起去看看。那这本书具体好在哪儿?且听我细细道来······

这本书一共分为四个板块。第一章是人类的选择,第二章人工智能说明书,第三章共同的未来,第四章狂想曲。在这四个篇章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第四章狂想曲了。它不但告诉我了人工智能会不会造反,而且还告诉我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吃什么饭?

其中我最好奇的就是人工智能机器人会不会吃饭了?在许多的电影中,智能机器人都是可以吃饭的,这就使我有一个误区,所有的机器人都可以吃饭。而读了这个篇章之后我知道了,不是所有的人工智能机器人都可以吃饭的。

那我就很好奇了,如果人工智能不吃饭,那它吃什么呢?对于它们来说有价值的“食物”肯定就是大数据了。许多人都不明白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我们人类具体的关系,或者只有一个笼统的印象,觉得大数据就是很多很多人类的`信息。而实际上但凡涉及到大数据,就必定会有人工智能参与。大数据就是人工智能的养分,只有不断的吸收学习大数据,人工智能才进化的更加完善,表现的越来越智能,就像我们人类从食物中吸取营养一样。

这解开了困扰我很久的疑惑,原来人工智能的“食物”是这个啊,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现在的世界绝大多数都需要依赖于人工智能,例如我们进小区需要的刷脸就需要人工智能里面的“图像识别”和“人脸识别”功能啊,原来人工智能离我们这么近!

人工智能的未来读后感篇6

在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好书,让我收获颇丰。这本书是什么呢?没错,它的名字叫作《未来的日常:人工智能AI》。这本书虽然名字长,但内容很简短,含金量也特别高。我把全书概括为四个部分,分别是人工智能的作用和发展历程、人工智能的深度解析、人工智能在未来社会的影响、关于人工智能的一些问题。

在这本书中,我了解到AI技术就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参与面很广泛,比如说机器学习与知识获取。但在人工智能里占主导地位的还是智能机器人。就比如在合肥滨湖世纪金源方圆荟里面的智能机器人,它们分布在方圆荟的四处。每当有人想去哪一家饭店吃饭或是想逛街,机器人就会说出那个目的地的准确位置,让大家少走冤枉路,真是极为方便。在机器人餐厅,甚至全程都是机器人在为大家服务,服务态度还很好,真是特别新奇的体验。

当然,人工智能的应用不仅仅只在餐饮购物上,更渗透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未来,人工智能将被广泛应用在医疗、养老、娱乐、军事、交通、教育上。说到教育,我就想到了智慧课堂。上课的时候,老师会给每位同学一块平板,假如老师出了一道题目,题目就会毫无延迟地发送到平板上。同学们争分夺秒地完成书写或做出答案,点击提交按钮后,答案就会同步传送到老师手中的.机器里,人工智能瞬间就阅改完毕,每位同学答题情况立即展示在智慧黑板上。老师就能据此了解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让老师从繁重的改卷任务中解放出来。

现在疫情形势依然严峻,这个期间对人工智能的需求更是越来越大。我们小区每次进门时,都需要进行人脸检测与识别,刷脸了才可以进去。这样就能知道自己是本小区的,大大提高了安全系数。有一次,在省政府机关大楼的电梯里,我还见到一个让我惊掉下巴的人工智能技术,那就是空气成像无接触电梯按钮。电梯按钮以影像形式在空中呈现一个悬浮键,大家只需按悬浮键,点击要去的楼层,不需要实物接触,这简直太神奇了。我还经常听爸爸讲,现在还有好多危险行业都有人工智能应用,譬如消防机器人、爆破机器人、矿山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等,不一而足,在各行各业大展身手,既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避免人员伤亡。

当然,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20世纪的人工智能无法达到人们所需的生活条件,经历了两次“商业寒冬”。终于,在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下,才有了今天这番智能的景象。不过,人工智能也是一把双刃剑。弄好了,它可以为人们带来便捷;弄不好,可能人工智能就会产生自我意识,就像电影《终结者》一样,人工智能就会占领地球。

人工智能正在装点这个世界,也将深刻地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在享受福利的同时,我们青少年学生需要关注大家的需求,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创新,说不定将来的某一天,我们发明的某个AI技术也会让生活更美好。

人工智能的未来读后感篇7

暑假里,我阅读了一本新书,这本书的名字叫《未来的日常人工智能AI》。

读完这本书后,我的眼界更加开阔,认识了许多新的知识。例如,我知道了计算机科学家约翰·麦卡锡在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上提出,以机器人来代替人类头脑的想法首次根植于人心。我还知道了,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和基因工程、纳米技术一起称为“21世纪三大尖端技术”。除此之外,我还认识了很多著名人物,“人工智能之父”艾论·麦锡森·图冬、“人工智能的启蒙老师”威兼·肖克利、还有美国著名机器制造专家罗德尼·布鲁克斯等诸多为人工智能行业做出贡献的人。

读完《末来的曰常人工智能AI》这本书后,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三章——共同的未来。这一章主要讲了,科学家们表示人类大脑的一大特点便是能够独立思考、感知信息、以及能对信息做出合理的反应。有的人问,那么在可预见的未来,人工智能有这种能力吗?很遗憾,笔者认为并不会。假如真的有这么一个强大的智能机器,能够和人类一样“独立思考”,却并非肉体凡胎,可以拥有不止一次的“生命”。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拥有和人类一样的大脑,却又有超人般的身躯和永生的能力,假如机器人真的有自己的'思想,能够独立的思考了,那“他”又何必服从于人类的意志呢?

我觉得,如果那一天真的到来,机器人拥有自己的意识,把我们人类视为敌对生物,那么让机器人拥有自己的意识,也不是一件好事,要使机器人能站在人类这边,那样会更好。但是如果机器人不站在人类这边,但保持中立,那我们人类就和他们自由和谐地相处,那样不也很好吗?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选择自己命运的权利。不能因自己的私利,去约束或控制他人,只有彼此之间和谐共处,这个世界才会变得更美好,只有这样,人类的文明才能不断地前进。

人工智能的未来读后感篇8

国之创者,合肥争先;科之魅者,合肥尽显。

——题记

这几年,人工智能AI十分流行,我家也增加了许多新颖的人工智能产品,比如智能手环,不但可以记录我的各项身体指标,还可以分析我的健康状况……因此,暑假当我看到《未来的日常——人工智能AI》这本书时,便毫不犹豫地买下,迫不及待地回家和哥哥一起津津有味的阅读。

读了《未来的日常——人工智能AI》这本书,我知道了:什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有生命吗?人工智能会独立思考吗?人工智能会“吃饭”吗?等问题。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人工智能发展经历的几次浪潮。从“晶体管之父”威廉·肖克利的.设想,到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移动型智能机器人“Shakey”的问世;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的“冬天”,到后来更多的智能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相互关联了起来,并逐渐走入了大众的生活……这些有趣的故事使我感受到了科技的飞速进步,也坚定了我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投身科学研究的决心。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为新时代的南小雏鹰,我要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创新能力,为我的家乡——“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合肥作贡献。

人工智能的未来读后感篇9

趁着AlphaGO掀起的热潮,这周看完了《人工智能的未来》,一本谈论人工智能关于计算机技术原理、神经学、哲学的书籍。

关于人工智能的定义,技术上和哲学上都颇具争议。

图灵测试提供了一种技术的、可衡量的手段;但在哲学上,人工智能永远回避不了关于意识或自由意志的问题。

关于自由意志,叔本华提出:“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但在生活中任何给定的时刻,你只能想做一件确定的事情,除此之外,绝对没有任何其它事情。”这种决定论的思想,和我们认为我们可以选择我所爱、做我所选大相径庭。

而作者认为,当机器说出它们的感受和感知经验,而我们相信它们所说的是真的时,它们就真正成了有意识的人。

作者通过思维模式识别理论、隐马尔可夫层级模型、遗传算法等人工智能技术,阐述了人工职能领域的进展,同时基于信息科技遵循指数增长的规律,提出了加速回报定律,乐观预计智能机器人在未来几十年内会出现。

从最初的人工耳蜗、人工眼球到人工大脑的扩展,非生物系统的引入(特别是人工大脑技术),是否会产生另外的我,而我们大部分思想(甚至全部)存在云端,是否就可以得到“永生”。

数学家斯坦·乌拉姆说过:“技术的加速发展和对人类生活模式的改变的进展在朝着人类历史上某种类似奇点的方向发展,在这个奇点之后,我们现在熟知的社会将不复存在”。

这一天,对人类来说是喜还是忧?人类是通过自己的智慧毁灭了自己还是得到了永生,谁能说清楚呢?

人工智能的未来读后感篇10

你不得不承认,人生是一个不断的巧合。如果不是因为去年参加网络上的人工智能课程,我不会了解那么多新鲜的知识。在BigData课程里,看到了介绍HierarchicalTemporalMemory,搜索在Y**Tube上看了JeffHawkins的视频,原来他就是那本被很多人谈及的《OnIntelligence》一书的作者。有一天发现,发现那本绝版了很久的,也被很多人提及的书《人工智能的未来》居然到货了。这才发现原来是同一本书,真是如获至宝!

书很薄,字体很大,很快就翻完了。说是很快,那是因为读来很爽,作者关于智能的解释实在是深得我心。我曾经有过一些关于记忆的思考,记忆片段是如何关联的',在书里都解释得清清楚楚。有些概念在GEB里也提到过,比如我的大脑里一定有根神经是关于楼下那只猫的。其实对每一个你认识的人,每一个单词字母...关于这个世界的每一个物体,在你的大脑里都有个抽象的概念,有一根神经对应着,这想来很不可思议。原来,柏拉图的理想国是很有道理的。

作者认为,大脑新皮层只是在原有古脑的基础上加上了一个记忆系统,于是就带来了所谓的智能。而智能并不需要计算,而只是直接提取现成答案。所以说要想成功,需要10万小时的努力是有道理的,你需要有很多的答案,才能提取。有时候我们说,一个人很聪明,很灵活,其实是见多识广的缘故。因为见得多了,你的知识就很丰富,各种关联就很多,要找到答案就很容易。

记忆来自感知,所以跟一个人的经历有关。你之所以是你,是你的经历造就了你的记忆,而记忆是你行为的基础。我们制造的智能机器,其感知跟我们不同,其智能形式必然不同,或者说其思考和行为方式不同。就像有些人,她的行为你不可理喻,实在是因为经历不同,记忆不同,所以世界模型也不同。

作者说,智能并不需要外在的行为。比如,你只是阅读这上面的文字,虽然你不动声色,但是我知道你已经懂了。

人工智能的未来读后感篇11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课外书《未来的日常——人工智能AI》,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以各种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人工智能普及的范围广且总数多,正如它给人类带来的有“绿洲”,也有“沙漠”。

人工智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就按“付款”这最基本的资金流通方式来说,从最早人们在外需要拿着大把的钱币,到后来出现了银行卡,人们可以刷卡支付,再到现在支付宝、微信付,人们甚至不用带卡,仅需二维码即可支付。是人工智能造就了现如今如此快捷的生活方式。人工智能有众多好处,是否人工智能便可取代人类了呢?我想答案是未必的。人工智能依旧是由人类开发的程序,它只能单一完成人类的'指令,它的形式是单调且僵硬的。

有利就有弊,无可否认人工智能确实带来了便利。但是,人们在享受这些便利的时候,人工智能的黑暗面也让人们堕入泥淖,越陷越深。人工智能最大的问题在于它没有真实的情感,只是零件的堆叠与组装,它带来的便利让我们变得冷漠,逢年过节随手发个“节日快乐”草草了事,拼音联想功能让更多的人提笔忘字。

电子产品的人工智能固然能够推进我们社会的发展,方便了我们的生活,科普了我们的知识,发达了我们的商业,加强了我们的军事,这是一个极好的现象。但是当我们看到人与在交流的时侯失去了温度,人们只会拿着电子产品不停的滑动、点击、长按。所以,请试着放下你手中的电子产品,走出家门,看看这个几乎被你遗忘世界又有了哪些细微的变化,呼吸一下你好久好久没有认真感受的空气,听一听小鸟的歌唱与昆虫的合唱,好好地贴近大自然。

我们要做人工智能的主人,提醒自己什么时候该不该使用它们,让生活变得充实与饱满。AI智能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正确使用,那么它的好处就会数不胜数。而我们作为学生,应该好好学习,既要利用好它们给我们带来方便,又不能完全沉迷依赖于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