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时光
无聊时,我收拾橱柜里的旧物什,猛然间翻到一块灰旧的布,上头布满了杂乱无章的针脚,仔细辨认针脚组成的图案,竟是儿时绣的一只蝴蝶。
绣品用的是当时最流行的“十字绣”的绣法。我手执这件粗陋的绣品,透过布的表面隐约看到时光的重门深处坐着的那个小女孩。虽说只是一时心血来潮,却花了我一整个下午,笨拙却努力地穿针引线,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勾勒出那只蝴蝶的图案。
是不是,刺绣里的时光,总是慢些?
记忆里童年的冬天,总是这样一幅画面:年迈的太婆戴着银丝框老花镜,倚在木格花窗前的旧藤椅上。浓稠金黄的阳光从窗格子里一丝丝漏下来,窗纹样的影子斑驳在她的肩头,编织出古朴而神秘的图腾。白银色的顶针、或粗或细的绣花针,化作点点银光,在太婆的指尖上翩飞。她似乎总有做不完的事:或是织毛衣,或是绣枕套,往往一坐便是大半天。现如今,忆及那些年里的冬天,太婆针下的俗艳花朵竟也变得美好起来。
想必,这便是“慢”的魅力吧。
去苏州,在一条老街上偶遇一间手工作坊,几个年迈的老妇人蜷在房间的一角,穿针引线,绣并蒂莲,绣红鲤鱼,绣孔雀开屏,绣喜鹊登枝,绣龙凤呈祥,绣花开富贵,绣松鹤千年……花木草虫,山水鸟兽,或光滑细腻,或生动传神,或立体感强,或色彩辉煌耀目。取一件绣品细细端详,毛羽麟鬃之间,皆是时间啊!
《红楼梦》里,曹公借贾府的元宵宴引出璎珞,复又引出那苏绣璎珞的制作者绣娘。曹公在这隆重的元宵宴席之间,来为一位只活到十八岁的苏绣女子作传,不惜笔墨,不吝赞美,让人想见苏绣之美之雅。我暗自思忖:十八岁,让人不仅看见时间在针线里繁复绵延,还看见青春那么短。是啊,与一件绣品相比,青春那么短。
想来,古代的女子,一整个青春都在为绣而忙。青春存不住,衣服尚可。
针线底下春风浩荡,姹紫嫣红,凤飞蝶舞。这是绣,比青春还长久还要奢侈的绣。
绣品是慢质的东西,一针一线,里面都是时间。
细细摩挲着手中布质的光泽,时间在这里慢得好奢侈……
(指导老师李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