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起点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初中作文 > 初中优秀作文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作文(9篇)

来源: 时间:2025-07-07 手机浏览

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作文篇1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其实“一方水土”也可以“养育一方艺术”。我们象山多竹,衍生了“竹文化”,“竹根雕艺术”更是象山竹文化中的一绝。上星期,爸爸妈妈带我去张德和根雕艺术馆领略了竹根雕的魅力。

走进大门,一位用竹根雕刻而成的老人就吸引了我的目光。他的胡子和头发长得特别奇怪:头发向四周伸展开来,让我想到了《狮子王》中的辛巴。他的胡子杂乱无章、粗细不一,粗的有我的小拇指那般粗,细的则如我的发丝。看了橱窗上摆放的简介,才知道这头发和胡子只是用竹根稍微修剪而成的,可谓是“天然雕饰”。然而,“天然雕饰”还不够,还需“人工雕琢”。他头上戴着一顶斗笠,眉毛垂到眼角,眼睛眯着,嘴角上扬,一副高兴的模样。是什么使他这么高兴呢?我正纳闷,这时我发现了老人脖子上的两条鱼。哦,我明白了,肯定是老人因为收获了两条大鱼而感到高兴。咦,老人的背上是什么东西呢?我走近一瞧。呀,原来是一捆柴。这时,我又产生了疑问:这老人是位樵夫还是一位渔翁呢?这个答案不得而知了,他的身份是个谜。这就是竹根雕的艺术魅力:让人充满无限遐想。

继续向前走,我看见一群人围在一个橱窗边。我窜着脑袋,挤进去一看,原来是一个做工精细的小碗,上面刻着一株大松树。这棵松树又挺拔又威武,树上的叶子错落有致、美而精细。就连那松针也看得清清楚楚,每根松针的姿态还不一样,这得需要雕刻艺人花多少心血呢?我的面前仿佛出现了一位工匠,他在明亮的灯光下,弯着背,用手中的小刀慢慢雕刻着,他的眼神是那么专注……

张德和根雕艺术馆,让我饱览了竹根雕的魅力,让我体会到了竹根雕艺人的“工匠精神”。“一方水土养育一方工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艺术”。

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作文篇2

我的家乡在浙江,这里青山绿水。这一方水土孕育了勤劳善良的家乡人。

水之美

对于水,生长于江南水乡的我有着很深的感触。“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东坡将西湖比作水中西施,可见西湖的美丽。杭城三月午后的阳光总是那么灿烂。镇上的春还不那么明显,可以一来到西湖,春的气息扑鼻而至。湖边上的棵棵柳树,绿的耀眼,绿的生机,绿的喜人,想必是经过春雨的滋润吧。微风轻柔的拂过我和同行几位好友的脸庞。我和好友不约而同地吟到“暖风吹的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我俩不禁相视一笑。

风和日丽,湖上数叶扁舟缓缓摇动,明净的湖水晃动这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洁白的云朵,醉人的微风,明净的湖水,知心的朋友。啊,生活就如阳光一般明媚。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

水之情

我和爸爸驱车前往坐落在超山脚下的张家墩,这个村庄,河道从横,碧水环绕。我早已想好,要跳进河里,摸摸河蚌,让水边长大的叔叔教我游泳。烈日下,我和爸爸便抓着一个巨大的铜盆漂浮过岸,我整个身体都沉在渐渐冰凉的河水中。此时,平日里让我惧畏无比的烈日,仿佛变成了一盏照明的灯笼。到了对岸,我也参与摸河蚌的行动。我仔细地摸索着。

“咦”我好像摸到一个。我于是深吸一大口气,猛地扎下去,可当我扎入水中才发现,我如何都沉不下去。情急之下,我张开了嘴巴,一口河水猛灌下去,真是清凉解暑……原来我穿着救生衣,当然怎么都沉不下去了。随后,我改变策略。一旦感觉到脚下的河蚌,就让爸爸帮我拿上来。可一连摸了几个,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里面都是空的,急得让我两手一拍,溅起阵阵水花。

此时,在水中人们好像忘记了酷暑,忘记了泡沫般的烦心事,忘记了时间。剩下的只是清凉,欢声笑语和满满的收获。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天色渐暗,大家准备上岸。这时以为从小在着长大的叔叔一猛子扎进水里,半分钟还不上来。此时那位叔叔90多岁的奶奶在用模糊的土话焦急地喊叔叔上岸,而那位叔叔过了半分冲才缓缓探出头来,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看着奶奶。奶奶这才蹒跚地回到凉椅上。叔叔上来后说道:小时候我爸爸在这游泳,奶奶就时不时看看,人不在了就会焦急的呼喊,我小时候也是这般,现在还是这样。说完,我和爸爸都沉默了,三十多年的呼喊,使这条小河包含着伟大的深深的母子之情,祖孙之情。河水随风缓缓地流动着,而爱依旧在那儿,从未走远。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守护它的,是对自然的亘古不变的呵护,延长它的,是代代相传的深情。

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作文篇3

我的家乡是启东,那里是我永远都忘不了的地方,在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上有我熟悉的味道,那是青草的芳香,是渔港的咸湿,是雨后土地的甘香。

我爱家乡的风景点。

最北边的是吕四渔港,知道这名字的由来么?呵呵,据说,吕洞宾曾来过这里四次,因此当地人取名为吕四。吕四最为出名的当然是新鲜的海鲜啦!吕四有最著名的各类海虾,你不来尝试真是太可惜了。吕四的海很美丽,如果一个人在海边散步,心情会很放松,迎面而来的是一阵阵温和的海风,潮湿,感觉像是在海里行走。退潮后的海滩是我们欢乐的地方,我们踩在软软的海滩上,感受着凸起的贝壳,兴奋的到处寻找那些罕见的小水母在贝壳与贝壳间躲藏,那也许是退潮时没有跟上大队伍的小家伙吧!嬉戏过后,坐在岸边的礁石上,看看那低翔的海鸥,那是大海的信使。

最东边的是圆陀角,它是我们启东最早见到太阳的地方,清早,便见到很多旅客已经选好地方静静地等待朝阳的光辉。我们在圆陀角的黄金海滩选了一块宝地,坐在礁石上,感受着脚底鱼儿的轻吻,抬头,不知什么时候太阳已经露出了他的光芒,在那金灿灿的海峡上,我似乎看到了希望之神的带来的光芒,那么耀眼,那么绚丽,那么璀璨。

我也爱家乡的四季。

启东的春天温和美丽,看那树枝上桃花,杏花,梨花,正在争相斗艳,绵绵细雨悄悄降临,乌黛的瓦砖上轻轻滑过的,那是春天的雨,河边的柳树在那扭动着那柔软的腰枝,像仙女一般在那跳着优雅的舞蹈,时不时的挥下那细长的柳条,不经意间撒过河面,留下的是那一层层泛起的涟漪。这是我记忆中的春天。

启东的夏天像是会变脸的戏曲家,明明前一秒还是骄阳似火,后一秒便是乌云密布。夏天的我们总是汗流浃背,擦着脸上的汗,我们吃着美味的冰淇淋。我们在教室里默默地听课,觉得室外的知了特别烦恼,总是会埋怨几声。记得小时候,夏天的炎日下总有几个顽皮的孩子在池塘里洗澡,下一刻,便是乌云密布,胆小的我躲在妈妈的怀抱里,小心的看着外面那一道道的闪电,随后而来的是轰隆隆的雷声。10分钟后,又回归平静,接着来临的是青蛙的呱呱叫,带给我的是喧闹。我离开妈妈的怀抱,向外走去,我又忘记了刚刚的害怕,开心的在湿湿的土地上感受那夏天给我带来的欢乐。

启东的秋天有着丰收的香味,空气里有的是丰物的香味,我想到了那么一句诗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爱秋天的瓜果,沉甸甸的石榴让我感觉丰收的美好,那裸露的果实让我垂涎三尺,我似乎看到了似火的热情,秋天带来的全是金色,那似是金子,带给我们的是财富。

启东的冬天很冷,对我来说是刀剑,那是关羽刮骨疗伤时的钻心,冬天的学习很是煎熬,我们在寥寥无几的小路上慢慢前行,我们在努力,虽说比不上程门立雪的坚信,可是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这样的冬天无疑是一种折磨。冬天的雪很美,我们在雪天里漫漫旋舞,感受雪带来的纯洁的感受,我们在享受,而我认为,雪是冬天的使者,是世界上最纯洁的天使。

启东的人文是全中国有名的,出了很多名人,盛东源,陈少春,等等,而我们的大江中学也是全中国有名的,这是最令我自豪的!

我爱我的家乡,那是我的家,我一生难忘。

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作文篇4

我翻阅地厦门南安,经纬差距不到1度,用尺量直线距离还要小心地读取毫米数。按道理这水土应该差不多呀,这我就不明白啦……

新建筑老房子

据说厦门也有许多历史久远的旗楼与巷子,不过我眼见的只有高楼。我和我所知的同伴也都住在小区里,那种有整齐规划和现代气息的建筑。当然,在此之前,我住的也是楼房,不过所见的均是些老房子,构造有点像上海人所说的闺阁。在南安一个不知名的小镇码头,这些年代已久的东西还是主要建筑。昔日的豪华显然不再。一幢小楼几家几户住在一直起,张家的正门,李家的窗,王家的阁楼,不同的风格杂揉在一起,使小楼夕日的光彩似蒙了灰,呆呆地立在那里。

不同温床的孕育出的女孩子自然不可能等同。新式楼房里走出来的女子是现代的,她们独处的时间太多,渴望着迫切渴望着交流;她们的心思是琢磨不透的,秘密如同她们自己一样习惯于被束之高阁;她们的思想是简洁利落的,弱柳扶风的姿态被一样整齐的校服淹没,在厦门这个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里,她们与时代结伴前行。而闺阁里的女孩子则似乎摆脱不了某种历史碎片在她们身上的投影,她们呼吸的每时每刻一寸空气都洋溢着琐碎的市井气息,进退的每时每刻一寸空间却都纪念着曾经显赫一时的大家风范。公用厨房里的油烟起了又散,邻里间面对面笑得亲切一擦肩就面无表情,夫妻间私语某家又多占了公共的地方。女孩子们对耳闻目睹的这一切恐慌,对生活的现实和残酷反抗。于是住得狭小,出去就越装得气派,仿佛生来就是整栋楼的主人。现在的闺阁孕育了她们,她们的眼里是小的,只能容下一个知心朋友,多出一个人就会暗潮汹涌;她们的心是浅的,小小的一件事情就会被传得满城风雨;她们的聪明被浓缩得如同她们的住所一样小,幻成一张密密的网,精细得包容不下大一点点的事情。

政区图十字路

厦门的政区图我研究了许久也辨不清东西南北,目前只知道从家到学校的路,倘若离了公交车恐怕就什么都不知道了。这与码头镇是有很大落差的。码头镇其实不小,纵横全镇却只有十字路一条,从街头到街尾买瓶酱油,还得按原路走回街头,仅些一条,别无他路。当然,像柏油路、石子路、土路之类的也还是有的,不过那些多是张家李家王家的私有财产,方便自己家门用的,如果你不怕一不小心走进了人家的正门,被人当猴看,也可以试着走看看,不过想明确这条路通哪里,在哪里拐弯,哪里是死胡同,恐怕是要有相当经验的。顺便提一下,由于个人财力有限,大凡这些路都仅能通过摩托车,不用说东风,就是奥托也难保能够进得来。

正如复杂的政区图一样,厦门的女孩子有着毫不逊于男生的古怪而复杂的念头,有着多种多样的成才之路,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而码头镇的姑娘们,她们太早太早地承担起家庭的担子,一边看书写作业,一边还要照看着炉里的鸡汤,柴米油盐见多了,心思难免显得世俗,大多数的她们只会寻着母亲的步子向前走。她们或许也有些许雄心壮志,但多随着年龄的增长变成了嫁个好人家的无奈。间或也会有人不甘而另辟蹊径,却多是如泥石路,柏油路之类的“旁门左道。”

公交车自行车

公交车的发明者我不认识,但他无疑是一个伟大的人。厦门的公交车很是方便的,特别是对于不适应风雨兼程的女孩子来说,公交公司提供的便利更是无可挑剔。虽然间或也会有塞车啦,要看司机脸色啦等种种不爽,但总比一个女孩子穿行于夜幕之下好得多。而码头镇的女孩子们呢?她们当然也是有车坐的,不过是自行车。记得一度也曾出现过一辆专门接送住在山上的。学生的专车,不过很快就禁行了,听说是辆报废车。就这样,晚自习后,住得远的女孩子只能结伙壮胆,在上文提到的那些泥石路之间穿行。不过这倒也是有好处的,起码她们的胆子比城里孩子大得多。而且,或许是“自行”惯了,她们可以自行打理好一个家,即便一个人出去闯天下,大多也不会被饿死。相比之下,厦门的女孩子就逊色许多。前些天我见到某女生讲自会煮面条时,周围满是崇拜的眼神。好在这里升学率很高,否则这样的自理能力,万一考不上大学,找不到工作,真不知她们是不是要父母养一辈子。

总的来说,厦门与码头的差异,就是城市与农村的差异,厦门的女孩子与码头的女孩子之间的差异,是不同环境下不同教育下的差异。说了这么多,并不是想提出个多高明的建议或看法,为社会主义建设贫富分化问题作出什么诠释,而是最近常常想,既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那么让码头养育了15年的我到了厦门求学,两方水土会铸就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作文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南方雾蒙蒙的天气,湿漉漉的空气,润泽着江南的大地,也滋润着南方人的肌肤,男人清爽,女人秀丽。温润的天气熏染了南方人的性格,他们不温不火,优雅平和;他们心思细腻敏捷,头脑精明灵活;思想开放,注重实际。江南景色宜人,山青水秀,最显著的特点是雨多,淅淅沥沥,连绵不断。

灯花雨、杏花雨、梨花雨、梅雨,这些富于诗情画意的名字,总能把人带到江南那青烟雾朦、纤风细雨响蓬船的水墨境界之中。布满芳草青苔的石板路,依山傍水的亭阁,头顶荷叶划船采莲的姑娘。放开歌喉渔歌对唱的小伙,似一幅画,像一首歌。尽管江南美丽如画,但我还是最爱生我养我的故乡,这个四季分明的小城,给了我太多太多的爱,给了我太多太多的生活历练。

人们都说,经历了就是财富,同样,有了春夏秋冬的世界,人生才会更丰富,没有冬的寒冷,怎会有春的温暖,没有夏的火热,怎会有秋的金黄!愿不同区域天南海北的人们都能充分享受大自然的不同馈赠,感谢它赐予我们人类生存的一切的一切!

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作文篇6

安溪素有“龙凤名区”之称,山川毓秀,人杰地灵[注:杰:杰出;灵:好。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文风鼎盛,留下许多历史文化名人和儒商的足迹,如朱熹、李光地、林嗣环、释普足等,古谚“水流北部湾、安溪出状元”是其真实写照,这些名人同时也留下了很多有关茶的诗词、书画、传闻典故等。如五代时安溪开先县令詹敦仁所说的“波扎浮花满金倾。余香绳齿友人清”。

改革开放以来,安溪的经济飞速发展。经济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条件大大提高,可人们的素质却没有随着经济的提高而提高。经济发展的同时,安溪的水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注: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也指闹得很凶。]的变化。

家乡的最典型例子便是种茶,许多人都知道,安溪以茶出名。近年来,许多种植茶叶的农民都开始富裕起来,一时的利益让大家冲昏了头脑,农民们不顾一切,随意砍伐树木,开垦土地种植茶叶,因此,造成水土流失严重。

之前在假日时,因外出游玩曾经过官桥镇,经过一座山时,曾很稀奇的发现,那是一座光秃秃的山,一眼看去,只见到黄黄的一片,再没有其他颜色。向父母问起缘由,原以为会听见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颜色,却见母亲面带可惜地说:“这座山叫铁峰山,原本是

山清水秀[注:形容风景优美。],还是安溪的一大美景呢!可是商人们为了他们的利益,过度采石,才让这座山变成今天的样子!”我被惊倒了,曾看过很多因为过度开采而造成危害的报道,总觉得那些事离我们这种山水之乡很远,却不想,自己身边就存在着这么一个典型例子。

还记得小时候,喜欢在家对岸的兰溪边玩耍,那时的兰溪清澈透亮,是不是能见到小鱼在游动,看着小时候的照片,曾为那兰溪的美景倾心。可是长大后,懂事了,兰溪周围已围起了栏杆,兰溪却不见昔日的风景,兰溪让人避而不及,兰溪的水不再清澈透亮,而是散发着一股臭味,偶尔有鱼出现,却是翻白漂浮在水面。由此可见,如今的水污染是多么的严重。

但有一件事使我感到开心:在政府的努力下,有些人开始对卫生,环保的态度开始改变,并开始学会改去过去的坏习惯。可是仅仅只有一些人是不够的,如果每个人心中都有保护环境,保护水土的意识,那么我们的安溪,便会美上加美。要知道,我们中国不仅缺水,而且绿地也不算多。每个人都应该扛起自己的责任,共同创造一个美好家园,创造一个美好的海西!

河水一天天地变浑浊,天空一天天地变灰暗,森林一天天地变少。幸福生活不仅在于丰衣足食[注:足:够。穿的吃的都很丰富充足。形容生活富裕。],也在于碧水蓝天。保护水土,保护环境已刻不容缓。

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作文篇7

浙江水,远且长,唯一方浙江人;

浙江土,浑且厚,育千秋浙江魂。

每当我眺望辽阔的远方,每当我抚摸历史的雕梁,总有一个声音在回响:在哪里,我的浙江好儿郎?

浙江人,在过往,背负历史厚重的丰碑,源远流长。

一场跨越千年的风吹干了时光的门扉,深夜里,谁的窗前仍守着一盏晕黄的灯,等候远方的风尘客。手中是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眼前却是梨洲先生永远含着思想与智慧的眼眸,我看着他,如同看到远方。他交给我一颗“经世致用”的种子,开出了无数“知行合一”的花儿,用我心中的一坯净土,呵护它茁壮成长。莫苦吟惆怅,莫孤芳自赏,且成国之重器,肩负荣光。

浙江人,在路上,迎接挑战,不畏前行。

那一条丝带连接了我们的希望,那一场会议托起我们的梦想天堂,G20,杭州,这是我们的浙江,也是世界的浙江,记万家灯火时,我们的发展举世共睹,我们不畏挑战,且听时代的浪潮前仆后继地奔涌在我们脚下。屹立不朽的不只你婉约的江南好风光,更有风雨雕逐出的干在实处的浙江人,与时俱进、发展创新的浙江精神。

浙江人,在远方,听闻道阻且长,前方是浩瀚星光。

此时此刻,我面对着一张试卷,却犹似当年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问一句这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我也曾迷茫,曾软弱,曾像很多年少人一样,问自己该何去何从,但我也听到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话,那句或许带了些浙江乡音,随流水宣泄,百年未腐,依旧鞭策鼓励我们的话:“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我该去哪儿?去需要我的地方,去建设浙江,去报销祖国,去尽我之责,兴华夏之光,我浙江少年,敢与日月争光。

走,走,走,未来的画卷向我们展开,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人试新菜,诗酒趁年华。

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作文篇8

你们知道3月22日是什么日子吗?那就是“世界水日”。今年是第十九届世界水日,主题是“城市水资源管理”。全国各地都在举办各种各样的宣传活动。政府推荐大家节约用水,来保护我们的家园。

我就亲身经历过一个节约用水的故事:有一天,我和我的朋友放学回家。看到学校洗手池的水龙头还在“哗啦哗啦”地流着,好像那个水龙头在流泪似的。我们看着看着,也没有去理睬那个水龙头。突然,看见一个清洁工像风似的跑到水龙头的跟前,并瞪了我们一眼说:“你们为什么把水龙头一直开着,这样是很浪费水资源的。”当时我们心想:明明是别人干的坏事,为什么推到我们身上来呢?我们觉得十分冤枉,就很不高兴地和这位清洁工解释了一番,并强调不是我们干的。于是,这位清洁工知道了他冤枉了我们后,就说了声“对不起。”,把水龙头关了,就走了。可是,当我怀着沉重的心情回到家打开电视后,新闻正在播报有关旱情的报道。这时,我才真正地了解到水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我市也算是全国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许多的水都要从市外东江引入。虽然我们被冤枉了,但是这位清洁工的爱惜水资源的良好品质,让我感动。

我想告诉大家:珍惜水源要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记得曾经有人说过,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会是人类悔恨的眼泪。所以,我们应该“珍惜一方水土,共享绿色大运!”

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作文篇9

小山村的年味,前后酝酿足足一月,腊月里,到处弥漫着祥瑞的气氛,记忆里,为一个吉祥的年,父亲必须起早贪黑,精力充沛地上山打柴,目的就是让母亲灶前游刃有余,年夜饭,如果灶膛里燃烧着的烈火旺旺,那是兴旺吉祥的象征。门前堆积如山,码放整齐的柴禾,单凭亮白光洁的刀痕,足以证明父亲的砍柴刀锋利无比。

腊月,是母亲忙碌的日子,浆洗被褥,打扫卫生,尽心尽力使屋子里的每个角落洁净亮堂。用毛竹梢做成的晒衣茬,衡量着竹篙的平衡和长度;也衡量着日子的宽裕和生活的勤劳。总是啊在阳光下,在风里,在我捉迷藏的嬉戏里旌旗飘扬。直到年三十,母亲还在琢磨惦记着还有什么不足之处。在我的记忆里,年的那边有无穷无尽的欢乐和取之不尽的美味佳肴——这源于“小孩子盼过年”的好奇和欢愉吧!

过年就得拜年,儿时的我好奇地想知道,送给七姑八姨那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礼物中到底是些什么?是不愿收还是不敢收,总是那么你来我往地推搡。纵然每家的八仙桌上都摆放着春盒,春盒里的糕点相当诱人;总顾忌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糙米糖、花生、南瓜子不那么爱吃,却应有尽有,吃完了主人又添满,而那些只有店里才能买到的方片糕、春豆、金枣却稳如泰山般躺在春盒里谁也不理会——我踮起脚尖垂涎欲滴。

儿时拜年,让不安分的童心尽情地一次释放;肆无忌惮的淘气不用担心有任何责备。谁家的新姑爷回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总是在我的脚底下戛然而止,一群小伙伴蜂拥而至,即使没有引信的哑炮也被捡起来用作嗤花;即将熄灭的烟蒂,在我们的手中都会发挥它的余热。大胆的我们,使引信短小的鞭炮,在即将炸响的那一刹那,从我们的手中飞向天空;邻家的女孩,在我的嬉笑声中,不知多少次,躲在妈妈的怀里惊恐地吓得直哭;后来,被吓哭的还有那些如花似玉的大姐姐,招来健步如飞英雄救美的多情小伙子的追赶。

过年是一种分享和浪漫;大人们讲究规矩,在相互交换的香烟里,在相互点火的客气里,在相互祝愿的感叹里,一如久别重逢的朋友。我纳闷了。小蜡子的爸爸和小羊子的叔叔前些天不是吵了一架吗?菊花的妈妈和小香的婶婶那天在河畔洗衣服,为了抢位子把拎桶都摔坏了,骂得不可开交,就在今天,各自从兜里掏出瓜子花生相互交换,相互赞赏着花生火候好,瓜子颗粒饱。这是做梦吧!——啊!过年,犹如梦幻般美丽,解开淳朴的人们心里那一道道心结。

红包,那些年和父母出门拜年见得多,拿到手的很少,那些已经进入衣兜的红包,染红了小手,还是被父母掏出来盛情难却地退回去,直到今天,我依然嘀咕和羡慕;儿时的红包,那些从对联的边幅里,请柬的空白处裁剪下来的红纸,折叠成我读不懂的好奇、感动和希冀。

挑起朱红大漆手柄的灯笼,回头看倒映墙上高大的我的身影,找欢乐、找吉祥、找传说中的春姑娘;朱家的大妞被伙伴笑话成我的媳妇,于是,我的两小无猜,懵懂无知的友爱被嗤笑成陌路;大妞再也没有牵过我的手跳过门前那条水沟;直到她落落大方,成为别人的新娘,遗憾依旧在我的梦里。

过年是传统,传承着古老又淳朴的民风;在淳朴的民风里,见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见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改变;如今,春盒里摆放的是富裕,红包承载着喜庆;灯笼里洋溢的烛光,映红的是生活的笑脸。

在那遥远的小山村,那方水土,养育着自强不息,勤劳致富的人们!——这个春节我没有回家,只有回忆!在回忆里过年,满载沉甸甸的收获,在生活中品味,品味和祝福那一方水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