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起点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初中作文 > 初中优秀作文

道德作文(4篇)

来源: 时间:2025-08-02 手机浏览

道德作文篇1

环境道德就是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于生态环境利益关系的规范。环境道德规范的核心主要是人类应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环境道德的建立把道德行为的领域从人与人、人与社会扩展到人与自然之间,将善恶、良心、正义、义务等道德观念应用到处理人与自然、生态关系中去,从人类能动性的角度出发,倡导人们主动承担起对自然界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它是新形势下人类道德的进步和完善。其基本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代内公平

代内公平系指当代人在利用自然资源、满足自身利益上机会均等。由于大自然是人类共同栖居的家园,因而,在空间和地域上不同国家和民族应公平地享有地球,平等地享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这就意味着任何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都不能以牺牲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利益为代价,但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当代社会存在巨大的贫富差距。发达国家总是利用不平等手段和方式,廉价地过多地利用地球资源,掠夺不发达地区资源,因此,富裕地区的人们应对自己的发展行为实行自律,并且履行扶持贫困的责任和义务,已成为人类真正平等的道德要求与道德责任。

2。代际公平

代际公平系指当代人与后代人公平地享有自然资源与生态资源。由于地球资源的有限性,人类的经济活动方式,直接影响到资源的持续性。工业时代那种浪费式、掠夺式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方式,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导致人与自然的对立,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因此,强调既要满足当代的需要,又不能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不可以因当代人的自私和无限度地消耗自然资源而使人类发展的链条中断,而应该给后代留下一个健全的生态环境。

3。人地公平

人地公平系指人与自然界保持一种公正的关系。这一全新的观念要求尊重、实现和维护自然价值,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进。尊重自然,摈弃对自然的极端功利主义态度,把人类与环境、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融合在一起,要求人类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合理地控制利用、改造自然界的程度,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以道德为话题作文篇2

道德像一架天平,有一方倾斜,就可能走向犯罪;又像一根平衡木,超越它的边缘就将走向不归路……

前几天刚刚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就是有一些违背道德规范的人,为了一己之利,竟然不顾他人的生命安全,向牛奶中添加有毒物质。要知道!这些婴儿都是一棵棵稚嫩的幼苗,禁不住风吹雨打,更承受不了有毒物品的侵害;还有,日本用毒大米酿的烧酒流入中国境内;更有假烟假酒假药正在毒害着国人……这些都暴露了某些道德败坏人的丑恶嘴脸。

我们天天提倡人人讲文明讲道德,严格遵守八荣八耻。其实,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真的很简单,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即可,不信你瞧……

公交车上一位年轻的叔叔急忙给刚刚上车的老奶奶让座;行驶的车厢内无人吸烟;候车室内无人大声喧哗,无人随地吐痰,乱丢瓜皮纸屑;银行营业厅内,人们自觉地排在一米线外静静等候;门诊大厅,大家更是自觉排队挂号就诊;雨后,一辆汽车慢慢地从一位阿姨身边驶过,虽然地上有积水,但水竟然没有溅到阿姨身上;校园内,一位同学拾金不昧,将捡到的财物交给老师……大家自觉爱护公共财物,遵守社会公德;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是啊,只要人人都能够约束自己,在道德的规范内做事,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和谐,我们的生活也将更加幸福美满!

道德作文篇3

品德被称为心灵之根本。德的范围很广,包括正直、诚实、勇敢、公正、慷慨等。以德为本是成功的铺路石。

美国杰出人物富兰克林明确强调:人生须以德为本,才能有真正的成就和满足!“正人先正己”是很多成大事之人的为人守则,注重自身修养,以身作则,以德服人,也正是很多成大事之人的处世之道。

在历史上被称为大治史话的“文景之治”的汉文帝、汉景帝也都是以身垂范的楷模。他们曾先后亲自下田耕作,为天下先,在生活方面也很节俭,不作无谓的铺张浪费,这样才有了“文景之治”,使国泰民安,安居乐业的百姓有了万众一心的凝结力。

唐太宗李世民对“德行”和“表率”有充分认识:“若治天下,必先正其身”。唐太宗是“贞观之治”的主导者,如果没有太宗自己的“严于纪律”的态度,“贞观之治”从何谈起。唐太宗李世民和汉文帝都可称为以德服人的有道君主。纵观古今中外的诸多商业巨子,如香港的李嘉诚、海尔的张瑞敏等。他们成功的首要因素就是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给属下树形象、做楷模,使得各级上行下效,形成上下统一,一呼百应的团队精神,进而成就辉煌伟业。

由此可见,以德为本的确是成功的铺路石。

注重道德,以正其身。我们作为一名小学生,正处于学习阶段,要先学会做人,从各种生活、学习中不断修养自己的品德,以良好的品德为将来成功做准备!

道德作文篇4

朋友转发了一条微博,内容为谴责某地举办狗肉节的不良行径。第二天晚上他却在朋友圈里更新了一条动态,大晒晚上吃的狗肉火锅。我倒抽了一口凉气,心情突然有点沉重。

古往今来,以卫道士自居者不可胜数。何为卫道士,顾名思义,即捍卫道德之勇士。现在的卫道士们出没于各大社交网络,唾沫横飞,大肆鞭挞各种不道德现象,猛烈批判各类不道德行为,力图借各大新兴媒体、网络为平台,彰显自己至高至上之光辉形象。于是我们脸颊发烫,低下了头,在自惭形秽中钦佩其担负起捍卫道德之重任,感谢其于水深火热处挽救起我们的人性与道德。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这样一条方法论: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实际为基础,使主观符合客观。诚如此言,践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应于力所能及处。因为道德本身有大小之分:忠孝仁义之德为大,言谈举止之德为小。大道德为人之根本,固然不可抛。然倘若在生活中处处小心,时时关注自己的一言一行,使之不逾越小道德之框架,虽甚合遵守道德要从小事做起之论,然终非易事。

当赶时间时不慎撞到他人引来一句“什么素质”的谴责,梗在咽喉的道歉已难以说出口;当低头玩手机忽略了公交车上的弱势群体,抬头发现众目怪罪的眼神,起身让座显然已非美德而成义务;撞到你出于无意,一句“对不起”显然足以化干戈为玉帛,但却引来素质高低的怀疑。生活需要宽容,道德无需刻意。

当郊游野外不再敢翻滚于茵茵草地,当漫步河岸不再敢投石入水以泛起层层涟漪,那是因为我怕压坏了小草,我怕砸伤了小鱼,我怕自己被硬扣上“没道德”的帽子。生活需要诗意,道德无需严厉。

我心情郁闷至极却把一句发泄的粗话干咽回肚;我劳作一天筋疲力尽却硬着头皮让座站了半个多小时;我擦完鼻涕等了一分多钟红绿灯只为到对面扔垃圾;我饥肠辘辘却把手中唯一的汉堡对乞丐拱手施与;我变得越来越不真实,越来越不像我自己,我做着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只图不落下“没有道德”的骂名。

道德诚然重要,遵守道德也实需从小事做起,然若过分刻意追求道德,吹毛求疵,于道德制高点俯察人生百态,不但会发现事事不道德,人人没素质,而且大有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之味。其实,当我们评价别人的言行时,倘若能多些许忍让、理解和宽容,社会也将在不知不觉中多几分礼让、友善与和谐……

我们最缺乏什么,就最反对什么,最不能容忍什么。一如马克·吐温所言,“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也是唯一该脸红的动物。”由此观之,卫道士实是最与道德本意背道而驰之人。何为道德本意?无非四字:力所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