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实验作文(整理11篇)
奇妙的实验作文篇1
课铃响了,同学们快步走进自然实验室。我们注视着门口,因为今天这节课要做一个小实验。
不一会儿,老师拿着备课本,大步流星地走进教室,手里握着一只红壳鸡蛋。同学们的目光都集中在那只鸡蛋上,我想:一只鸡蛋能做什么实验?
老师走到讲台边,把鸡蛋举得老高,神秘地说:“今天我们做个实验,谁能把这个鸡蛋捏碎,谁就能得到这块瑞士手表。”同学们一听“哗”的一声,叫了起来。同学们兴奋地举起手,老师不解地问:“我们班男同学中谁的力气最大!”大家的`目光都落在了小邓的身上,他大摇大摆地走到讲台前,接过老师手里的鸡蛋,叉开两腿,摆出一副架势,胆小的小红躲到桌子底下去了,生怕蛋清、蛋黄飞到她身上。小邓咬紧牙关,使劲地捏。他的脸涨得通红,可是鸡蛋丝毫无损,他无可奈何,灰溜溜地走下来。老师说:“什么大力士,不过如此!”我喊叫着:“我一定能捏碎!”老师把目光移向了我。我胸有成竹地走上去,接过老师手中的鸡蛋,心里默默地念道:鸡蛋,鸡蛋!帮帮我的忙吧!我使出吃奶的力气捏,可就是捏不碎,我也叹着气走了下来。老师乐呵呵地说:“谁还不服气,再来捏呀!”接下来大胆同学都没有捏碎。老师笑着问:“你们知道鸡蛋为什么捏不碎吗?”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还是老师说破了其中的道奥秘:问题出在鸡蛋的形状上,鸡蛋是椭圆的,捏的时候,力量平均地分布到蛋壳的每个部位,所以不会碎。
我今天真是大开眼界,原来一只小小的鸡蛋也蕴藏着这么大的科学道理啊!
奇妙的实验作文篇2
在科学课上,我们了解了铁钉,可是,为什么铁钉会生锈呢?它的生锈和什么有关?这是个问题。
那么,铁钉是因为空气生锈,还是水,抑或是其他的物质。于是,我们回家进行观察实验。
其实,我是认为铁钉生锈与空气有关,因为铁钉都是一直暴露在空气中的,可能是空气中的一些物质与铁钉进行接触,才会让铁钉生锈。但事实上还有另外一种物质能更快地使铁钉生锈。第一天,我准备好三个透明杯,每个杯子里放两枚崭新的铁钉。一个杯子里是空气,不放入其他任何物质;一个杯子到进水,这是实验铁钉生锈是否与水有关;另一个杯子里放入食用油,这是实验铁钉生锈是否与空气有关,因为在油里是没有空气的。实验材料准备好了,现在要做的是每天进行观察记录。
第二天,我惊奇地发现,一直不被我注意的.水竟然是最快使铁钉生锈的物质。在装有水的杯子里,那两个铁钉身上竟然有了一些棕黄色的物质,看上去像放大后的细菌,而且原来是透明的,现在水中出现一丝丝黄色。相反,实验是否与空气有关的油里和空气里的铁钉却没有太大的变化。实验还没有结束,让我们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第三天,泡在水里的铁钉变化更大了。铁钉几乎要看不出原来是什么颜色的,在被子底部还沉淀了一些橘黄色的颗粒状的物质。泡在食用油中的铁钉依然没有什么变化,而它的对照组,在空气中的铁钉有了一丝变化,铁钉上面出现了一些黑色的小斑点,又像是黑色的颗粒物质覆盖在铁钉上。
三天后,变化最大的是泡在水中的铁钉,那这样是不是可以说铁钉生锈与水有关呢?
我想:不能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还是自己去实践才行。
奇妙的实验作文篇3
“叮铃铃,叮铃铃。”上课铃响了,只见老师拿着一把尺子走进了教室。
“真奇怪!这节课不是科学课吗?汪老师为什么要拿尺子呀!”
汪老师一言不发,先把准备好的纸撕成碎片,零零星星地放在桌子上,再拿出那把透明的塑料尺,裹在一块毛巾里来回地摩擦,教室里鸦雀无声,所有同学都睁大眼睛,仔细观察老师的实验过程。汪老师的尺子在毛巾上摩擦了两分钟后,用被摩擦的那一头向小纸片靠近,这些小纸片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一块儿想方设法地向着被摩擦的那一段“跳”,有的小纸片“跳跃”成功,紧紧地贴在尺子上;有的小纸片始终没能成功,但从不气馁;有的小纸片一动不动像故意反抗……
当汪老师把尺子向左移动时,大部分小纸片就像“舞女”一样跟着尺子“翩翩起舞”,当汪老师把尺子向右移动时,那些“舞女”又随着尺子“翩翩起舞”。同学们都希望老师把魔力传授给自己,而汪老师却微微一笑说:“我的技巧是使用了静电现象,静电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如脱毛衣时会产生静电,摘帽子时也会产生静电,大家可以照着我的样子,自己去体验一下静电的神奇吧!”
我们都学着老师的样子去做,大部分都成功了,老师写下了这节课的.总结: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当我们用尺子靠近纸片时,尺子有负电荷,纸片有正电荷,在靠近时就产生了相互吸引的现象了。我们恍然大悟,这节课真有趣呀!
不仅学会了静电知识,还了解了静电的奇妙。
奇妙的实验作文篇4
我们摆好容器,架好iPad,开始耐心等待。两小时后,小碗底下出现了“雪糕里冰碴儿大小”的晶体,第八个小时左右,小碗的杯壁上出显了一个“小苔藓”,它可能跟别处很不一样,它开始疯狂生长,直到它长的营养(溶液)都送不到它的末端时,末端呈现白色小毛头,它才停止生长。
当实验进行到第三十个小时的时候,小碗的另一头的“小菜花”的一个小枝因为太重折到水里去了,这样它的.吸水速度就会变快,这个“小菜花”就开始暴长,就这样疯长了两个小时。终于,碗里的营养都被吸干了,所有晶体也都停止停止生长了。
因为我们不知道晶体里的成分是什么,所以我们问了一下爸爸的一位化学专业同学——原子老师,她说隔空观察,根据颜色猜测有可能是碳酸铜,为了验证,她让我们烧一下营养水看看焰色反应是不是绿色;再试试营养水和醋融合起来会不会起泡。我们照做,实验结果:焰色反应是绿色,这点能说明晶体成分里有铜,但是营养水溶了醋没冒泡,说明没有碳酸根。我们把实验现象告诉了原子老师,她说她也猜不出来,家里没有设备能测出晶体成分了。
“菜花”收集起来,下次再溶解,说不定还能用呢。
仔细观察发现,“菜花”的不同位置有不同的颜色和形状。靠窗户的部分又蓝又小,但是感觉结实一点。另一侧,生长特别快,晶体颗粒特别长,呈现青绿色,比较脆弱,经常被自己的重量压垮。另外还发现晶体会在窗台(人造大理石)表面、刮刮画纸上爬行,但是不会在小钟表表面(油漆)上爬行。
奇妙的实验作文篇5
在这个诺大的校园里,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中,一座小小的实验室,坐落在那里。走进实验室的大门,室内没有装药水的瓶瓶罐罐,而是一台精密的电子设备。嘀——耳朵上的蓝牙响了起来,传来一个机械女声:“接到任务,零一,一分钟后将有一位同学到达,请进入他的脑内,消除‘病菌’!是的,我的身份是这个实验室的实验员。“收到!”话音刚落,实验室的门开了。
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男孩捂着脑袋说:“实验员姐姐,我头痛,能帮帮我吗?”我对他比了个OK的手势,在腰间的按钮上按了一下,专业的机甲装备立即自动穿在我身上,我站在实验室中心的大转盘中,圆盘高速旋转,我渐渐消失进入了男孩的脑部。刚进入我就顺着他弯弯曲曲的DNA滑了下来,稳稳地落在他的记忆空间中。这里像是宇宙一般无边无际,各种各样的东西,物件像小行星一般浮在空中,轻轻地落上去,会自动显示出一个透明的显示屏,有关于这个物件的相关记忆事件等。正当我细细地检查着他的`记忆是否损坏,远处传来的巨大声响打断了我,我皱起眉头望向那边,一个瘦小的黑影愤怒地将男孩的记忆物件搬起来砸得粉碎,物件的碎片散落在空中漂浮着,然后消失,同时这部分的记忆也就没有了。
哈!总算找到了根源了!我一跃而起,举起手中的修复棒对向那个黑影放出了光波,黑影发现了我,灵敏地躲闪,随后搬起一个物件攻击我。我躲在一个物件背后,强烈的撞击使我头晕目眩。我飞到空中,奋力向他发动攻击,他没来得及躲,被击中了,我趁此机会拿出收纳盒,把他收了进去。
我返回了现实,按下蓝牙耳机,说:“完成任务!”男孩子走后,我坐在电脑前查看刚刚惊险经历的回放。才发现,那个黑色的身影,正是男孩他自己的内心啊!
奇妙的实验作文篇6
妈妈和我感冒咳嗽时,经常采用拔火罐的治疗方法,当妈妈拔火罐时,我好几次都在一旁观察。治疗师先拿一堆大大小小的透明玻璃罐子放在妈妈躺的床边,然后用镊子夹住一团棉球在酒精里浸湿,接着用打火机点着湿棉球,最后她用点着的棉球在玻璃罐子里搅拌几下并快速将罐口罩在相应的穴位上。这时玻璃罐摸上去还是热的,我有时脑子里会产生疑问:为什么玻璃罐就像被粘在皮肤上掉不下来了呢?为什么我透过玻璃罐看到的罐口处的那块皮肤就像气球一样鼓起来了呢?
本周老师安排同学们回去做实验,我做了好几个实验,其中爸爸从《让孩子着迷的`科学游戏》书中挑了一个简单的实验“手掌吊瓶子”一起做。我们找来一个装过果酱的空瓶子,我先把热水倒进瓶子里,然后把瓶子摇一摇倒掉里面的热水,接着我迅速地把手掌盖在瓶口上,另一只手托着瓶底,爸爸打开凉水冲瓶子,最后等瓶子冷却了,我松开托着瓶底的手,盖在瓶口处的手掌居然把瓶子牢牢地吸住,瓶子吊挂在手掌下面。“为什么瓶子会挂在手掌下面呢?”我心中充满了疑问。
爸爸给我解释道:上述实验的原理和拔火罐是一样的。接着,爸爸妈妈又给我讲了空气的成份、热胀冷缩、大气压等知识。原来玻璃瓶是依靠大气的压力压在手掌、皮肤上的,瓶子里鼓起来的皮肤则是被瓶子里的负气压吸起来的。
通过做科学小实验和观察回顾生活中有趣的现象,带着疑问去找答案,我从中学到了不少科学知识。
奇妙的实验作文篇7
据说,在一个充满3D技术的学校中的实验室中,可以置身于恐龙年代,可以探索原子的奥秘,可以模仿各星球弹跳实验……是不是很神奇?接着,咱们一起去探索一下吧!
进入实验室,四周都是透明的动态墙壁,里面摆满了各种仪器,等你要做某个实验模拟,只需带上一副充满科技感得眼镜,盯着四周墙壁即可,因为那四周的动态墙壁都会给你显示处所做实验模拟的东西,再加上声音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这次,咱们就拿传阅恐龙时代来说吧!
只要一按开始键,带上眼镜,瞬间,四周就变成恐龙乐园,只要你点击某一恐龙,就会出现恐龙资料袋,并与它的内部构造,与如今化石。就连恐龙走路,你也会感到地动山摇。你双击恐龙,就会对它进行详细,解剖,更直观的观察恐龙内部特点。放松,恐龙下蛋,猎食,灭绝等场景你都会看到。是不是很震惊?大家们,不过,还有更神奇的`呢?如:室内侦察这项目。
首先,你先选择侦察地点,确定后,带上眼镜,在原地踏步就可以看到当天地点轻狂,人数,各种地点的大致方位……都会了如指掌。
还有迷你手环,只要选择好地点,点一下手环下方的键就会出现此地点的立体地图,人口哪里集中,哪堵车全都有。
虽说这只是一次提早,但神奇之处足以把我们震撼。
奇妙的实验作文篇8
课堂上王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一项既好玩又有趣的科学小实验,一放学我就迫不急待地回到家邀请妈妈和我一起做这个小实验----鸡蛋浮起来了。
说干就干,我找来了玻璃碗、食用盐、一双筷子、两个鸡蛋,我首先往玻璃碗里倒了多半水,再轻轻拿起鸡蛋,小心翼翼地放进水里,看见清水中的鸡蛋像婴儿一样安静地躺在水底,呼呼大睡起来。我现在兴奋就要准备让鸡蛋浮起来啦!
首先,我向已加入水和鸡蛋的`玻璃容器里倒了许多食用盐,发现盐放进去后就像沙石一样全部沉入水底,我纳闷了:为什么加了盐后,鸡蛋还不能浮出水面呢?
其次,我就倒完盐后进行搅拌,直到搅拌盐化了为止。搅拌时,两个鸡蛋像芭蕾演员一样随着水波优雅地旋转开来。经过很多次地搅拌,伴随着食盐的融化,鸡蛋终于在水面露出了半个脑袋。
最后,我继续一边搅拌一边往进加大量的盐,此刻的水已经变为米白色。突然我发现鸡蛋已经完整地浮到水面上,就像被施了魔法般神奇。但是我还在想鸡蛋为什么会漂起来呢?我带着这个问题去查找了资料,我这才知道:在清水里不停地加盐,此时水的密度就逐渐增大,浮力也就逐渐增大,水的比重超过了鸡蛋比重时,鸡蛋就不会下沉,这就叫“浮力原理”。
通过这次实验,我的收获不少,大家也赶快来试一试吧!
奇妙的实验作文篇9
今天上课,陈老师满面春风的走进教室,左手拿着一个碗,右手拿着一个蜡烛,和一个打火机,同学们一个个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讨论着老师到底拿这些东西干什么事?
陈老师看着我们那一双双不解的眼睛,说:“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做一个实验。”话刚说完,同学们便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老师到底要干什么呢?
实验开始了同学们有的站在椅子上,有的跪在桌子上,还有的蹲下认真观察。只见老师先用打火机将蜡烛底部烧出油,把碗和蜡烛底部连接,接着把水倒进去,最后点燃蜡烛。同学们一个个睁大眼睛,屏住呼吸,伸长脖子,认真欣赏火苗在在跳舞。教师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见,生怕发出一丝声音,把火吓灭了。
不一会儿,蜡烛烧到与水面的高度一样,火苗还在欢快地跳跃着。又过过了5分钟,火吧蜡烛掏空了,但火还是没有灭掉,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仔细观察一下,火苗在水中燃烧,但是火苗的.四周有一层保护膜。我产生了好几个疑问:火在中间燃烧,蜡烛的保护膜怎么形成的被?水又怎么不会到火里去?带着疑问,我和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最后还是陈老师为我们揭开了谜底。
做完了这个实验,我受益匪浅,不仅是知道了这个道理,而且还明白了:只要多动手,多动脑,就一定会有许多的新发现。
奇妙的实验作文篇10
今天,老师神神秘秘地走进教室,满脸笑容的对我们说:“今天我们来做一个试验:一小纸用手完全对折不能超过九次。”老师这句话还没说完,台下的同学们就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只听一位同学满脸怀疑地说:“不可能,我肯定可以的!”老师摇了摇头。
接着老师发给每个人一小小纸,让大家开始做试验。大家都特别兴奋,一把抓起纸像手上抹了油似的折了起来,“这不可能,换一种折法肯定可以。”小晴高声喊道。我也希望能够得到第九次,但是大家试了好多次,却没有一个人能折到第九次。
老师看大家谁都不服气,又从办公室里拿出一些报纸,我心想,这么大的.报纸折二三十次都不成问题。“第六次,第七次!”小雪大喊道,我觉得小雪在炫耀,就也加快速度喊道,“第七次,第八次。”可不管怎么折,都没人成功,可谁也不想放弃,此时老师自信满满地公布答案:“其实不管什么纸,都是不可能用手完全对折超过九次的。”
可大家就是不甘心,老师没办法,只能拿出最轻薄的餐巾纸给我们试,我哈哈一笑,还摆出了一个思考的动作,喃喃细语:“又软又轻的纸巾,谁都可能折九次啦!老师,你就等着打脸吧!”可是我咋横折竖折都不行呢,最后只能放弃,终于大家也都放弃了。
原来一小纸真的对折不能超过九次呀!
奇妙的实验作文篇11
我做过许多奇妙想的科学实验,令我最感兴趣的是那次用液体做的实验。
我先轻轻地拧开水龙头,让谁一滴一滴的倒到透明的玻璃杯中,我想:哈哈!第一步就顺利,那么接下来的几步不就更顺利了!接着我打开花生油瓶子,斜着让油一点点的倒在杯中,接着用筷子把它们搅拌起来,水和油融合在一起了,可是过了一会儿后就分开了,变成了两层液体:第一层是花生油,第二层是水;我想了想:咦!要不,我再倒一些酱油,看看会发生什么?我又在杯子里倒了一些酱油,搅拌了一下,酱油和水溶合在一起了,但是没过多久却变成了三层:第一层是花生油,第二层是酱油和水融合在一起的液体,第三层是蜂蜜。我想:为什么不同的液体混合在一起,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真叫人琢磨不透呀!为了弄明白这样的.道理,我便把这杯奇怪的液体拿到爸爸面前,问道:“爸爸,你看,为什么不管我怎么搅拌这些液体,他们都不会融合在一起呢?”爸爸仔细瞧了瞧这些液体,然后笑着对我说:“儿子,你想想这些液体有什么区别呢?”
于是爸爸给我找来了三个大小完全一样的杯子,将花生油,酱油溶液和蜂蜜放满这三个杯子,让我感受这三个杯子中物体的轻重,我发现装了蜂蜜的杯子最重,放了花生油的杯子最轻。爸爸说:“这三个杯子体积相同,重量却不同,说明这三种液体密度是不一样的。越重密度越大,越轻密度越小,密度大的就会在最底层,密度小的就会在最上面。”
啊!这杯“神奇”的液体,让我懂得了液体不想溶是与密度有关系,也让我懂得了: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让我们解开这个“谜题”,所以说我要继续寻找科学的奥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