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预防与治疗(收集3篇)
肝病预防与治疗范文篇1
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我们可以预期:对多数肝癌的预防将成为现实。通过对易感基因的检测,将有可能告诉你,哪些人群容易得肝癌:多数肝癌病人将可能在早期被发现,那时,医生将不仅可以告诉病人是否得了肝癌,还可以告诉开刀以后是否容易复发转移。有效治疗肝癌的办法,不仅有手术,还有各种各样的局部治疗;微创手术将可能代替一部分传统的手术;随着“脑死亡”的立法,转基因动物研究的深入,肝移植在肝癌治疗中的地位将上升;预防肝癌的复发转移将出现一些有效的办法,其中也包括基因治疗。总之,攻克肝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肝癌仍将是一个需要认真对付的疾病。100年后,仍将可能有人死于肝癌,但对肝癌“闻而生畏”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了。
对于癌症,人们期望的主要是两条:一是最好不生癌,也就是预防;二是生了癌最好不转移,癌不转移就如同良性肿瘤,一般不会致命。而前面一条是最为根本的。本文主要从这两个方面加以阐述,当然,还有大家关心的治疗问题。
预防肝癌将成为现实
要预防,首先要有的放矢。肿瘤流行病学家毕生致力的就是找出癌的元凶。20世纪60年代,人们发现了后来被证实的肝癌两大病因因素――乙型肝炎病毒和黄曲霉毒素。现在大家知道,病毒性肝炎有甲、乙、丙、丁、戊、庚和输血传播的病毒(TTV)等多种,而其中与肝癌有关的主要是乙型和丙型两种。在我国,几乎所有的肝癌病人都有乙型或丙型肝炎感染的背景;有乙型或丙型肝炎感染的人群患肝癌的机会要比没有感染的人群高10倍以上。此外,霉变花生和玉米所富含的黄曲霉毒素是另一个重要因素。我国农村肝癌还与饮水污染有关,其中一种水藻毒素――微囊藻毒素是很强的促肝癌物。饮酒,在西方和我国北方也是因素之一。吸烟也有一定的关系,它和饮酒还有协同作用。非洲黑人食物中含铁过量者的肝癌危险性是没有铁过量者的4倍。以上所述都属于环境因素。另外,肝癌病人常是一家人几代都患肝癌,这可归咎为“遗传易感性”,属于内因。肝癌的形成就是各种环境因素和遗传易感性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在不同的地区,可能有不同病因的组合。例如,意大利肝癌的病因分析:大量饮酒占四成半,丙型肝炎占三成半,乙型肝炎占两成;而我国则以乙型肝炎为主要背景。
预期在21世纪,肝癌将有可能预防,肝癌的发病率在我国将明显下降。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学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就提出了“改水、防霉、防肝炎”的肝癌预防七字方针,即:农村饮水由宅沟水和塘水改为深井水和自来水;防止粮食霉变,尤其是花生和玉米的霉变;预防肝炎,尤其是乙型肝炎。这个方针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因为有些肝癌多发地区,如江苏启东的一些地区,实行这个方针后,已经初步看到肝癌发病没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其中,饮水由塘水改为深井水后,效果最为明显。
更为重要的是,开展对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已初步看到肝癌发病有减少的趋势,当然,这一措施的最明显效果可能要等上几十年。因为,乙型肝炎疫苗接种降低肝癌发病主要是通过减少乙型肝炎的发病而达到的。我国对新生儿的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已成为一项国策,在城市,约90%以上新生儿获得乙肝疫苗的接种,在农村也达半数以上,而我国肝癌又以乙型肝炎为主。因此,如果下一代乙型肝炎明显减少,必将导致肝癌发病的减少。可惜的是,乙型肝炎疫苗只能预防乙型肝炎,而不能预防丙型肝炎,所以,用乙肝疫苗只能减少乙型肝炎相关的肝癌,而不能减少丙型肝炎相关的肝癌。
我们说,21世纪肝癌有可能预防,是因为应用干扰素治疗乙型和丙型肝炎后,这些人群发生肝癌的也明显减少了。文献中已有报道,同样是乙型肝炎引起的肝硬化,如果用干扰素治疗,10年后这些病人发生肝癌的只占7%;而没有用干扰素治疗的,发生肝癌的达30%。同样,用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引起的肝硬化也有类似的结果,10年后经干扰素治疗的病人只有不到8%发生肝癌;而没有用干扰素治疗的,发生肝癌的超过10%。干扰素治疗乙型或丙型肝炎之所以能减少肝癌发生,是因为干扰素可以通过控制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减少急性肝炎发展成慢性肝炎的几率,并减少或推迟肝硬化的发生,从而减少肝癌。现在,除干扰素外,还有其他药物可以治疗乙型肝炎,如:拉米夫定;也有可治疗丙型肝炎的,如:利巴韦林。不过,这些药物的治疗是否也能导致以后肝癌的减少,还要通过时间来验证。
最近,还发现一种治疗血吸虫的药物――奥替普拉,可在大鼠中抑制黄曲霉毒素B1所诱发的肝癌。另外,饮绿茶也可能减少黄曲霉毒素引起的肝癌。因此,用这类方法做“化学预防”也是有可能的。另外,如果注意戒烟和减少饮酒,肝癌发病还可能进一步减少。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总有一天可以根据基因的检测,划分出肝癌的“易感人群”,然后对这些人群进行监测并采取预防措施,也可能再进一步减少肝癌的发病。当然,上面的措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肝癌的发生,而如果能综合持久地应用,大幅度降低肝癌的发病,特别是乙型肝炎肝癌的发病,是完全可能的。
21世纪肝癌治疗的图景(1)
在上个世纪,肝癌的治疗曾经长期以手术切除独霸天下,因为只有切除才有可能获得根治。化疗和放疗尽管也与手术切除在20世纪50年代应用到肝癌的治疗中,但基本上没有长期生存者。到了20世纪80年代,由于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技术的进步,加上对治疗生物学概念的更新,各种局部治疗应运而生。例如,20世纪70年代初,我们率先开展了肝癌的冷冻治疗,用-196℃的液氮将肿瘤“冻死”。后来,可以在大腿根部的股动脉内插入一根细管,在X线的引导下,插到相关的动脉,然后通过这根管子注入抗癌药和一种可以堵塞血管的“栓塞剂”,一方面切断供应肿瘤的血液,另一方面使肿瘤得到较高浓度的抗癌药,是一种将肿瘤“饿死”和“杀死”的方法。这种疗法称“经导管化疗栓塞”。又如:可以通过超声引导,直接将针经过皮肤插入肿瘤内,再注入可以使肿瘤发生凝固性“坏死”的无水乙醇,这种疗法称“经皮(瘤内)乙醇注射”。同样,由超声引导,在瘤内插人微波天线,可以进行微波固化治疗。新近,还可以用类似的方法进行射频治疗。此外,高功率聚焦超声是一种发展中的方法,都属于将肿瘤“热死”的方法。近年,由于电脑技术的进步,放射治疗也可以做到尽可能只“照死”肿瘤,而少损伤正常组织,这就是“三维适形放疗”,它可以根据肿瘤的大小改变照射面和照射剂量。同样,在最近的20年,生物治疗将被正式提升为居手术、放疗和化疗之后的第四大疗法。尽管目前还看不出生物治疗的明显作用,但是它在21世纪将具有战略意义。
肝病预防与治疗范文篇2
关键词脂肪肝治疗预防
材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统计分析我院2001~2005年2358例健康体检者中诊断为脂肪肝2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7例(55.5%),女118例(44.5%);年龄23~76岁,平均49.5岁。
265例患者均通过询问病史、血脂、血糖、肝功、彩超检查及入院前后的CT比值确定,证实均为脂肪肝患者。
临床表现:脂肪肝并非临床上一种独立性疾病,起病隐匿,大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轻度、非酒精性脂肪肝尤其如此;少数患者可有腹部不适、右上腹隐痛、乏力等,肝脏常轻度肿大。脂肪肝的临床表现与肝脏脂肪浸润程度成正比,根据肝脏脂质含量占肝湿重的比率或肝活检组织病理切片脂肪染色镜检,可将脂肪肝分为轻度(含脂肪5%~10%或每单位面积有1/3~2/3的肝细胞脂变)、中度(含脂肪10%~15%或2/3以上肝细胞脂变)和重度(含脂肪15%以上,或几乎所有肝细胞均发生脂肪变)三型[1]。
方法[2,3]:肥胖:正常成人标准体重=[身高(cm)-100]×0.9,超过标准20%为肥胖。BMI(kg/m2),女≥25,男≥27;腰围/臀围女≥0.90,男≥0.94。空腹血糖、血脂:禁食12小时后,取空腹静脉血血清。高血糖空腹血糖≥6.1mol/L,高血脂甘油三脂≥1.7mol/L和(或)胆固醇≥5.7mol/L。
嗜酒:女性饮酒量≥40g/日,男性≥80g/日连续5年以上。40g酒精相当于50度白酒100ml。或短期大量饮酒100~200g/日连续10~12天。
脂肪肝:B超是脂肪肝诊断的首选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其表现为肝脏轻度或中度肿大,肝区密集光点,回声稍增强,分布不均匀,肝区前段较密集,肝后段回声衰减,光点稀疏,整个回声显示透声性差,似有一层“薄雾”。肝内血管明显减少,门静脉分支回声减弱[4]。B超可检出脂肪含量>30%的脂肪肝。肝脂肪含量≥50%,B超敏感性达90%CT:脂肪肝表现为肝脏密度(CT值)降低。根据CT值脂肪肝分为轻、中、重度三型,轻度(28~64HU)、中度(12~44HU)、重度(
结果
脂肪肝发病率:普查2358例健康体检者,发现脂肪肝265例,脂肪肝的患病率在11.24%。男性发病率6.23%,女性发病率5%,与近年的国内文献报道相近。高发年龄为23~40岁,平均31.5岁。
临床特点:无任何临床症状者182例占68.7%,有临床症状者83例,占31.3%。多数仅表现为右上腹部轻度不适,乏力。265例脂肪肝中轻度97例,占36.6%,中度156例,占58.9%,重度12例,占4.5%,经治疗后轻中度脂肪肝患者病情明显好转。
脂肪肝与肥胖、血糖、血脂的关系:肥胖性脂肪肝141例,占53.2%,酒精性脂肪肝52例,占19.6%,糖尿病性脂肪肝45例,占17%,其中合并肥胖29例,占64.1%,高血脂症脂肪肝21例,占7.9%,其他原因(如药物)脂肪肝6例,占2.3%。
讨论
超声引导下肝穿活检组织学检查是脂肪肝诊断的金标准,特别是诊断局灶性脂肪肝的重要方法。因此对于肝酶学持续异常、肝硬化及重型脂肪肝患者,应积极说服其接受肝穿检查,提高早期诊断水平及治疗水平。
积极全面持久的治疗:脂肪肝近年来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治疗上应以及早治疗,防止并发症,改善其预后为原则。因此治疗上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祛除病因为治疗之本,如限酒、慎重用药、限脂饮食;②脂肪肝与心理因素及不良行为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应将心理及行为治疗作为防治脂肪肝的重要措施之一。⑨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必须严格戒酒;④调整饮食结构,合理搭配膳食,培养良好饮食习惯,控制饮食热卡的摄入总量,提倡高蛋白、低脂、低糖饮食,应注意长期贯彻于生活中,贵在坚持;⑤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控制体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⑥积极治疗原发病,糖尿病性脂肪肝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高血脂症患者除控制饮食,还可联合应用降脂药物。
合理的预防:从本组资料可以看出,一旦发生脂肪肝,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因此我们认为脂肪肝的预防意义大于治疗意义。预防脂肪肝的重点在于饮食结构的合理性,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限制饮酒,低脂、低糖饮食。科学的运动在预防脂肪肝方面也具有积极的作用,特别对于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症患者。此外科学普及脂肪肝常识,使人们对脂肪肝的危害性有更充分的认识,对预防脂肪肝也会起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ShethSG,GordonFD,ChopraS.Nonalcoholicsteatohepatiits.AnnInternMed,1997,126,137-145
2中华肝脏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酒精性肝病诊断标准(草案).中华肝脏病杂志,2001,9(5):264
肝病预防与治疗范文篇3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内科;护理干预
作者单位:450007郑州市中医院原发性肝癌是指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癌变,是恶性肿瘤疾病之一,其死亡率位居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第三位,我国是肝癌的高发国家,肝癌的有效治疗及病情控制对提高患者生存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1]。我院依据文献,对原发性肝癌行内科护理干预,观察其临床疗效,旨在为护理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自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3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49~71岁,平均年龄(61.2±4.6)岁;患者中男22例,女9例;肝癌组织大小为3cm×4cm×4.6cm~5cm×5.6cm×6.1cm;11例患者有酗酒史。
1.2诊断及纳入标准全部患者均经CT及MRI影像学观察,并结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临床症状确诊,未出现严重转移。
1.3方法患者入院时详细了解患者过往病史,生活习惯等,评估患者目前身体健康情况,向患者讲解治疗情况及临床效果,注意对患者生活习惯进行纠正,尤其是有酗酒史患者应注意戒烟;在饮食方面,可建议患者饮食以高热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少食多餐;适当给予静脉滴注以加强患者机体抵抗力;黄疸患者给予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维生素K1,改善患者肝凝血功能,预防大出血。给予适当的保肝药物治疗[2]。
行常规检查,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防止呼吸道感染;指导患者咳嗽、咯痰、呼吸等技术,严密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情况,注意并发症的预防。
给予患者适当心理护理干预,详细讲解治疗及医院相关情况,耐心解答患者疑问,消除患者因病情而出现的焦虑、恐惧等心理,注意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方式与方法,及时有效地疏导患者,适当地引导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其达到最佳治疗状态,积极有效地配合治疗的进行,保证治疗的顺利。
患者出院后注意嘱患者合理进食,进食富含蛋白的食物,及新鲜水果;有酗酒史患者应提醒戒酒;要求患者保持愉快心情;保持排便通畅;注意服用护肝药物,定期行肝功能检查;注意预防血氨增高。
2结果
经护理后,本组患者均获得有效治疗,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其中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经积极治疗后,均获得痊愈并出院。
3讨论
近几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肝癌的临床疗效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也为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组研究中,选择31例患者进行综合护理,观察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在护理过程中,患者入院进除常规向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住院注意事项外,还应注意了解患者病情、病史及生活习惯情况,详细掌握患者病情,这是给予患者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的基础,可针对患者生活习惯情况给予一定饮食等方面的指导,可指导患者按少食多餐的形式进食;在情感上注意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密切观察患者心理情绪状态,在此注意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在患者心理疏导过程中,注意家属的配合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住院期间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及病情发展情况,对患者临床表现进行严密监控,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发热、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等均是肝癌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多为肿瘤内凝固性坏死而导致的吸收热所致,胃肠道反应主要是抗癌药物的毒副作用所引起,注意观察患者皮肤、意识状态等,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发现异常应立即告知医师[3]。
患者临床护理还应注意出院后的自我保健,指导患者保持乐观、向上的心理情绪,研究指出,良好的心态对于病情的延缓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饮食调节,保持保肝药物的应用,注意定时复查,以明确病情情况,做好进一步治疗工作。
总之,原发性肝癌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心理调节、饮食指导、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以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徐凤华.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护理体会.中国实用医药,2012,7(6):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