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满意度调研方案(收集3篇)
家电满意度调研方案范文篇1
摘要:以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优化昌波电站平面总布置,以技术经济学原理和价值思维理念主导水电站前期设计优化和前期投资预控制,以超前思维全面布局有效防范投资控制风险,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昌波水电站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作高质量发展,昌波水电站建设业主方用高质量发展理念创新管理昌波水电站前期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管理创新;昌波水电站;可研阶段
1引言
2015年10月,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2015年10月29日,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鲜明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2016年1月29日,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2017年10月18日,强调,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前增写“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指明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
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根本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直面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只有贯彻新发展理念才能增强发展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新发展理念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昌波水电站坝址位于苏洼龙至昌波(麦曲河口)河段上,坝址处控制流域面积184436km2,多年平均流量为952m3/s。电站采用混合式开发,正常蓄水位2387m,相应库容0.167亿m3,调节库容0.081亿m3,电站装机容量826MW,年发电量(联合运行)44.86亿kWh。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3年立项开展金沙江上游河段水电规划。成勘院于2004年11月完成了《金沙江上游干流河段水电规划项目策划书》,2005年3月完成了《金沙江上游干流河段水电规划勘察设计大纲》。2012年7月2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发改办能源[2012]2008号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金沙江上游水电规划报告的批复》下发,原则同意《金沙江上游水电规划报告》。
2007年3月开始金沙江昌波水电站前期勘测设计工作,2016年9月开始昌波水电站预可行性研究及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设计工作。2017年10月,《昌波水电站预可研报告》通过审查,2018年9月,昌波水电站预可研报告正式收口并出具预可审查正式意见。2019年9月底完成可研阶段《枢纽布置比选专题报告》、《正常蓄水位专题报告》、《施工总布置专题报告》,2019年10月8日~12日通过内部审查,2019年10~11月,《昌波水电站可行性研究阶段枢纽布置比选专题报告》通过咨询,《昌波水电站可行性研究阶段正常蓄水位选择专题报告》和《昌波水电站可行性研究阶段施工总布置规划专题报告》通过审查。
自2006年昌波水电站可行性研究工作开始以来,华电金沙江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昌波分公司(以下简称“昌波分公司”)以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优化昌波电站平面总布置,以技术经济学原理和价值思维理念主导水电站前期设计优化和前期投资预控制,以超前思维全面布局有效防范投资控制风险,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昌波水电站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作高质量发展,昌波水电站建设业主方用新发展理念创新管理昌波水电站前期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命运多舛,,,
2以绿色生态发展理念贯穿可研阶段全面工作
合理优化总平面布置
本工程在对施工总布置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得出推荐方案,现对比选内容分述如下:
(1)定量分析的内容:
①交通道路、桥梁的工程费用;
②主要物料运输的工程费用;
③渣场沟水治理工程费用;
④征地移民搬迁费用。
(2)定性分析的内容:
①布置方案能否充分发挥施工工厂的生产能力;
②能否满足施工总进度和施工强度的要求;
③施工设施、站场、临时建筑物的协调和干扰情况;
④施工分区的合理性;
⑤征地移民搬迁的社会稳定风险等。
综合比较分析,两个方案均能满足工程建设需要,但右岸渣场方案较优,因此选择右岸渣场方案作为本工程施工总布置推荐方案。具体方案如下:
(1)首部枢纽区施工布置以坝址下游右岸台地为主,临建设施中的砂石混凝土系统、堆料场、综合加工厂、机械修配厂、综合仓库和机电拼装场等布置于此。业主现场建设管理营地和首部枢纽区施工营地等布置在左岸罗绒西沟口台地,距离主沟道较远。首部枢纽区上下游两岸通过1#临时桥和2#永久混凝土桥进行联系。
(2)由于本工程引水线路较长,在引水系统各相关施工支洞口附近分别布置有供风、供水、排风及混凝土系统等相关的施工设施。另外,本工程施工变电站、厂区砂石加工系统布置在格拉轰曲沟对岸的台地上。本工程唯一的渣场——格拉轰曲沟渣场位于格拉轰曲沟内,渣场和左岸施工区通过3#永久混凝土桥进行联系。
(3)厂区施工布置以厂址上游左岸的厂坝连接公路边的缓坡区域为主,厂区工程临建设施中的机电金结拼装场、施工辅助企业、施工营地、综合仓库等等均布置于此,尾水出口下游侧的出线平台空地上布置4#混凝土系统。
减少装机,增加生态机组,
调整移民征地范围
优化减少取料场:结合增加厂区开挖、优化洞挖料等、避免对王大龙村安全影响
为节约工程投资,减少弃渣,工程优先利用工程开挖渣料,根据有用渣料的分布情况,本工程有用料储量为352.01万m3,大于料场规划开采量291.13万m3。根据开采条件,运输条件,弃渣堆放条件及回采等综合因素分析,工程有用渣料的回采加工综合损耗率取15%,则有用渣料利用量为299.21万m3,大于设计需要量232.9万m3。因此,工程开挖有用渣料满足工程需求。
优化增设集中弃料场
本工程可供规划渣场的冲沟有4条,分别为左岸的罗绒西沟和右岸的萨里西1号冲沟、格拉轰曲沟、达曲沟。
“集中式”渣场布置:选择1个合适的渣场,坝、厂及引水隧洞的开挖渣料均集中运至此集中弃渣场地。左岸的罗绒西沟和右岸的格拉轰曲沟两沟沟谷深广,沟底纵坡较缓,沟内容积充足,均具有充足的堆渣空间,从地形地质条件方面来说,均适宜作为本工程弃渣场,根据实际地形和初步估算,选择其中任一冲沟规划渣场均可满足整个工程弃渣需要。
“分散式”渣场布置:按照开挖渣料就近堆存的原则在靠近首部是枢纽、引水隧洞及长区附近的合适位置分别设置多个渣场。根据前述场地条件进行规划布置,在萨里西1#冲沟可规划容量为200万m3的渣场,在厂房对岸的达曲沟可规划容量为100万m3的渣场,剩余约800万m3的容量由左岸的罗绒西沟或右岸的格拉轰曲沟承担,“分散式”布置方案渣场分散,出渣道路布置多、渣场治理费用高、风险分布广,与“集中式”布置方案相比并无明显优势。
通过上述初步分析,本工程区内现有场地不具备布置“分散式”渣场的地形条件。
因此,本工程渣场布置采取“集中式”布置方案:选择左岸的罗绒西沟和右岸的罗绒西沟作为渣场规划比较方案。
环境的可持续性生态的维度: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
耕地红线
生态红线
3以价值思维理念主导电站前期投资预控制
变四条隧道为两道
本工程引水隧洞投资占比大,长引水隧洞对整个工程的经济指标影响显著。根据引水隧洞规模,结合国内当前的施工水平,引水隧洞可在2条洞、3条洞中选择。
2条洞和3条洞方案引水系统布置格局相同,引水隧洞、调压室及压力管道数量和规模不同。3条洞方案和2条洞方案的引水隧洞开挖洞径相差不大,均可常规施工,3条洞方案开挖洞径略小,开挖施工难度稍小,但3条引水隧洞增加了施工组织管理的难度;引水隧洞含调压室是控制本工程工期的关键线路项目,虽然3条洞方案的单洞工程量较2条洞方案少,但增加了调压井,且调压井规模较大,2条洞方案在调压室施工工期上占优势。由于引水隧洞长度达到10.94km,3条洞方案较2条洞方案的引水隧洞工程量增加较多。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考虑二洞方案隧洞规模与目前国内已建或在建同类工程基本相当,故本阶段推荐采用2条洞方案。
调线优化
昌波电站引水隧洞较长,引水线路布置主要受苏洼龙-王大龙-曾大同断裂和罗绒西沟制约,开发方案研究阶段、预可研阶段结合地形地质条件、河道走势,施工条件,工程投资,对左右岸线路进行了布置和比较。预可研阶段着重对左岸折线方案和直线方案进行比较,推荐直线方案。本阶段阶段在直线方案的基础上,对过罗绒西沟段进行深入论证,增加地质钻孔,将直线方案尽量向河边外移,进一步优化引水线路长度。
优化导流洞结合非常泄洪洞布置
泄洪洞由导流洞改建而成。布置于右岸,过水断面为14.5×15.0m(宽×高),洞长701.78m,进出口高程分别为2362m、2360m,底坡i=2.876‰。
过坝交通洞的优化思路与协调:协调省交通设计院和省交通公路局结合G215设置坝址区、厂区过坝交通洞
国道215设计单位根据我项目部的建议方案,按国道215设计要求,重新拟定了国道215过昌波电站坝区段的详细设计方案。经项目部复核、对接,其最终隧洞走线方案可以满足昌波水电站设计要求。
厂区交通洞不忧民设置;洞口设置在上游侧
进厂交通洞原方案考虑从麦曲河侧进洞,考虑到麦曲河内居民较多,从尽量减少工程建设对社会环境影响较小的角度,将进厂交通洞洞口调整到金沙江侧,整个厂区施工期和运行期对社会不利影响都可以减少到最低。
4以超前思维全面布局有效防范投资风险
隧道地质:G215开挖研究
TBM隧道掘进研究
昌波水电站引水隧洞入口区需跨越苏洼龙-王大龙-曾大同断层,且隧洞中后段围岩整体稳定性较差,裂隙和小断层发育,易造成围岩变形与塌方危害;隧洞最大埋深达1100米,存在高地应力岩爆的可能;外水压力高,存在高涌水的风险;出渣料粒径较小,不满足大坝骨料级配需求;引水隧洞直径较大,缺乏相关工程案例参考经验,一旦发生施工突发事故,难以快速处理和解决。不推荐昌波水电站引水隧洞采用TBM法施工,推荐采用钻爆法施工。
工程进度仿真研究
本工程2条长引水隧洞施工对电站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何选择技术上成熟先进可靠、施工风险小、工期较短、投资合理、工期保证率较高的施工方案是引水隧洞施工需要解决的技术方案问题。
本工程引水隧洞具有深埋长大隧洞的特点,对于引水隧洞的钻爆法施工,结合施工通风、出渣方式、衬砌方式、施工排水、开挖方式、横通洞利用程度等因素,可以组合成许多施工方案。对于本工程来说,如果采用钻爆法施工,有布置施工支洞的条件,必定要布置合适数量的施工支洞以实现“长洞短打”节约工期的目的,根据枢纽布置和隧洞沿线地形地质条件,施工支洞布置方案调整余地不大,因此在进行引水隧洞施工方案比选时,前提是施工支洞布置方案已经选定,不参与引水隧洞施工方案比选。为满足施工需要,调压井轴线上游引水隧洞共布置4个施工支洞,与1#引水隧洞的交点桩号分别为引(1)0+481.15m,引(1)3+582.99m,引(4)7+372.83m,引(4)11+038.27m,其中2#、3#施工支洞控制主洞段长度最长,达3.8km。
倡导筹建期工程以施工图招标
5以技术经济学原理组织开展设计优化工作
宏观控制:技术可行、经济指标优良
激发勘探设计人员主观能动性
G215隧道地质
优化斜井为竖井:减少斜井开挖、支护难度,汲取苏洼龙教训
创新要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
技术经济完美结合,研究技术方案经济效益和经济效率问题,,研究技术领域内资源的最佳配置,寻找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组合以求可持续发展
6以高质量发展理念主导昌波水电站前期工作正常推进
社会的维度:社会发展,社会和谐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无污染、噪音,,,
超前谋划布局前期工作推进时序,,前期工程时序、环境水保优先
家电满意度调研方案范文篇2
【关键词】电网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分析;思考
经济要发展,电力要先行,电力行业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因此,我们国家比较重视电网建设。电力企业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正常的用电需求,实现效益最大化,应认真分析电网建设投资与收益的关系,准确合理安排投资计划,力求节约投资成本,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一、电网建设投资计划分析注意事项
电网建设正式实施前,电力企业应对各项内容进行详细研究,成立由电力企业各专业资深专家组成的评估小组,对电网建设的可行性进行充分的论证分析,尤其对电网建设过程中涉及的财力、人力、物力等编写详细的控制计划,从而达到节省投资成本的目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两点内容:
1、确保电网建设投资计划的科学性
电网建设投资计划除了研究其是否可行外,还应确保电网建设投资计划的科学性,这就需要电力企业的相关领导做决策规划时实事求是,从经济、政策、技术等方面对投资计划进行全面的把握。电网建设投资前,由电力企业计划部门牵头成立专门的调查小组,对城市用电规模,负荷情况进行详细深入的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然后进行充分的研究和整合,在此基础上编制详细的电网规划方案和投资计划,并将其融入当地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另外,电网投资建设方案分析时也应遵守实事求是的原则,避免行政干预电网投资建设方案,从而实现科学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提高电网建设性价比的目标。
2、确保电网建设投资计划的高效性
电网建设项目除了加强对现实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外,还应严格遵守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以此确保电网建设投资计划的高效性,应按照审批程序实施,并通过建立项目法人责任制,对电网建设项目的必要性进行严格的审核。通过审核,确定最佳电网建设方案后应对建设管理人员进行详细的分工,建立项目负责制,为保证电网建设的高效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电网建设投资计划存在的问题
电网建设投资计划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制度、建设环境以及规范建设与用电需求三个方面。
1、制度方面
现在电网建设项目施行核准(备案)制,即国家和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程序决策电网建设项目后,将其纳入投资计划中,然后在选址选线、环境评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获得相关资料后,才会批准允许建设,很显然这些工作的进行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且核准(备案)的要求较高,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无疑给确定电网建设的核准(备案)时间带来较大难度,使编制电网建设年度投资计划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2、建设环境方面
国家相关电网建设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加上人们的维权意思不断提高,给电网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带来不少难度。例如,建设项目征地与青苗赔偿之间的矛盾时常发生,严重阻碍了电网建设项目进度,使电网建设项目投资计划无法顺利完成。另外,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电网建设施工过程中常常发生政府部门需要更改线路工程路径的情况,也导致电网建设项目投资计划无法执行。
3、规范建设与用电需求方面
电网建设必须遵守国家的相关规定,并按照一定程序办理电网建设手续,且只有经过相关部门批准同意才能施工。另外,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电需求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限制因素容易引发供需不平衡的矛盾。
三、电网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应对策略
为了确保电网建设的规范性,我国电力企业应加强与先进国家(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比如新加坡、日本和香港等,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提高企业综合技能,以保证电网建设满足日益增长的负荷需求。除此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加强投资计划与规划融合,编制合理的投资计划
加强投资计划与规划融合,编制合理的投资计划,以保障电网规划目标的有效落实。即需要充分认识电网建设项目投资是一项政策性、综合性以及专业性较强的工程,要求编制年度投资总计划时应以经济效益(企业考虑经济增加值)为中心,并对实际情况进行全面把握和充分的论证以及综合计划测算,通过制定详细的计划和预算,将投资计划和规划进行有机的融合,同时,调整不同环节的投资比重,协调电力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各部门抽专家组成专家库,重大项目需经专家委员会充分论证,为年度投资计划的落实铺平道路。
2、保证投资计划的执行力度,完善电网建设管理体系
电网建设工程量大,涉及专业知识强,因此为了保证投资计划的执行力度需要建立健全电网建设管理体系。要求电力建设项目计划下达后,根据电网建设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年度计划,并将其细分到季度计划和月计划之中,要避免出现年底扎堆投产和支付工程款的情况。同时做好电网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尤其注重工作计划部署、施工进度控制、图纸交付等方面工作。施工过程中通过采用跟踪、监督和调查等方法,确保每个环节都在监督之中,针对未按计划完成的施工内容,应协调不同部门间的关系,以此保证电网建设各环节质量满足整体电网建设目标要求。定期召开电网建设工程协调会,及时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除此之外,明确电网建设负责人的职权,并对其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发现其工作问题应进行处罚,对于在工作中表现比较突出的人员,应进行物质和精神的奖励,做到赏罚分明,以保证投资计划的执行力度。
3、加强电网建设资金控制,充分考虑投资成本结余
电网建设投资计划管理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因此,应加强电网建设资金控制,一般不允许有超概算的情况发生,充分考虑投资成本结余。为此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保证电网管理符合逻辑,根据电网建设的面临的实际环境,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施工,合理配置施工资源,提高施工过程中人力、物力的利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成本开支;其次,善于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加强电网建设项目的管理,保证电网建设投资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
四、总结
为了使电网建设实现最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本文对电网建设项目投资计划进行分析,探讨了电网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措施,总结了电网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分析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从而使电力企业在电网建设项目立项之前,做好充分的投资分析,保证其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创造最大的价值。
家电满意度调研方案范文篇3
摘要:在分析了暖通空调系统负荷优化控制策略后,对冰蓄冷空调节能技术、变风量节能技术研究、变频调速节能技术等智能楼宇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节能降耗技术措施,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
关键词:智能楼宇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节能降耗
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智能楼宇建筑面积和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楼宇建筑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其在使用过程中是一个典型的能源消耗大户,在社会能源消耗总量中占据很大比例。据大量统计文献资料和实际工作经验可知,楼宇建筑运行能耗约占全国发电总量的25%左右。因此,在能源供应紧张的今天,建筑节能已成为我国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研究的一个重点。楼宇建筑能耗往往是使用过程产生的能耗,尤其对智能楼宇建筑而言,其内部暖通空调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能耗占据整个楼宇建筑能耗的60%以上,同时随着智能楼宇综合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暖通空调系统运行能耗在建筑能耗中所占比例还呈现上升趋势。我国城乡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新建建筑面积也在逐年增多(目前年增长率已超过15%),但由于受建筑行业传统建设理念、建设技术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智能楼宇建筑暖通空调系统标准较国外一些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在运行能耗方面依然呈现增长趋势。建筑节能是我国各种节能技术方案中潜力最大、最为经济有效的节能措施,可以有效缓解我国能源紧张局面,解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与能源供应紧张间最有效节能技术措施之一。暖通空调节能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环节,在智能楼宇建筑节能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建筑暖通空调工作人员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暖通空调系统负荷优化策略研究
智能楼宇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负荷主要包括冷负荷和热负荷两大类,空调系统负荷统计计算的准确性、可靠性直接决定着整个暖通空调系统设计方案和运行管理过程中能否具有安全稳定、节能经济高效技术水平。在智能楼宇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设计时,空调负荷统计计算量是确定空调系统设计方案和选择空调设备型号、容量、以及控制方案策略的最重要数据信息,而在暖通空调系统后期投运过程中,空调系统负荷量的大小、波动变化趋势等直接关乎到整个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综合运行管理费用。合理准确的空调系统负荷数据信息不仅可以保证整个设计方案满足智能楼宇建筑室内温度、湿度等具备良好舒适度,同时还可以采取合理的优化控制跳读方案,设计出科学合理的空调系统优化控制方案,降低建筑物内部暖通空调系统综合能耗,提高暖通空调系统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长期以来,在楼宇建筑空调系统设计过程中,通常采用估算法进行暖通空调系统负荷量估计,这样在设计过程中往往采用最大负荷量来进行暖通空调控制方案设计和设备容量选型,从而造成所设计出的暖通空调系统与实际运行工况间出现较大偏差,整个空调系统经常运行在“大马拉小车”的低效运行工况中,从而造成整个楼宇建筑暖通空调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冷热负荷均较实际偏高,形成大量的电能资源浪费。也就是说,无论在设计阶段还是后期运行维护过程中,暖通空调系统的负荷优化分析统计均是系统节能降耗的关键。
任意一种智能楼宇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负荷优化节能措施的综合性能水平,均需从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负荷优化节能措施在技术因素不仅要满足整个楼宇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基本功能需求,同时还要符合国家或行业颁发的相关技术标准,以期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高效节能暖通空调系统方案;在经济因素方面,对于楼宇建筑空调系统前期投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充分考虑系统综合投资的经济性能,并从后期运行维护方便性、可靠性、经济性等方案评估智能楼宇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负荷优化节能方案的实施效果,从而利用较小投资获得较佳的节能降耗经济效益。
2暖通空调系统节能降耗技术措施
2.1冰蓄冷空调节能技术。
冰蓄冷空调节能技术是智能楼宇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节能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利用楼宇建筑夜间用电低谷的电能资源转换成冰冷量储存起来,在白天建筑用电高峰将其通过冷量释放出来,给整个楼宇建筑空调系统提供全部或部分冷量,从而降低白天空调系统负荷量,提高整个楼宇建筑电能综合利用效率,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冰蓄冷空调节能系统可以将夜间低谷电能资源向白天用电高峰转移,实现对整个智能楼宇建筑供配电系统移峰填谷的节能降耗作用,同时利用电力公司分时段电价刺激机制,有效降低整个楼宇建筑空调系统运行费用,节省了整个楼宇建筑电费开支。冰蓄冷空调节能系统是智能楼宇建筑转移高峰电能、开发低谷廉价电能资源、优化空调系统能源负荷、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节能降耗技术措施,在建筑行业中存在很大应用前景。虽然冰蓄冷节能空调系统的后期运行费用比常规中央空调系统要低,但是其一次性投资较大,系统综合自动化水平要求较高,在很多技术功能实际应用方面还有很多不成熟因素存在,因此,在进行冰蓄冷空调节能系统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合理、高效经济的节能降耗方案,以满足智能楼宇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节能降耗高效经济优化设计要求。
2.2变风量节能技术。
智能楼宇建筑暖通空调系统变风量节能技术,是通过合理自动控制策略改变送入建筑物内部各房间(或进入末端风机盘管)的风量和温湿度参数特性,来满足建筑物房间内工作、学习、起居人员对房间不同舒适度要求,同时根据建筑物室外环境条件自动调节整个空调系统控制策略,从而实现整个暖通空调系统按需自动调节控制,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据一些理论分析和实际运行统计数据信息可知,将一个定风量暖通空调系统改造成自调节变风量空调系统后,在一年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能耗会减少35%以上,其节能降耗效果十分明显,在智能楼宇建筑暖通空调节能改造建设过程具有非常强大的应用前景。
2.3变频调速节能技术。
变频调速节能技术通过改变风机电机电源频率,实现整个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降耗自动变频调节控制。变频调速节能技术、变频空调等在智能楼宇建筑暖通空调系统中的使用,可以利用内部自动控制策略当空调系统达到设定温度后,就会自动进入低频运转阶段,从而有效提高了空调系统的能效比,达到暖通空调系统节能降耗运行控制的目的。楼宇建筑暖通空调系统增加变频调速节能技术后,其可以实现超过30%的节能效果。
此外,智能楼宇暖通空调系统还可以通过热回收技术和系统自动调节控制系统改造等节能降耗技术方案,提高暖通空调系统电能综合利用效率,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