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的常见病害防治(6篇)
黄瓜的常见病害防治篇1
关键词:黄瓜病害;症状;防治;安徽利辛
利辛县每年种植露地、保护地黄瓜面积在1500hm2以上。由于黄瓜生育期内病害严重,部分农户不能掌握病害知识,防效差、损失重,病害严重的瓜田减产30%以上。现把我县黄瓜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简述如下。
1黄瓜霜霉病
霜霉病属真菌病害,借气流传播。发病适温15~25℃,相对空气湿度83%以上。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子叶被害初期呈现褪绿色黄斑,后扩大变成黄褐色。真叶染病后,叶缘或叶背出现水浸状病斑,早晨尤为明显。因受叶脉限制病斑扩大后呈多角型淡褐色或黄褐色病斑。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灰黑色霉层,后期病斑连成片,使叶缘卷缩干枯病斑破裂,但不穿孔。防治上以生态综合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培育健壮苗和植株,阴雨天到来前(大棚栽培)用30%百菌清烟剂每次5.25kg/hm2熏烟,或用5%百菌清粉尘剂每次15kg/hm2进行预防。发生霜霉病后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70%乙磷铅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7~10d喷1次,喷药后遇雨,雨过后重喷,发病较重时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2%霜霉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
2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病毒25~28℃繁殖最快,湿度越大发病越重。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茎和果实。子叶染病,初呈水浸状近圆形凹陷斑,后变黄褐色。真叶染病,初为鲜绿色水浸状斑点,扩大后因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型,病斑灰褐色或淡黄褐色,湿度大时叶背病斑有乳白浑浊水珠状菌脓,干后具月痕,病部质脆易开裂或穿孔。发现病害可用30%DT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倍液防治。
3黄瓜炭疽病
黄瓜炭疽病属真菌病害,病菌在土壤里病残体上或种子上越冬,借风雨、昆虫传播,发病适温20~24℃,高湿是发病的主要因素。在黄瓜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尤以生长中后期较重。幼苗发病多在子叶边缘出现半圆形淡褐色病斑,其上着生橙黄色点状胶质物。幼苗茎基部受害时,变色缢缩,幼苗猝倒。成年叶片发病后,病斑开始呈红褐色,有一圈黄纹,叶上病斑多时合成不规则大块斑。叶片干枯干燥时中部破裂穿孔。潮湿时病斑上长出红色黏质物。瓜染病后,病斑近圆形,初呈淡绿色,很快变成墨绿色并凹陷,病斑中央长出小黑点,潮湿时表面溢出红色黏稠物,干燥时开裂。在防治上,用55℃热水浸种20min进行种子消毒,发病初期用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400倍液喷雾防治,阴雨天保护地栽培可用5%百菌清粉尘或7%克炭疽粉尘喷粉防治,每次15kg/hm2。
4黄瓜白粉病
白粉病属真菌病害,发病适温16~24℃,湿度大于75%,在通风不良光照不足时易发病,病菌借气流传播,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茎和叶柄,初发病叶片正面或背面产生白色小斑点,条件适宜时病斑逐渐扩大,连接成片,甚至布满整个叶片。后期白色霉变成灰白色,叶片枯黄卷曲。发病后选用42%粉必清悬浮剂600倍液或12.5%烯唑醇600倍液防治,也可选用27%高脂膜100倍液或小苏打500倍液防治。
5黄瓜枯萎病
黄瓜枯萎病也叫萎蔫病,病菌属真菌,以菌丝体、厚垣孢子或菌核在土壤和未腐熟的有机肥中越冬。病菌从根部伤口或根毛顶端侵入,后进入维管束,在导管内发育,堵塞导管。病菌发育适温24~28℃,相对湿度90%以上,酸性土壤和重茬地发病重。从幼苗到成株均可发病,尤以开花结果期发病重,特别是在连阴雨、低洼积水、重茬、土壤干湿变化大等条件下易发病。幼苗发病时茎基部呈黄褐色并缢缩,子叶萎垂,引起立枯。成株发病,茎基部呈水浸状,腐烂并缢缩,后期沿茎发生纵裂,裂口逐渐向上蔓延。被害株最初部分叶片或植株一侧叶片中午时萎蔫下垂,似缺水状,早晚恢复,后萎蔫叶片增多,直到整株枯死。病茎维管束变成褐色,病部有琥珀色胶状物流出,湿度大时病部生出粉红色霉状物,最后维管束干缩成麻状。在防治上,实行茬口轮换或嫁接栽培,进行种子、苗床消毒,加强栽培管理。定植7d后用高锰酸钾800倍液灌根。每株每次灌100mL,7d灌1次,连灌3次。发病初期用10%治萎灵水剂或用60%防霉宝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喷雾防治。
参考文献
[1]翟广华.日光温室黄瓜无公害防治技术[J].山东蔬菜,2007(2):41.
黄瓜的常见病害防治篇2
关键词黄瓜霜霉病;无公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6.42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1)03-0187-01
黄瓜霜霉病是黄瓜栽培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危险病害,具有传播快、潜育期短、来势凶猛、为害严重等特点。黄瓜受侵染后,表面不均匀地褪绿、黄化,1~2周内可使黄瓜整株枯死,流行年份减产50%左右。低温、高湿是霜霉病发生与流行的关键因素。保护地栽培黄瓜更利该病的发生,而在防治的过程中,菜农防治意识差,施药较晚,单一依靠化学用药,不与其他方法配合,甚至乱用药,造成黄瓜农药残留严重超标,直接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现将保护地黄瓜霜霉病无公害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选用抗耐病品种,培养无病壮苗,采用嫁接栽培
可选用津优3号、中农5号、中农6号、中农7号、津杂2号、津杂4号等黄瓜品种。利用营养土配方和采用温水浸种与床土消毒等方法培育无病壮苗。营养土采用熟马粪、优质农家肥、无毒大田土按1∶1∶1比例配制。用50~55℃温水浸泡种子3min,边浸泡边搅拌。床土用50%多菌灵8g/m2消毒。嫁接栽培是保护地黄瓜抗病、高产的主要措施之一[1],采用白籽南瓜作砧木,以优质黄瓜品种作接穗,进行嫁接。基本上解决了保护地连年重茬病害重的难题,在不受害条件下,嫁接黄瓜和不嫁接黄瓜相比,总产量可增加40%以上。
2适时放风排湿,控制温湿度
通过控制棚内温、湿度,创造一个不利病菌繁殖和侵染而却能保证黄瓜正常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以达到抑制黄瓜霜霉病的效果[2]。黄瓜霜霉病发生条件为温度16~22℃,湿度90%以上。白天,上午温度要控制在28~32℃,不超过35℃。下午大通风,降到20~25℃,这样白天的湿度一般不会超过70%,达不到发病条件。晚间,上半夜温度控制在15~20℃,湿度不会超过85%,叶面不形成水膜也不易发病。下半夜最易受霜霉病侵染发病,湿度超过95%,叶片形成了水膜,这时要将温度降到10~13℃,对减少黄瓜消耗有好处,又控制了霜霉病的发生,夜温超过13℃时整夜放风,风雨天例外。
3科学施肥浇水,及时补充营养
施肥要注意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一般施15.0~22.5t/hm2,速效肥最好随浇水进行,且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避免偏施氮肥。浇水最好使用膜下滴灌。地膜不仅能提高地温,还能减少土壤水分散失,降低棚室内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黄瓜生长中后期,生长势衰退,机体内营养缺乏,如氮糖含量下降后,抗逆力减弱,易感霜霉病[3]。此时在叶面喷洒糖尿液补充营养。进入结瓜期每7d叶背面喷1次糖尿液,共喷4~5次。比例是尿素和白糖各600g溶于100kg水中,也可配合喷药进行。
4增强光照,高温闷棚
选用无滴棚膜,及时清除棚面内外尘土,在棚室北侧利用聚酯镀铝膜作反光幕,将射入温室后墙太阳光反射到前部,能增加光照25%左右。一般增加投入约3000元/hm2,可增产值1.05万元/hm2以上,而且能起到增光保温的效果,减少病害发生。若发病迅猛,药剂防治效果差,可采用高温闷棚法。一般可选择晴天上午,关闭棚室升温,使棚室内黄瓜生产点附近的温度高达44~46℃,此后每隔15min观察1次,超过46℃要放风降温,低于44℃要封严棚室升温,使温度在44~46℃保持2h,闷棚室前若配合施药,杀菌效果更佳。若危害严重,可隔4~5d再用药处理1次。但要注意闷棚前一天浇1次水,增加棚室内湿度,否则易伤黄瓜生长点。
5药剂防治
无公害栽培黄瓜生长期内还应适当使用一些高效低毒化学药剂。一是药剂拌种。可用3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和5%病美双按1∶1混合,药量占种子量的0.3%拌种。二是喷雾法用药。无论在幼苗期或成株期,一旦发病应及时施药,一般可选用52.5%抑快净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每隔7~10d喷1次,连续喷2~3次。另外,预防时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对植株上、下部叶片正反面全部用药,或用半量式波尔多液,伸蔓期以前可用240~300倍液,结瓜期以后用200~240倍液喷雾保护。三是熏烟法用药。用45%百菌清烟剂3.00~3.75kg/hm2均匀分布75处,用暗火由里向外依次点燃,闭棚室。宜傍晚用药,次日早晨通风,每隔7~10d熏烟1次。对白粉病、灰霉病也有效[4]。四是粉尘法用药。可用75%百菌清粉尘剂11.25~15.00kg/hm2,用丰收5型或10型喷粉器等喷粉,如早晨喷粉可1h后打开棚室,一般晴天傍晚施药防效最好。
6参考文献
[1]张伟.棚室黄瓜霜霉病的农业防治措施[J].中国植保导刊,2009(11):45.
[2]王成云,张书臣,宋睿男,等.棚室黄瓜霜霉病的生态控制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0(8):142-143.
黄瓜的常见病害防治篇3
关键词:蔬菜瓜果;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631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0932182
1病害及防治措施
1.1霉霜病
霉霜病是危害蔬菜瓜果最大的病毒灾害,其特点为病毒的来势猛,病情严重且传播速度极快。霉霜病主要在植物的叶片上发病及传染,植物在感染到霉霜病后,起初会在叶面上出现浅黄色的小斑点,接着斑点或逐渐扩大,形状也变得不规则,颜色也是由最开始的黄色逐渐变成黄褐色。
1.2白粉病
白粉病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且发病时间不稳定的一种病毒,它从蔬菜瓜果开始长苗到最后的收获时的任意一个时段都可能发生。通常情况下是在蔬菜瓜果生长的中后期发生的较为频繁。白粉病主要发生在蔬菜瓜果的叶片上,初期会在叶面或者叶背面出现白色粉状的小圆斑,后来会扩大为不规则的白粉状的病斑,甚至布满整个叶片。受到白粉病侵害的植物,在病害前期叶片会从绿色便成为黄色,而到了后期,就会产生许多黑褐色的小斑点,其叶子就会慢慢的枯竭死亡。可能导致瓜类蔬菜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1.3病毒病
蔬菜瓜果的的病毒病是一种由多重病毒所引起的一类病害,会造成植株的长势逐渐变弱,对于蔬菜瓜果的产量及质量都有较大的影响。蔬菜瓜果病毒病不是由一种病毒所引起的疾病,因而其病症较为复杂,会产生不同的症状。病毒病的症状主要呈现在花叶上,叶片上会出现深绿、浅绿相间的斑点。除了出现在花叶上之外,其他的叶片也会有可能随之变小,叶边蜷曲、叶片厚度增加,叶面的颜色变深,甚至出现叶片畸形的症状,从而失去了商品的交换价值。
1.4采用抗病的品种
种植者需要依据当地的病害情况,以对抗最严重的病害为前提,选取适合当地种植的、能够抗该病毒的品种。这种方法是最有效,最实用的防止病害的措施。例如:中农20号黄瓜品种,对防止霜霉病、白粉病、病毒病都具有极强的效果。
1.5种子消毒
种植者在进行播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可以用温度大约在50~55℃的温水中浸泡,或者利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者甲醛溶液等一系列可以起到消毒作用的药剂来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在消毒完毕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就可以进行播种了。
1.6合理的浇水施肥
在对蔬菜瓜果进行施肥时,要做到氮、磷、钾这些肥料的共同使用,切不可施没有经过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在植株生长的前期及发病后都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浇水,控制浇水的量,降低土壤的湿度。如果是在大棚中,还要注意对棚内进行通风,提高棚内的温度,并且降低其中的湿度。
2虫害及防治措施
2.1番茄斑潜蝇
番茄斑潜蝇是一种对于蔬菜瓜果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虫害,可以导致大量的蔬菜瓜果的叶片死亡,致使蔬菜瓜果大量减产。番茄斑潜蝇是一种体积较小的蝇虫,在幼虫时期就会潜入到叶片中来对其进行侵害。而它的成虫会刺破叶片,吸食叶片的汁液或者在其中产卵,让幼虫来破坏叶肉,造成叶片的死亡、脱落。番茄斑潜蝇的繁殖能力极强,可以全年对植株造成危害,在雨水多的时节危害力最强。
2.2瓜蚜
瓜蚜也可称为棉蚜,是蔬菜瓜果中最常见切危害极大的一种害虫。其颜色多变,有黄绿色、墨绿色等,并且在体表上还有一层薄薄的蜡粉。瓜蚜通常以群体的方式集中在叶片的背面或者嫩茎处,用其针状的口器刺入蔬菜瓜果中并吸取其汁液,造成叶片的蜷曲及死亡,病情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导致整棵植物的死亡。瓜蚜的繁殖能力很强,10d就可繁殖1代,因此种群的扩散极其迅速。在北方地区,瓜蚜以卵在草本植物上过冬,或者在其它蔬菜上繁衍侵害。而在南方地区,瓜蚜可以一年四季对蔬菜瓜果进行侵害。
对于虫害的防治需要以预防为主,通过栽培管理、物理防治等环保手段防止或减少害虫的发生,然后再结合农药来防治。蚜虫不喜灰色,可以覆盖灰色的棚膜来驱除蚜虫。同理,蚜虫及番茄斑潜蝇喜欢黄的,就可以在田间设立黄色的板子,并在上涂抹胶水从而将害虫消灭。
3结束语
本文主要就蔬菜瓜果等园艺植物病虫害防诒,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首先对于病害进行了分析,并以此提出了相关的防治措施。而后又对虫害展开了分析,并对此提出了可行性的防治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为相关的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提供可供参考的意见或者建议。
黄瓜的常见病害防治篇4
关键词:黄瓜病害;病害防护;多光谱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S64212文献标识码:A
一般的黄瓜的病害可以通过黄瓜表皮颜色,形状以及纹理做出一定的判断,但是等到病害已经发展到肉眼可见时已经没有办法补救了,所以防护措施要做的好做的早,但是肉眼观察的难度太大,而且每个人观察所导致结果产生的很大的差异。这样对实际的工作开展影响很大。现代的科学技术都比较发达根本没必要人工看护,全自动专业诊断系统提供了监控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与机器相比,人眼对各种色光的接受也是十分有限制的,很多的色光的信息将是无法获取的,所以使用全自动化的多光谱技术分析黄瓜病害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1多光谱诊断的目的和意义
众所周知,黄瓜病害常见的一般都是会引发外部表皮产生变化,从而引起病变。传统的人工黄瓜病害诊断方法效率低,速度慢,而且准确性差,经常延误防治的最佳时期。人工防护主观性太强,需要通过肉眼观测判断,误差率相当高,尤其是病害在黄瓜表皮表现的还不够明显时,更加容易判断出错,容易延误了黄瓜病害的防治的最佳时期。现代新型信息技术――多光谱分析,通过对黄瓜表皮的各类色光信息采集,然后与标准数据作比对,进一步对融合图像处理技术,利用多光谱技术所捕捉而来的图像,对黄瓜内部品质与外部表皮特征结合在一起进行全面的分析,对其作出可视化分析,有利对黄瓜病害在第一时间作出判断。
2多光谱诊断的方法与分析
为了使用多光谱技术对黄瓜病害进行准确无误的分析,首先对多光谱技术进行了小测试,通过测试的数据对多光谱技术用于黄瓜病害的使用价值评定。由于光线强度、采集角度以及成像技术等因素对多光谱图像采集技术影响较大,所以测试时这3个因素为实验变量进行试验。然后,将实验所得到数据与参考数据进行对比性分析,根据分析进行作结论性得出结果。
3黄瓜常见病害的外在表现
植株受到病原体的干扰后,内部组织与内部器官系统会发生变化,最后由外部表皮表现出来。常见的病害有以下几个:
3.1变色
由于光合作用的叶绿素形成受到影响,导致植物的局部或全部失去正常的绿色,最终由于缺少叶绿素而导致其他色素的积累形成黄色、紫红或红色。
3.2斑点与坏死
由于内部的组织细胞被破坏,形成植物的斑点,严重的根茎叶彻底枯死。
3.3腐烂
由于长时间受到风雨的侵害,使得内部组织细胞的破坏与分解而诱发的腐烂。水分多则会形成湿腐烂;水分少则会形成干腐烂;幼小的根茎将会直接的死亡。常见的黄瓜病害有黄瓜白粉病和黄瓜霜霉病。这2种黄瓜病害是我国黄瓜种植中遇到的最常见的病害也是最难解决的病害,而且容易流行。当出现少部分病害要及时的防治,不然容易导致大面积的发病,从而引起菜农的巨大经济损失。
4国内外多光谱技术的应用
由于多光谱图像技术能够准确的反应病害植株的内部组织结构,根据图像可以反映植株的病害程度,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进行防护以提高黄瓜的质量。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利用多光谱成像技术在植株的病害诊断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此技术用于在黄瓜的病害的诊断与防护上将会给菜农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多光谱图像技术在诊断农作物病害的方面是一种快捷有效的新型科技作物技术。但是多光谱图像技术存在一定的问题。容易因为光强的影响而对植株的多光谱成像造成错误的分析而营造出一种没病害的假象。因此,多光谱技术在农业方面所取得作用是一定。所以,不要将思想固定在一种技术上,要同时结合多种技术。只有那样才能探索出更好的病害去除办法。当然这是目前所研究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存在的局限性是比较多的,所以探究是必需的,解决局限性是接下来所要研究的方向。
5结束语
多光谱成像技术在解决黄瓜生产过程中遇到的病害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效率,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继续研究加以解决。致力于研究简便有效的农作物病害解决方案是最终的目标,要注意多种方式结合在一起的效果,才能增加解决农作物病害方法的全面性,普遍适用性,使得更加多的菜农能够使用上这种快捷简单有效的方法。本文只是针对目前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进行了诠释,还有其他有效的方法没有讲解,为此有必要继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包晓安,张瑞林主编.基于人工神经网络与图像处理的苹果识别方法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7,1(1).
[2]边肇棋,张学工主编.模式识别[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
(9).
[3]蔡健荣,王建黑.主编波段比算法结合高光谱图像技术诊断柑橘果锈[J].农业工程学报,2009,6(1).
黄瓜的常见病害防治篇5
关键词:无公害大棚黄瓜高产栽培技术培育壮苗田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
无公害大棚黄瓜生产基地环境应符合DB22/T946-2001的规定。
一、选种育苗
1、选用优良品种。选用津春系列、津优系列、长春密刺等耐低温、抗病、抗逆性强、高产品种,是黄瓜高产、稳产的关键,这些品种在我区试种以来表现良好。
2、种子处理。晒种1~2天,进行温汤浸种55℃水中20分钟,不断搅拌待水温降至30℃,再常温浸种4小时左右;药剂处理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4%拌种或用10%磷酸三钠浸种10~20分钟,用清水淘洗2~3次,用沙布包好,放盆内在28~30℃的条件下催芽,3~5天后出芽60%~70%时,即可播种。
3、培育壮苗。培育50~60天的壮苗,在2月上旬在拱棚内采用营养钵育苗。育苗床土的好坏与黄瓜幼苗生长发育关系极大。营养土用60%田土、30%腐熟的有机肥、草炭土10%,另外加0.2%过磷酸钙为防治猝倒病,床土按用苗菌敌1包(20克)拌干细土40~60斤的比例混拌均匀,播种时先用1/3药土按垫底,再用2/3覆盖在种子上。出苗前温度要控制在白天25~28℃,夜间18℃,出苗后要降温,白天20~25℃,夜间15℃为最佳,应严格控制水分,做到见干见湿,定植前7~10天炼苗。
4、整地施肥。要细致整地,采用平衡施肥,翻地时施足底肥,施用腐熟的有机肥4500公斤/亩,复合肥20公斤/亩,硫酸钾3公斤/亩,并实行垄作或畦作。
5、定植。根据株行距合理密植,行距为50cm、株距为24cm,亩保苗3500株左右,设二层膜加强保温,白天大棚保持28~30℃,夜间不低于12℃,缓苗后,降低温度,白天25℃,夜间15℃。在湿度管理上要控制水分,见干见湿。
二、田间管理
1、适时插架、绑蔓。采用尼龙线吊架,绑蔓不要过紧,防止勒伤。
2、合理整枝。绑蔓时注意除去侧蔓和卷须,对主蔓根瓜中上部侧蔓留1瓜2叶摘心;侧蔓结瓜品种,在4~5片真叶时摘心,留两侧蔓结瓜,当瓜秧长到20~25片叶时,进行掐尖,促进幼瓜快长和早结回头瓜,并除去病叶和老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3、浇水追肥。应根据黄瓜喜湿而怕涝、耐旱能力差、喜肥而吸肥能力弱的特点进行。从黄瓜定植至根瓜采收,应以蹲苗促根为主,此期除浇定植水、缓苗水外,一般不浇水或少浇水,进行蹲苗促根。进行结瓜期,需水量加大,采取勤灌不要涝的原则,夏季热天灌水早晚进行。
在追肥上,应采取少追、勤追的原则,为满足黄瓜养分需求,根据生长发育情况,还可进行根外追肥。根瓜采收后,追施尿素每亩15~20公斤及少量的过磷酸钙。此后,每采收1~2次,都要酌情补施肥料,盛果期还要增加1%尿素和0.3%~0.5%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追肥2~3次,延长采收期。
三、病虫害防治
1、农业防治
(1)定植前清洁田间枯叶、杂草、及时清除病残体,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
(2)与非瓜类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倒茬。
(3)选用黑籽南瓜或南粘一号做砧木进行嫁接防病。
(4)在黄瓜植株生长旺盛的棚室采用高温闷棚防治黄瓜霜霉病,闷棚前一天,浇一次透水,次日晴天关闭棚室,当温度达到45℃时开始计时,掌握温度在42~45℃之间持续1.5~2小时,然后从顶部缓慢加大放风量,使室温逐渐下降。
2、物理防治
(1)在保护地内挂银灰色膜条避蚜。
(2)在保护地内放风口设防虫网。
(3)用100cm×20cm的纸板,涂上黄色漆,同时涂一层机油,或悬挂黄色粘虫胶纸,挂在行间或株间高出植株顶部,每667m2约30~40块,诱杀蚜虫、斑潜蝇、白粉虱。当黄板上粘满斑潜蝇、蚜虫、白粉虱时再重涂一层机油,视虫情发生程度7~10天重涂1次。
3、生物防治
利用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合理保护利用天敌。
4、化学防治
(1)霜霉病、疫病防治。可选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或58%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喷雾,选用5%百菌清粉尘剂1千克/667m2熏烟。
(2)细菌性角斑病防治。可选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
(3)灰霉病防治。可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喷雾。
(4)黑星病防治。可选用武夷菌素030~10)200倍液或40%新星(福星)乳剂10000倍液喷雾。
(5)炭疽病防治。45%百菌清烟雾剂110~180克/667m2分放5~6处,傍晚点燃闭棚过夜,或2%抗霉菌素(农抗120)水剂200倍液,或2%武夷菌素(BO-10)200倍液喷雾。
(6)枯萎病防治。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0%双效灵水剂3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0.3~0.5千克。
(7)蚜虫防治。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选用杀蚜烟剂,每亩每次500克,分4~5堆,暗火点燃,出烟后密闭5小时通风。
(8)斑潜蝇防治。可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或用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
(9)地下害虫防治。可选用50%辛硫酸2000倍液药液灌根。
黄瓜的常见病害防治篇6
[关键词]黄瓜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4-0158-03
一、种植前的准备
黄瓜无公害化生产,要从基础着手,全过程操作,所以做好一些准备工作是保证无公害生产的关键措施。
1.选用优质、高产、抗病品种品种的优劣直接影响黄瓜生产效益,因此必须谨慎选用。适合我区种植的品种有津杂系列和津绿3号。
2.备好肥料肥料施用时要遵循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施肥原则,要求亩施有机肥10—12方以上,化学肥料要按配方施肥,一般施用N、P、K比例各为15或18的复合肥。
3.做好有机肥的腐熟有机肥腐熟能够熟化肥料,又能杀菌灭虫,是无公害生产的重要措施。具体操作为将8-10方有机肥加碳铵100公斤、锌硫磷2公斤、多菌灵2公斤混合后洒湿拌匀,盖不透气的膜,堆闷15-20天,每隔7天搅拌1次。
4.晒地耕深40CM以上,晒地10-15天。
5.改善浇灌条件最好采用滴灌,备好滴灌设备。
6.高温闷棚这项措施是一种省工省力省钱的无公害生产必要措施,无论新棚或老棚都必须进行。具体方法:在7-8月份扣棚膜,密封使棚内温度达到60-70℃,连闷7-8天,杀虫灭菌。
7.起垄宽窄行种植:垄高25-30cm,宽行80cm,窄行60cm。
8.准备好地膜备膜时要准备全膜覆盖的数量,秋延迟栽培要用银灰膜(有趋避蚜虫的作用)。
9.土壤消毒每亩用地菌灵2公斤,锌硫磷2.7公斤,加细土拌匀,撒于地面,用悬耕机或锄地与土壤混合。
10.棚体消毒定植前用菌毒清300倍液,每亩棚50公斤药液喷洒全棚所有物件。
二、育苗
1.营养土的配制
育苗盘和营养钵所用的营养土,可按体积为2:4:4的方法配比,即烧透的炉渣20%,无菌的田园土40%,腐熟的经无害化处理的农家粪40%。用细筛过筛,要求营养土孔隙度60%以上,搅匀消毒、密封15天。每育667m2黄瓜苗,育苗盘需营养土0.16m3,育苗钵需营养土2.5m3。
2.播种方法
2.1黄瓜播种黄瓜籽首先用55℃的温水烫种,保持水温10~15分钟,并要不断搅拌水温降至30℃,而后再浸种1~2小时,搓洗种籽表皮的粘液,晾至散离状态后用净湿布包住放在30℃左右环境中催芽,20小时后露白播种。
黄瓜要比南瓜提早5~7天育苗。育苗时,把过筛营养土装入育苗盘内,浇透水,刮平表面即可播种。播时按3cm×3cm排放种子,播完之后覆盖1cm厚的细砂,再在上面盖一层报纸,报纸上洒少许水,然后放在水拱硼内保温保湿。
2.2南瓜播种南瓜籽用60℃的热水烫种15分钟,再浸种8~12小时,然后搓洗种皮上的粘液,洗净后晾8~10小时,最后用湿毛巾包好放在30~33℃环境下催芽48小时,破嘴露白后即可播种。
3.播后管理
出苗前温度宜高些,白天温度应控制在30~35℃,晚上温度应控制在20~25℃。出苗后温度宜低,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晚上温度控制在15~20℃。苗刚顶土时,揭去报纸,温度超过时及时揭去小拱膜。出苗后白天不盖膜,晚上盖膜,苗齐后用800倍的0.5%氨基酸寡糖素水剂与稀土液混合喷打两次,喷打间隔期为5天。
三、嫁接与管理
1.嫁接适期
当黄瓜苗长到两叶一心,下胚轴7~8cm时;南瓜苗第一片真叶刚出现,下胚轴6~7cm时为嫁接适宜期。
2.嫁接工具
每667m2地须准备5~10个刮须刀片,纵向折成两半,还需准备3kg左右的嫁接夹,嫁接时每人准备一个小凳子和一个嫁接工作台。
3.嫁接苗床
提前准备好8~10个5m×1.2m的苗床,1.6m宽的小拱膜和小拱杆。
4.嫁接方法
先用刀片挑去砧木的生长点,在生长点以下1cm处自上而下斜切1~1.5cm长的切口,斜度应于下轴心线呈35~40度夹角,深度达茎粗的1/2处;在黄瓜苗子叶的正下方1.5~2cm处自下而上斜切1.5cm的切口,斜度应于下轴心线呈25~30度夹角,深度达茎粗的3/5,最后将接穗的舌形契插入砧木的切口之中,使两者切口相互吻合,黄反的叶应在南瓜上呈“+”字形,随即用嫁接夹固定。嫁接完后,立即把黄瓜的根埋入营养钵土中,浇足水,随手摆入小拱棚内。
四、嫁接后的管理
1.嫁接愈合期的温度管理
2.愈合期湿度管理
嫁接后的7天内,小拱棚内的相对湿度必须保持在90%以上。
3.愈合期苗床管理
嫁接后前3天全天遮光密闭(无太阳时可不遮),3天后可由小到大、由少到多逐步通风见光。如遇阴雨天可用电灯、电炉、地热线增光补温。
4.愈合后温湿度管理
温度白天23~25℃,夜间10~12℃,昼夜温差12℃左右为宜;相对温度一般要求60%~80%。
5.愈合后水肥管理
2片真叶前一般不需浇水,只需叶面喷肥,可用微肥和稀土液进行喷打。2片真叶后,可根据苗情适当浇水。浇水时可配上微肥、稀土、磷酸二氢钾等。4片真叶前可喷打两次微肥混合液,促进花芽分化。
6.黄瓜断根
嫁接后10~11天,接口完全愈合,可进行黄瓜苗断根。
7.病虫防治
断根后,可用15%混合氢酸铜?锌?锰?镁水剂500倍液进行灌根,促其生长;叶面可喷0.5%氨基酸寡糖素水剂600倍液、或60%琥铜·乙铝·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40%吗啉胍·羟烯腺可溶性粉剂1500倍液等药进行防治立枯病、猝倒病、细菌性角斑病和病毒病等。轮换喷打,间隔期7~10天。
五、适期定植、科学管理
1.定植
定植要选晴天午后弱光期,顺垄(苗3叶1心)开沟浇灌水后定植,摆苗时子叶要一致,盖土深度要保持苗堆与垄面相平为准,不要使秧苗嫁接口接触地面,避免接穗黄瓜产生平不定根而失去嫁接作用,根据品种适宜密度定株距,一般25-30CM,每亩定植3500株左右,盖土后盖地膜,破洞引苗,再把地膜两侧压少量土固定。
2.定植后管理
2.1温度管理:(1)发棵期温度,以促进根系生长为主,白天温度掌握在25-30℃,夜间不低于15℃;(2)结瓜初期,以促根促瓜成长为主,将温度控制在适温下限,白天温度掌握在25℃左右,夜间温度不能低于10℃,最好保持昼夜温差8℃左右;(3)结瓜期:白天控制在26-28℃,夜间控制在12-14℃,白天可利用通风降温控制温度,夜间千方百计保持温度。
2.2水肥管理:定植后结瓜前最好不要浇灌大水,干旱严重可浇灌小垄沟(大垄沟不浇灌水)见瓜后大小垄沟一块浇灌,要以水带肥,前两水要少带肥,一般每亩带肥10公斤左右,以后浇灌水时逐渐增加肥量10-20%,深冬浇灌水要选晴天浇灌水,实行隔垄浇灌,严防大水满灌。深冬季节最好根外追肥0.2%磷酸二氢钾加0.2%尿素或三元复合肥喷施,施用二氧化碳气肥,气肥40-50公斤/亩,7天开始放,高效40天,有效90天。硫酸和碳铵化和法:50平方米设30CM高25CM内径的塑料桶或瓷缸,桶内加入1/3高的按1:3配比好的稀硫酸;碳铵用量和用法:苗期每桶300克至390克,定植至结瓜每桶750-800克,坐果至收获每桶500-700克,用纸包好上午9-10时投入到稀硫酸内,晴天温度高于18℃可按上限,反之下限,低于15℃不施,施时闭棚2小时后可通风,(注意)硫酸向水中倒。
3.植株调整采用拉绳子吊蔓,S型绑蔓,及时去掉卷须及雄花调整植株,及时打掉老叶黄叶,深冬要把蔓落到离地面较近处最好。
4.及时清除薄膜灰土,有利于透光,增加棚内温度。
5.使用反光膜,用钉子把反光膜固定在墙体上,最好是2米以上宽,以达到增强棚内光照和温度,同时能较快提高棚内温度的效果。
6.做好防寒沟,防寒沟一般50CM宽,70CM深,用稻草杆或麦杆加一部分牛马粪填满盖薄膜,晚上薄膜上盖草苫保温。草苫上部再盖膜,即能加强防寒能力又能防雨雪。
后坡复膜,特别是墙体较薄的大棚。
7.物理和生物防治黄瓜病虫害
7.1设置防护措施:放风口用防虫网封闭,防止蚜虫,白粉虱进入棚内。
7.2黄板诱杀蚜虫、白粉虱每亩用40cm-25cm黄油板15-20片。
7.3杀虫灯诱杀害虫。
7.4生物防治蚜虫、食蚜蝇等。
7.5用生物农药:浏阳霉素(防治红蜘蛛),农抗120(防治早晚疫病),多抗霉素(霜霉病、碳疽病)、农用链霉素(细菌性角斑病)、灭菌灵(黄瓜霜霉病)、井岗霉素(50%井岗霉素500-1000倍液防苗期立枯病)、春雷霉素(防治黄瓜碳疽病、角斑病、枯萎病、西红柿的叶霉病)武夷霉素(黄瓜白粉病、灰霉病、黑腥病和碳疽病)。
8.药剂防治病害
8.1霜霉病: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克露72%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50%甲霜铝铜(2%甲霜灵、30%铝、18%二元酸铜)兑水500-800倍,66.5%普力克600倍液,70%乙磷锰锌(25%代森锰锌、45%磷铝)400-500倍液。
8.2白粉病:20%粉锈宁乳油2000-3000倍液,40-50%混杀硫(硫菌灵)600-800倍液,50%退菌特(三福美)可湿性粉剂兑水800-1000倍,40%灭病威(20%多菌灵、20%硫磺)500-700倍液。
8.3碳疽病: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80%碳疽福美(50%福美锌、3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喷雾或浇灌。
8.4细菌性角斑病:2%春雷霉素水剂400-500倍液喷雾,农用链霉素100万单位4000-5000倍液,77%可杀得500倍液灌根。
8.5灰霉病:50%速克灵1500倍液,50%的扑海因10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50%农利灵500倍液,65%甲霜灵1000倍液,50%多霉灵1000倍液,40%特立克800倍液,40%百可得1500倍液,40%施佳乐1000倍液,阴天喷粉:100%灭克粉1公斤/亩,10%速克灵烟雾剂50克/100平方米。
8.6黄瓜的蔓枯病:75%百菌清600倍液,70%代森锰锌5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50%托布津500倍液,77%可杀得500倍液灌根。
8.7黄瓜的菌核病:75%百菌清6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50%速克灵1500倍液,50%农利灵500倍液。50%的扑海因1000倍液,40%菌核清1500倍液。
9.药剂防治虫害
9.1蚜虫:50%劈蚜雾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40%乐果乳油1000-2000倍液,20%速灭杀丁2000-3000倍液,20%灭扫利2000-3000倍液,10%一遍净1000-2000倍液,10%灭百可乳油2000-3000倍液。
9.2白粉虱:10%一遍净1000-2000倍液,25%扑虱灵(优乐得)粉剂1500-2000倍液,10%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
9.3美洲斑潜蝇:75%灭蝇胺3000倍液,50%锐劲特2000-4000倍液。
9.4蓟马:20%恶虫威1000-2000倍液,20%好年冬(丁硫百威)1500倍液,25%仲丁威1000倍液。
9.5茶黄螨:浏阳霉素1000-1500倍液,20%灭扫利2000-3000倍液,73%克满特2000倍液,2.5%功夫4000-5000倍液。
六、畸形黄瓜的成因与防治
黄瓜畸形瓜的形成,大大影响了其商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参考有关资料,进行了几年的研究和调查,探索整理出几个常见畸形黄瓜的形成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1.尖头瓜
尖头瓜又称尖嘴瓜,是畸形共黄瓜中常见的一种。主要由以下因素引起。
1.1黄瓜单性结实弱且开花期雌花没有受精。因为单性结实弱的品种,一般较难独自发育成果实,又由于雌花没有受精,果实中不能形成种子,缺少了促使营养物质向果实运输的源动力,因而造成实尖端营养不良,形成尖头瓜。
防治措施:在黄瓜开花期创造良好的授粉条件,如放蜂、人工授粉等。
1.2植株生长早期,氮肥供应不足,使得植株茎秆细而坚韧,果实也会产生尖头瓜。
防治:施入尿素等含氮量较高的肥料。
1.3植株生长势弱,特别是果实膨大后期,肥水不足,使得果实中不能得到正常的养分供应,保证有充足的矿质营养运输到果实。
2.大肚瓜
这也是一种常见的畸形型黄瓜类型,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2.1黄瓜雌花受精不完全,只在瓜的先端产生种子,使得营养物质积累到先端,导致先端果肉组织特别肥大,呈大肚瓜头。
防治:创造良好的开花授粉条件。
2.2植株缺钾而氮肥又供应过量,也会产生大肚瓜。
防治措施:土施硝酸钾、草木灰等,或用0.3%的磷酸二氢钾液喷施植株叶面。
2.3黄瓜生长前期缺水,而后期大量供水,也会产生大肚瓜。这是因为水分对细胞的延长或肥大生长会产生很强的影响,缺水时,细胞生长缓慢,大量供水时,细胞则发育迅速。
防治措施:整个生长期均衡供水,保持土壤见湿,避免过度干旱缺水或大水漫灌。
3.弯曲瓜
3.1黄瓜受精不完全,仅仅子房一边的卵细胞受精,导致整个果实发育不平衡而成弯曲瓜。
3.2黄瓜生长期间,受高温、高湿及不良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弯曲瓜。
防治技术:取一牙签,扎在产生弯曲瓜条部位的黄瓜蔓上,紧接着浇一遍水,次日瓜条即可伸直,此时再将细牙签拔出,黄瓜仍能正常生长。
3.3黄瓜在生长过程中,瓜条受到外物的阻挡而不能正常伸展,以致产生畸形弯曲。
防治:黄瓜坐瓜以后,去掉阻挡黄瓜生长发育的外物,可使黄瓜正常伸长。
4.蜂腰瓜
4.1同弯曲瓜的形成相似,黄瓜雌花授粉不完全,也易发育成蜂腰瓜。
4.2黄瓜授粉后,植株中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干物质积累少,养分分配不足,也易引起黄瓜发育形成峰腰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