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局调研方案(收集3篇)
农业农村局调研方案范文篇1
本刊讯2012年10月30日,北京市档案局、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民政局组织召开北京市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经验交流会。市档案局局长吕和顺提出,要坚持三级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采取市档案局主要牵头、区县互评互验的方式,巩固农村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成果,推动北京市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科学发展。国家档案局经济科技司司长李晓明,市档案局局长吕和顺、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委员左晓波、市民政局副局长谢延智出席会议并讲话,昌平区副区长刘淑华出席,市档案局副局长马素萍主持会议。
会议总结了北京市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取得的成绩,交流、推广了昌平区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的经验,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任务。吕和顺局长指出,在国家档案局的关心指导、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在市、区县档案、农业、民政部门的共同指导服务下,在各乡镇、村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市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农村档案工作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指导服务力度不断加大,形成各涉农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市、区县、乡镇三级联动,共同推进村级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的良好局面。市档案局、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市民政局联合转发了国家档案局、民政部、农业部《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意见》,制发了《北京市村级档案管理办法》,昌平区于2011年成为全国第一批、我市第一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并以示范县验收标准为指导,推动全市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全面开展。至2011年底,全市各涉农区县档案馆已接收宅基地、个人建房、农业普查、农业区划、土地承包等十余类共计75万余卷件涉农档案进馆,为农民利用档案提供了资源保障;各行政村共收集保存了46万卷件档案;在全部行政村实现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有50%以上的行政村实现了使用计算机管理、利用档案;昌平、海淀区档案局建立了“三农信息”专栏,平谷区档案局开发了“平谷区农村档案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档案和档案工作在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民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繁荣农村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不断显现。吕和顺局长强调,服务新农村建设、服务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是档案部门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从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积极争取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进一步巩固农村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成果,坚持三级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新领域、新方式,推动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国家档案局李晓明司长充分肯定了北京市农村档案工作的成绩,强调了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目的和意义,从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加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建议。市农委委员左晓波和市民政局副局长谢延智就提高农村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密切配合档案部门做好农村档案工作、开展业务工作的同时做好文件材料的收集等方面分别对农业部门和民政部门提出了要求。
会议印发了《北京市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测评办法(征求意见稿)》。市档案局与市农委、市民政局研究决定,联合印发《北京市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测评办法》,采取市档案局主要牵头、区县互评互验的方式,推动各涉农区县形成相互了解、学习、检查、促进的良好氛围,形成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长效机制,提高整体水平。
与会人员还观摩了昌平区小汤山镇政府、社保中心档案室和小汤山镇部分村的特色档案。北京市各涉农区县档案局局长、主管副局长、业务指导科科长;区县农委、民政局主管领导和主责部门负责人约120人参加了会议。(张轶群)
农业农村局调研方案范文篇2
一、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确保惠农政策落到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是日常工作,最近几年总体形势良好,“一事一议”筹资管理也比较规范,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我站在多方面多次强调农民负担这条高压线不能碰,要求各乡镇对这项工作不能有丝毫松懈。今年4-5月在县宣传部、重建办等单位的协调下,我站两次派专人对悦来镇宝光村的粮食直补发放挪用情况进行调查处理。
二、严格规范程序,认真做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对发展我县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县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领导小组,在2011年6月2号召开了由各乡镇主要领导,财政、农经业务人员参加的动员及实施会议,会上重点对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及如何实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一事一议”所有筹资必须经乡(镇)、县审批方可执行。继续坚持做好事前调查、事后监督的办法,组织有关人员对“一事一议”筹资金额大的村社坚持事前调查,严格签字比例,事后检查执行情况及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做到程序规范,管理有效,最大限度发挥“一事一议”在村社基础建设中的作用。资金管理民主公开,杜绝贪污、挪用现象发生并建立专账,特别是在事后坚持对大额筹资进行审计,并及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2011年5月底,全县共审批“一事一议”筹资3266万元,涉及到241个项目,筹劳折资476万元,筹资筹劳共涉及17.9万人。
三、加强对生产性费用的监管严禁添项加码,特别是水费及抽水费的收取过程中,加强管理,杜绝添项加码现象。全县共审批水费505万元,抽水放水15万元。
四、规范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做好确权颁证的后续工作,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为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国家档案局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见》精神,与县档案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转发<《农业部国家档案局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农业字[2011]60号)和《县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办法》(农业字[2011]69号)。在2011年5月19日的农经工作会上,要求各乡镇对本地区有需要换承包经营权证和补发承包经营权证的农户进行自查和统计。同时做土地承包档案的装订和管理工作,随时准备迎接省市的检查。
五、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成立县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为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第十二条、十三条之规定和有关文件精神,在县人民政府及农业局、林业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水务局、县妇联、司法等单位和农民中抽选了21人兼任组成《县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其中农民代表和法律、经济等相关专业人员占百分之五十以上。仲裁委员会于2011年5月13日召开了第一次会议,按规定选举产生主任一名,由县农工委主任丁勇担任,副主任两名,由县农业局局长江涛和县林业局局长陈俊担任。仲裁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农经站,具体负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的受理申请、组织选择仲裁员、建立仲裁庭等日常事务性工作。
六、扩大机制创新,大力推进我县土地规模流转1、继续加强土地规模“小集中”的实施力度。今年在我县的、、、和镇要引进承租大户,发展万亩特色农业,要求这几个可以在核心示范区先选择群众积极性高、土地(权属、界限等)矛盾少,历史遗留问题少的村社进行该项工作。在取得一定的实践经验后,根据各乡镇的实际情况全面推开土地“小集中”。
2、认真做土地流转的资料收集和调研工作。在2011年2月份对我县的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收集和统计,截止年12月31日,我县的土地流转面积96442亩,流出土地承包农户43143户。、和代表提出的加强土地流转的建议,以及县十六届人大第六次会议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土地流转措施、方案、实施意见。我站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后,针对我县的实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并用农业局文件形式进行了答复,几位人大代表100%满意答复。
3、针对我县耕地撂荒现象进行调研,提出的解决措施。省农业厅和省国土资源厅在4月12日对我县耕地撂荒进行调研,县政协王军委员在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有效遏制农村撂荒土地现象的建议》的提案。我站对我县耕地撂荒现在进行调查统计,经统计我县耕地撂荒面积3381亩,撂荒面积占全县耕地面积的比重为0.3%。并用农业局文件形式对政协提案进行了答复,在答复中提出了解决撂荒的一些措施。政协委员对答复很满意。
七、加快农村财务会计委托步法,全面实行村社会计电算化。
江府办函〔〕117号文件的要求,去年我站利用灾后重建资金近200万,为全县所有乡镇配备了电脑、软件及办公相关的设备。按2011年农经工作意见,今年我县要全面完成会计电算化工作。在5月19日的农经工作会议上,我站聘请双龙镇袁安然为各乡镇农经人员详细讲解了如何运用电脑软件,取得了明显效果。到现在,手工账和电脑录入已完成的有双龙等13个乡镇,正在建手工账和电脑录入的有14个乡镇。
八、加强指导服务,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切实履行职责,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推进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对确定的合作社(含已被农业部和省农业厅确定的示范社),建立长久联系,保持经常联络,帮助争取有关项目支持,积极提供指导服务。
农业农村局调研方案范文篇3
1.参加局组织的多次学习。
2.3次组织全站职工进行专题学习。
3.按照局安排撰写了*市村级财务规范管理调研和官渡区矣六办事处、海口镇财务管理及仁德镇土地流转典型材料。
二、农民负担监督管理
1.完成全市筹资筹劳上限和折工标准审批、上报和公示。
2.下发09年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意见。
3.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乱收费统计工作。
三、农村土地承包管理
1.安排布置了上报2009年上半年全市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统计和典型材料;
2.参与市政协农村土地流转调研,并提供了《*市农村承包经营权流转调研报告》等有关资料,调研报告获得了政协的高度评价。
3.完成省办公厅安排上报全市农村土地流转情况及相关建议的报告。
4.再次对《*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推进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施意见》(代拟稿)进行意见征求和修改。
5.按照省农业厅的要求对《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草案)》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6.按照省农业厅安排对《关于对推进我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意见》(代拟稿)和《云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书》(样本)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
7.答复市政协转来政协委员有关农村土地流转提案二件。
8.答复石林县一教师电话咨询其妻子承包土地问题。
9.与市委政研室一起撰写了《探索创新*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在2009年《*政研》第一期发表,仇和书记还专门做了批示,根据书记的批示又对市的实施意见进行了完善。
四、农村资产与财务管理
1.对《*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法》进行多次修改,经政府常务会同意于2月1日实施。编写印制《*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法》4000册和2万分宣传单,下发县区进行宣传,分别在全市基层党风廉政会议和村级会计委托工作推进会上分发280份给与会人员。
2.完成全市村级会计委托调研,起草了*市村级会计委托动员会李副书记的讲话稿,对相关配套文件提出了修改意见。
3.组织召开全市村级会计委托工作推进会,编印了交流单位海口镇的资料汇编、彩色宣传册和汇报材料幻灯片的制作,起草了李喜副市长、郭焕波局长的讲话稿,参会人员154人。
4.对云南省用友政务软件公司就村级会计委托电算化软件的编写提出意见和建议。
5.处理市长热线转来反映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不作为的件。
6.提出《*市部分县政府所在地乡镇撤并中农村集体资产及财务管理意见》。
7.代市农业局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财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并下发实施。
五、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情况
1.全部完成08年10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项目及工作总结。
2.组织市县两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信息员6人参部级培训。
3.完成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挂牌情况统计,并上报省厅。
4.参与市民盟对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调研。
5.组织征订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辅导读146本。
6.答复市政协转来政协委员有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提案一件。
7.收集对《加快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施意见》的征求意见,现在对意见进行梳理,修改后再次上报市政府审批。
六、数字乡村工程建设情况
1.完成市级网页的栏目更新,共更新250余条信息和10张图片。
2.对2009年数字乡村工作进行了安排布置,目前各县(市)区、乡具体执行中。
3.按半月一次和一月一次上报省农村和农业信息化建设办公室工作进展情况。
4.将农经工作的有关要求、情况和通知等8条信息在数字乡村平台上。
5.组织上报省级数字乡村先进集体和个人材料,*市农业局、安宁市农业局获得省级先进集体奖励,5人获得先进个人奖励。奖励数量在全省排第二位。
七、农经统计
1.完成审核、汇总、上报全市*年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年报,撰写了分析,并印制成册报送36个有关部门和领导参考使用。
2.召开全市农农经统计东川会议,全面部署研究入户调查及其他农经统计工作。
3.完成一季度780户农村入户调查汇总工作,二季度的工作正在进行中。
4.按照省农业厅要求上报了农业领域非法集资统计情况。
5.及时完成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月报统计、上报和分析工作。
6.对农业部农村经济收益分配年报改革方案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7.协助农经处完成*市农民收入增收实施意见。
八、省农业厅项目完成情况
1.完成08年省级财政扶持项目实施情况统计及绩效评价工作。
2.完成09年省级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项目筛选上报工作,共上报24家,现正等省审批。
3.开展对08年4个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及时掌握相关情况。
4.做好项目的立项和储备工作。
九、招商引资
发动全站职工学习有关招商引资的政策,积极寻找项目对象,只要是存在1%的可能,我们都要用100%的努力去争取,因我站无有利条件,加之人手少、工作量大,只能依靠全站职工的潜能去挖掘,去争取,到目前为止已与三家单位进行过洽谈,预计引资额460万元,协助农科院招商引资任务,现在尚没有确定的项目。
十、其他
1.完成市委办公厅《关于报送*市加快社会保障支撑体系建设调研专题报告的通知》要求的撰写*市农业保险体系建设的报告。
2.组织参与*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检查。
3.协助农经处根据市政协《关于对我是低收入群体生活保障问题开展收集社情民意和调研的通知》完成了调研报告。
4.根据市农业局通知要求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和农民负担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化解工作。
5.根据2009年节能宣传周活动安排,组织全站职工参加了知识竞赛及节能产品使用推介。
6.专题报送了*年“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乡村债务化解及村级村务管理、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数字乡村工程和关于推进滇池流域城乡一体化中加快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创新,探索农村村级集体资产(包括土地)的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实行折股量化、股随人走,割断农村户口与农村资产权益分配联系,拓展农民离土离乡发展的空间,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积聚的情况。
7.对云南省农业志农经篇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