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高血压护理要点(收集3篇)
妊娠高血压护理要点范文篇1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饮食调理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旧称妊高症)系孕妇所特有的产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妊娠20周以后出现以水肿、高血压及蛋白尿为基本征象,病情严重时出现头痛、眼花、胸闷、上腹不适,甚至抽搐和昏迷等系列症候群,重度妊高征病势发展急骤,若处理不及时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是威胁孕产妇及围产儿生命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国内外的资料,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死亡率居顺位的第二位。本文的目标是研究通过饮食调理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症状,降低其病情危险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在我院住院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在一组4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取一般的护理方法,将此组做为对照组;在另外一组4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护理中加入饮食调理的护理方法,将此组做为观察组。对照组46例患者年龄25~36岁,平均年龄26.7岁;46例患者均确诊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其中7例患者为妊娠前确诊为高血压,其余26例患者均为妊娠20周以后出现高血压症状,13例患者基础血压较低妊娠后血压增加超过30/15mmHg(4.0/2.0kPa)。观察组46例患者年龄27-35岁,平均年龄27.2岁;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其中5例患者为妊娠前确诊为高血压,其余28例患者均为妊娠后出现高血压症状,13例基础血压较低的患者妊娠后血压增加超过30/15mmHg(4.0/2.0kPa)。两组从在年龄、病症等各方面比较差异不大,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1)保证孕妇的休息,除保证夜间8~10小时睡眠时间外,白天应有2小时的午休,并提倡左侧卧位。(2)药物治疗,适量的镇静剂如安定等能抑制丘脑和丘脑下,减少刺激,用药期间要向孕妇说明药物的作用。(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记出、入量,定时听胎心,测血压,重视患者的自觉症状。如突然出现头痛、胸闷、视力模糊等,立即与医生联系配合抢救措施。(4)定期检查尿常规、尿比重、尿蛋白定量,准确称体重,重复检查眼底以衡量治疗效果。
观察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指导患者进行高蛋白、多维生素、低脂肪、低盐的标准饮食调理。本地区以哈萨克民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0%左右,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也主要发生在这些人群中,哈萨克民族的主食以面食为主、多食牛羊肉,尤其喜欢饮用奶茶,可以说是,可一日无饭,不能一餐无茶,而此茶中均加入食盐,在传统的饮食习惯一日三餐中,其中两餐主要是喝奶茶,伴以面食,而食用飞禽类、鱼类、瓜果蔬菜较少,饮食相对单一,不均衡,偏食含脂高的肉类,奶茶中的茶叶影响铁的吸收,而奶茶中的食盐又与高血压、水肿密切相关,佐餐副食以酸辣口味为主要特点,较常用土豆、番茄、洋葱、辣椒、大蒜头等蔬菜,调味料以孜然、辣椒粉等为主,饮食特点是摄盐过多、味道浓郁、酸辣味重。结合一般产妇膳食的搭配原则,将荤素搭配、干稀搭配、粗细搭配、叶类菜与果实类、根茎类、种子类搭配,适当控制肉类脂肪的摄入,减少饮食中的食盐含量,少饮奶茶,多喝鲜奶。
1.3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压稳定情况,双下肢浮肿程度,尿蛋白含量是否超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抽搐、昏迷、心肾功能衰竭及母婴死亡的重症发生情况。
2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各项指标比较见表1
表1观察组与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综合症各项指标比较
组别血压
稳定(%)双下肢
浮肿减轻(%)尿蛋白
含量稳定(h)病情转入重症
(%)母婴
死亡(%)
观察组(n=46)69.5782.61394.350
对照组(n=46)54.3563.043110.872.17
由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血压稳定情况、双下肢浮肿减轻、尿蛋白含量稳定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转入抽搐、昏迷、心肾功能衰竭等重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患者也明显较少,母婴死亡率没有发生。
3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旧称妊高症)是指妊娠20周以后出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三大症候群,严重时可出现抽搐、昏迷、心肾功能衰竭,甚至发生母婴死亡。妊高症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也是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高血压病的发病原因除了遗传因素外,主要与环境因素和饮食有关。特别是食盐与高血压的关系十分密切,其次与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油类、钾、钙、镁等也有关。因此合理膳食也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病的有效措施。
严格限制钠盐的摄入量。首先要减少烹调用盐及少饮含盐高的奶茶,少食各种咸菜及盐腌食品。减少膳食脂肪补充适量蛋白质。在饮食调理过程中应改善动物性食物结构,减少含脂肪高的牛羊肉摄入,增加含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少的禽类及鱼类。注意补充铁、钾和钙。本地区居民膳食普遍低铁、低钾、低钙,应增加含铁多含钾多含钙高的食物,如绿叶菜、鲜奶、豆制品等。多吃蔬菜水果。研究证明增加蔬菜或水果摄人,减少脂肪摄人可使收缩压和舒张压有所下降。素食者比肉食者有较低的血压,其降压的作用可能基于水果、蔬菜、膳食纤维和低脂肪的综合作用。
参考文献:
[1]杨翠莲,吴华利,邓美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17):172―174.
妊娠高血压护理要点范文篇2
【关键词】电话延续护理;妊娠高血压;妊娠结局
妊娠高血压是妊娠期特有疾病,严重威胁母婴生命安全。由于大部分患者对妊娠高血压缺乏认知及了解,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的情绪[1]。不良的情绪可进一步增加患者血压及心律水平不稳,加重患者病情,因此提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对降低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具有重要的意义[2]。研究指出[3],妊娠期间通过随访护理给予孕妇系统化、专业化的孕期指导对降低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及改善孕妇情绪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将探讨电话延续护理对妊娠高血压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门诊诊断为妊娠高血压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为孕早期(孕8~12周)患者;②经血压计测试患者2次或2次以上血压≥140/90mmHg(1mmHg=0.133kPa);③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研究。排除标准:①妊娠前糖尿病;②肝脏、肾脏、心脏等功能异常患者;③有流产史、早产史、巨大儿分娩史、死胎史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初产妇28例,经产妇14例;年龄22~45岁,平均年龄(28.6±5.5)岁,孕周8~12周,平均孕周(9.82±1.15)周;观察组初产妇26例,经产妇16例;年龄22~44岁,平均年龄(28.2±5.3)岁,孕周8~12周,平均(9.42±1.21)周。两组患者产次、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建立孕期档案后,每次行孕期检查时给予常规性孕期宣教及孕期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观察组患者自建立孕期档案后对其实施电话随访,具体方法包括:①由专门人员建立专科随访单:内容包含患者的姓名、性别、病历号、患病时间、病程、诊断、联系电话、主管医生、一般情况、随访日期以及内容、护士签名等。②成立电话随访小组:小组成员包括科室护士长1名,责任护士2名,病房护士2名,护士长负责制定随访内容,责任护士负责落实护理措施,病房护士负责对患者实施电话随访。③随访方式:每周由电话随访小组对患者实施电话随访,随访时间为20min/次,妊娠晚期随访频次为2次/周,妊娠最后1个月改为每周3次。④随访内容:重点了解患者饮食安排、饮食量、排便习惯、是否便秘、血压控制情况、不良妊娠情况、日常活动异常等情况,并对患者进行纠正。指导患者自我观察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对于异常情况则给予及时处理。通过随访了解患者健康行为依从情况,对于依从性差的患者则对其增加随访次数,加大干预力度,同时充分调动家庭系统支持积极性,促进患者及时矫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及健康行为,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①血压测定:采用水银液压计测量患者SBP、DBP水平。②记录两组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剖宫产率、感染发生率、胎儿窘迫发生率、巨大儿、早产、新生儿窒息、低血糖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水平的变化观察组干预后SBP、DBP水平分别为(118.56±7.45)、(75.26±5.48)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8.69±8.26)、(86.98±6.4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母婴妊娠结局对比观察组出现妊娠期高血压1例(2.38%)、羊水过多0例、剖宫产率10例(23.81%)、胎儿窘迫发生率2例(4.76%)、巨大儿2例(4.76%)、早产1例(2.38%)、新生儿窒息0例;对照组则出现妊娠期高血压8例(19.05%)、羊水过多7例(16.67%)、剖宫产率24例(57.14%)、胎儿窘迫发生率10例(23.81%)、巨大儿9例(21.43%)、早产9例(21.43%)、新生儿窒息7例(16.6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妊娠合并高血压发生与胎盘源性肾激素增加,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改变有关,导致机体出血蛋白尿、高血压、水肿、视物模糊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性妊娠合并高血压可引起子痫发作,危害母婴生命健康[4]。研究表明[5],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由于对疾病过度担忧,加之患者普遍对疾病认知程度较低,产妇容易产生不良情绪。而不良的情绪会进一步加重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因此提高产妇疾病认知水平,积极提高产妇身心健康,坚定产妇分娩信心,对减轻产妇分娩疼痛感及不适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电话随访是目前国外用于慢性疾病管理的有效措施之一,其核心思想是强调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在疾病康复中的作用,通过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及疾病管理能力,从而促使患者康复[6]。本研究对妊娠高血压患者应用电话延续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SBP、DB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电话随访能有效改善妊娠高血压患者不良妊娠结局,有效提高妊娠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提高患者尊医治疗依从性,使得患者将被动的治疗转化为积极主动治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韦迪霞.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患者负性心理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4):42-43.
[2]谢爱群.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分娩结局的影响.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5):803-805.
[3]刘金梅.妊娠高血压行剖宫产术120例围术期护理.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6):193.
[4]王岩.优质护理对改善妊娠高血压母婴结局的临床价值分析.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24):25-26.
[5]施围群.细致化护理管理在妊娠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11):1494-1496.
妊娠高血压护理要点范文篇3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临床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6.05.184.02
妊娠高血压是孕妇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也称为妊高症,主要是导致产妇和胎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对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健康有着极大的威胁[2]。本次研究为总结对妊娠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选取我院收治的妊娠高血压产妇18例,对分娩前、分娩中、分娩后及全过程的心理状态进行相关护理,结果显示预后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来我院分娩的妊娠高血压患者1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经过相关诊断,经血常规、肝肾功能、尿常规、尿HCG等常规检查后被确诊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所有患者排除肝、肾、心等衰竭等严重合并疾病,对所有患者进行知情同意,并书面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20~36岁,平均年龄(26.8±1.9)岁;其中初产妇11例,经产妇7例;有8例患者存在高血压家族史;孕周24~36周6例,36~40周12例;高血压方面13例为轻度高血压,4例为中度高血压,1例为重度高血压;临床表现方面有3例患者出现腹部不适、视物不清以及头疼现象,尿蛋白结果为1+~4+,患者未见糖尿病、心脏病等并发症的发生。
1.2方法
1.2.1分娩前护理保持病房环境干净整洁舒适、营造温馨氛围,使患者安静静卧,避免刺激,保持轻柔动作,使患者身心舒适;给患者换药、打针、测血压、量体温等常规护理,定期采集血生化、尿常规等进行检查,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状态,热情、不耐其烦地关心照顾患者,使其身体早日康复;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对患者监测血压直至胎儿出生后,血压恢复正常为止,当患者血压升高时,可发生抽搐症状,有些产妇由于基础血压值较低,虽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但是存在水肿或者蛋白尿时也可能产生抽搐症状,因此在护理时因充分了解并重视患者的基础血压。④吸氧护理,在监测血压时应同时给患者输氧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宫内胎儿窘迫并减轻孕妇的脑水肿问题。我院常规输氧量为3L/min,3次/d。⑤加强对胎儿的监测,,在分娩前不仅要对产妇进行关注,同时还应该时刻关注胎儿健康,妊娠高血压胎儿比常规胎儿患窘迫几率更高,因此,应定期对产妇进行CTG电子监护,当发现异常时,可根据孕龄、高血压严重程度、胎儿状态决定是否可终止妊娠。1.2.2分娩期护理对于即将临盆的产妇,护理人员应及时做好相关准备,如准备相关药品、器械以及新生儿窒息抢救药品。密切关注患者的脉搏、血压、尿量、胎心音情况以及宫缩强度和频率,必要时可进行肝门诊断,了解宫口扩张程度,并根据患者相关情况决定分娩方式。对于自然分娩患者,应及时对患者应用宫缩剂,并按摩子宫,及时将膀胱放空以防止子宫收缩。对于行剖宫产术的患者应密切关注患者脉搏、体温、呼吸以及血压的生命体征监测,并进行准确记录,术后绝对卧床休息,一段时间后可下床适当活动以促进机体功能恢复。对于切口处应做好特别护理保持清洁。1.2.3心理护理孕妇是一类特殊的群体,常常会因为过度担心而造成焦虑不安,特别是高血压妊娠患者,因长期担惊受怕,甚至可能出现精神压抑而导致的抑郁症状,作为护理人员,应做到以下几点:详细了解患者的个人习性和喜好,并且仔细分析评估,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不同的护理方式,使其有一种家人的温馨,达到最为轻松愉悦的状态;针对患者焦虑的情况详细了解,并与患者充分沟通交流,用专业的医学知识开导患者,缓解焦虑情绪[3],确保患者以最好的精神状态迎接宝宝的到来。
2结果
护理后所有产妇均顺利生产,血压控制明显优于护理前,且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护理前。见表1、表2。
3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是指患者在妊娠期出现的以全身浮肿、血压增高为症状的一种疾病,它是妊娠期的常见症状[4],多发于羊水过多或初产妇,严重威胁着患者和胎儿的生命安全[5]。高质量护理可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6]。本次研究分析对妊娠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观察一段时间后对产妇在分娩前、分娩中、分娩后及全过程的心理状态进行相关护理,分析护理前后血压控制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显示,护理后所有产妇均顺利生产,血压控制明显优于护理前,且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护理前,说明对妊娠高血压孕妇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可有效降低产妇和胎儿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死亡率,具有重大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孙太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护理进展[J].哈尔滨医药,2012,32(6):484-485.
[2]余凤珍,刘书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7):153-154.
[3]邢雅娜.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护理进展[J].天津护理,2004,12(5):307-308.
[4]谢艳玲,彭冬青,曾庄薇.护理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14(7):46-48.
[5]赵琳,王爱武,周凤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6):215-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