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起点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工作计划(整理2篇)

来源: 时间:2024-09-04 手机浏览

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工作计划范文篇1

[关键词]社区居民;公共卫生;预防保健需求;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8)04(b)-0149-02

社区公共卫生预防保健是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层卫生服务项目之一,其内容包括计划生育指导、健康教育、康复、保健、预防和医疗服务[1]。根据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层次的不同需求,能够划分为特殊卫生服务、准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卫生服务3个层次[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而当前我国多数社区卫生工作人员多是医技、防保、医疗人员转型而来,虽然经过相关培训具备了专业医生的服务理念,但在规范化服务的提供方面还需要一段时间。因此,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对社区居民的公共卫生预防保健需求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因素[3],从而满足社区居民的卫生预防摆件需求,使社区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完成。该文调查社区居民对公共卫生预防保健的需求,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社区居民700名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均在社区常住成年居民,发放7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41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91.7%。641份有效调查问卷中,男性321例,女性320例,年龄35~68岁,平均年龄(43.2±2.6)岁。

1.2方法

参与调查的工作人员经过统一的培训后,对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为参与调查的社区居民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为调查对象讲解问卷上相关的内容,由社区居民自行填写。调查问卷上的内容包括8个方面,有计划生育、精神卫生、计划免疫、慢性病管理、妇幼保健、老年保健、疫情监控、健康教育和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每个项目分为4个选项,分别是未考虑、一般需求、必要需求、十分必要,社区居民根据自身情况在相应的选项后做标记。

1.3观察指标

回收问卷后,统计社区居民对计划生育、精神卫生、计划免疫、慢性病管理、妇幼保健、老年保健、疫情监控、健康教育和公共卫生疾病预防的需求情况,分析影响因素,总需求率=一般需求+必要需求+十分必要。

1.4统计方法

研究数据借助于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总汇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社区居民对公共卫生预防保健需求调查结果

社区居民对公共衛生预防保健的总需求率见表1所示,其中慢性病管理、老年保健的需求量居于前两位,其次是妇幼保健和计划免疫。

2.2社区居民对公共卫生预防保健需求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社区居民对公共卫生预防保健需求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慢性病管理、老年保健、妇幼保健和计划免疫,对这四项需求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见表2所示。

3讨论

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是不断完善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健全个体化卫生服务监测体系。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对居民健康提供了保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居民对公共卫生预防保健的重视度,是全面卫生服务系统功能实现的重要基础,并且满足了居民日益增加的预防保健需求[4]。

社区开展的公共卫生预防保健服务对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实现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公共卫生预防保健项目按照卫生服务类型,分为了3类,一类是基本卫生服务,如被社区居民普遍熟知的健康教育、卫生防疫、疫情监测等,该类服务多是政府规划,然后为社区居民提供。另一类是准公共卫生服务,如计划生育、妇幼保健、计划免疫、老年保健等,此类卫生服务中的设施费用是由公共财政承担,但收取就诊人员的少量服务费。还有一类是特殊卫生服务,如慢性病管理等,这类卫生服务受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但在运行过程中,要在政府的严格监控下开展[5]。为分析社区居民对公共卫生预防保健需求,该次研究调查的公共卫生预防保健项目中,包含了准公共卫生服务和特需卫生服务,进而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开展和功能完善起到了重要意义。

由该次研究的调查结果发现,社区居民对公共卫生预防保健项目中的慢性病管理需求最多,其次是老年保健、妇幼保健和计划免疫。通过该结果可以判断社区公共卫生预防保健服务未明确划分全科医生和防保医生的工作内容、职责范围,因此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划分服务范围,使功能准确定位[6]。

该次研究对影响社区居民对公共卫生预防保健需求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示居民有康复治疗的需求,而做好老年保健,设置康复质量项目对居民的机体病情康复具有重大的意义。经过Logistic分析,认为主要是健康知识的掌握。

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工作计划范文篇2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坚持计划生育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坚持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坚持妇幼卫生工作方针,以妇女儿童健康为中心,优化服务,依法管理,构建政府主导、覆盖城乡、优质高效、群众满意和可持续发展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健康。到“十三五”末,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达到二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标准。

(二)基本原则

积极稳妥,有效推进。积极推进优化整合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工作,妥善处理各种情况,做到稳步推进,保持队伍稳定,工作平稳过渡,确保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快速发展。

因地制宜,谋划发展。结合我县实际,根据妇幼健康资源情况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妇幼健康需求和发展需要,合理配置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

强化公益,落实保障。整合后的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是维护和促进妇女儿童健康的公益性事业单位,突出公益性质,强化政府责任,落实编制、经费和运行政策,为妇女儿童健康提供坚实保障。

提高效能,激活动力。通过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优化整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强化绩效管理,激活内生动力,提升效率,确保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同时得到加强。

二、优化整合内容

(一)机构设置与主要职能

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与职能整合的主要方式为“县级合、乡增强、村共享”。

1、整合县妇幼保健院、县计划生育服务站的机构和职责,组建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主要职责:为全县妇女儿童提供围产保健、妇女保健、儿童保健等妇幼保健服务和妇女儿童常见病防治、助产技术服务等;承担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优生指导、药具发放、信息咨询、随访服务、生殖保健、人员培训等任务;开展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出生缺陷综合防治等工作。受卫生和计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辖区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业务管理、培训、项目管理和技术支持工作。

2、乡镇计划生育服务所与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职能整合,撤销乡镇计划生育服务所,在乡镇卫生院加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站”牌子。乡镇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仍由乡镇政府负责,加强乡镇计生办计划生育管理职能。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站)负责人由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征求乡镇政府意见后,按干部管理权限任用。

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站)主要职责:承担本辖区内围产保健、妇女保健、儿童保健等妇幼保健和妇女儿童常见病防治等任务;承担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优生指导、药具发放、信息咨询、随访服务、生殖保健、人员培训等公共服务职能;落实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配合承担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等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任务;负责对村级服务人员提供业务培训指导。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指导下,做好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采集相关信息,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相关服务。

4、保留村卫生室和村计划生育服务室,共享共用。保留计划生育专干,巩固基层工作网底。计划生育专干和村医共同做好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相关服务工作。计划生育专干主要负责计划生育政策宣传教育、药具发放、组织动员、优惠政策落实、信息收集上报、妇幼保健计划生育相关技术服务引导等工作。

(二)人员配备和资产管理

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乡镇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站)机构及人员编制由县卫生和计生主管部门商县编办、人社部门提出调整方案,报县编委审批后实施。

原县乡妇幼保健机构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房屋、设备等各类资产,全部划归整合后的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使用,严防固定资产流失。

(三)完善长效工作机制

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是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所需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由政府根据公共卫生事业发展需要足额安排,所需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根据人员编制、经费标准、服务任务完成及考核情况由政府预算全额安排。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机制,积极推进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改革,创新发展,激发活力,充分调动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工作积极性。

完善机构建设机制。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服务人群广,任务重,要切实加大投入,支持县乡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改善业务用房和装备条件。加快推进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三、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5年11月1日至11月30日):县制定下发优化整合实施方案,编制部门印发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站)“三定”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5年12月1日至12月20日):召开工作动员会,宣布有关工作纪律,乡镇计生服务所人员实行自愿选择,实施优化整合各项工作。

(三)总结完善阶段(2015年12月21日至12月30日):进行优化整合工作验收,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完善提高。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工作领导组,乡镇政府要充分认识机构改革、转变职能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优化整合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配置工作,做到思想不散、队伍不乱、工作不断,保证整合工作顺利推进。

(二)强化计划生育工作。优化整合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各项计划生育政策,确保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