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起点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生态农业建设规划(收集3篇)

来源: 时间:2024-09-22 手机浏览

生态农业建设规划范文篇1

景观生态园林也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并且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兼具自然地景和人工景观的区域,其对于城市的意义尤为独特和重要。营造生态园林景观,即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把人工建造的环境和当地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增强人与自然的可达性、参与性和亲密性,使自然开放空间对于城市、环境的调节作用越来越重要,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健康而完美的城市格局。

一、景观生态园的概念

生态园是以生态学的原理在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的基础上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的四美生态园林工程。

二、景观生态园的内涵

1.生态园是具有观赏性和艺术美,能够美化环境,创造宜人自然景观,为城市人们提供游览、休憩的娱乐场所。

2.生态园是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和吸附,调节小气候,防风降尘,减轻噪音,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生态环境。

3.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三、生态园的分类

从自然资源角度化分,可分为以下几类:

1.自然保护区生态园(区)类2.森林生态公园(区)类3.地质生态公园(区)类4.农业生态园(区)类5.城市生态保育(区)类。

从产业经济与技术角度化分,可分为:

1.观光农业生态园2.都市科技型生态园3.休闲度假型生态园

四、景观生态园的规划设计原则和总体思路

1.因地制宜,综合规划设计

生态园的规划应充分考虑原有农业生产的资源基础,因地制宜,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水电、食宿及娱乐场和度假村的进一步建设等。另外,生态园的规划必须结合生态园所处地区的文化与人文景观,开发出具有当地农业和文化特色的农副产品和旅游精品,服务社会。

2.培植精品,营造主题形象

生态园规划应以生态农业模式作为园区农业生产的整体布局方式,培植具有生命力的生态旅游型观光农业精品。另外,要发挥生态园已有的生产优势,采用有机农业栽培和种植模式进行无公害蔬菜的生产,体现农业高科技的应用前景,形成产品特色,营造“绿色、安全、生态”的主题形象。

3.效益兼顾,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园的规划设计以生态学理论作指导思想,采用生态学原理、环境技术、生物技术、和现代管理机制,使整个园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经过科学规划的生态园主要是以生态农业的设计实现其生态效益;以现代有机农业栽培模式与高科技生产技术的应用实现生态园的经济效益;以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实现它的社会效益。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者相统一,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光农业生态园。

五、生态园整体规划方案

1.生态园功能分区规划

依据资源属性、景观特征性及其现存环境,在考虑保持原有的自然地形和原生态园的完整性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发展和客观需要,规划中应采取适当的设计实现园内的功能分区。

A、生态农业示范区

生态示范区是生态园设计的核心部分,它是生态园最主要的效益来源和示范区域,是生态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态示范区的规划设计应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遵循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

B、观光旅游区域

生态园规划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以绿色、健康、休闲为主题,在园内建设花艺馆、野火乐园、绿色餐厅、绿色礼品店、农家乐活动园、渔乐区、农业作坊、露天茶座、生态公园、天然鸟林等休闲娱乐场所,让游客在完美的生态环境中尽情享受田园风光。

C、科普教育功能区

旅游科普规划时应遵循知识性原则、科技性原则、趣味性原则,例如可以通过在生态园中设立农业科普馆和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等科普教育中心,向游人介绍农业历史、农业发展现状,普及农业知识和加强环保教育。还可在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设立现代农业科技研究中心,采用生物工程方法培植各种农作物,形成特色农业。这样生态园一方面可以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科普教育提供基地,为大中院校和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提供场所,同时也为各种展览和大型农业技术交流、学术会议和农技培训提供场所。

2.生态园中其他规划

A、园路规划

依照园林规划的设计思路,从园林的使用功能出发,根据生态园地形、地貌、功能区域和风景点的分布,并结合园务管理活动需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园路布局既不会影响园内农业生态系统的运作环境,也不会影响园内景区风景的和谐和美观。园路布局主要采用自然式的园林布局,使生态园内景观美化自然而不显庄重,突出生态园农业与自然相结合的特点。

B、给水排灌工程规划

生态园以生产有机农产品为主,园内农业生产需要有完善的灌溉系统,同时考虑到环保及游人、园工的饮用需水,所以进行给水排水系统的规划。规划中主要利用地势起伏的自然坡度和暗沟,将雨水排入附近的水体;一切人工给水排水系统,均以埋设暗管为宜,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和园林景观;农产品加工厂和生活污水排放管道接入城市活水系统,不得排入园内地表或池塘中,以避免污染环境。

C、园区绿化设计

生态园内的绿化规划,均以不影响园内生态农业运作和园内区域功能需求出发来考虑,结合植物造景、游人活动、全园景观布局等要求进行合理规划。全园内建筑周围平地及山坡(农业种植区域除外)绿化均采用多年生花卉和草坪;主要干道和生态公园等辅场所(餐厅、科普馆等等)周围绿化则采用观花、观叶树为主,全园内常绿树占总绿化树木的70%~80%,落叶树占20%~30%,保证园内四季常青。

3.生态园的建筑设计

生态园建筑是生态园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应根据生态园的环境、定位、投资等因素量身设计。好的生态园建筑创意也能吸引游客。生态园的建筑,应以绿色、生态、环保为主,要突出生态的主题。同时,作为供游人休闲、度假、体验的场所,还要注意建筑物与环境与游客之间的融洽关系。

生态农业建设规划范文篇2

【关键词】生态农业;农业观光;规划设计;实践研究

农业生态观光作为一项新型以农业为基础的交叉性旅游产品,在我国当前市场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有着十分美好的发展前景与上升空间。生态农业观光与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农业生态观光园与普通城市公园之间依然存在较大分别,应在设计与规划方面彰显其自身特色。由于我国在此方面的设计经验比较缺乏,依然处于探索学习阶段中。以下就农业观光园的设计规划进行深入分析。

1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设计原则

1.1因地制宜

由于农业本身特有的周期性与地域性特征,在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过程中,务必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力争做到就地取材,充分发挥该地区现有的农业生态资源,打造出具有地域性特色的农业生态产业,切实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同时,应尽量加大对农业技术与农业机械的投入成本,实现园区内物种的丰富,从而开发出更具创意的经济项目。在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建设过程中,设计人员务必要对基础设施进行建设,以此为交通、住宿等基本生活所需提供有力保障。力争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农业观光项目。在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基础上,拉动社会发展。

1.2绿色可持续发展原则

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建设与周围自然环境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切实保护好周边的自然环境,才能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自然环境与人文氛围都是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加分项目,只有将顾客吸引来,才能进一步促进其消费。因此,在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过程中,务必要也遵循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禁止乱砍乱伐现象的发生,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同时,规划期间应尽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保证生活垃圾的合理分类。对其经营管理模式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将可持续发展原则贯穿规划始终。除此之外,设计人员还要对园区内的收益进行适当规划,不仅要实现农民的增收,同时也要充分发挥社会价值。

2生态农业观光园设计定位

2.1主题明确

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设计涵盖了观光、体验以及教育为一体的综合型功能。由此可见,生态农业观光园区的设计应该创造出更多的经营空间,旨在实现空间层面的丰富与人文精神的充实,便于满足不同客户对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多方位需求。其中农业园区部分可以为客户提供一个亲身参与的机会,加入到种植或生产队伍中,通过品尝或购买等环节实现农业收益。观光服务可将重点放在休闲与农业特产销售方面,包括为客人提供食宿、度假以及各种会议接待等方式,真正实现人文景观与经济服务的有机结合。作为生态农业观光园的重要功能之一,其在为人们提供观光与体验的同时,还要凸显自身的教育意义。通过鼓励客户对农业发展演变历程的理解,让其真正了解农业对社会生产的推动作用。由此可见,在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设计与规划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当地的地域特色,并将自然环境与人文因素进行充分结合,根据农产品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保农业园区内的主题突出。

2.2生态景观

在生态农业观光园设计中,务必强调生态景观的价值与作用。设计规划人员应对生态农业观光园中的景观设计进行综合考量。尽量保证原始生态景观的保护,真正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设计始终,切实维护好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平衡。力争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打造经济收益。

3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方式

3.1发挥景观植被作用

在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建设与规划过程中,设计人员首先应明确自身的设计理念。将顺应自然规律发展置于首要地位,视景观与植被为天然资源。利用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建设,充分发挥景观与绿色植被的加害者,积极拓展其现实作用,以此更好的推动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与发展,切实提高植被覆盖率与利用率。

3.2彰显本地特色

以苗族的歌舞、服装为例,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假设可以充分将地域特征融合进去,参与者加入到篝火晚会的活动中,在优化体验者旅行感受的同时,实现民族文化的宣传。在活动中,旅游者收获了与城市生活截然不同的快乐与放松,当地特色也因此深深地烙印在了人们心中。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知名度的高度对地区旅游影响十分重要。设计者应对其引起重视,力争实现地方特色与人文文化的充分结合。生态农业观光园可以将当地特色商品融入到旅游设计中,以此吸引游客进行购买,切实提高农业文化价值。在彰显商品文化内涵的同时,赋予其浓厚的文化气息,实现美学韵味的融入,提升纪念意义。

4综合性服务体系建立

在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务必突出农业部门的主体地位,从建筑风格到道路规划,都应彰显农业元素。重视规划设计细节处,以常见的垃圾桶、指示牌为例,设计人员要时刻营造农耕文化氛围。同时,在艺术品的选择上,应尽量凸显农业耕作气息,适当结合神话故事对整体加以渲染设计,力争打造出原生态文明艺术效果。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设计应围绕农业园区开展,并对整体园区效果进行美化与装饰。在设计过程中,充分体现农业文化特色,实现自然景观与人文生活之间的有机融合。除此之外,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要时刻遵循科学的原则与规律,合理对各功能区域进行设计规划。根据不同区域的不同功能进行特色设计。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经济投入的影响,并结合其自身特点评估其内在价值。在实现整体环境发展与人文文化表现的同时,实现综合性的发展设计,旨在实现生态农业观光园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

生态农业建设规划范文篇3

本课题从生态理念出发,利用生态学、产业经济学、管理学、规划学和统计学等原理,运用系统工程和工程数学等方法,全面分析了江西农村发展的现状,并通过借鉴国内外生态农村建设规划的成功经验,就江西生态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内容、战略目标、评价指标体系及管理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如下研究成果:

(1)通过分析江西农村建设的现状,可以看出目前阻碍江西农村建设的主要问题。一是村庄建设杂乱无章,基本的公共服务设施较为缺乏;二是村庄卫生脏乱差问题比较突出,人居环境条件较差;三是建设基础较为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农业生产的丰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气候条件;四是村庄缺乏规划,即使有规划,也往往忽略了农村建设的特点。

(2)引入生态理念,对指导新农村建设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生态理念是人类进行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基本价值观,其本质包括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发展经济的同时,不仅要有利于当代人类生存发展,还要为后代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的生态伦理道德观。因此,生态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探索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提高农民的生态意识,实现农民对更高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二是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既不为发展而牺牲生态环境,也不为单纯保护环境而放弃发展的目的,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农村地区生活水平的目的;三是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合理有效利用各项资源,促进农村又好又快发展。

(3)深入研究国内外生态农村建设规划的经验,为江西生态新农村建设规划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一是结合“生态中心论”和“人本论”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村镇规划,人们可在乡村社会找到在城市社会所难以找到的个性化、归属感的空间;二是通过不断增加乡村各种基础设施,提供电信普遍服务,重新分配土地扩大“农业疆界”等措施,来增强农业的发展后劲,改善农民的生活;三是运用小规模改善规划型、适度改造规划型、整体改造规划型、整体搬迁规划型等农村生态规划模式,以及重点突出产业规划,以富民为目标,同时兼顾全面发展,特别是进行产业布局、村庄布局规划的生态新农村建设规划。

(4)运用SWOT分析方法,全面剖析了当前江西生态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分析认为当前江西生态新农村建设优势大于劣势,机会高于挑战,应当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大力推行江西生态新农村建设。

(5)根据江西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各地生态特点,将江西生态新农村建设划分为五种生态类型区域,并提出了江西生态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工作重点。根据江西生态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以及江西农村在某一方面突出的生态特色及主导目标,本课题将江西生态新农村建设分为生态农业型、生态住区型、旅游观光型、生态保育型、生态家园型等五种基本规划类型。在进行规划时,可因地制宜,把握区域的类型特点,选择相应的规划类型,根据具体条件进行设计。规划的重点在生态人居、生态产业、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等四个方面。

(6)根据生态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内涵和特征,建立了江西生态新农村建设规划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该评价指标体系涉及规划编制评价指标体系和规划实施评价指标体系两个方面,进行综合叠加后形成10个一级指标和35个二级评价指标,采用德尔菲法进行分析,并以人区分信息等级的极限能力为“7士2”的研究结论,引入五分位的相对重要的比例标度,分别根据各个指标的重要性给其评定等级,在统计并分析各位专家的评定结果后,根据公式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该评价体系的特色主要有:一是将评价指标分为核心指标和普通指标两类,使得规划评价的结果更为直观;二是权重系数的确定将咨询验证和层次分析相结合,增加了指标权重的科学性;三是将指标的评价等级标准分为四级,A,C两级有具体标准,这样便于操作也减少了干扰因素;四是评价体系的评价结果采用等级状态方程的形式输出,可进一步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使被评者较直观的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增加了评价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