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起点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野外防雷击安全预案(整理2篇)

来源: 时间:2024-10-06 手机浏览

野外防雷击安全预案范文篇1

关键词农村;雷电灾害;现状;防护措施;山东滕州

滕州市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南部,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明显,属于雷暴活动和雷电灾害比较频繁的县市之一。近年来,高大建筑不断增加,环境的空气污染加重,市区的热岛效应加大,诱发雷击的概率大大增强[1]。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滕州市的雷电灾害达百余起,连续多年直接经济损失达数百万元,2006、2007年东郭、姜屯相继发生过雷电伤亡事件;2007年东郭一加油站因雷击产生爆炸。近几年,滕州市气象局雷电防护技术中心对全市各有关单位进行了安全检查检测工作,并免费发放了《雷电防护宣传手册》,进一步加强了防雷的安全性宣传。但是,滕州防雷减灾工作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地区目前仍是防雷减灾管理的盲区。

1农村雷电灾害的现状

农民防雷意识淡薄,防雷知识缺乏,目前,农村大部分房屋无防直击雷装置;电源线路、有线电视线路、电话线路都没有采取任何防雷措施,造成农村雷电灾害多发。农村雷电灾害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雷击致人死亡或受伤,雷击引起火灾,雷击击坏房屋、电话、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

2农村雷电灾害的成因分析

2.1地理环境和生产条件的限制

农民的日常生产活动主要在田间进行,山区(或丘陵)的田地有一部分在山坡、山顶或湖泊、水塘等附近多水的地方,这些地方一般易发生雷击;田间空旷缺少躲避雷雨的安全之处[2]。www.133229.CoM下雨时缺少雷电知识的农民经常在树下避雨,增大遭雷击的概率,因此很多雷击事故是在田间农民耕作或躲雨时候发生的。如2004年夏季,滕州市东郭镇大绪庄一妇女在田间作业遭雷击死亡。

2.2农村防雷基础设施建设差

农村房屋基本都是由农民自行建造,在设计时没有考虑雷电防护措施,建造时没有安装防雷装置。农村电力、通讯设施的防雷装置不合格,电视天线普遍架设在屋顶,遇到雷雨天气,雷电流就沿着天线进入屋内,电源线、电话线、信号线随意的架空引入住房,雷电经过这些架空线窜入屋内,造成家用电器设备损坏,甚至人员伤亡。农村幼儿园和中小学防雷装置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有的甚至没有防雷设施,学生上课时,教室一旦遭受雷击,后果不堪设想。

2.3缺乏必要的防雷常识

农民遇到雷雨天气缺乏雷电防护措施,常常把旷野上的独立大树、亭子当作避雷雨的安全场所,很容易遭受雷击,从而酿成悲惨事故。在野外遭遇雷电来不及躲避时,要双脚并拢蹲下,双手放在膝上,手臂不要接触地面。同时,注意不宜在旷野高打雨伞或高举铁锹、锄头等物体,以免带来雷击的危险。另外,雷雨天气应将门窗关闭,以免造成球形雷电入室引发雷击。

2.4部分企业防御雷电灾害意识不强

部分企业为了节约建设资金,有意逃避管理,不愿意接受雷电防御技术人员提供的防雷装置设计审查和质量检测等服务工作,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如2001年8月17日,滕州官桥变压器遭雷击,损失6358元;8月27日,滕州张旺村变压器遭雷击,损失3665元;8月30日,滕州西岗东村变压器遭雷击,损失3420元;9月5日,滕州柴里中村变压器遭雷击,损失3759元。

3农村雷电灾害防护措施

3.1加强防雷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普及防雷知识

农村雷电防御工作既是重点,又是难点[3]。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要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山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滕州市防御雷电灾害管理办法》等防雷减灾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防雷减灾意识,增强雷电灾害的防御能力。

3.2从源头上强化防雷安全措施

根据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防雷原则,对于已建房屋的防雷改造是安装避雷带或避雷针,并做好接地网。屋顶有太阳能热水器或水箱的应安装避雷针保护,并与避雷针保证一定安全距离;屋顶有电线的,应置于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内并做好接地。

3.3加强雷电监测的预警预报

针对滕州市防灾减灾的需求和未来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工作的发展方向,建立雷电灾害预测预警子系统。以雷电监测站网为依托,建立雷电信息接收和处理平台,实现雷电信息实时显示、历史雷击灾害资料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开展雷电灾害预警和对策服务[4]。加强雷电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提高雷雨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水平。充分利用电视、电话、互联网、手机短信息等手段,及时向农民群众传播雷电灾害预警信息,为广大农村提供及时、高效的服务,尤其是偏僻的山区。

4参考文献

[1]董德文,申红石.农村防雷的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j].硅谷,2009(1):192.

[2]陈惠敏.东山县农村雷电灾害多发原因及防护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9(16):243.

野外防雷击安全预案范文篇2

关键词:事故;分析;架空线路;防雷

中图分类号:[P415.2]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雷电,是指云与云或云与地面(物)间的放电现象。这种放电现象产生的光称闪电,产生的声音为雷。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有逾1000人因雷击伤亡,雷击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甚至数百亿元,其中,我国90%以上的雷击死亡事件都发生在农村。高安市境内地形北高南低,中间舒缓平坦,低山丘陵与河谷平原相间,气候呈多样性,是一个多气象灾害地区,高安市的年平均雷暴日数为56天,最多时达到85天,出现在1983年,每年的4-8月是雷暴的多发月份,占全年总雷暴日的67.69%,特别是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气象灾害增多,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

一、农村雷击事故原因现场调查

2004年5月11日,18时灰埠镇河山村,2人在野外露天作业遭雷击身亡。

造成系统性雷电的主要天气形势是:受高空低槽影响,另外,低层有较强的暖湿气流和辐合上升运动,当大气层结由稳定向不稳定快速变化时,不稳定气层被抬升而导致形成大范围雷电天气。造成局地雷电的天气成因是,由于夏季,高安市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午后陆地表面受强烈加热在近地层形成绝对不稳定的层结,当有局地扰动时,则容易形成雷电。每天的雷电又多发于午后到傍晚。

二、雷击事故原因分析

(一)农村缺乏防雷科普知识

农民常把雷电解释为“天公发怒”,把受雷击理解成是天意。在众多的雷击致死事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没有掌握科学的防雷常识、错误地选择避雨地点而造成的。同时,雷雨季节正是农忙季节,野外耕种的农民由于无防雷意识,无法正确躲避雷击,死伤人员皆是由于在田间劳作,在没有防雷装置的凉亭、简易棚、大树下避雨不当或在野外雷雨时奔跑、骑自行车所致。

(二)农村住宅防雷装置不完善

在发生的雷击事故中发现,受雷击的建筑物大部分是民房,且没有安装防雷装置,大部分农村民房都是自建房,没有经过正规设计和标准化施工,更没有接受防雷技术服务机构提供的设计技术评价和施工质量跟踪检测等服务,一些农民在房屋的屋顶伤放置了不锈钢水箱、太阳能热水器、卫星天线、不锈钢装饰针等金属物,大部分都没有做接地处理,更别说要处于防雷装置的保护范围之内了,这些金属就成为雷电青睐的对象,存在严重的雷击

(三)农村供电、通讯线路布置混乱,雷击隐患大近年来农村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住房越盖越高,家用电器越来越先进,电脑、液晶电视、高级音响也进入农村家庭,但是由于农村基础建设投入的不足,家庭电源线、有线电视线、电话线等线缆都是电杆架空支撑的,穿过农田,通过墙体直接进入室内。一旦雷电击中线缆,或者击中附近区域,雷电流以及感应过电流就会畅通无阻的通过架空线缆冲击所有的家用电器。一条条架空电缆,为雷电流肆虐铺设了“高速公路”。即使雷电没有击中电线,电线周围也会形成强烈的磁场,当人处于磁场的影响范围内,则因感应雷而被雷击伤、击死。

三、农村防雷安全主要问题及基本措施建议

(一)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

雷电灾害具有突发性、毁灭性,涉及到各行各业与千家万户,一旦发生灾害,将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影响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因此,各级气象部门必须提高对防御雷电灾害重要性的认识,增强防灾减灾意识,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做好依法行政工作,严格执法,做到思想到位、认识到位、工作到位,切实履行好防雷的职责和义务。

(二)加强宣传,强化管理。

要加大防雷法律法规、防雷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尤其是广大农村对防雷减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大造声势,广泛宣传,消除麻痹侥幸心理,使防雷减灾意识深入人心。

农村雷电防御工作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其推进工作受思想观念、认识程度、经济状况等要素的制约必然要经过大量艰苦的努力,更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步规范的过程。作为防雷中心应高度重视,充分关注防御农村雷电灾害,积极推进。特别是要切实加强农村雷电防御科普知识和雷电防御法规、规章的宣传。近年来雷电防御法律、法规相继出台,雷电防御管理已经由城市向农村辐射,不断拓展,广大农民或多或少地接受了一些防雷法规和防雷科普知识的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农村农民防雷知识的普及仍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要在继续加强防雷法律、法规的宣传时,要特别加强防雷科普的宣传教育,注意向农民群众传授简易的防雷常识。(三)加大管理力度,落实预防措施

一是要加大对农村建(构)筑物防雷装置的规范化建设,要把防雷安全管理工作的重心努力转向广大农村,对农村企业和个人新建(构)筑物严格实施防雷装置图纸设计审核、施工监督和竣工验收,严格执行防雷行政许可规定,从源头上强化防雷安全措施。二是要定期对已建农村企业和个人建(构)筑物组织专项普查。进行分类,排除重点,列出完善的整改计划,进行督促实施。三是要把农村防雷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相结合,对电视、通信、电力等线路进行屏蔽和先进的处理技术,以有效减少架空线,减少空旷的农村田野把雷电引入室内的慨率。四是要加强农村防雷行政执法工作,对触犯国家雷电防御法律、法规的行为,要抓住典型案例,严肃依法查处,推进依法规范和管理。

(四)农村野外作业人员的防雷

雷雨天气应避开空旷的田野、大树下、电线杆、各类铁塔、铁轨、水边、高的孤立的建筑物旁和田野中的低矮窝棚内等危险区。要掌握“室内比室外安全、低处比高处安全、坐下蹲下比站立安全”这个原则,不要使自己成为比周围物体更高的“引雷针”。雷电来临时,首先考虑的是寻找一个可以避雷的地方,如有防雷设施或结构良好的永久式建筑,或地形低矮的地方。如果雷电已经来到头顶而身体正处在空旷平坦的地方,就不能再站立行走和跑步,如果暂时找不到低矮的地方,就原地蹲下、坐下或躺下,双脚并拢。不能在头上、肩上顶着、举着或扛着任何长形的物件,甚至也不能打雨伞,随身所带的金属物品,应该暂时放在5m以外的地方,不要接听和拨打手机,不要听MP3,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

四、结论和建议

农村地区防御雷电的技术难度远低于城市,关键是农民要有防雷和避雷的意识,注意掌握一定的防雷技术知识,并适当增加防雷设施的投入。当地农村住宅建设需加强防雷安全监管,经正规设计和标准化施工,完善避雷带、引下线、接地装置等基本防直击雷装置设施,高大树木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移植至住宅附近5米以外,保证建筑物减少或避免雷电破坏。目前,农村防雷减灾工作逐渐得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加大了农村防雷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有的地方还出台了有关农村中小学校、新农村建设防雷减灾工作的规范性文件,相信有各级政府的重视,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农村的雷电灾害程度一定会大大降低。

参考文献:

[1]杨东亮,高建文,李全景,等.农村防雷现状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0(8):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