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篮球教学训练范例(3篇)
小学篮球教学训练范文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宣威市中小学生暑期参加篮球训练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深入探讨中小学生暑期参加篮球训练的价值,并总结中小学生暑期参加篮球训练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宣威市中小学生暑期篮球训练
一、宣威市中小学生暑期篮球训练目的调查
学员参加暑期假日篮球训练有很多动机,有自身的意愿,也有家长的要求,在实际的调查过程中,经过调查了解到,排名前三名的分别为个人兴趣、业余放松形式、锻炼身体。
二、宣威市中小学生暑期篮球训练培训班的开展调查
普通型篮球训练班是常年利用寒暑假时间开办篮球培训班,有相对稳定的训练环境和固定的训练时间,训练地点在学校,利用学校自身的基础设施,但缺乏较高水平的训练指导。根据调查数据,宣威市暑期中小学生篮球培训班以普通培训班为主,正逐渐向固定型培训班靠近。
三、宣威市中小学生暑期篮球训练内容调查
通过对各个训练点的教练员进行访谈和学员的调查得知,在篮球训练过程中,采取分班教学。分班教学一般都是按照学生对象划分,分为青年班,对象是高中学生,培育目标是各级各类中学生篮球比赛队员、“和谐杯”篮球赛队员;大班,对象是初中学生,培育目标是培养各级各类中学生比赛、“和谐杯”篮球赛队员;中班,对象是小学高段学生,培育目标是“和谐杯”少儿篮球赛队员、省城篮球运动会队员;小班,对象是小学生,培育目标是培养篮球兴趣特长,促进孩子身心健康。
四、宣威市中小学生暑期篮球训练时间调查
通过对15名教练员的走访调查,篮球暑期训练模式是按年龄、篮球基础等分班训练教学,每次篮球培训的时长却不是学员能够决定的。
五、宣威市中小学生暑期篮球训练方法调查
在篮球训练过程中,每个教练员在训练方法上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教练员的训练方法对教练员的训练和学生篮球训练有重要意义,训练方法决定着训练效率与质量,合理的训练方法能够让教练员高效率地训练,学生也能够高效率的学习,学习的质量也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宣威市中小学生暑期篮球训练的反馈调查
通过对学员参与篮球培训后满意度的调查,可以更加详细地了解到学员的需求和培训机构在哪方面还存在着问题,对更进一步地了解学员、提高培训机构的服务质量起到良好的效果。。
七、宣威市篮球训练营、篮球俱乐部教练员情况调查
教练员的学历及专业决定了教练员的知识内容及结构,专业的知识结构能够使教练在培训过程中更好地完成机构的培养目标,能够更好的对整个训练的过程中实施的训练计划。
八、宣威市中小学生家长对学生暑期参加篮球训练的态度分析
经了解,学员参与篮球培训之前通常要得到家长的支持,通过对298位家长的调查中发现,家长支持学员参与篮球培训的动机首要考虑的是学员的身体、爱好方面,分别占75.17%、68.79%,其次受朋友影响,为升学打算等。这说明部分家长对持学员参与篮球培训的动机认识不清晰,有随大波逐流的现象,这部分家长应该从学员本身的考虑为出发点。
(一)培训机构教练员的整体素质不高。教练员的素质是指教练员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敬业负责的精神以及丰富的理论知识。
(二)培训机构的条件及规模。篮球培训机构在进行培训时的必需因素有教练员、学员、场地等,宣威市篮球培训机构的地点分布存在着不均匀的现象。
(三)培训班的培训特色和训练内容。一个事物存活和延续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条件就是需要有自身独特的一些特色。
九、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宣威区中小学生暑期篮球训练发展前景良好,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认识,热爱篮球运动的青少年儿童越来越多,从整体来看学员和家长的参训动机在“促进身体健康”、“发展兴趣爱好”上基本一致。2.宣威市青少年儿童篮球训练营、俱乐部训练内容以技、战术训练为主,体能训练、理论、制裁能力内容上有所欠缺,教练员训练方法不新颖,依然以传统训练为主,通过启发、讨论和探究等方法进行训练的训练方法运用较少。3.训练条件多为学校运动场所,训练条件较差,训练场所较为拥挤。
(二)建议
1.开设短期教练员培训班,增强教练员自身业务水平,并进一步引进先进科学的训练方法,以提高教练员整体的执教水平;引进人才,加强管理。2.随着训练营运营制度日趋成熟和专业经验的不断累积,训练营和俱乐部应不断拓展更多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建立训练档案,提高篮球训练班的稳定性,充实和完善培训机构的管理和运行模式。3.加大对篮球场地器材的资金投入,改善训练环境,发挥篮球运动本身的经济带动功能,使其发展步入一个科学合理的轨道。
参考文献:
[1]马黎磊.厦门是青少年篮球业余训练现状调查分析[J].体育科学研究.2007(02).
[2]何增文.河南省青少年篮球训练现状与对策研究[D].宁波大学.2010.
小学篮球教学训练范文篇2
一、小学女子篮球队的目前训练状况
小学女子篮球队的训练在当前的训练程度下,没有得到良好的进展。并且女生的体质不如男生,不能进行高强度的训练,女子对于篮球技术的接受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保持足够的耐心,对小学女子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三步上篮的训练时,出现了很多的状况。有些女子三步上篮的节奏非常不顺畅,步伐非常不协调,并且还有些女生在进行三步上篮的时候,经常冲到蓝底下而忘记投篮。这多方面的问题,就表明了小学女子的三步上篮训练状况不容乐观。体育教师应当在训练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步伐协调性的训练,让小学女生对自己的步伐有明确的掌握,并且能够良好地运用三步上篮的篮球技巧。小学女子在接受训练的时候应当协调自己的步伐,并且保证投篮。
二、三步上篮的训练技巧
1.教师在地上标好三步上篮的位置点
在对学生进行三步上篮训练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对三步上篮的步点有合理的掌握,体育教师就要在地上标好三步上篮的位置点,在进行训练的时候,让学生的每一个步伐都踩在位置点上,以确保学生三步上篮时有比较好的协调性。标好位置点的方法,还可以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找到三步上篮的感觉,从而有良好的三步上篮的节奏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三步上篮方法。但是,由于地上标记着位置点,女生在经过长时间的锻炼之后,往往会对位置点产生依赖性,总会不自觉地去看地上的位置点。体育教师就要对学生有着严厉的要求,让学生在三步上篮的时候,保持正确的姿势,不去看位置点,摆脱依赖性,这样才能取得最大的进步。
2.固定三步上篮的最后一步位置,让学生在上篮的过程中有节奏感
女生总会在三步上篮的时候,冲到篮筐底下,而没有将球出手,导致三步上篮的失败。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就需要在女生最后一步的地方同样设置一个起跳点,不管女生的运球如何,到了这一个位置,必须起跳,将球抛出去。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改善自己的投球,防止再次出现冲到篮筐下的情况。学生在进行三步上篮训练的时候,也需要保持自己的节奏感,让三步上篮有更好的节奏,这样可以保证投球的准确性。并且通过投球训练,女生就会找到三步上篮的技巧,有利于日后的训练。
3.进行原地步伐练习,保证投篮的准确性
由于大部分女生在训练的时候往往会手脚不协调,针对这个情况,就需要在原地展开手脚训练。体育教师可以让女生在原地运球,以及进行三步上篮的慢动作运行,掌握三步上篮中的奥秘,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三步上篮方式。等到女生的手脚协调之后,就继续让女生进行跑动的三步上篮练习。体育教师在训练三步上篮投球的时候,一般就在篮下45度左右的位置,因为这样球最容易进入篮筐。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女生训练的不协调性,让三步上篮的训练成果更加明显。
三、三步上篮的训练步骤
三步上篮需要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掌握训练的步骤。首先,让女生慢动作模仿三步上篮,明白三步上篮是怎样的,认识到三步上篮的技巧性。下一步就是让学生练习走着的三步上篮,学生可以在走动中的三步上篮中找到三步上篮的感觉,为跑动的三步上篮做好准备。经过了这几个阶段的训练,学生已经掌握了三步上篮的最基本方法,后面就可以进行熟练度的练习了。
小学篮球教学训练范文
训练理念是人类进行训练实践的指南,没有正确、先进的训练理念,其训练实践便是一种低级、落后的传习式重复活动因此,构建篮球运动先进的训练理念,更新和完善我国篮球训练理念是我国篮球运动不断创新、发展、提高的前提,也是改变我国篮球运动落后局面的根本出路,本研究的任务是在探讨运动训练理念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调查我国专业篮球运动与训练的现状,寻找我国篮球训练理念的偏差,从更深层次寻出我国篮球训练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监宣现有体育学、运动学理论,造笠国外的篮球训练理念和中国运动训练理念倡导之先行者的思想。建立系统哲学、管理学等的人文社会学理论,兰达建立适合中国现状的篮球运动训练理念,从而为我国制定出符合现代篮球运动特点和规律的训练实施方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依据;为有关部门指导篮球训练工作、尽快摒弃不符合现代篮球运动实际需要的训练思路和方法提供佐证。
1982年底,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委员会和中国篮球协会联合举办了我国首次篮球学术论文报告会,征到论文篇与此同时,国家体委还召开了篮球部级教练员复核、套改高级教练员技术职称论文答辩会,这些措施对促进我国篮球理论研究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它标志着建国以来我国篮球理论研究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潮阶段。1984年,中国篮球协会、北京体育科研所,联合召开了篮球运动科学化训练讨论会,随之展开的科学化训练研究将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引入篮球训练和竞赛之中,研究重点集中在篮球训练原理、训练过程的调控及提高篮球运动训练水平的方法、途径等方面,逐渐形成了篮球训练的特点与规律、篮球训练原则、篮球训练方法、篮球训练的组织与管理等一整套系统的训练理论。
1985年12月,中国篮球协会在北京召开全国篮球科学成果讲学班,以《篮球科学化训练》为主题的13个子课题的优秀论文在讲学班上报告这些成果为我国篮球科学化训练提供了理论指导,奠定了我国篮球训练理论的基础,这一时期我国广大篮球科研工作者以我国篮球运动发展为前提,围绕篮球运动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不仅研究的范围明显扩大,涉及到篮球教学、训练、竞赛、心理、选材等诸多领域,而且研究的问题也不断深入这一时期,我国篮球专业理论建设进展较快,从我国出版的篮球书籍和发表的篮球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能够明显反映出来如在20世纪80年代初王家宏等人的研究成果《从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变化规律谈心理训练》,通过对全国甲级联赛和其它比赛的观察与调查,提出了影响运动员心理过度紧张产生的因素,即比赛规模与比赛性质、比赛的动机与目的、比赛环境与比赛条件、比赛名次与成绩、赛前准备与比赛对手、比赛中缺乏适应力与应变力等,并提出训练中应培养运动员的自我控制力、充分发挥教练员的主导作用、重视准备活动等建议;王家宏、茅鹏等的《关于儿童、少年篮球适宜形式的研究》认为,小学篮球的适宜形式是应适合小学生身心特点,满足小学生体育的需要,有利于培养正确的篮球基本技术及其意识,对小学生,特别是对高身材儿童普遍具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