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的民族性范例(3篇)
企业文化的民族性范文篇1
关键词:企业文化;民族文化;文化整合
中图分类号:G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2-0245-02
1企业文化的内涵
1.1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的概念由五个要素和四个层次构成,即:由企业哲学和价值观念构成企业文化的核心层,由企业精神构成企业文化的主导层,由企业哲学和价值观念构成企业文化的核心层,由企业精神构成企业文化的主导层,由企业行为构成企业文化的主体层,由企业形象构成企业文化的外显层。
1.2企业文化的特征与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人员管理思想的积累和沉淀,是企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每一种企业文化,都反映着一家企业的特殊的历史与管理特点,因而任何一种企业文化都体现着企业领导的个性与企业的个性。可以讲,海尔的企业文化,反映着海尔的历史与管理特点,也反映着海尔领导人张瑞敏本人的经营管理思想和价值观,而联想的企业文化,反映的则是联想的历史与管理特点和联想领导人的经营管理思想。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外,企业文化直接表现为企业的品牌与形象,是企业留给外界的直观形象;对内,企业文化深深影响着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念和日常行为方式。作为为多数员工所接受的文化观念,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凝聚力,有利于团结员工目标一致地为实现企业的目标去努力工作。同时,企业文化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构成要素。
2民族文化及其差异性
民族文化是指由一个民族在繁衍,生息的进化发展过程中形成并流传下来的并仍在起作用的有一定独特特色的文化要素。包括特定的语言文字、思维特征、文学艺术、学术思想、风俗习惯、生活方式、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等,它是特定的民族群体在其所处的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地域环境中形成的。
2.1对于价值观念和世界观的影响
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的差异性的存在使得受到民族文化熏陶的人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其中包括信仰,宗教等等。比如,印度人信仰佛教,而伊斯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
2.2对于行为方式的影响
民族文化的不同导致了价值观念的不同,而人的行为方式,诸如沟通的渠道等会受到价值观念或者信仰的支配,因此,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也有所不同。
3企业文化与民族文化
同是属于文化领域的概念,企业文化与民族文化有着很多联系与区别,它们可能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发展,也可能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阻碍各自的发展。
3.1主文化与亚文化
主文化体现的是一种核心价值观,它为组织大多数成员认可。当我们说组织文化时,指的就是组织的主文化。正是这种宏观角度的文化,使得组织具有独特的个性。亚文化通常出现在大型组织中,反映的是组织成员所面临的问题、形式、经历。这些亚文化通常由于组织内部部门的设计和地理上的间隔而形成。
从整个社会环境的角度来看,民族文化是主文化,因为在某个地区之内总是存在一定的民族文化,它们的存在会影响到当地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并形成了固定的文化传统。而企业文化是亚文化,企业是处于当地的大环境之下的,也是处于民族文化内部的亚文化。例如,在所谓的“儒家文化圈”中,如中国、日本以及韩国,由于儒家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理念的影响,他们关注社会中的人事关系的和谐,强调中庸,体现的是集体主义的观念。这些都是所谓的大环境的主文化。而从欧美来的企业不同于他们所处于的主文化背景,他们的企业文化则重视竞争机制的作用,重视对每一个员工的个人尊严与权利的尊重,注重制度的建立与作用。这样的组织文化就不同于按照当地的民族文化所建立起来的企业的员工的价值观念,因为这里的人更关注关系的建立,却忽视制度的清晰;具有强烈的等级观念,却忽视了对人的权利的尊重。
从企业的内部角度来看,民族文化是亚文化,这些文化是由于组织内部部门的设计和人员的地理上的间隔而形成的。例如,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可以拥有本部门内部共享的独特文化。它既包括主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又包括人力资源部自己内部成员共同享有的独特价值观,同样,一个跨国公司的在国外的分公司也可能表现出与公司组织文化不一样的文化特征。企业文化是主文化,在企业的内部,必须要维持自己的稳定的做事原则和方法,这样就必须保证企业文化作为主文化的领导地位,以组织文化作为内部员工的指导思想,从而按照既定的原则去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保持组织的稳定性和活力。
3.2相互包容,相互冲突
从一个方面来看,企业处于一个既定的地域内,企业自己的组织文化也处于当地的民族文化之内,由于组织文化与企业文化在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不同,难免得会在它们共处的过程中产生冲突,同时,企业文化与民族文化也可能存在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性或者包容性。这些包容性与冲突的存在会促进或者阻碍企业的正常活动,甚至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它可能不同于当地的民族文化,同时企业内部也存在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征,这是由于企业内部的员工来自不同的地区或者民族的原因。并且,即使相同地区相同民族的人也可能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组织文化与内部员工在一些问题上观念的不同就可能导致冲突的发生,这种冲突在企业管理人员不断地整合之下,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它们相互之间会相互融合,最终产生了一种具有两种文化特征的文化。
4结论
4.1尊重民族文化,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
我们应当利用我们民族文化中的优秀的遗产,注意汲取那些民族文化中有益的成分,将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与传统民族文化中的精华有机地融于一体,融于企业文化之中,将企业成员头脑中的传统民族文化中的有益观念与企业的经营管理需求有机地进行结合,将这种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在企业的价值观念和经营理念、企业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中体现出来,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建设富于活力与生机的企业文化,形成植根于民族文化基础之上的优秀的企业文化。特别是对中国人来说更是如此,因为我们中国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创造了灿烂的良族文化,养成了优秀的文化传统,这些都是难得到精神财富。
中国海尔文化正是在中国民族文化基础之上形成的优秀的企业文化。海尔文化的价值观强调社会责任感,强调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强调市场第一、顾客第一、质量第一的经营理念,从而成功的成为了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头羊。
企业文化的民族性范文
餐饮品牌文化是在清晰的餐饮品牌定位的基础上,利用各种内外部传播途径形成受众对品牌在精神上的高度认同,从而形成一种文化氛围,通过这种文化氛围强化客户的忠诚度。它可以细化为外显文化和内隐文化两个层面。品牌外显文化是品牌文化的有形要素,它可以被消费者、社会公众和本企业内部人员直观地察觉和认知,包括企业的名称、产品、菜单的设计、餐厅环境、公关活动、品牌管理方式及营销方法等等。品牌内隐文化是品牌文化的灵魂、核心,常常表现为围绕餐饮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所折射出来的理念气质。餐饮品牌文化建设要实现内隐要素和外显要素的协调发展。
二、新疆民族特色餐饮概况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是唯一一处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交汇之地。新疆民族特色餐饮以清真餐饮为主。在新疆,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们恪守伊斯兰教礼俗的生活方式已有千年历史,给丝绸古道上的新疆注入了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交融的文化精神。新疆现有的55个民族中,有维吾尔、哈萨克、回族等10个民族有食用清真餐饮的习惯,人口达到1100万人,占到全国食用清真餐饮少数民族人口的一半多,占全疆人口总数的近60%。新疆民族特色餐饮不仅体现了新疆民俗风情和伊斯兰教文化,同时,又有中华传统精华菜系后天养分的丰厚熏陶,更有新疆其他少数民族饮食技法的相互借鉴与融合。历经千年而又兼容中华饮食文明的民族特色饮食文化不但成为新疆社会发展的记忆和心理文化符号,也成为一项不可多得的经济资本。
三、新疆民族特色餐饮品牌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新疆民族特色餐饮有着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渊源,独特的资源优势,本应该有所作为,而且能有所作为。但令人遗憾的是,当人们谈论新疆特色餐饮时,能叫出的品牌却屈指可数,清真餐饮目前只有菜品而无菜系。当川菜、湘菜等在全国各地落地生根,发展壮大时,新疆民族特色餐饮却望洋兴叹。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影响新疆民族特色餐饮发展的问题在于餐饮品牌文化建设的缺失。在国家商务部餐饮行业“十二五”规划中,主管部门明确提出餐饮企业要走产业化和品牌化的发展道路。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将民族特色餐饮产业发展列入22项重点民生实施工程,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新疆民族特色餐饮业发展。编制完成我国第一个省级层面的餐饮业发展专项规划———《自治区餐饮业发展规划(2011—2015)》,出台《促进新疆特色餐饮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设立餐饮业发展专项基金,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支持新疆餐饮业特别是民族特色餐饮业的发展。新疆的民族特色餐饮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打造新疆民族特色餐饮品牌,挖掘和演绎清真餐饮文化,不仅是新疆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同时也承载了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加强国际交流、传承中华餐饮文化和感恩全国人民的社会责任。
四、新疆民族特色餐饮品牌文化建设实施途径
(一)提升有形展示水平,打造品牌形象
1.品牌设计。品牌设计是餐饮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品牌名称和标志,顾客可以明确自己的购买利益、企业的文化内涵以及个性特征,并形成品牌忠诚。新疆民族餐饮企业品牌设计往往在体现新疆地区浓郁的语言特点和地域特征的同时,也存在着品牌名称冗长、绕口、费解的问题。为更好地实施品牌文化战略,新疆民族餐饮企业品牌设计应在体现西域民族特色的基础上,结合企业文化内涵,遵循以下五个原则来设计:(1)易读易懂;(2)易听;(3)易念;(4)易写;(5)易记。典型的如新疆火宴山火锅文化连锁机构的“火宴山”品牌,新疆五月花餐饮文化连锁有限公司“五月花”品牌,新疆阿尔曼清真食品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阿尔曼”等品牌,不仅西域风情浓郁,寓意深刻,同时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识别、记忆。
2.建筑与装潢。西域独特的建筑与装潢具有鲜明的识别性和视觉冲击力,利用新疆民族文化打造新疆特色餐饮品牌变得更为具体化、形象化,不仅极大地缩短了与公众之间的距离,而且找到了一种更轻松、更富个性的解读方式。建筑与装潢可以成为打造新疆特色餐饮企业品牌,传承创新餐饮文化的新开端。首先要考虑品牌的定位;其次,应凸现伊斯兰传统风格和新疆民族地域文化特点,如伊斯兰教的建筑圆形尖顶、雕磨花砖拼对几何图案的墙面、黄杨木雕花的大门、六楞的廊柱、莲花的柱头、雕花的石膏板、西域风情的挂毯、刻花的窗棂、手工雕刻铜质木质摆件、民族特色餐具等都堪称新疆民族清真餐厅建筑装饰装潢之经典。同时,可适当添加现代元素,让公众在自然中接受企业,接受由民族文化所带来的餐饮享受。
3.产品。产品是餐饮企业品牌形成的基础,餐饮品牌的传播大都是依靠顾客对产品的切身体验来产生品牌的认同,然后由顾客以口碑的形式传播,因此,新疆民族特色餐饮企业必须保持其产品的独特性。(1)食材。新疆有很多独特而有优势的食材,如本土牛羊肉、鹰嘴豆、恰马古、巴楚菇、斯亚旦等,挖掘使用新疆特有的食材做原料是保持清真餐饮产品独特性的重要依托;(2)制作工艺及工具。新疆民族特色餐饮要走出新疆、走出国门并站稳脚跟,既要保留传统的风味,又要结合当地进行制作工艺及工具的改进改良,典型如新疆馕,其规模化、产业化的要求使得节能、环保、卫生等新技术成为其发展的必然;(3)服务。餐饮产品本身具有实物产品和服务产品相结合、生产与消费同一性、产品质量认定主观性等特征,加之新疆特殊的区情,民族餐饮企业要格外重视服务产品,努力提高少数民族员工“双语”交流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以亲情化、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去赢得消费者的主观认同,消除由于服务产品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消极影响。
4.环境。环境是餐饮的命脉,是顾客选择餐饮企业、企业争取回头客的基本要素,是赢得巨大餐饮市场和综合效益的保证,它的良好状况不会使消费者感到格外的满意,但是失去这些要素或达不到消费者的要求则会削弱顾客对餐厅服务的信心,因此,应把它当作视觉商品来经营。新疆民族餐厅环境中的有形展示内容包括:(1)平面设计,包括办公事务和餐饮所需的菜单、招贴类等;(2)立体设计。包括民族服装服饰、餐具器皿等;(3)空间设计,包括陈列展示、灯光等;(4)人物动态设计,包括服务人员的表情、礼仪等;(5)用餐方式设计,包括点菜的方式、进餐前后的清手方式等;(6)情节设计,包括西域风情的民族歌舞宴乐设置等;(7)用餐过程设计等。要通过环境系列化的整体运作,使消费者充分感受到民族清真餐饮主题文化氛围与艺术效果,充分融入民族餐厅特有的欢快、热烈气氛,品味新疆餐饮艺术所带来的无穷享受。
(二)加快内隐文化建设,发展民族特色餐饮品牌
1.树立品牌文化建设理念。清真餐饮所具备的深厚新疆文化底蕴是新疆民族特色餐饮品牌文化建设的基础。以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伊斯兰文化为背景“,清净无染,绿色风情”可以成为新疆民族特色餐饮独特的企业风格,这是新疆民族餐饮业品牌文化建设的依据与出发点。“清净无染,真乃独一”是清真餐饮的核心理念“,绿色风情”能极好地概括新疆民族餐饮的地理及人文特征。秉承这样的设计理念与宗旨,在清真餐饮的风格特点以及文化理念的基础上,对民族餐饮企业形象进行全新的定位,这对新疆民族特色餐饮产业在今后的对外发展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对新疆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2.实施标准化及产业化管理。标准化是餐饮行业规模化、产业化的必经之路。餐饮产品本身具有无形性、不可储存性、竞争的不确定性、需求的变化性等特点,加之新疆餐饮面对的市场区域跨度大,餐饮企业要真正做大做强,必须实施标准化及产业化管理。(1)组织协调有经验的师傅和相关科研人员在继承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提炼配方、制定标准、改进工艺、实验出一套技术参数和科学的用料和工艺标准,规范操作流程,提升品质,保持产品较强的恒定性;(2)建立跨行业的对接平台,有效融合民族餐饮企业、原材料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及物流、文化等行业要素,共同打造新疆民族特色餐饮的产业链。
3.深入挖掘品牌文化内涵。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品牌来说,其物质属性满足的是消费者的物质需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是短期和有限的,而品牌文化能够让消费者形成长期的品牌忠诚。新疆民族特色餐饮品牌文化建设要努力寻找品牌与新疆文化的衔接点,增加品牌的附加值,更好地传播品牌与新疆地域文化带给消费者的心理感受和文化价值的认同,扩大品牌的影响力,以更大、更快地占领市场。如新疆的馕文化,“馕”不仅是维吾尔族的主食,而且记载了这个民族世世代代的生存发展的历史,反映着民族的精神信仰,民族生命力和积极、坚定的生活态度。馕的圆形,喻意为团圆和睦、美满幸福;关于“不能将馕踩在脚下,那样会使眼睛瞎掉”的说法是倡导珍惜粮食的民俗;吃馕的时候要掰开吃,意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等等。餐饮品牌就像人,当赋予它性格、意念,那它就不再是冷冰冰的产品。深入挖掘民族餐饮品牌文化内涵,并进行深化和提升,是新疆民族特色餐饮文化建设的重点。
企业文化的民族性范文
一对于什么是文化营销,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解释,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种看法:一类是从企业生存的外部环境与文化的渗透出发,一类从企业产品与文化的融合入手。前者如徐沛林(1999年):文化营销,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中,针对企业面临的目标市场的文化环境,采取一系列的文化适应策略,以减少或防止经营文化、异域文化的冲突,进而使营销活动适应和融合于当地文化的一种营销方式。后者如王方华等(1998年):文化营销是有意识地通过发现、甄别、培养或创造某种核心价值观来达成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两种观点下的文化营销目的相同,但在营销观念和具体营销策略上却有很大差异。针对目前云南市场现状,即几乎不存在打不进来(外省、外国商品进入云南市场,并占领市场),而主要是闯出去的问题,结合云南特色,笔者认为在重视产品与目标市场文化相适应的基础上,即从企业产品价值内涵出发,制定云南本地商品走出云南,走向各国,乃至全世界的文化营销策略。
在发展文化营销上,云南可以说独具特色。它是世界罕见的民俗文化宝库,其少数民族文化,绚丽多彩,别具特色,具有多元性、区域性、边缘性、多态性等特征。丰富的民族人文资源使云南具有其他许多省份不可比的文化优势。全国56个民族中有26个分布在云南,在历史上形成了多样性的民族人文特质。当今世界许多地区受工业化侵蚀,民族人文特质淡化乃至消失。然而云南民族文化仍独具魁力,其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和生活价值成为塑造云南形象的社会文化底蕴。同时,云南地处汉文化、印度文化、东南亚文化交汇的边缘,边缘文化虽也具有目的性,具有一些价值观念,但其本质却并不是达到与消费者价值观的共鸣。而文化营销对顾客满意度尤其关注,它努力通过顺应和创造某种价值观或价值观念的集合来达到顾客的满意。因此,价值观是文化营销的基础,而核心价值观的构创是文化营销的关键,边缘化特性突出。因此,我们可以在一个高起点上,充分利用各种民族文化特色,紧扣民族文化的整体特征,从文化角度对企业产品从设计到销售实施整体文化营销战略。文化营销战略强调文化营销必须是有意识地构建核心价值观念的营销活动。传统营销虽也具有一些价值观念,但其本质并不是达到与消费者价值观的共鸣。而文化营销对顾客满意度尤其关注,它努力通过顺应和创造某种价值观念的集合来达到顾客的满意。因此,价值观是文化营销的基础,而核心价值观的创构是文化营销的关键。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营销,其关键就是云南的民俗文化融入企业产品、品牌、包装销售告示各个渠道,使之深入人心,在消费者心中构建起“云南的产品就是优质、高品位”的产品观念,形成良好的消费导向。
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出现,文化以不可阻挡之势向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领域渗透。企业之间的竞争表面上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更深层次是文化的竞争。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应顺应这股潮流,把握自身文化优势,以此为契机,走上脱贫致富和腾飞之路。然而,由于自然、历史的原因,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生产效益较低,产品没有规模效益,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发展教育,引进先进人才、技术固然是解决贫穷落后的根本措施,但从现状来看,许多经济文化相对发展的彝族、白族、纳西族等民族地区,并非缺乏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而是缺乏市场营销的观念和知识,许多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产品仍局限于小作坊式生产,只在本地或本省销售,不能打开外地市场。比如大理雕梅,论口感、肉质决不在北京果脯之下,其形状更是独具特色。但大理雕梅粗糙的包装、贫乏的宣传,使其在云南人之外毫无知名度,根本不具备与北京果脯竞争的实力。当北京果脯占据全国大部分城市的柜台时,倍受云南人称赞的茶叶、咖啡、橡胶、木材等民族地区产品大多以初级产品出售。究其原因,一是商品缺少科技含量,生产方式落后;二是对产品营销的特色没能得到深刻的理解和体现。因此,在民族地区实施文化营销战略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文化营销,打开市场,以销促产,以逆向发展促进生产技术进步,形成规模经济,推动企业发展。
这样将民俗文化融于营销之中,首先将起到标新立异的效果。标新立异是指企业提供给顾客的产品或服务具有某种独特性并因此而获得的溢价的报酬。其关键在于提供独特性而使买方效益得到提高。文化因素在构筑差别使用价值和传递差别价值信号方面都大有所为。从使用的角度来看,在产品中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使产品的使用价值区别于竞争对手。孔府家酒将儒家文化寓于产品之中,“喝孔府家酒,写天下文章”,酒文化含量使其名扬海外。如果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能将其产品与民族文化特色结合起来,并融入现代商品观念,必然具有这种标新立异的优势。比如思茅哈尼族地区生产的紫糯米,不仅被视为美食,而且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元明时期已是贡品,用紫糯米制作的“紫糯米封缸酒”曾获两次国际博览会金奖,但至今在国内的知名度甚低。如果能结合哈尼族的民族特色,辅之以悠久的历史内涵,展开多层次的文化营销,一定能使之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市场的开拓必将带动种植、运输、加工等生产过程的发展,从而推动整个地方经济发展。文化营销的另一影响是利用文化的亲和力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建立共同意愿,从而提高企业经营业绩与竞争优势。世博会的召开,使人们在领略云南美丽风光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云南少数民族的朴实、忠厚及其丰富多彩的生活。因此,企业可以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宣传企业的一种独特的忠诚价值观念,使消费者不仅接受具有民族特色的产品,而且将一种亲和纯朴的民族观念融入人心,使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形成一种凝聚力。企业表现出更强烈地责任感与进取心,消费者则表现出对企业更执著地忠诚度。在当今竞争激烈、创新迭现的市场环境下,这份忠诚是企业与对手抗衡的无形财富。微观经济主体企业的发展,也必然会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三文化营销是将文化观念融合到营销活动的全过程之中,云南民族地区发展文化营销必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入手。从宏观来讲,由于云南经济落后,科技不发达,人才相对缺乏,实施文化营销的首要问题是改善营销的外部条件。一方面应充分发挥政府的积极引导功能,对缺乏自我发展能力的少数民族地区从资金、技术、人才培训等多方面进行帮扶,其中最主要的是对文化营销主体即企业家(具有初级创业意识的创业者)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培养,因为“企业文化首先就是企业家的文化”,企业家的素质关系着企业的发展、成熟。另一方面,建立完善营销法规,保证文化营销活动有序进行,也是重要的一环。在这一方面,政府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政府可以通过一些强制性措施和辅方法来规范营销市场,为文化营销的发展创造基本条件,推动云南商品营销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从企业角度分析,发展文化营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云南民族文化特色:
(一)理念文化
营销理念在企业营销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理念文化是营销文化的精髓。企业在实施文化营销时,应实现五个转变:从企业主导型向顾客主导型转变;从利益驱动型向义利并重型转变;从近期营销向战略营销转变;从封闭保守型向开放创新型转变;从低品质向文化型转变。对云南企业而言,后两种转变更为重要。正是由于近视、保守、低品质的观念,使早在乾隆、嘉庆年间就小有名气的“普洱”茶至今仍没形成民族地区重要的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转变封闭保守的思想,制定战略发展规划,进行科技投入和创新,实施现代文化营销策略,对于以民族地区特有资源为原料进行加工生产的商品具有长远意义。
(二)产品文化
产品文化的实施是对理念文化的具体化,是实施文化营销的基础和核心,其关键在于塑造产品的文化形象。在注重产品文化与目标市场文化适应的同时,更应通过设计文化、包装文化、品牌文化来体现其独特的内涵。设计文化需要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企业充分研究不同层次消费者的心理和需要,在产品设计中富于产品特有的民族文化情感、情趣、意境,以深厚的文化底蕴诱发消费者,掌握市场主动权。而良好的包装有助于表达商品不同而丰富的文化内容,向消费者传递商品的价值和信息,引起消费者不同的情绪感受,博得其好感和认同。万宝路的粗犷包装展示了美国西部牛仔文化,我们同样可以运用包装传递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此外,依靠企业文化、企业家文化、设计文化、包装文化、广告文化等系列文化作用而成的品牌文化,在企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它反映了企业及其产品的综合文化素质。海尔“顾客第一”的品牌文化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新顾客的加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企业只有最终建立起自己特色的品牌文化,才能真正占有市场。
(三)促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