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医药产业规模(整理2篇)
全球医药产业规模范文篇1
公司主营业务为按照国际标准为跨国制药公司和生物制药公司提供医药定制研发生产服务。
公司主要产品是创新药医药中间体,主要药品治疗领域包括抗艾滋病、抗丙肝、镇痛、抗糖尿病等。
依托一体化的医药定制研发能力与医药定制生产能力,博腾股份已经成为全球前15大制药公司中的11家(如强生、罗氏、辉瑞等)的医药定制研发生产服务提供商,并已与强生结成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目前,公司服务的创新药有44个处于Ⅱ期临床试验阶段、21个处于Ⅲ期临床试验阶段、4个处于新药申请阶段、10个于2011年1月-2013年6月获得批准上市、2个于2006-2009年获得批准上市,形成了结构合理的产品梯队,具有良好的业务增长潜力。
行业增长广阔
医药定制研发生产行业的下游为医药行业,医药行业的发展带动了医药定制研发生产产业的发展。
2010年,全球医药定制研发生产行业的市场规模为240亿美元,占同期全球药品市场规模的2.80%。
2011-2014年,预计全球医药定制研发生产行业将保持8.8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于全球药品市场同期的增速。
随着医药行业的深入分工,医药定制研发生产成为了跨国制药公司的战略选择。
未来,医药定制研发生产行业将成为跨国制药公司和生物制药公司的一种长期发展战略,那些能够提供从定制研发到定制生产的“一站式”服务的大型医药定制研发生产企业,将更具竞争优势。
最近几年,博腾股份的医药定制研发生产业务持续增长,全球市场占有率从2009年的0.19%提高到2012年的0.34%,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随着公司的医药定制研发生产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客户数量和项目数量的不断增长,公司在全球医药定制研发生产行业中的市场占有率预计将会持续提高。
竞争优势明显
在发展中,博腾股份形成了领先的竞争优势。
首先,核心团队优势。
公司的核心团队具有较高的国际化程度,多数具有跨国公司工作经验或者海外工作经验,使公司具有国际化的经营能力。
其次,业务发展模式优势。
公司通过创新业务模式,提供一体化的定制研发生产服务,成为全球创新药产业价值链中的重要一环。包括技术能力强大、反应快速的研发系统,多功能、灵活的生产系统,个性化、贴近客户的营销系统,以及对外与客户项目组及时沟通、对内与各部门及时协调的项目管理系统。
再次,研发技术优势。
公司已组建专门的科学咨询委员会和科学工程技术委员会,其中,科学咨询委员会由世界顶尖专家领衔,包括一名诺贝尔奖得主。
此外,博腾股份还具有管理优势。
公司建立了科学、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了基于国际最佳实践的EHS管理体系;重视项目管理在医药定制研发生产业务模式中的作用,致力于持续改进项目管理流程、方法和绩效。
业绩增长可期
凭借着上述竞争优势以及行业的快速增长,最近三年,博腾股份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23.02%和31.15%。
同时,从2010年到2013年上半年间,公司的毛利率呈稳步上升趋势,达到38.60%。
全球医药产业规模范文篇2
关键词生物医药财务管理对策问题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
1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现状
(1)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研发非常活跃。进入新世纪以来,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的研究不断取得突破,生物技术成为世界科技竞争的焦点,目前生物技术专利占到世界专利总数的30%左右,利用基础工程技术和细胞生物学方法来开发新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生物基础的研究应用研究一体化等已得到广泛的重视。
(2)生物医药产业研发投入占全球研发投入较大的比例,近年来增长速度也非常快,同时医药创新模式面临着很大的变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化的合作程度非常高,同时在全球性医药产业并购广泛的发生,主要是大型医药跨国企业,想寻求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通过有针对性的并购,推动医药产业的发展。
2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优势与问题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我国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总体上在发展中国家居领先地位,许多生物新产品、新行业快速发展,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从事生物技术研究的人才具有广泛的国内外基础。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市场前景极其广阔。保守估计,到2023年我国广义生物医药市场规模将达到4万亿元。同时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世界生物医药产业尚未形成由少数跨国公司控制的垄断格局,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技术、人才和科研基础在高技术领域中差距最小。
自主创新能力弱。全球生物技术专利中、美国、欧洲和日本占到了59%、19%、17%,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仅占5%,我国已批准上市的13类25种182个不同规格的基因工程药物和基因工程疫苗产品中,只有6类9种21个不同的规格的产品属于原创,其余都是仿制。产业组织不合理、科技成果产业化率低。因为我国科技经济结合得不太紧密,在中试、放大、集成工程化环节薄弱,全国生物科技成果转化率普遍不到15%,西部地区甚至不到5%。
3我国生物医药企业发展的问题
3.1财务管理模式僵化,管理理念陈旧
我国的生物医药企业主要由两类构成:一类是由政府控股下属的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另一类则是由民营企业逐渐发展而来的。这两类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于由国企改制而来的医药企业来虽然企业体制已经转换,但延续了几十年的陈旧的财务管理理做法却难以立刻被改变很难适应市场化的要求。例如在投资方面,通常以单一的利润指标的高低来衡量进行投资决策忽视风险,单纯依据投资项目收益性进行决策等。而对于多数民营企业来说,财务管理工作更显薄弱,这不仅表现在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企业忽视对于财务的管理的重要性。
3.2融资渠道相对单一
产业发展和经营方面投入资金不足生物制药业同其它行业相比有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高技术密集型的特点。特别是现代的一些基因工程等生物工程制药产业。目前,我国高科技制药产业的资金来源除股东投入的股本金以外,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融资渠道狭窄。而医药的高技术投资的特点使得关注资金安全的银行对其的信贷政策并不宽松,这就造成医药企业融资能力较弱,资金严重短缺。在筹资管理上缺乏资本市场的观念,对企业筹资信用管理也不够重视,造成发展资金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制药企业开发研制新药、更新设备、开拓市场的巨大障碍。
3.3医药企业的资金占用较高
据统计我国医药行业产成品资金占用和应收账款约占企业全部流动资金的三分之一还多,还有个别制药机械企业的这两项资金的占用比例竞达到企业全部资金的一半以上。
这两项资金近年来始终居高不下,已经成为制约医药经济发展的“瓶颈”,并且拖累了企业资产运营绩教,影响了医药企业资金流转和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3.4用于市场营销费用过高
近年来由于国家数次调低药品价格,产品销售毛利率下降幅度超过收入增长速度;同时市场竞争的加剧致营销成本上升,利润下降。2003年以来,医药行业各项资产运营主要指标均较上年有所提高,但是费用增长抵消了行业部分经济效益。并且其销售费用的提高并不合理,有些国内企业在科研上投入很多,有的却过多的投入到药品广告宣传上,甚至还有将绝大部分费用。
4生物医药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4.1建立健全新型的财务管理观念
有效促进财务转型。新的环境下,需要我们以新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改变传统的财务管理的地位,建立全新的财务管理制度,使财务管理做到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控制。与此同时加强财务人员的理论学习丰富生物医药行业的财务管理和知识体系。
4.2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方式
与银行贷款相比直接融资具备更大的灵活性。因此,除了采用传统的向银行举债的融资方式外,医药企业应更多考虑直接融资。适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包括发行短期融资券及其他企业债券,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发行股票融资或引入风险投资者。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创新融资品种,降低融资成本,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坚实的财务保障。融资渠道的拓宽还将有助于医药企业优化资本结构,同时还可以寻求政府高校的支持,建立于政府合作校企业合作的融资方式。
4.3加强现金管理
现金流量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根本所在,也是企务管理的重点。医药企业应收账款所占比重较大,因此更应以预算依据加强现金流量分析、预测、管理和控制,使其在满足企业自身现金需求的前提下,降低现金管理成本,尽可能提高现金效益并从中获利。企业应合理确定现金余额,加大、加快现金的流人,减少、减缓现金流出,充分利用闲置的资金投资获利。
4.4加强库存货品的管理
存货是企业生产经营必不可少的一项流动资产,经常占有大量的劳动资金。为了减轻医药企业资金短缺的情况,必强存货管理,降低企业的资金周转率。在存货的管理上不仅要控货防止存货损失,更要防止存货的损坏,要把存货管理作为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在业生产经营的正常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存量,降低存货成以增加企业收益。
参考文献
[1]周拥军.新医改环境下医药企业财务管理相关问题探讨[J].财务研究,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