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疗电疗的作用范例(3篇)
理疗电疗的作用范文篇1
目的评价间歇牵引疗法配合微波理疗、电脑中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间歇牵引治疗,即单纯治疗;治疗组采用间歇牵引疗法配合微波理疗、电脑中频治疗,即综合治疗。以JOA评价量表为工具,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0、20次后的临床症状、体征、ADL能力等指标打分并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指标改善率进行横向疗效判定。结果单纯治疗及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20次后均有显著疗效(P<0.05),且20次治疗显著优于10次治疗(P<0.05);综合治疗10、20次疗效均显著优于单纯治疗(P<0.01)。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电脑间歇牵引疗法配合微波理疗、电脑中频治疗可作为该病的首选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间歇牵引;微波;电脑中频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intervertebraldiscprolapse,LIDP)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导致下腰痛和坐骨神经疼痛的常见原因,好发于20~50岁,临床表现常有腰臀部疼痛、下肢放射痛,一侧或双侧下肢酸胀、麻木、发凉,甚至出现行走困难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临床上治疗方法较多,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LIDP的物理疗法疗效肯定,相关临床报道也不少,但因LIDP治疗目前缺乏统一的定量疗效评价标准,因而对疗效的横向比较鲜有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疗效判断,自然也影响物理疗法在LIDP治疗中的有效应用。为了探索LIDP的有效物理治疗方法,笔者自2006年6月-2009年6月,采用微波并中频电疗并配合间歇牵引治疗LIDP6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自2006年6月-2009年3月在我院骨科门诊或住院的LIDP患者62例,其中男38例,女24例,年龄17~58岁,平均42.5岁;病程4d~8年,平均6.4个月;腿痛左侧发病22例,右侧32例,双侧发病8例;单个椎间盘36例,2个以上椎间盘26例。均依据文献[1]的标准诊断。
1.2分组及治疗
将入选的62例LID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TC-10D牵引装置,用骨盆牵引带腰椎牵引,牵引重量为10~50kg,最初几次牵引剂量尽可能设置低一些,以后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逐渐调整剂量,采用间歇牵引法,即牵10min,休息5min,重复3次,每日牵引1次。治疗组先行间歇牵引治疗,方法同单纯牵引组;再行微波治疗,微波治疗机采用日本产MT3D微波治疗仪,用鞍形电极,腰椎直接辐射治疗,辐射距离10~15cm,治疗剂量60~80mW,治疗时间15min;最后再行中频电治疗,中频电采用北京产BA2008-I型电脑中频电治疗仪,用4cm×6cm电极片,在间盘突出部位或疼痛部位腰椎两侧并置法,选用3号处方,治疗剂量以患者耐受为限,治疗时间20min。两组患者每周均治疗5次,连续治疗2个疗程,10次为1个疗程。
1.3疗效评价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10次(1个疗程)、20次(2个疗程)时分别采用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表(JOA评分表)[2]对两组患者主观症状、体征、ADL能力等方面进行评分,根据各项得分综合评价患者功能障碍程度,并由此计算治疗后功能改善指数、改善率、有效率、优良率,进而对临床疗效做出评价。
1.3.1治疗后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满分29-治疗前评分]×100%。改善率≥75%为优,50%~74%为良,25%~49%为中,0%~24%为差。
1.3.2改善指数=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改善指数可反映患者治疗前后腰椎功能的改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评价量表评价
评分结果见表1。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下腰痛JOV评价结果(略)
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评价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10、20次治疗后,组内比较除运动和感觉功能外,各项得分和综合评价得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治疗次数越多疗效越显著;两组间相应组别得分比较,除运动和感觉功能外,其余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后功能改善情况
见表2。表2两组治疗后改善指数(略)
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经20次治疗后功能改善指数均比治疗10次为优(P<0.01),治疗组功能改善指数高于对照组(P<0.01)。
2.3临床疗效评价
见表3。表3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评价结果(略)
治疗组治疗10次和20次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LIDP发病的主要原因是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3],该病病程长短不一,临床表现各异,轻重程度相差甚远。对LIDP患者的治疗多数学者主张先进行保守治疗,无效时方考虑手术治疗。而LIDP的绝对手术适应证仅限于马尾神经受压、进行性神经功能损害和难以处理的疼痛患者,而保守治疗无效仅为相对适应证[4]。LIDP的物理治疗临床相关报道不多,本研究根据LIDP患者主要症状和体征可以量化的原则,以JOA评价量表对LIDP患者的主观症状、体征、ADL能力等方面设计LIDP疗效定量评价表进行定量评价,治疗方法以电脑间歇牵引加微波、电脑中频综合治疗为主,并设单纯牵引治疗作为对照,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方法对LIDP治疗均有效,且治疗次数越多疗效越显著,但综合治疗对LIDP功能改善的程度和时间方面均较单纯牵引治疗效果更优。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间歇性电脑牵引方法治疗LIDP,结果牵引治疗对LIDP的临床症状、体征及ADL功能改善均有较明显的作用,证明牵引可作为LIDP的首选治疗方法[5]。
在LIDP的急性发作期,受压的神经根常发生急性创伤性炎症反应,神经根充血、水肿、变粗和极度敏感,任何轻微刺激均产生剧烈疼痛。微波、电脑中频都具有很好的镇痛作用。微波理疗可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从而改善营养物质对组织的供给,增加白细胞血管通透性改善,有利于炎症产物、细菌毒素和代谢废物的消除排泄以及水肿的消散,亦可减轻由于水肿所引起的张力性疼痛[6]。电脑中频治疗能缓解肌痉挛,促使致痛物质的移除,消除组织和神经纤维间的水肿,减轻压力,松解黏连,从而缓解或消除了局部致痛因素,达到镇痛之效[7]。微波、电脑中频二者联合应用,能更快更好地解除患者疼痛,这在本研究中进一步得到证实。研究结果表明,经过20次治疗后,JOV综合评价及改善指数、改善率等均比10次治疗有所提高。由此可见,在LIDP的治疗中,理疗有着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选择适当的物理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金晓东.中医伤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5:6.
[2]范振华,胡永善.骨科康复医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219.
[3]PodichettyVK.Theagingspine:theroleofinflammatorymediatorsinintervertebraldiscdegeneration[J].CellMolBio1(Noisyle-grand),2007,53(5):4-18.
[4]马学山.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新进展[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0):1346-1347.
[5]阎建明,汤兴华.多方位牵引治疗腰突症103例分析[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4,12(5):28-30.
理疗电疗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新形势;微波治疗机;使用;维护
中图分类号:TM6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1-0374-01
一、微波治疗概念
微波治疗,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医学工作者在工作中偶然发现微波的生物效应,并立即进行研究。微波治疗机采用非接触加热方式进行微波治疗,因此,因触电导致的热灼伤和电灼伤可能性极低。目前,微波治疗各项技术的已日趋完善,使得微波治疗可在正常情况下进行,无需麻醉。实际应用中可在门诊室完成,操作简便、副作用小,保证人体安全。
微波为波长1mm到1m,频率从300MHZ到300GHZ的无线电波。微波能透过皮肤表面深入组织内部,使得组织内的水分子和离子等发生剧烈运动,因剧烈运动产生大量热量,发挥疗效。其基本机理即先使人体局部组织温度升高继而导致血管扩张,毛细血管也扩张,增强血液灌注能力。
二、使用注意事项
1设备的使用
在临床应用前,对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功能应了解熟悉,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使用时,检查设备,看是否能正常工作。
(1)使用前,使治疗机的电缆线和辐射器根据功率的大小进行正确连接,注意要旋紧,保证牢固无误,机器的高度和方向能够调节和固定。
(2)在进行治疗过程中,辐射器的位置调整到适宜患者治疗的最佳位置,因此其高度和方向的调节需要灵活准确,使辐射部位能得到最好的临床疗效。
2规范的操作程序
(1)临床应用时面对不同情况应区别对待,开机前功率调节旋钮归零,时间选择按钮也应在零位,然后调节使辐射器的选择满足病灶部位的需求即可。
(2)接通电源,打开开关,待功率指示灯亮后,即可调节仪器旋钮,施加高压,治疗即开始。调节时间选择旋钮,设置治疗时间,操作功率旋o,设定相应的输出功率,进行治疗。
(3)临床应用理疗时,按下理疗按钮即可,理疗时间和功率预先设定好,对准理疗部位,再按启动键。
(4)在进行微波治疗时,即微波正在输出时,不能离开治疗部位。
(5)微波治疗时间较长时,可使治疗部位局部温度过高,伤害机体组织,需移动辐射器至其它辐射治疗较差部位,继续进行治疗。
(6)理疗一段时间后,仪器出现呼叫声,即说明此阶段治疗结束,需将功率调节旋钮归零,关掉电源,结束治疗。若仍需治疗或进行第二阶段,则不必关掉电源,重复上述步骤机器即重新工作。
3治疗时注意
功率不能设置过低或过高,满足治疗需求即可,以温热舒适感为好。
(1)不能用微波理疗头直接照射眼部
(2)不能照射
(3)不能照射孕妇腹部
(4)对热不敏感的患者慎用
(5)不能将微波理疗头对准其他电器
(6)植有金属部件的组织不能直接照射
(7)佩戴心脏起搏器的患者要远离处于工作状态的微波治疗仪
三、设备的维护
虽然微波治疗机具有简便易于操作、故障少和安全可靠等优点,但是在临床门诊使用过程中,此类医疗器械仍会产生一些故障问题,使医疗设备使用寿命变短,设备更换频繁,导致设备开支增加。因此,在日常工作中除了要按照仪器规定进行操作外,对于设备的维护也至关重要,必须加大重视。
1在连接电源时,微波治疗机要严格按规定依“相、中、地”位置连接,防止机壳带电,发生触电人身事故。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仪器启动,仪器进行自检和预热。自检、预热完毕后,仪器处于待机状态。
2连接装置时需注意,连接不好使得接触不良会导致打火,磁控管受微波能反射影响而不能正常工作,开机时需检查辐射器是否连接,未接上辐射器不许开机,若输出端空载,反射较为强烈损害磁控管,所以要求电缆和插件旋紧,防止接触不良。
3微波治疗机使用会使机器温度过高,内装电风扇可产生降温作用,,若工作时无冷风,会发生过热受损的情况。因此先检查电风扇能否正常工作再加高压。铁磁性物质也不能在磁控管工作时放置其附近,影响其磁场,使用和检修时应注意,机内的磁钢会产生较强的磁场,考虑其影响。
4机壳和其他元件应有良好的绝缘性,因为磁控管的灯丝带有负高压,若绝缘性较差会导致线路短路或机壳带电。检修应注意人身安全。设备注意维护设备,定时清理,保持清洁,各关节需定期加油保持优良性能。
5治疗机术后用酒精消毒擦洗干净并风干,保持其洁净状态,收回保管以备再次使用。若不清洗治疗机,容易粘连,影响治疗,达不到预期效果。擦洗时禁用生理盐水,易腐蚀仪器机器部件。
6设备长期未用时,禁止直接治疗使用,应先用小功率预热磁管,,设备不用时,应密封装放置在干燥处。
四、微波副作用
微波一般来说是比较安全的,但是仍然有一些禁忌。在使用时仍要注意一些问题。
1微波即电磁波,电磁波的辐射能力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辐射能力越强,但微波的频率比普通可见光甚至比远红外还低100多倍,因此其电离辐射能力近乎没有,对基因片段的损害极其有限,安全性能够保障。
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把微波治疗仪纳入管辖范围,且是高度重视治疗设备之一,进入临床来经过国内外20年的应用治疗,均证明其无毒副作用且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
3但是即使医学已经证明在治疗上显示无毒副作用,然任何产品不能保证绝对的安全性,微波治疗仪作为热疗仪器,容易出现烫伤现象,虽然本身的作用就是利用其热量产生疗效,但是由于微波具有比红外光波更好的穿透性,其造成的伤害也更严重,因此必须加以重视,所以为了防止灼伤,要求热不敏感患者禁用。
4微波治疗已成常态,但电磁辐射还是一个科学性的概念,普通患者应用治疗时,仍然会产生无谓的担心。因此要真正了解其作用和毒副作用,需要区分辐射、有害辐射和电离辐射的概念。
我们在依赖微波治疗技术的同时仍然要正视它的不足。微波治疗应用发展迅速,但对其的开发利用实际上却仍停留在表面,许多难题依然有待突破;许多疗效也仍然有待改善和提高;某些治疗措施安全性依然有待提高,许多操作仍然繁杂急需简化,而微波对上述这些方面都有或多或少的提升。
五、结束语
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发展直接带动了医疗事业发展,医疗用途领域的机械设备越来越多,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它们在为病人带来健康的过程中却也在或多或少的伤害人的机体,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微波与机体相互作用的研究仍在进行且深入发展,微波治疗仪仍在不断改善以满足临床需求,微波能终会成为医生战胜疾病的得力助手和人类健康的可靠卫士。
参考文献
[1]金克华.微波治疗机常见故障检修[J].家电检修技术.2011(02)
理疗电疗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嵌入式中频理疗仪PWM
1引言
近年国内医疗领域推出多种理疗仪器[1~3]。但价格偏高、治疗效果不明显,以及患者舒适感差等原因影响阻碍理疗仪器的推广。上述因素中患者舒适度差,难于耐受多由于治疗波形控制精度较低、毛刺较多导致。因此控制成本的同时,提高治疗波形精度成为理疗仪的设计难点。应采用合理的硬件设计,本文选用性价比较高的ARM7作为主控芯片,通过微秒级定时器设置实现高精度脉宽调制(PWM)功能,设计一款新型中频理疗仪。该理疗仪质量稳定、可靠,硬件成本低,患者接受度高,治疗效果明显。
2硬件设计
2.1主控制器电路
为实现理疗仪可靠稳定工作,给波形输出提供高精度的定时器,本系统采用ST公司推出的STM32F103处理器作为控制器,该处理器是基于Cortex-M3内核的首款ARMv7-M体系结构的32位标准RISC(精简指令集)处理器,提供很高的代码效率,在通常8位和16位系统的存储空间上发挥ARM内核的高性能。[4~6]该系列微处理器工作频率为72MHz,内置高达128K字节的Flash存储器和20K字节的SRAM,具有丰富的通用I/O端口和联接到两条APB总线的外设。STM32系列提供全新的32位产品选项,结合高性能、实时、低功耗、低电压等特性,同时保持了高集成度和易于开发的优势,很大程度上提高32位MCU的性能和功效。
2.2系统硬件电路
系统硬件电路以STM32F103R6芯片为中心,通过2个串口分别与液晶显示和IC卡读写器相连;通过IO口控制语音和波形输出。结构框图如图1:
作为系统核心治疗波形产生电路如图2所示。系统通过STM32主控产生的PWM由PD7输出,为治疗波形提供最小控制单元,经放大滤波后为变压器提供变化的输入电压;PWMS和PWMX分别为治疗波形Y上半轴和下半轴的控制端口,输入值为零则该半轴没有波形输出,PWMS与PWMX相等时治疗波形对称。T1为脉冲变压器,P3口为刺激电流输出。
3软件流程与PWM实现
理疗仪程序设计使用C作为开发语言,代码在Keil环境下编辑编译,利用JTAG进行仿真与调试。
在程序结构方面,通过分析理疗仪的各个业务功能,把软件分成各个不同的功能模块,对各软件模块进行抽象和封装,使得各软件模块的运转并不依赖具体的参数模块,使软件易于维护[7,8]。
逻辑方面,主程序根据需要调用不同层次的子模块,如LCD显示模块、波形控制模块、语音模块;同时程序运行过程中将由定时中断和外部中断事件执行相应的处理操作。主程序逻辑如图3所示:
PWM实现与硬件处理器紧密联系。本系统核心处理器STM32为72M,通过9分频处理,定时器2提供8M的定时中断供PWM计数。定时器溢出值为250,则PWM每输出一次时间为1*250/(8*1000000)=30微秒。程序运行过程中,通过改变PWM占空比,实现治疗波形强度的改变。
部分程序如下:
4结果与分析
本设计与同类产品[9,10]的波形精度等参数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
由以上表格可见,通过高精度定时以及占空比设置实现高精度PWM控制,使治疗波形精度高且毛刺少。治疗波形在示波器每格2毫秒(ms),5伏特(V)时波形如下图4所示。由图可见治疗波形变化均匀、光滑,无毛刺,经临床检验,病人无明显刺痛感,治疗效果好。
5小结
本文以STM32F103R6单片机系统为设计核心,通过模块化的软硬件设计,实现人机交互、IC卡管理、语音提醒以及理疗功能。通过定时器配置PWM输出,通过更改PWM输出占空比,实时更改治疗波形强度。该理疗仪不仅硬件成本低、工作稳定可靠,而且微秒级的PWM控制,使得治疗波形光滑,舒适感强,治疗效果好。
参考文献
[1]杨昊,杨笑鹤,陈裕泉.射频识别传感器网络研究进展[J].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07,6(12):330-333.
[2]燕铁斌,程曙光.基于行走模式的低频脉冲电刺激瘫痪治疗仪[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0,16(2):1-4.
[3]徐秀林,周岳平,郭旭东,等.基于脑血管病患者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仪的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0,18(2):482-484.
[4]王显安,陆尧胜,沈以鸿.一种新型低频脉冲治疗仪的研制[J].医疗卫生装备,2005,26(12):13-15.
[5]宋亚光,毕晓旭,舒泰茵,等.新型电刺激治疗仪中反馈功能的实现[J].电子测量技术,2010,3(7):43-45.
[6]刘付强.电脉冲治疗仪电路分析设计[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7(3):93-95.
[7]黄文州.毫米波用于免疫治疗[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8,22(3):114-116.
[8]林书玉,杨月花.医学超声治疗技术研究及其应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2):11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