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起点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泰国攻略(收集5篇)

来源: 时间:2025-09-11 手机浏览

泰国攻略篇1

只有整个社会体系在正常、和谐的轨道上运行,各种看似仅是道德缺失的事件才会在这个社会越来越少,乃至绝迹。

“五一”假期到来,各种景区的“逃票攻略”频现网络。其目的,只为逃避高昂的门票。如泰山“逃票攻略”共记载了六条逃票路线,泰山管理人员指出,这几条路线危险性较高,山路难走,部分地区通讯信号较差,较容易发生意外事故。(2012年5月1日《中国青年报》)

“逃票攻略”再一次将国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思维发扬光大,大凡一项政策出台,社会上很快就有变通的应对“妙招”,绕道而过,逃避监管。“逃票攻略”让人再次看到了这种令人脸红的劣根性。

当然,为了逃避百十元门票,游客另辟蹊径,铤而走险,也有许多无奈。国内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三年一涨已成定例,今年又到涨价期,各地景区门票涨价成井喷态势。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一百三十家5A级景区中接近一半门票价格过百元,其中超过一成门票价格在两百元以上。逃一张票,可以省下两百多元,逃票收益如此之高,难怪此风不止。

我国的旅游门票价格究竟高不高?别说门票价格与国民工资收入比,就直接票面价格相比,我国也是“世界领先”。有人比较中外景区门票价格,发现张家界门票价格相当于法国卢浮宫门票的三倍;一张九寨沟门票的钱,用来参观美国黄石公园、印度泰姬陵,“都玩一遍还剩一百多元”!人比人,气死人,公众不服是可以理解的。

景区能否不涨价?景区与公众立场不同,自然有不同理解。景区给出的理由,要么推给“管理成本”,要么祭出“供需关系”,要么借口“人流调节”……理由千条万条,结果只有一个:非涨不可。而在公众眼中,景区(尤其是自然景区)是大自然对国民的恩赐,是公共资源,应该体现公益性、普惠性,门票不是地方政府的“摇钱树”,旅游也不应是“高帅富”的专利。可惜,哪怕公众意见再大,进行再多的启蒙教育,景区以及地方政府就是不理不睬,摆出一副“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的嘴脸。

准公共产品不应采取市场规则,这是通识。既然穷人也有权利享受阳光、空气、水、山川河流、人文景观等一切自然的赐予,景区门票就不应该随行就市,纯粹按照供需关系进行调节。既然政府有关部门可以规定国内景区门票涨价“三年为期”,就可以规定“N年不涨”,甚至适度降价,更可以规定地方政府适度介入自然景区的经营管理,伸出强有力的手去实现自然景区的公益性。

泰国攻略篇2

说来说去,泰拳五百年来打的还是泰拳!胜者练的是泰拳,败者练的也是泰拳。就像太极推手练习者比赛,无论是输是赢,选手练的都是太极推手,都是属于“门内较量”,而你就能因此说:“太极推手天下无敌吗?”

泰拳厉不厉害?绝对厉害!这是不争的事实。但这个厉害是以泰拳规则为前提的。在真正的世界无规则搏击擂台赛上,泰拳的厉害程度就大打折扣了。君不信,请看在美国举办的历届顶峰冠军赛(终极格斗赛)中,冠军得主无一是泰拳选手!更有甚者在淘汰赛中即被“刷”掉。

那么,在当今西方世界中,最厉害的终极格斗术是谁?是巴西的格雷西柔术!

提到格雷西柔术,就不得不提一下顶峰冠军赛的比赛规则。就拿第一次真正开放规则的第二届顶峰冠军赛(1994年3月1日于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来说吧:场上没有裁判,败阵只有参战选手本人或助手才能决定,裁判或医生叫停均无效;无数秒规定;抠眼、嘴咬不可用,除此之外一切技术、攻击均有效。如锁喉,向下腹致命处攻击等;护肘、护膝、护腿均不可用;用小盎司的拳套可以,但光手不可缠绷带;无体重限制;无时间、回合限制。

读者看了这些规则,相信大概不用亲临现场,也可以想象出这种比赛的血腥程度了。这是真正的人与人之间残酷而野蛮的、赤裸裸的徒手撕杀较量。也难怪有些国家将这种比赛视为非法而强烈抵制。

格雷西柔术的佼佼者霍伊斯·格雷西正是在这种残酷的比赛背景下,连续赢得两届顶峰格斗赛的冠军的,从而一跃成为西方格斗泰斗,被视为不可战胜的人。

格雷西柔术的代表人物,霍伊斯的哥哥杰克逊·格雷西,在1995年日本举行的“无任何规则格斗赛”中,又一举夺魁,独获5万美元的奖金。

一次次的胜利,终于使格雷西柔术无可争议地成为西方博坛的霸主,被誉为“世界最强搏击术”。格雷西柔术也从此风靡整个西方世界,霍伊斯·格雷西成为西方爱好搏击术的青少年心中的偶像(据说,霍伊斯曾公开向泰森发出挑战信,而后者并未迎战)。

格雷西柔术的前身为日本柔术,它的绝技就是锁技(即柔道中的关节固技)和扼喉。在比赛用中、远距离的拳打脚踢来接近对手,一俟近身后,迅速用摔法将对方引入寝技(即地面打法),从而施展其拿手绝活——或是将对手锁住,或是使对手窒息。随着我国经济能力的提高,与世界距离的逐步缩小,文化艺术交流的频繁,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中国武人迟早有一天会遭遇格雷西柔术的挑战。为了使大家做到知己知彼,对其技术打法有所了解,我根据近年来查阅的资料与看过的顶峰格斗赛录像,试着粗浅地分析一下如何用中国武术去对付格雷西柔术。

我个人认为,格雷西柔术亦有被舆论夸大之处。它的某些技法虽然独特,但其根本大形均没有超过柔术的范围。格雷西柔术仰仗的只不过是最让西方武士头痛的摔跤与擒拿之术。如果西方人士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中国武术,知道了散打之类的竞技武术并不代表中国武术的全部内涵后,相信就不会再称格雷西柔术为“天下无敌”了。我认为,若想有效地对付格雷西柔术,就必须在战略与战术上有效,有针对性地选择与训练。

首先是选材。身高则力大,力大则实力雄厚。参赛的格雷西柔术选手,几乎都是人高马大。我们在选材上也要重视这类体型,总不能让一个身高1.60米左右,体重不足60公斤的人去对付一个身高一米八几、体重几乎100多公斤的彪形大汉吧?!那样的话,除非我们的选手功力特别深厚,拳学修养与对方欠缺特别悬殊,否则,后果肯定不乐观。关于选材还有一些综合指标,可参考运动员选材标准。

其次,在精神气势上要有修养。西方格斗士有许多人出场时大喊大叫,状若疯子,气势十分唬人。其实这只不过是借此来震慑对方罢了。对峙时不要被其威吓所迷惑而极度紧张,要适应这种心理战术。否则被吓得畏手畏脚,在气势上就已先输了。其实有格斗经验者都有体会,对峙时无论多么紧张害怕,一旦真正动起手来就会全心投入,忘记害怕了。所以,在未交手前精神要镇定,不为其所动。

对付格雷西柔术(包括大部分西方格斗术)最重要的还是在打法上。要用我之长,去克敌之短。

首先在中、远距离上,要熟练地运用“同动近取”的战术。不能跟外国拳手去换拳。外国拳手一般都是力量型的,拳脚的冲击力很大。如果你想躲过其拳脚而去攻击其要害是不明智的,弄不好还会将你引入寝技。

但外国拳手因其攻击多属单纯局部力和其防守反击狭隘思想的桎梏,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同动近取”就是你动我也动,哪儿近我就打你哪儿!如他来直拳,我们不去躲闪、格挡再反击,而是直接朝其击来拳的胳膊上来个劈拳;或是朝其肘部来个上斜拳。整体发力之下,对手的这条胳膊准得报废;如果对方来个扫踢,我也不去躲闪,而是用拳峰直接重击其大腿或小腿内侧。铁腿再硬,脚腕四横指以上的胫骨部位也硬不过拳峰!一击必毁!

这种战术,在形意拳中叫“打实不打虚”(即见空不打见横打、见空不立见横立);在大成拳叫“打间架”;在轨迹拳学中就叫“近取”。

西方武术习惯于对攻击或格挡、或躲闪、再行攻击。他是绝对不会想到你会直接去攻击其攻击武器的。这一招对付格雷西柔术特别见效,因为它往往会主动伸手来抓你。

“近取”的关键是要整体发力,力争做到对攻击武器一击必毁!这也就是所谓的“整体撞局部”。

其实,一定要有娴熟、深厚的“一触即发的贴身发力”功夫。在交手中要敢于近身。当擅于摔跤的对手抓住你准备施展跤术时,必然有一个拖你近身的过程,这是他为了运用招术而不得不做的动作。这时,在距离适合而又间不容发的关键时刻,你若有贴身发力这一犀利武器,必定会大占上风。或头打、或肩撞,或拳打,或肘击,无一不会重击对方,从而瓦解甚至结束对方的攻击。

贴身发力是我们中华武术独有的瑰宝,可以在两人距离极近或处于胶着状态时(有时甚至在双方接触点为零的情况下),重创对方。而外国武术两人一旦距离较为贴近,不是互相搂抱、纠缠,便是准备施展摔技。在两人几乎贴死的状态下,即使泰国的膝、肘功夫也会一筹莫展(君若不信,请多看看泰拳比赛时施肘、膝的距离,便知我言之不虚)。而在这种距离,正是我中华武术大施神威的绝好机会。

我们还应掌握“控制打法”,即贴身控制住对方的攻击武器,造成“我顺敌背”的局面,然后用贴身发力击打,则极具威力!

近身后的控制打法,也为我中华武术所独有。如海外华人武术家苏昱彰训练的拳手马杜蝶,曾连续获五届世界泰拳冠军。分析其打法可能就是“搭手便欲近身,近身控制后便施展短打技术”。

近来翻阅美国《黑带》杂志,看到西方武术可能受格雷西柔术的影响,普遍都重视起“抓、揪”的技术来,其实这也是一种控制法。中国武术与之区别就是有相应的贴身发力技术做强大的后盾,可以做到控制后一击必杀!

我们的控制技术一般为“抓、撕、扯、压”等几种。在实战中要以灵活迅猛的步法大胆贴近对方,要敢于以毒攻毒。你想抓我,我更要在极近距离内抓住你。例如在中距离内以快速的斜步突然接近对方,前手抓住其前臂衣袖用力向斜后方扯动,牵动其重心的同时也就管住了他的双拳双脚。在扯动的同时发近距离的斜拳、崩拳等,对准其后脑勺或肾部奋力一击。

在实战中不要与格雷西选手中、远距离地直接抓、拿,格雷西柔术的抓、拿功夫是很厉害的。例如杰克逊·格雷西在平时的训练中两小时内便抓击陪练几百次,其力量与技术的娴熟程度可想而知。

记住,不要让对方的身形正对你!你要挤入其死角用一只手去关住他两只手。

最后,还有必要掌握一些缠斗功夫,特别是一些地面打斗与解脱术。因为在瞬息万变的搏斗中任何无法预料的事情都会发生。一旦你被迫被引入寝技,对地面打斗一窍不通,在胡乱挣扎中极易被对手控制住四肢或是绞住脖子。到那时,真的会大势已去,后悔莫及了。

在缠斗功夫中有一种叫“横滚”的妙技,运用得好,便真正会成为摔跤者的克星了,应该下功夫苦练。如果被对手摔倒,格雷西柔术的另一擅长便是骑压住对手,或拳肘击面,或绞住喉咙。而对付正面击压者,攻击其裆部或支撑胳膊的肘关节正是其最惧怕的。

另外,一定要注意格雷西柔术灵活迅捷的低位置腿摔。这是它们的绝招!

总之,对付格雷西柔术一定要尽量避免与之纠缠,力争在中、近距离内一击致胜。就是说要在站立的格斗中结束战斗,而不要和它躺到地上去分高低。

泰国攻略篇3

(一)以工程需求为导向

企业的技术创新通常以市场为导向,而重大工程的技术创新则首先是实现创新技术的工程价值,其次才是实现技术创新的市场价值。即工程的技术创新是被“逼出来的。工程的技术创新一定以工程实际需求为驱动,即某些关键技术难题不解决,工程就难以建成。因此重大工程的技术创新必须以解决工程问题为目标,这也是技术创新的共性成果在行业内其他工程推广应用的重要前提。

(二)技术创新难度大

重大工程的技术创新问题源自于工程需求,其自身的复杂性往往会提高技术创新的复杂性。因此重大工程的技术创新问题通常是世界级难题,采用继承性创新方法,对已有成熟技术的简单改良或整合而形成的新技术一般还不能满足重大工程的技术需求。因而需要业主联合设计施工企业、学研单位,乃至境内外咨询机构等多主体共同参与,联合攻关。当然,此类问题一旦解决,便能够成为行业内甚至世界范围内的标志性创新成果。

(三)创新成果层次高、影响大

《国家技术创新计划管理办法》第三条明确提出“创新计划围绕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针对国家产业及产品结构调整中的突出问题,通过开展技术创新,重点解决产业中的共性、关键性和前瞻性技术,并有效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产业优化升级,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重大工程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它不仅是一项重大基础设施,更是工程技术创新活动的主战场。重大工程技术创新项目的研究是响应国家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科研实践,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同时应坚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工程,促进工程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时间约束性强

由于技术创新成果的产生具有一定滞后性,若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则会严重影响工程质量、成本、进度等各项目标顺利实现。因此,重大工程项目技术创新工作受到工程工期的约束,具有较为强制性的时间约束性。

(五)技术创新成果应用难

重大工程创新成果技术性强,应用前景巨大,但工程项目的临时性与组织的独立性特征使得各技术创新主体不一定能在未来的项目中再次集结,因此技术创新很难连续、系统地进行,重复研究较多并且零散的创新也很难有效地按项目集成,造成技术创新成果容易流失,难以被保存与再用,不利于我国的重大工程建设管理与创新水平的提高。

二、重大工程技术创新定位与管理流程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重大工程技术创新的基本特征是以工程需求为导向,在对工程技术创新项目进行规划时,首先要考虑工程对技术创新的需求。然而重大工程的技术难度大,技术创新复杂性强,创新成果水平高,因此有必要在满足工程需求的基础上,考虑这类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与国家战略目标的一致性。因此,应集中多方向的科研力量对技术难题进行深化研究,形成行业层面多领域的关键技术创新平台。因此重大工程技术创新一般都会存在一个从工程层次,到行业层次,再到国家层次的提升过程,进而形成一个金字塔形的重大工程技术创新目标结构。随着这三个层次的递进,创新的目标越来越凝练,从满足工程需求,到提高行业创新的竞争力,最后形成国家创新的竞争力。

(一)工程级项目

为了保证重大工程的顺利建设,首先应围绕工程层面的需求与问题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在这一过程中,首先由业主单位根据工程需求与国家战略目标制定工程级技术创新规划,再根据建设市场体制、企业技术和资金能力以及工程技术创新的特征,向设计施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创新环境保障。设计施工单位负责应用该阶段研究成果。业主单位负责检查、督促创新活动,组织审查创新成果和评估应用效果。

(二)部省级项目

在工程层面技术创新基础上,业主单位配合行业部门的相关政策规划,结合工程层面的创新成果进行进一步分析与提炼,形成凝练后的技术创新项目,并组织设计、施工和科研等单位开展相关课题研究,由行业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争取形成行业内的共性技术创新成果。

(三)部级项目

由业主单位根据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并在工程层面和行业层面的创新基础上总结提升,形成部级项目的初步规划,并向科技主管部门进行申报。项目正式立项后由交通部作为项目组织单位,业主单位作为项目承担单位,并由业主单位具体组织设计和施工单位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最后由科技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和认定。

三、重大工程技术创新的战略选择及原则

重大工程技术创新的目标体系呈金字塔形,从工程级项目到部省级项目,再到部级项目,其立项的课题数量表现为逐渐递减,而课题的质量则表现为逐渐提升的趋势。这就要求业主单位必须对不同层级上的创新课题进行选择与凝练。一般而言,对课题进行选择时应满足以下几点条件:首先课题应为本工程提供技术保障,能够对工程建设瓶颈形成突破或者显著提升工艺水平和施工能力,实现工程建设的各项目标。其次课题应为行业持续、协调、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具有行业领先水平,能够形成行业核心竞争力。第三,课题的预期成果先进、成熟、适用,具有在行业层面以及国家层面,乃至世界层面具有普遍推广意义,且推广应用后,能够形成示范效应。具体地,在对课题进行战略选择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工程层面与行业层面的技术创新课题通常分别由多个不同的设计与施工企业进行研究,由于重大工程技术创新具有高度的复杂性与学科交叉性,在研究的过程中会涌现出一些共性的研究问题,为了避免重复研究并提高研究成果的水平,业主单位会考虑系统性原则,将这些研究课题进行整合与打包。例如,泰州大桥针对多塔连跨悬索结构的重大技术问题,把工程层面的多项课题整合为行业层面的“多塔连跨悬索桥结构体系与结构性能研究,该成果不仅满足了泰州大桥的建设需求,还能够对同类型大桥的设计施工提供指导和借鉴,为行业规范、标准的修编和完善提供重要成果。

(二)先进性原则

业主单位经过前期调研、建立科研规划、签订科研合同等几个阶段,技术创新的研究工作便正式展开。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业主单位需要根据各单位的研究成果重新考虑下阶段课题的筛选工作,为了保证课题成果的先进性,其中某些没有达到预期研究目标的课题,或者不是更高层面上共性关键技术的课题将被删除。例如,部省攻关阶段所设立的“三塔悬索桥上部结构施工技术研究虽然和结构体系有关系,但是总体的施工技术与传统的结构相差不大,因此该课题没有入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三)动态性原则

为了确保工程的顺利建设,降低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风险与成本,工程层面的课题通常采取提前规划,由业主单位根据工程建设各个阶段的特点,以及所面临的技术难题,征询相关部门和设计、施工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并参考有关专家和相关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建议,在工程正式施工前确定科研项目目录。但随着工程的开展,业主与相关设计施工单位会根据施工中面临的实际问题随时调整规划的技术创新课题。例如,泰州大桥初期科研规划阶段的“国产大跨径悬索桥主缆干空气除湿系统研发课题经调整后,并入行业层面的“三塔悬索桥上部结构施工技术研究课题中。“大跨径桥梁设计及施工风险评估中的“中塔鞍座抗滑安全性评价调整至行业层面的“多塔连跨悬索桥中间塔关键技术研究等等。

四、泰州大桥技术创新案例分析

跨江越海桥梁建设是21世纪桥梁工程界面临的重要课题。在直布罗陀海峡、白令海峡、英伦三岛间、日韩海峡、我国东南沿海岛屿间、琼州海峡、渤海湾、台湾海峡等地均规划了大型跨江越海工程,而目前这些大型桥梁工程的首选桥型多为悬索桥,这对悬索桥的跨越能力提出了极高的挑战。由于单一主跨跨越能力的限制,目前传统的两塔悬索桥难以满足宽阔水面情况下的超长跨越需求。泰州长江公路大桥主桥采用三塔两主跨悬索桥桥型方案,在这之前国内外还没有同类型大跨径悬索桥的建设经验,已建成的多塔悬索桥工程实例还只限于中小跨径。由于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大桥在建设过程中遇到很多技术挑战:三塔两跨悬索桥结构受力复杂,该桥型全桥刚度较小,主梁挠跨比大、中塔顶主缆不平衡力会导致主缆在鞍槽内滑动、中塔柱根部受力大且不均匀;施工技术复杂,在解决好工程设计关键技术问题的同时,还必须解决好诸如深水基础、钢塔架设、缆索系统、钢箱梁、钢桥面铺装以及施工安全等难题。面对众多技术难题,泰州大桥经历了指挥部规划课题、交通部攻关项目以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三个层次的技术创新过程,从勘测、设计、施工乃至运营全过程对大桥进行必要的专项科学研究,确保优质优量地完成工程建设。

(一)指挥部立项的科研项目

为了系统地开展泰州大桥的科研工作,2007年初,江苏省大桥指挥部开始了《泰州大桥科研规划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的编制工作,对泰州大桥提出系统的科研规划。在《大纲》初稿编制完成后,先后大量征集了设计、施工、管理、科研等单位以及国内许多专家的意见,在吸收了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对《大纲》进行了完善,于2008年中完成了修订稿。根据《泰州大桥科研规划大纲》,泰州大桥建设指挥部从8个方面规划的科研课题达到300多项。建设指挥部具体开展的专题课题研究达88项。

(二)交通部重点项目

在积极推进《大纲》科研项目的基础上,指挥部将其中的重要项目归纳、整合成6个重点项目:多塔连跨悬索桥结构体系与结构性能研究、多塔连跨悬索桥中间塔关键技术研究、深厚覆盖层地区桥用锚碇基础关键技术研究、长大桥梁深水超大型沉井基础施工成套关键技术研究、三塔悬索桥上部结构施工技术研究以及泰州大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关键技术研究。重点规划的这6项科研项目于2008年6月申请了交通部部省联合攻关项目。2008年11月交通部以交科教发[2008]476号文下达了2008年度交通科学技术项目执行计划,这6个项目被列入。泰州大桥从项目级课题到部省级课题的凝练过程遵循了重大工程技术创新战略选择的基本原则。例如,项目初期,指挥部对三塔悬索桥上部结构施工的安装、制作、施工控制等多层面问题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随着项目建设的开展,至建设中期,上部结构施工的关键问题得以汇总提炼,基于系统性原则,将上述研究问题汇总为“三塔悬索桥上部结构施工技术研究;此外,课题“大跨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关键技术研究早在江阴大桥和润阳大桥都研究过,但都没有取得满意的研究成果,所以该课题被选入了泰州大桥部省级攻关项目,但在对部级课题申报立项时发现该课题的研究成果不具有国家层面的先进性,因而又再次被删除。

(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2008年初,泰州大桥指挥部启动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申报的准备工作,编制了《多塔连跨悬索结构及工程示范》国家支撑计划的项目建议书,于3月赴交通部向科教司进行了专题汇报,科教司提出了许多非常中肯的意见,指挥部根据交通部的意见对建议书进行了完善,整合优化为“多塔连跨悬索桥结构体系与结构性能研究、“多塔悬索桥中间塔关键技术研究、“超大跨连续大柔度桥道系结构行为特性及其铺装关键技术三个课题,于2008年8月向科技部申报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多塔连跨悬索结构及工程示范,在交通运输部和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已于2009年2月获科技部立项,并于2010年3月被列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获得了对多塔连跨悬索新结构科技攻关的国家层面支持。交通部于2010年5月19日在泰州召开了项目启动会议。泰州大桥的关键原始创新在于“多塔连跨悬索桥结构体系以及由结构体系带来的“多塔悬索桥中间塔关键技术研究两个核心课题。部省攻关阶段所设立的“三塔悬索桥上部结构施工技术研究虽然和结构体系有些关系,但是总体的施工技术与传统的结构相差不大;基于先进性原则,“上部结构施工技术研究课题未入选部级课题;而泰州大桥的大跨径使得桥道系结构特性表现得更“柔,并带来桥面铺装上的高度技术挑战,基于动态性原则,“超大跨连续大柔度桥道系结构行为特性及其铺装关键技术被确定为部级课题重点研究。此外,三塔两跨的结构体系使得大缆拉力反而减小,“深厚覆盖层地区桥用锚碇基础关键技术研究中的施工方法并没有高水平的创新,因此该课题没有入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在三层次技术目标体系的指导下,泰州大桥取得了多项科技创新成果。其科技攻关成果一方面为今后我国沿海及连岛工程的大跨径桥梁建设提供了新技术,提升我国大跨径桥梁的自主创新能力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如,部分成果已在九江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四桥、崇启大桥、武汉二七长江大桥、马鞍山长江大桥、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和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等项目得到应用;另一方面泰州大桥的自主创新技术成果将有着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所形成的技术指南、标准,专利、工法以及软件系统,将大大提高我国大跨径多塔悬索桥建设的国际竞争力,为“中国创造走出去再添竞争力。

五、结论

泰国攻略篇4

正是因为工控系统此前基本运行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系统的生产研发和设计部署过程很少甚至根本就没有考虑安全的因素,这种背景下一旦黑客通过可达网络访问到工控环境,是极易攻击得手的,所以工控系统所面临的将是比传统IT网络更严峻的安全威胁。

随着工控安全日益受到国家和行业的重视,启明星辰在几年以前就开始布局工控安全领域,成为国内最早一批进入该领域的专业安全厂商,推出了各类工控安全产品以及解决方案。

工业控制系统是由一系列的生产装置、现场设备、控制终端、操作站以及工业以太网、本地总线网络等组成。同传统的IT信息网络安全一样,工控信息安全也是一个体系化的工程,因为威胁和攻击是来自多方面的,可能是外部黑客透过办公网控制了某工程师站,可能是工作站PC主机一次不安全的U盘使用导致的病毒感染,可能是内部人员下达给PLC的违规指令,也可能是针对核心工控业务蓄谋已久的APT攻击。所以工控安全领域里,只部署工控防火墙或是只进行工控漏洞扫描是不够的,局部的防护无法构建完整的防护系统,无法形成全局监控的完整视图,也无法抵御各个层面的攻击威胁。

面对工控环境总体的安全防护需求,工控信息安全管理平台系统无疑是最佳的选择。如果说单个的防护设备是防御战场上的一个个孤立的碉堡的话,那么工控信息安全管理平台系统的作用就是集中自身及外部各种防护资源形成覆盖全部被保护对象的防护网,是整体防御的指挥部和情报中心。启明星辰泰合本部一直以来致力于安全管理平台系统的研发和应用,代表着国内同类产品的最高水平,并且拥有各大行业大量的客户实践案例。泰合本部随启明星辰总体工控安全解决方案所推出的泰合工控信息安全管理系统拥有全网安全状态监控、流量合规及异常分析检测等功能,同时可以整合启明星辰以及第三方公司的工控防火墙、工控漏扫、工控入侵检测等各类安全防护设备,形成工控系统的全方位立体化防护。

在一个典型的工控环境中,泰合工控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防护范围包括管理网络层中的IT系统,MES层中的工作站、操作站等终端机服务器,以及生产过程层中的PLC、DCS等工控设备装置。管理平台系统自身可提供适应工控环境的设备安全监控功能、采集设备及网络的安全运行信息,并且可将环境中所部署的所有防护设备或子系统进行整合,集中所有的监控信息进行统一展现,综合处理分析及时发现各节点环节的异常和威胁,统一提供告警及处置支撑功能。同时管理系统还通过专门的流行为分析模块,从流量和流行为的维度实现工控环境的流安全分析和异常发现。在工控环境中部署面向工控安全的管理系统可主要为用户带来如下安全防护价值:

工控环境

动态监控拓扑

泰合工控信息安全管理系统首先提供了动态拓扑监控功能。拓扑展现是对网络环境最直观的监控形式,也是工控系统操作人员比较认可的监控方式,该拓扑监控可以完整直观的表现工控系统各设备、装置的部署位置以及链路连接情况。同时拓扑上可以动态的展现设备和链路的状态及安全相关信息,包括设备的故障、通断、威胁事件和链路的可用性、流量异常等信息。

设备资产安全管理及监控

工业控制系统是由一系列工控装置以及控制设备组成的,因此工控安全的首要任务就是保障这些设备资产的正常运行,泰合工控信息安全管理系统提供全面的设备资产安全监控管理功能,可自动发现并帮助用户梳理全网设备,在此基础上维护设备信息,进行生命周期管理,可对网络中的设备资产进行运行状态监控,包括可用性,CPU、内存使用率,接口、服务应用状态等信息。

此外可关联所有与设备相关的监控信息、漏洞、事件等安全信息,一旦出现异常实时报警。

设备的漏洞

及配置脆弱性管理

工控设备的安全威胁往往来自于设备主机的安全漏洞和不安全配置,一旦被黑客或内部别有用心的人员利用,将直接危害到所连接控制的生产系统。

泰合工控信息安全管理系统提供有设备配置核查功能,发现设备的不安全配置和不合规的安全策略。此外,管理系统可与工控漏洞扫描设备联动,驱动工控漏扫对指定目标进行漏洞发现,并将扫描结果与设备资产联动,展示设备的漏洞信息。

安全事件集中管理分析

和异常发现告警

工控安全可能涉及各类安全防护设备,包括工控防火墙、防病毒设备、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等,这些设备的防护范围、具体功能各不相同,工控信息安全管理系统会统一采集并识别各类工控安全设备产生的安全事件和告警信息,并通过多维度可视化的界面进行综合展示,使监控人员一站式的查阅检索安全及威胁信息,了解安全态势。同时安全管理系统在收集全网安全信息的同时可以进行综合关联分析,发现类似于APT攻击等的更深层更隐蔽的威胁和安全隐患。

流行为异常分析与监测

传统的安全管理系统大多是基于事件的监控,但是有些攻击行为和安全异常更多暴露于网络流的维度。尤其对于工控领域,对生产设备的操作有专用的工控协议,所以对工控协议的识别和操作行为审计是发现违规操作和异常的关键,另外工业控制中各设备间的访问多是较为固定的访问关系和流量,如果掌握了一般的访问规律也是发现异常的重要手段。

泰国攻略篇5

首都曼谷、北山城清迈、喧嚣的芭堤雅和美丽的泰南海滨旅游胜地,都有机会欣赏到激烈的泰拳比赛,您或许认为这是当地吸引游客的一种形式,但其实每一场拳赛都是斗士们真刀真枪的较量。无论是自己还是对方,都会加倍珍惜上拳台的机会,这是他们维持生计的手段,尽管低级比赛奖金只有500泰铢(不足百元人民币)。

身处拳台,凶险异常。双方都难以预知对手到底何等强悍狠辣,稍不留意就可能被一击中的,轻则骨折残废重则一命呜呼,来不得半点大意。

泰拳何以久盛不衰

为世人公认凶险异常的泰拳为何能在泰国长盛不衰?拳手们该有多强意志品质才能通过严酷的训练,抵御致命的击打呢?我认为,首先与泰国国家传统和民族特点有直接联系。泰国人相信,泰拳是伴随着泰民族同时产生的,是该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泰国的边境与许多东南亚国家接壤,古时候这些国家为掠夺财富、侵占资源经常发生战争。所以,泰国男子很早就流行习武卫国。后来,身高不占优但动作敏捷泰族人,逐渐把符合自身特点的徒手攻防演变成凶悍高效的搏击术,在优美灵动的攻击中蕴藏着迅猛强大的杀伤力,全面扎实的防守中应变出一招克敌的必杀式。其发力精髓在于利用身体的极速拧转,包括臂、腿和髋的扭转驱动,将拳脚肘膝等身体武器向鞭子一样直甩而出。其出拳发腿击肘顶膝流畅顺达,瞬间爆发出惊人的攻击招式,速度更快,爆发力更大。比较而言,中国功夫较多运用借力打力,因势利导。而泰拳讲究的是真功夫,硬碰硬,比拼直接的杀伤力。

值得一提的是,距今700年的素可泰时期,泰拳的卓越技法及战斗精神被列入泰国皇家的教育经典。国王借此培养王子们成为英勇善战的将帅,铸就强健的体魄和卓越的才能。史料记载,创始素可泰王朝的西殷塔拉提国王远见卓识,把自己年仅13岁的二王子送到华富里府著名的萨矛昆馆驿学习泰拳,日后该王子成长为骁勇善战的君王。

泰国历史上著名的兰甘亨大帝编纂的战史,多次肯定了泰拳搏击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当今泰国虽然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地,但非常注重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文化精髓,战功赫赫的泰拳是泰国人的骄傲,一直以来得到泰国各界的重视。位于曼谷的国家体育场的“泰国国家泰拳协会”就是在泰国王室的支持下建立和运营的。泰拳被誉为该国国术,全国各地都举办泰拳比赛,其在国内受关注的程度高于其他竞技项目。不可否认,巨大的商业利益导致拳坛暗箱操作,打假拳的情况却有发生,但始终不变的是泰拳精湛的拳术与坚毅的风骨。全泰国各地尚武之风古今不渝,每遇寺庙盛会或重大庆典,拳赛比赛通常会作为重要的助兴项目上演。老百姓对观拳赌拳趋之若鹜。这与古时候王侯供养武士,让他们角斗为戏,出自同一种追求刺激的心理。

穷苦人靠泰拳打拼生活

在泰国,泰拳是穷苦孩子求生存的最低门槛。自古以来,泰拳手们大多是穷乡僻壤出来的苦孩子,现实的生存压力迫使他们孤注一掷。

泰国大部分地区一年四季湿热难耐,气温较少低于35℃。泰拳高强度的训练是在高温低压的环境下进行的,年轻的拳手承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负荷。他们平日挥汗如雨,刻苦训练为的是有朝一日在拳台上一战成名。当他们最终突破重围进入职业拳坛时,就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如果日后一统拳台,将会被视作民族英雄名利双收。

古代石碑记载,泰军练就的近身搏击术,也就是泰拳,突出用身体所有能进攻的部位击打敌人。近身时使用正蹬、砍踢、膝顶和肘击等凶狠招数,变幻莫测令对手防不胜防,大大提升了泰军的战斗力。

从素可泰时期开始,泰拳师就设计了一套独特的基本功练习套路,打水、舂米、砍柴、游泳、吊藤条,在学习搏击技能前锤炼体质和意志。同时,拳师强调训诫拳手们效忠国家,尊重师长和对手,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拳师们用粗布缠绕树枝做成靶体,让弟子们演练规范的拳脚膝肘技法。其中,最艰苦的训练莫过于长期坚持裸腿踢击芭蕉树,锻炼胫骨的硬度以提高实战中的杀伤力。拳师还会安排徒弟们捉对演练拳法和摔法,学拳者通常浑身青紫着结束训练。睡前必须进行的环节是游泳,既放松肌肉,又清洁身体。

如今,泰国农村大部分地区仍然贫穷落后,泰拳成为这些穷苦的年轻人改变命运的救命稻草。贫农出身的泰拳手往往是全家人的经济来源,面对同样的穷苦煎熬和生活重压,他们梦想着脱颖而出,就必须承受残酷的训练和狠命的击打……可以推断,职业泰拳选手所面对的远非一般人能承受。除了那些穷苦出身为生存所迫的孩子,很难再找到什么人能堪于如此高强度的训练和对抗。此外,泰拳重击导致的严重身体残疾,以至于当场毙命更让普通人望而却步。

切身体验练拳的艰辛

在泰国进修期间,我特地到位于泰国国家体育场的“泰拳艺术保护中心”学习泰拳。我作为当时唯一的外国人,与年龄从10到50岁的泰国学员一起,跟随两名专业教练从基本的招式学起。短短三个月的学习使我更直观地感悟了这项世界最残酷的搏击。

回想起来,每次习练都从拜师礼开始,伴随着单调却高昂的乐曲,看似舞蹈的动作帮助舒缓筋骨强化平衡,招招式式做完已是满头大汗。学员要在心中宣誓忠国忠君,感谢师傅的传授之恩,并祈求佛祖和神灵在拳台上保佑自己。此后,教练带领大家背诵口诀,复习已学过的招式,再一对一传授新的技法。掌握了要领的学员先在沙袋上积累感觉,随后找教练或学友上拳台切磋。

踢硬沙袋是泰拳最常用的训练方式,是练习腿法必过的一关。练泰拳的沙袋硬度分为三种,最软的也比拳击沙袋更硬。练习之初,不管是否掌握要领,每个学员的小腿正面都踢得淤血深紫。教练说这是初学者必须承受的代价,因为泰拳是硬搏击,你要强迫自己身体上的各种武器在与靶标的对抗中适应并坚硬起来。教练教授了处理瘀伤的方法,鼓励我们在训练场迎难而上,不断适应更大硬度的沙袋。我们忍着钻心的疼痛连续踢击了近一个月,小腿正面才不再出现“规律青紫”。

每当上拳台模拟实战,教练督导要保持头脑清醒和肌肉放松,做到动作流畅才能攻防衔接自如。可面对教练迅疾多变的击打,这种内紧外松的状态拿捏实在太难……学习班上,教练共教授了二十多个泰拳攻防招式,虽未曾真正“经受”泰拳断筋折骨般的重击,但却踏踏实实地尝到了习练的艰苦。

古式泰拳杀伤力更大

泰拳题材的功夫片一直是中国观众了解泰拳最直接的方式,从刘德华的《阿虎》到托尼・贾的《拳霸》、《冬阴功》,激荡着广大功夫迷的心。特别是托尼・贾在《拳霸》中演绎的古式泰拳可谓精彩绝伦,甚至引起了网友们的激烈争论,不少人认为,古式泰拳比当今的泰拳搏击更具有杀伤力,这也是我长期以来一直想求证的问题。

幸运的是,泰拳培训班结业式上我见到了享誉泰国拳坛的著名教头萨尼・塔布提通(SaneTabtimtong)。年逾六十的萨尼先生时任国家泰拳队总教练,我和他谈起了功夫片《拳霸》,出乎意料,萨尼总教练竟然担任了《拳霸》的动作导演,他透露,主演托尼・贾不是职业泰拳手,而是体操运动员。虽然出演本片前从未登台打过一场拳赛,但他性极佳且身体素质出众,把古式泰拳演绎得淋漓尽致。

萨尼强调,相比平时看到擂台上的泰拳,古式泰拳杀伤力更大,更具观赏性。现今的泰拳比赛为确保拳手的安全,严格限制击打危及生命的身体要害,并明令禁止使用一招致命的猛击。因此,继承自古式泰拳的杀招并不为广大观众所知,只在泰国特种兵训练中传授。临别时,萨尼总教还特意让我感受了他左右腿胫骨的硬度,手抓上去能明显感觉到他右腿胫骨比起左腿更坚硬,他告诉我这是几十年来训练和实战的结果。

古式泰拳有一个明显特征是,拳师格斗时手背到前臂用粗麻绳缠绕,与现今的拳击手套相比更显古朴和彪悍。古式泰拳早先根据动作表现形式分成多个派别,但由于动作复杂难掌握,继承发扬的拳师越来越少,几百年来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