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起点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防治骨质疏松的基本措施范例(3篇)

来源: 时间:2025-09-12 手机浏览

防治骨质疏松的基本措施范文

【关键字】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依从性;综述

【中图分类号】R58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098-02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速,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简称OP)已成为全球密切关注的健康问题,跃居为21世纪的第5大疾病[1]。据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IOF)统计,目前全世界约2亿人患有原发性骨质疏松症[2-3],我国目前已是世界上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多的国家之一,随着临床诊疗指南的制定,骨质疏松症的诊治也越来越规范,但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较差,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其影响因素涉及多个方面,并直接影响到疾病的发展和治疗的效果。现将骨质疏松症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骨质疏松症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现状

1.1依从性的定义

“依从性”定义为“患者遵从医嘱或治疗建议的程度”。按执行医嘱类型分为治疗依从性、用药依从性、运动依从性、饮食依从性、生活方式改变依从性等[4]。而药物治疗依从性则是指患者药物治疗行为与医嘱的一致性。

1.2药物治疗依从性的重要性

临床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根本目的是减少骨痛及骨折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这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治疗,故依从性差是骨质疏松症治疗的难点,用药依从性对病人的药物治疗成功与否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内一项调查108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用药依从性的研究显示,用药依从性好的36例,占33.3%;依从性差72例,占66.7%[5]。国外也有相关研究显示[6-7],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仅为16%-24%。比利时一项对于双磷酸盐的研究发现,药物依从性每下降1%,髋部骨折发生率就增加0.4%[8]。英国的一项研究亦得到了相似的结果[9]。由此可见,骨质疏松症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降低,对其生活质量及预后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

2影响骨质疏松症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因素

2.1社会人口学因素

社会人口学因素包括了年龄、教育程度、社会经济状况等。有调查显示,年龄是影响依从性的重要因素[10],由于骨质疏松症患者多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的听力、记忆力和理解力随之下降,服药的种类也因患病的数量增加而增多,往往长期服药会使依从性不良越发明显。杜艳萍等[11]根据对200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药物依从性的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教育程度高的患者其停药率是教育程度较低者的0.43倍。教育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患者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并能提高其对自身健康的关注程度。因骨质疏松症患者面对的是一个长期、甚至终身的治疗过程,患者因不能承受药物治疗的费用,尤其是昂贵的进口药物,而导致无法遵医嘱服药。因此经济承受力是影响骨质疏松症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原因之一。张慧茹[12]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戴俊民等引进Morisky推荐评价服药依从性的4个问题,主要针对服药时间、服药量、服药次数以及是否长期坚持进行提问。结果在102例患者中,药物治疗依从性差70例,其中因为价钱昂贵而停药的有6例。

2.2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魏小务等[13]提出,患者治疗依从性是防止骨折发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但目前尚无一个简单方法解决,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丹麦一项针对717例骨质疏松症患者自身DXA结果认识的调查发现,通过将骨质疏松症患者DXA结果进行详细描述并交由其本人及家庭医生一年后,超过80%的随访结果显示患者对于自身DXA结果具有了相应的基础认识。该认识促使相应药物治疗得以尽早启动(OR4.3,95%CI1.2-15.1,p=0.02),同时这种对药物治疗优势的信任对于治疗的坚持(OR1.8,95%CI1.2-2.7,p=0.006)有着重要的影响[14]。患者主观认识疾病的危害越高时,采取遵从医嘱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患者认为采取遵守医嘱行为将获得利益时,其治疗的依从性越高。骨质疏松症患者对治疗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其药物治疗依从的倾向,而依从倾向的高低直接影响其依从行为。邹双伟等[15]针对68例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并伴有不同部位骨折、骨性关节炎的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对骨质疏松症重视程度、对疾病和治疗的了解越多,依从性越好。

2.3药物因素

法国的一项针对299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研究调查中,分别采用了每周用药一次(双磷酸盐及利塞膦酸)及每月用药一次(伊班膦酸)的治疗方法。结果显示用药后12月,每周用药及每月用药的依从性分别为47.5%及30.4%[16]。YoodRA等人[17]的调查指出仅有57%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在确诊后的3个月内启动了药物治疗。这种治疗上的延迟启动与患者对于骨质疏松症药物的有效性及对于药物的不信任具有相关性。德国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18],通过分析骨质疏松症的多种药物干预措施(包括口服,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的依从性,结果显示,经过12个月的治疗,静脉注射甲状旁腺激素的坚持用药依从性最佳,而每天口服双膦酸盐的坚持率最低。LeeS等[19]的一项回顾性分析则发现,骨质疏松症药物的有效性、副作用及给药途径较给药频率及剂量在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方面影响更大。国内一项调查显示[11],同时服用5种以上其他药物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更差,其停药率会大大升高,因为相对于其他心脑血管疾病或肝肾功能疾病相比,骨质疏松症因部分患者症状不明显而更容易被忽视。

2.4其他

疼痛、脊柱变形及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症状。由于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慢性病,早期症状较为隐蔽,部分患者可能没有不适症状,因此觉得骨质疏松症对自己的生活并未构成威胁,故不遵从用药医嘱。而当医患双方沟通不足时,有些患者甚至认为医生夸大病情,对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产生怀疑,害怕被医院多收费,缺乏对所服药物的正确认知,这也是影响骨质疏松症患者用药依从性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骨质疏松症需要长期服药,疗效缓慢,有些患者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容易失去信心,因此对医生的指导置之不理,从而导致依从性差。另外,到医院就诊手续繁琐、候诊时间长、路途遥远等因素常常限制病人求医用药,降低用药依从性。

3提高依从性的措施

3.1优化治疗方案

优化治疗方案,是行为干预的有效措施之一。1989年,WHO明确提出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三大原则:补钙、运动疗法和饮食调节,综合疗法越来越被提倡。抗骨质疏松的西药有多种(双磷酸盐、钙剂、维生素D、降钙素、激素等)。目前西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源有限,价格昂贵,疗效确切,特别适用重度骨质疏松症及并发骨折的病人。中药药源丰富,价格低廉,副作用少。近年来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且中药因其天然药源和疗效肯定等优点,在我国具有独特的优势[20]。近l0年来,研究发现诸多中药有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的作用,防治骨质疏松疗效确切[21]。陈孟交等[22]运用循证医学方法对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且基本无不良反应。另外,针对药物治疗周期长,费用昂贵,存在不少安全性问题,王新风等[23]认为,非药物治疗相对安全,因而目前越来越受到关注。传统的针灸疗法不但能缓解疼痛,还能提高机体内分泌性激素水平、增加骨密度、调节骨代谢,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一种安全有效、副作用小、价格便宜的方法。由岳阳医院自行创编的“五行健骨操”,经临床证实也可强化肌肉力量,减缓骨质疏松症的进程,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减少跌倒和骨折意外的发生率,从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患者经济状况,心理状态及病情,选择合适的综合治疗方案,建立患者的信心,以提高药物疗效,改善用药依从性。

3.2健全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鼓励是患者遵从医嘱,获得良好效果的正反馈效应,是影响依从性一个重要因素[12]。老年患者往往因认知功能下降容易忘记服药,也有因长期的病痛及缺乏家人的关心而失去对药物治疗的信心,通过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督促患者坚持服药,让家庭的支持和关心,为患者从心理及生理上提供帮助,从而获得良好的疗效。医院及政府也应针对路途遥远,就诊不便,疾病较稳定的患者,开设简易门诊,一站式服务,简化繁琐的就医程序,减少降低依从性的客观因素。

3.3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良好的医患关系是提高患者依从性与疗效的决定性因素。患者对医师的信任和医护人员对患者发自内心的关切,是治疗的前提与基础。医护人员与患者通过良好的沟通,耐心解答病人的疑问,充分取得患者信任,通俗、简洁、明确地介绍药物的作用及服药的必要性,指导患者用药及注意事项,防止错服、误服、漏服,减少不依从性用药的发生。ClowesJA[24]等对骨质疏松症患者抗骨吸收药物治疗依从性及持久性的一项随机临床试验中发现,护理干预组比非干预组有更好的持久性。国外文献研究也表明[25],对依从性最有效的干预是增加患者与医疗服务提供者进行交流。因此,医患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3.4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

国外一项针对口服双膦酸盐依从性的研究显示[25],造成依从性差的现状,健康管理的形式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缺乏对规范药物治疗的认知。由此,可以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在医院宣传栏利用壁报宣教、在社区举办知识讲座、开展医疗咨询服务,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并发症,解释遵医嘱用药治疗的重要性,使患者自觉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提高对自身疾病的认识,提高接受长期治疗的依从性。

4展望

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目的是减少骨折的发生和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患者依从性是最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目前骨质疏松症患者用药依从性状况不容乐观,且尚无一个简单的方法解决,必须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必须通过优化治疗方案、建立完善的家庭和社会支持、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加强健康教育等综合方法来改善影响因素,从而提高患者长期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且笔者认为,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诊疗指南中,并未详细提及中药及中成药的治疗,但中药的价格低廉,疗效显著已经得到公认。而随着更多骨质疏松症非药物治疗的方式被大众所接受,骨质疏松症非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也将成为未来新的研究热点。因此,深入了解患者的治疗意愿,尽量使用更经济的药物,强化患者对骨质疏松症危害性及治疗目的的认识,选择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对有效地减轻痛苦,预防发生严重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胡军,张华,牟青.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趋势与防治进展.临床荟萃.2011,26(8):729

[2]ColeZA,DennisonEM,Cooperc.Osteoporosisepidemiologyupdate.CurtRheumatolRep,2008,10:92-96

[3]周琦,周建烈.最新“美国防治骨质疏松症医师指南”解读[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8,14(15):371-375

[4]刘瑜婕.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干预研究进展[J].ChineseGeneralPractice,2012,15(6B):1904

[5]汪敏,刘玲玲,吴正香.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用药依从性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28(12):186

[6]DowneyTW,FoltzSH,BoccuzziSJ,etal.Adherenceandpersistenceassociatedwiththepharmacologictreatmentofosteoporosisinamanagedcaresetting[J].SouthMedJ,2006,99:570-575

[7]VanStaaTP,GeusensP,LeufkensHG,etal.Persistencetobisphosphonatetreatmentinactualclinicalpractice[C].SecondjointmeetingoftheEuropeanCalcifiedTissueSocietyandtheInternationalBoneandMineralSociety,Geneva,Switzerland,2005.

[8]RabendaV,MertensR,FabriV,etal.Adherencetobisphosphonatestherapyandhipfractureriskinosteoporoticwomen[J].OsteoporosInt,2008,19(6):811-818

[9]GallagherAM,RietbrockS,OlsonM,etal.Fractureoutcomesrelatedtopersistenceandcompliancewithoralbisphosphonates[J].JBoneMinerRes,2008,23:1569-1575

[10]熊英,曹英.老年人用药依从性的回顾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0,3(5):44

[11]杜艳萍,朱汉民,李慧林等.绝经后妇女使用抗骨质疏松症药物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8(2):139-142

[12]张慧茹.老年骨质疏松病人用药依从性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J],2009,8(6):123-124

[13]魏小务,景凤英.骨质疏松症诊疗依从性的重要意义[J].当代医学,2011,17(2):23

[14]Brask-LindemannD,CadaretteSM,EskildsenP,etal.Osteoporosispharmacotherapyfollowingbonedensitometry:importanceofpatientbeliefsandunderstandingofDXAresults[J].OsteoporosInt,2011,May,22(5):1493-1501.

[15]邹双伟,王大伟,何英敏等.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治疗依从性调查分析及干预对策.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3):5211-5212

[16]CotteFE,FardelloneP,MercierF,etal.Adherencetomonthlyandweeklyoralbisphosphonatesinwomenwithosteoporosis[J].OsteoporosInt,2010,21(1):145-155

[17]YoodRA,MazorKM,AndradeSE,etal.Patientdecisiontoinitiatetherapyforosteoporosis:theinfluenceofknowledgeandbeliefs[J].JGenInternMed,2008,23(11):1815-1821

[18]ZillerV,KostevK,KyvernitakisI,etal.Persistenceandcomplianceofmedicationsusedinthetreatmentofosteoporosis--analysisusingalargescale,representative,longitudinalGermandatabase.[J].IntJClinPharmacolTher,2012,50(5):315-22

[19]LeeS,GlendenningP,InderjeethCA.Efficacy,sideeffectsandrouteofadministrationaremoreimportantthanfrequencyofdosingofanti-osteoporosistreatmentsindeterminingpatientadherence:acriticalreviewofpublishedarticlesfrom1970to2009[J].OsteoporosInt,2011,22(3):741-753

[20]邢燕,毕宏焱,尹丽梅等.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1,17(12):1115-1117

[21]王世轩,赵双利.中药治疗原发骨质疏松症进展.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4):47

[22]陈孟交,雷磊.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的Meta分析.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12):2690-2692

[23]王新风,李晓林.骨质疏松症非药物治疗研究[J].国际骨科学杂志,2009,30(6):365-367

[24]ClowesJA,PeelNF,EastellR.Theimpactofmonitoringonadherenceandpersistencewithantiresorptivetreatmentfor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JClinEndocrinolMetab,2004,89:1117-1123

[25]SLSilverman,JTSchousboe,DTGold.Oralbisphosphonatecomplianceandpersistence:amatterofchoice?[J].OsteoporosInt,2011,22:21-26

作者简介:

张向云,女,(1987-),硕士研究生,岳阳医院老年病科住院医师,主要研究方向骨质疏松症;

基金项目: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院级课题项目

防治骨质疏松的基本措施范文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预防从小

骨质疏松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是以骨强度降低和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疾病。其表现主要为: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包括肌肉痛和骨痛)、身材缩短、脊柱变形(以驼背为主)和骨折(轻度外伤骨折和自发性骨折)。骨强度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即骨矿密度和骨质量。影响骨质量的因素包括骨微结构、骨转化、损伤积累(如微骨折)和骨的矿化状况等。

我国人民对骨质疏松症的了解甚少,几乎没有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措施,国内调查所得的数据基本上没有受外界因素的干扰,真实地反映了骨质疏松症发生的自然生理状况。

据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在40岁以上人群中,骨质疏松症及低骨量的患病率女性分别为19.9%和32.4%,男性分别为11.5%和45.8%;60岁以上人群的骨质疏松症及低骨量患病率女性分别为28.6%和13.8%,男性分别为15%和12.7%。总患病率分别为22.6%和13.3%。据此推测,我国60岁以上骨质疏松症患者大约为2900万例,低骨量患者大约为1700万例。

大部分年轻人认为,骨质疏松症是因为人上了年纪后机体骨质流失所致的一种疾病,年轻人不用理会。但实际上并非如此。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人体的骨量有关,而老年人骨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年轻时的峰值骨量和以后的骨丢失率。正常人在青年时期代谢旺盛,骨质合成大于骨质消耗,30~35岁达到一生最高骨量,称峰值骨量,此后骨量逐年缓慢平衡下降。男性中年以后每年骨丢失率大约为1%,而女性绝经后5―10年,由于性激素不足,每年骨丢失率为2%~4%。而人对钙的吸收率与年龄成反比,平均每增龄10年,钙的吸收率减少5%―10%。60岁以上的人钙吸收率明显降低,70―79岁的人与20―59岁的人比较,钙吸收率减少1/3,80岁以上的老人钙吸收率极差。骨质疏松一旦发生,难以逆转,故获得理想的骨峰值及减少骨量丢失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关键,但人们却往往只注重后者。

获得理想的骨峰值应始于儿童时期。合理营养、适量的负重运动,可以使孩子的骨库充实,达到最佳骨峰值。坚持运动,加强肌肉和骨骼的锻炼,是重要的防治手段;进食含钙丰富的食物、适量光照是基础辅助措施。

现代青年,特别是一些年轻女性,对体重的要求远远超出了健康的范围。单纯追求苗条,甚至追求“骨感美”,严重限制了她们的钙质摄入。此外,脂肪中含有雄激素,在一定程度上雄性激素会转化为雌性激素。低体重的人缺乏脂肪,间接地就会造成雌激素缺乏,继而引发骨质疏松。另外,出于美容的目的,女孩子们惧怕太阳,为了防晒,想尽各种办法遮盖自己的脸部、手臂和腿部,这就减少了体内维生素D的生成,而维生素D对促进钙质吸收、预防骨质疏松是至关重要的。

吸烟、酗酒、过量饮用咖啡及碳酸饮料,以及长期缺乏运动等都市化的生活方式,在年轻一代中也极为普遍,这些都会增加患骨质疏松症的几率,所以要尽早扭转这些错误认识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一系列的错误生活方式引起的钙库不足,在年轻时因机体代偿能力强,并没有引起机体的特殊不适。一旦人过中年,原本不足的钙库就经不起钙质的逐年流失而很快发展为骨质疏松。所以,骨质疏松症预防的最有效方法有两种,一是获取骨骼发育期的最大峰值骨量,二是降低与年龄有关的骨丢失速率。这需要从小做起,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才能最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重于治疗,提高峰值骨量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关键,在积极治疗骨质疏松症和预防骨折的同时应大力开展一级预防,从儿童开始,加强社区防治,努力提高骨质疏松症的知晓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大力推广乳制品,加强钙营养和更年期保健,提倡适量运动和早防早治,从而降低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防治骨质疏松的基本措施范文篇3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骨质疏松;生活质量;情绪

骨质疏松即骨质疏松症,是老年群体中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老龄化的发展,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及护理已成为临床上一项重要的工作[1]。为此,本文特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患者生活质量及情绪状况的影响,具体内容见下文。

1基线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3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10例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患者55例。

对照组:年龄跨度为60~85岁,平均年龄(70.25±0.26)岁,男女比例为30:25。

观察组:年龄跨度为61~86岁,平均年龄(70.32±0.29)岁,男女比例为31:24。

观察组和对照组骨质疏松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能够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护理方法: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对患者进行常规饮食护理及用药指导。

观察组护理方法: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①干预方法:骨质疏松患者的年龄较大,患者对治疗具有惧怕及忧虑等心理,主要担心治疗后的基本生活能力的恢复及治疗费用。此时,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采用刺激性暴露疗法,对患者进行心理暗示,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

②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自制健康宣传手册,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时的注意事项、营养搭配等方面的指导知识;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分析现状,鼓励患者,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通过讲课、病案分析等方式,使患者意识到消除焦虑及抑郁情绪对康复的影响,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

③家庭支持:由于患者迫切想知道治疗效果,加上自身抵抗力较大,易导致患者情绪上的变化。此时,护理人员可与患者家庭进行沟通,指导患者家属给予患者体贴及关心,及时提供情感支持及心理支持,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骨质疏松患者生活质量、护理前后的焦虑及抑郁值。

1.4统计学处理

两组骨质疏松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情况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生活质量、护理前后的焦虑及抑郁值采用t检验,当P

2结果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骨质疏松患者的焦虑及抑郁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

具体见表1: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骨质疏松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92.34±3.52)分,对照组骨质疏松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68.54±2.43)分。

由此可知,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中非常常见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呼吸功能下降等,易引起骨折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患者的家庭造成沉重的心理及经济负担[2]。

心理干预主要是指按事先设计的干预方法而从事的一系列护理活动,主要以临床判断能力及丰富的医学知识为基础,通过帮助患者处理迫在眉睫的问题,恢复患者的心理平衡,使患者安全度过危机[3]。有研究表明,通过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使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钙丢失的速度减慢,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焦虑是指持续性精神紧张或发作性惊恐状态,抑郁是指情绪低落、兴趣缺乏等心理障碍。由于骨质疏松患者的住院时间较长,医疗费用较高,加上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不了解,易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导致患者的神经功能紊乱。针对患者出现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及时的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而心理护理干预的目的就是运用医护人员的知识、技术能力,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心理防御机制。通过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及家庭支持等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

综上情况可知,观察组骨质疏松患者的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总而言之,针对骨质疏松患者,在临床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靳青,余兴艳,张延晖等.护理干预对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术后再骨折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8(11):1029-1031.

[2]张东,吴威,金锐等.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改善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生活质量问卷评分调查[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11(3):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