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健康宣教(整理2篇)
防疫健康宣教范文篇1
中图分类号:R18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309-02
计划免疫和健康教育是相互独立又互为相关的学科,健康教育是促进计划免疫工作的重要手段,而计划免疫接种门诊是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所以在计划免疫接种门诊开展健康教育非常必要和重要性。现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探讨在计划免疫接种门诊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通过各种宣传方式,使居民特别是流动人口的家长认识到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可提高各种疫苗的接种率和及时率
预防接种是利用生物制品将免疫原或抗体通过适当的途径有计划地接种于人体,使之达到预防相应传染病的目的。预防接种不仅是一种方便、有效和经济的手段,而且是控制以至最终消灭某些传染病最根本的措施。但是预防接种的意义和接种后异常反应的处理并非每个家长都了解,必须通过在计免门诊的各种健康教育才达到目的。
目前,在城市的居民中,家长已普遍接受了预防接种知识的宣传教育,所以城市居民儿童的计划免疫疫苗的接种率均>98%,有力地控制了相应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但是城市的发展带来物品大流通、人口大流动,流动人口中有一部分家长由于文化和经济的局限,认识不到计划免疫接种的重要性,所以对预防接种不重视,从而带来了各种相关传染病呈上升的势头。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在计免门诊采用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每年“4.25全国儿童接种宣传日;全国强化免疫日;通过本市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向全社会进行广泛地宣传计划免疫的重要意义;宣传计划免疫知识和计划免疫的各种程序;并为居民开通计划免疫健康咨询热线,达到控制传染病乃至最消灭针对传染病的目的。
2对接种儿童的家长开展健康教育,既可提高预防接种效果,又可减少医疗纠纷
各种疫苗对人体来讲都是异物,它刺激机体后,会产生有益的免疫反应,这些反应一般不会引起组织器官损伤或功能障碍,也不会有后遗症。但也有极个别的严重的偶合反应或疫苗引起的机体反应。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不一,有必要将这些可能出现的症状及原因向家长阐明,减少家长的焦虑、疑惑不安的情绪。并把禁忌证、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及一般的处理方法印在宣传单上,散发给家长,让家长了解禁忌证的范围,可减少疫苗接种的偶合反应,防止加重病情。在宣传后,许多家长针对儿童接种后出现的红、肿、热、痛以及附近淋巴结肿大等现象不再惊慌失措,不再滥用抗生素,避免了影响疫苗的效果,而且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3通过健康教育,可有效地防止计免门诊接种医生出现接种差错事故
疫苗接种不仅有途径上的差异,而且对接种部位、针头的大小、接种时进针的角度、深浅都有严格的要求。例如:白百破三联疫苗如果在接种时疫苗不摇匀或部位太浅就易形成无菌性化脓感染;卡介苗疫苗如果在接种时误注入皮下或肌肉,可能会引起接种者局部脓肿、淋巴结肿大等一般反应,严重者可出现局部寒性溃疡以及全身反应等。这些例子说明在操作上稍有疏忽就会出现接种事故,增加儿童的痛苦,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所以计免门诊的接种医生作为预防接种的执行人,除在上岗前进行各项业务培训外,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通过医生给家长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时刻注意在操作时要做到“三查七对”,严格执行疫苗接种操作规程,防止出现疫苗的误种、漏种和错种等,以减少各种医疗事故的发生。
4计划免疫接种门诊健康教育的保证措施
4.1以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门诊大厅常设疫苗预防接种一览表,配备电视机、DVD光碟,走廊过道设立宣传栏、张贴宣传画,并结合疾病流行的季节性宣传传染病防病知识,以强化人们的保健意识。宣传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适应各层次家长的需要。如冬春季麻疹的临床表现,预防治疗护理方法;夏秋季手足口病的特征和防病知识;动物咬伤、抓伤后的处理原则;乙型肝炎患者阻断母婴传播的方法等。
4.2将《传染病的防治》《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预防接种与疫苗知识问答等书籍置于留观室,家长们可以按需阅读,以了解我国的预防接种制度和疫苗种类及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并播放免疫接种宣传片。
5建议
5.1政府重视,加大投入。计划免疫工作是关系到人类健康的大事,而健康教育可以使计划免疫工作更进一步深入。虽然健康教育是短期投入较大而无经济效益的一项工作,但社会效益和远期效益比较明显,是公共产品,也是计划免疫的基础工程。所以政府应在经费和设备上加大投入力度,使计免门诊的健康教育走向规范化健康发展的道路。
防疫健康宣教范文篇2
预防接种是控制传染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措施,免疫预防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儿童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随着社会进步,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由患病后才治疗转向了预防为主的观念。本县地处湘、桂、黔交接处,居住着苗族、侗族、汉族等多民族居民,人们经济条件、卫生风俗习惯、文化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居民对预防接种重要性和免疫预防知识认识不足,因此,健康教育尤为重要。预防接种,儿童是主要受益者,而家长的意志往往决定儿童的行为,我们健康教育的对象重点是家长。自2005年以来,通过在预防接种门诊采用形式多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有效地提高了家长的免疫预防知识水平,从而提高了预防接种率,降低了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塑造了良好的职业形象,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1健康教育方法
1.1预防接种前教育此期为健康教育的“黄金时期”,利用家长带着孩子候诊和休息的时间,针对不同人群分别采用普通语言和方言与家长进行耐心细致的沟通交流,进行健康宣教,认真地回答家长提出的每个问题,消除其不安心理。向家长们宣教传染性疾病的危害,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可避免传染病的侵袭,免除儿童及家长的身心痛苦,也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让家长知道儿童计划免疫包括结核病、乙型肝炎、脊髓灰质炎、白喉、百日咳、破伤风、麻疹等传染病的预防接种。此外,还有很多的传染病流行,引起的后果也较严重,卫生部日前已制定《扩大免疫规划范围实施方案》,在现行全国范围内使用的卡介苗、乙肝疫苗、百白破等6种规划免疫基础上将乙脑、流脑、甲型肝炎、风疹、腮腺炎等15种疫苗可预防疾病纳入规划免疫之内。提醒家长主动提供孩子的健康状况,以供医生确定适应接种或暂缓接种,或不宜接种。嘱家长在预防接种前日给孩子洗澡,保证接种部位的清洁卫生。接种当日应提前给孩子喂食,不宜空腹饥饿时注射疫苗,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1]。尤其是本次要口服脊髓灰质炎糖丸的孩子一定要先吃饱,因为口服糖丸前后半小时不能喂食母乳和温热食物及饮品,以免降低糖丸效果。告知家长预防接种证是儿童免疫接种的记录凭证,每个儿童都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建证并接受预防接种。
1.2预防接种后教育注射疫苗后让家长带孩子在观察室观察15~30分钟,如无异常方可离开。耐心指导家长用无菌干棉签轻轻按住针眼几分钟,不出血方可拿开棉签,切忌揉搓接种部位。向家长解释有些疫苗注射后不能使用消毒剂,以免消毒剂杀伤疫苗,影响疫苗活性,如麻疹疫苗、乙脑疫苗等。口服脊灰糖丸后的孩子让其趴在家长肩膀上轻拍其后背避免吐出。不同文化程度儿童母亲对预防接种有无不良反应的认知差异有显著性。由于文化程度较低的儿童母亲此方面知识较欠缺,处理不良反应能力较差,一旦儿童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可能会恐慌不安,导致出现下次拒绝接种的可能,从而影响接种率,直接影响预防接种工作的进行[2]。因此,此期健康教育的重点应放在接种后可能出现的正常反应,异常反应及处理方法上。如接种卡介苗后绝大部分受种者于2周左右在注射局部出现红肿,以后化脓形式溃疡,再经2~3周结痂,形成疤痕,这是卡介苗的正常反应,不影响小孩健康,可以照常洗澡、喂奶等,但超过3~4周破溃处还没有结痂或同侧腋下发现肿块,就要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治疗。告知家长接种后有的孩子会出现发热,接种局部红肿疼痛,不必紧张,这是人体对疫苗的一种排异反应,一般1~2天即可恢复。发热体温在38.5℃以下,孩子无明显其他不适,可以不做特殊处理。发热体温在38.5℃以上,伴有全身不适,可适当给予退热处理。有局部反应的,可用清洁毛巾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0~15分钟,但卡介苗的局部反应不能热敷。特别是接种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后,告知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接种局部反应,出现红肿、硬结时及时热敷,以防局部无菌性脓肿发生。极少数孩子接种后有可能出现热性惊厥、过敏反应、多发性神经炎、脑病、脑膜炎等,一旦发生,应尽快到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离开前提醒家长给孩子穿好衣服,防吹风受凉。嘱回家后继续观察,24小时内不要给孩子洗澡。
1.3示范性教育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我们采用示范教育与语言教育相结合,以增强语言教育的效果,特别是对于来自农村和文化程度较低的家长,示范性操作技巧教育尤为重要,如示范正确抱住孩子接受接种姿势,以防止意外损伤,演示接种后如果孩子出现局部反应实行热敷的正确方法及注意事项,指导家长如何测量体温及正确看体温表,以便观察孩子的全身反应情况。
1.4文字教育将《传染病的防治法》、《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预防接种与疫苗知识问答》等书籍置于观察室,家长们可以按需阅读,让家长了解我们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儿童监护人应当与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相互配合,保证儿童及时接受预防接种。从书本中详细了解疫苗种类及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
1.5宣传栏、宣传画宣教在门诊大厅设有常用疫苗预防接种一览表,走廊过道固定位置设立宣传栏,张贴宣传画,结合各种疾病的发病季节,流行趋势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图文并茂,适合各层次家长需求。如冬春季麻疹的临床表现,预防治疗及护理方法。夏秋季手足口病的特征和防治知识。动物咬伤、抓伤后的处理原则。母乳喂养的优点,如何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方法等,以强化人们的保健意识,营造健康教育的环境。在观察室内墙上挂有电视荧屏,在上午接种人员相对较多时,播放计划免疫,儿童、妇幼保健的音像资料,促使家长学习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
1.6健康教育讲座利用每年“4.25”计划免疫日,“3.24”结核病防治日,“6.1”儿童节等纪念日到学校、幼儿园进行健康教育讲座或进入社区义务咨询。讲课内容一般为年初制定的健康教育计划或针对该时期多发病的相关知识进行宣教,由高年资护士协同专科医生主讲。设计、印制并发放内容多样的宣传单,包括家长须知,各种疫苗及预防相关传染病知识的介绍等,以深化人们的卫生防疫保健知识。
2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大部分居民健康意识显著提高,掌握了某些常见、多发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和预防接种前后护理方法。众多家长认识到自己在预防疾病,保证儿童身体健康中的关键作用,自愿采取预防措施,使各种疫苗的接种率不断提高,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不断降低,县内渠阳镇1岁以内婴儿脊灰疫苗第一次接种率和麻疹疫苗第一针接种率逐年上升见表1,接种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DPT)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逐年下降见表2。
通过健康教育,促使医护人员加强业务学习,扩展知识面,只有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在健康教育中对家长进行正确指导。我们将热情细致、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与娴熟过硬的操作技术相结合,塑造了良好的职业形象,提高了服务质量,减少了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得到公众好评和社会支持,推动了本县卫生防疫事业的发展。
3讨论
3年来,通过健康教育在儿童计划免疫中的实施,体会到预防门诊健康教育是一项社会性工作,具有季节性、多样性、专业性强的特点,还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整体人群的免疫知识水平和对免疫预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我们从工作中重新认识了护士自身价值,意识到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预防接种中同步实施健康教育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还需进一步提高护士整体素质,掌握宣教和沟通技巧,加强健康教育质量,做好预防接种安全注射,消除不安因素,增强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信任感,从而提高接种率,达到预防为主,防病治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