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范例(3篇)
护理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评判性思维;实用性人才;护士角色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8-0160-01
评判性思维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选择、识别假设,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做出合理判断和正确取舍的高级思维方法及形式。临床护士只有具备了准确的分析判断能力才能正确的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制定出合理的护理计划,并做出一个整体的评价和分析,明确预期结果并判断是否已经达到预期目标,才能善于发现和寻找丢失的信息资源,在整体护理工作中做到言行有理有据[2]。
1评判性思维与知识累计
评判性思维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选择、识别角色,在反思想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出护理判断和正确取舍的高级思维方法及形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护理界人士在教育和临床实践领域开始重视.强调和应用评判性思维的方法。其特点为:主动性、独立性、反思、全面审视、有说服力的评判,国际护理界已通过大量研究证实评判性思维在护理教育、临床实践及护理科研中的重要意义,这也要求护理专业学生知识的积累要丰富才能遇到问题迎刃而解。
2评判思维与实用性人才的培养
我国护理教育在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思维指导下,过于重视知识、技能的培养,忽略了思维的训练,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护理人员个人潜能的发挥,导致了护士行为的机械性和思维的懒惰性[5]。。因此在护理教育中要注重学生进行评判性思维的培养。临床护士只有具备了分析判断能力才能和好地对病人的健康做一个整体的评价和分析,明确预期结果,并判断患者是否已经达到预期目标,才能善于发现和寻找的信息资源,在护理工作中做到能够做到言行有理有据
3评判性思维在护理教学,临床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医学是一门不断发装和创新的科学,现代医学对护士的要求已补仅仅是停留在打针、发药等机修性执行医嘱方面,它要求护士应之一配合医生主动护参与治疗能力的培养。因此,作为护士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外,还必须要加强自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例1:1例头晕老年患者主诉眩晕、乏力一周余,医生经常规检查诊断为颈椎病,给予颈椎牵引3天后,出现呕吐、烦躁,不能直立行走等症状。护士根据观察,提议医生给患者进行CT检查,急诊CT示颅内多发性肿瘤,进一步检查发现为肺癌脑转移。一星期后患者烦躁并呈浅昏迷,即改变治疗方案。病例分析:老年人头痛未经详细检查,未作CT及头部彩超检查即确诊为颈椎病是错误的,根据病情观察,护士有责任提出疑问,可避免继续进行错误治疗,为患者癌症的救治赢得时间。例2:患者,女,71岁,因眶上神经痛就诊。当时患者血压150/90mmHg,但经详细询问患者平时血压值为80~110/50~60mmHg,这种情况在老年女性患者中就应视为高血压,但为引起医生重视,备诊断为神经炎给予肌注射维生素B120.5mg肌注。一周后患者在佳中洗澡时,因突发脑出血昏迷。在此病例中,护士若能根据自己的判断,为医生提出正确意见,或许能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因此,护士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病情危机情况下要敢于坚持自己的观念。例3:患者,男,82岁,确诊肺癌1年未行根治切除术,经治疗、化疗后病情平稳,不咳嗽,无胸痛或咳嗽,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正常,但经护士细心观察发现老人生活规律变化,排便时间正常,夜间睡眠差。尤为明显的是患者出现言语混乱,应答补正确,识人错误等现象。在全面仔细观察后护士提议医生给予患者行CT检查。急诊CT示病人肺癌以广泛转移,转移到脑,形成多发性颅内肿瘤,这是造成上述意识模糊、语言错误的原因。转移到盆腔,形成盆腔多发性肿瘤,这是形成患者排便不畅,排便时间增长的原因。患者所表现出的症状仅为意识障碍和排便不畅的,而自身未感不适。对于老人一旦出现生活规律变化,临床症状不典型,常常是疾病发展到严重程度,也无明显不适。而护士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患者关爱负责的态度,最重要的是护士评判思维能力的提高,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助。
4评判性思维与护士角色的适应
护理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评判性思维;神经外科;专科护士;素质
神经外科是危急重症科室,病人病情变化快、常合并有多脏器功能失调,病情复杂。神经外科护士承担着神经外科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和大量的基础护理工作,这对护士的专科理论和急救技能等基本素质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评判性思维是一种逻辑思维方法,是一个有目的的内心活动,人们在进行这一内心活动时,将会产生想法并对产生的想法加以判断和评价。其特点是主动性、独立性、反思、全面审查和有说服力的评判[1]。目前,护士普遍对现代护理观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护理从属于医疗,而非独立学科。观念上的滞后表现为护士的从属性、依赖性的存在,正是这种从属性和依赖性导致护士缺乏评判性思维的主动性。在临床护理中有护士存在机械执行医嘱的现象,对于错误而不切实际的理论观点缺乏鉴别能力、工作中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因此我们有意识地培养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护士的专科和专业技能,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
1评判性思维的培养
1.1明确评判性思维的概念,认清其与开展护理工作的相关性
组织全病区护士学习评判性思维的概念、特点、组成、应用意义及与护理程序的关系,让护士认识并达成共识。评判性思维的核心是在质疑和探究的基础上的一种深化的认识过程,护士执行医嘱、观察病情、科学研究中均需应用评判性思维方式来进行护理工作,才能提高护理质量。目前,在美国等护理教育和实践较先进的国家,评判性思维不仅已纳入护理教育中,而且在护理实践的应用中也展现它的应用价值[2]。因此,将评判性思维的理念和技能培养应用于神经外科专科护士的继续教育,无疑是对神经外科专科护理工作水平的提高、护理思维方式的拓展起到推动作用。
1.2通过案例分析,验证实施评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我们针对神经外科特点,每周组织一次,由护士长主持的护理案例分析和讨论,运用评判性思维的方式,从质疑的角度对案例中护士是否掌握病情观察的要点、护理措施是否得当、记录是否全面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实例验证与实施评判性思维过程,从中学习、获益、加深印象。提高了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不断提升护理质量,有效的预防各种差错和纠纷。
1.2.1病情观察的评判性思维危急重症患者经过积极的抢救治疗后,要进入病情相对平稳的观察阶段,这阶段主要是在延续抢救治疗的同时,密切观察治疗效果及相继出现的并发症和病情变化。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多收集资料,善于发现问题,运用评判性思维技巧,判断资料的可信性,并进行归纳作出推论,根据观察,区分病人的资料是否与病情加重问题有关。例1:患者脑垂体瘤术后恢复期,病人意识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尿量正常,但病人自觉乏力,食欲下降,护士在了解病情后及时汇报了医生,医生认为病人体质虚弱并无异常,但护士坚持病人全身状况不如昨天,后查电解质提示病人低血钠120mmol/L,予及时静脉补充氯化钠溶液并增加食盐的摄入等处理。在日常护理中护士应用评判性思维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然后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及时的汇报病情给医生提供依据,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病情相对稳定的病人从某种意义上说病情观察的要求反而更高,评判性思维要求护士要对病人的病情观察要有预见性的思考,当然这也要求护士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1.2.2药物应用的评判性思维护士在执行用药医嘱时病人对药物的作用、副作用首先被护士察觉,护士及时报告医生病情的变化,为医生进一步的治疗提供依据[3]。例2:患者脑出血、昏迷,交替应用甘露醇、速尿、甘油果糖三种脱水药物,治疗期间护士在应用某一脱水药物时发现病人血压偏低,皮肤粘膜明显干燥、弹性差,此时护士对应用脱水药物的治疗进行评判性思维,收集过度脱水的资料,并将病情汇报医生,停止脱水剂的使用。药物应用的评判性思维是对药物治疗的作用与副作用的临床判断,体现护士对专科知识和药物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执行医嘱的同时要依据病情的变化确定护理问题,及时向医生汇报,及时调整治疗药物,取得更好的疗效。
1.2.3应用仪器设备的评判性思维评判性思维过程要求人们关注问题、盯住问题、分析和评价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推进问题的更替和转换,创造性的解决问题[4]。随着医学的发展,各种仪器设备越来越先进,在临床应用时不仅要求护士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流程,更要求护士在应用仪器前全面评估仪器的性能和病人的病情,进行评判性思考,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这样才能更好的应用仪器设备,取得最佳的效果。例3:护士遵医嘱用药,尼莫同50ml维持12小时静脉滴注,护士选择输液泵设置4ml/h控制输液,预算控制在12小时输完,结果50ml药液在7小时内就全部输完了,不符合医嘱的用药要求。输液泵和微量推注泵,这两种仪器都是用于控制液体输入速度和量的,但其精确度却不同,一般来说输液泵在控制输液的精确性上不如微量推注泵,在使用过程中护士没用应用评判性思维,根据输液的量和所需控制的输液速度来选择仪器,如药物总量大于60ml,一般宜选用输液泵,如药物总量小于60ml,且速度要求慢、精确,则应选用微量推注泵。应用各种仪器设备的评判性思维,是护士利用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对病人、病情和仪器设备进行全面评估的体现,运用评判性思维能使危重病人的护理更加具有个体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1.2.4护理记录中的评判性思维及时准确地观察病情,恰当有效的护理措施,正确客观地护理记录是高质量护理工作的体现。例4:老年患者,男性,脑出血经保守治疗恢复期,意识朦胧,语言含糊、生活不能自理,由两个女儿照顾其生活,但两个女儿对患者的治疗方案一向不统一,患者的大女儿不听医护人员劝阻执意为其父亲实施电磁针灸疗法,并亲自在其父亲虎口、内关、足底、后背等多处穴位使用自带治疗仪20分钟并涂抹不明药液,过后护士在为病人翻身拍背时查看了病人的皮肤并无异常,但当班护士认为病人大女儿的行为可能会对病人产生影响,于是将所有情况客观的记录在护理记录上,十小时后病人的虎口、内关、足底、后背果然出现红斑和水泡,对病人的皮肤造成了极大的损伤,此时病人小女儿对护理工作产生质疑,认为是护理不当造成的,然而客观的记录真实的反映了问题,避免了一场护理纠纷。虽然案例中的情况是少数的,但从评判性思维的角度,护士在护理记录的问题上进行分析思考,虽然当时没有发现病人皮肤异常,但护士有预见的记录为后面发生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1.3运用评判性思维成果,不断改进专科护理工作流程
在每周案例讨论的基础上,每月进行护理质控分析,分析和总结每月的护理质量情况,并应用PTCA循环不断改进科内的工作流程,修改护理常规和一些规范。例5:垂体瘤的患者术后观察尿量,在多次的案例讨论后总结护理流程为,垂体瘤术后病人在尿管留置期间每小时记录一次尿量,尿管拔除后记录每次尿量,每6小时结算一次,并记录24小时的尿总量。同时尿量的观察还应排除使用甘露醇、速尿等脱水药物的干扰。这样及时准确的观察患者的尿量变化,能及早的发现尿崩等并发症,而且还排除了脱水药物对病情观察的影响。例6:呼吸机的备用状态,在神经外科的急救护理工作中,呼吸机的使用是抢救患者生命的有效措施,在案例分析中发现,临床建立人工气道后到连接呼吸机还有一段的时间,主要是在呼吸机管道的连接和参数的调节等环节上,如果呼吸机预先连接好管道备用,则存在管道的消毒和费用问题,因此针对以上情况,在呼吸机备用时连接好非一次性使用的原装硅胶呼吸机管道,并完成好呼吸机的测试,使呼吸机真正处于备用状态,备用期间管道每周采用环氧乙烷消毒并标注消毒日期,这样既保证了呼吸机的备用,又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2效果评价
2.1护士通过对评判性思维的理论学习,明确了评判性思维的概念,确定了评判性思维在神经外科专科护理中应用的重要作用,评判性思维不只是一种理论,重要的是实践者自身改变其思维方式,认同并接受这种思维方式,通过教育和实施训练,使护士明确评判性思维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现代护理工作对评判性思维的迫切需要。正确树立医生与护士是合作关系,而不时依附关系。这种合作关系是建立在日益发展的护理学与护士素质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具体在工作中则体现在专科护理能力的日益完善及对医生工作的配合和监督补充等。
2.2通过对专科护士进行评判性思维的培养,全面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护士拥有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前提是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认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对患者关爱负责的态度。通过评判性思维的培养,无形中促进了护士提高自身素质的要求,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护士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大家充分认识到只有不断学习、创造性的工作及不断总结、积累才能更好的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2.3评判性思维运用于改进护理工作流程,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护士在日常护理中运用评判性思维的成果,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流程,并且在实践过程中论证新流程是否合理、新规定是否正确,从而促进专科护理的不断发展。
3结果
从2007年开始,通过一年多的评判性思维的培养和实施,神经外科专科护士的学习热情和专科护理的能力得到提高,专科护士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并向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护理,80%的护士开始撰写专科护理论文,90%的护士掌握呼吸机、冰毯和重症监护技能。专科护理开展有序,无护理差错事故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2007年护理不良事件共6起,2008年1~10月共2起。
4体会
护士是医疗过程中最直接与患者打交道的群体,担任着病情观察、执行医嘱、治疗护理等重任。护士是否具备评判性思维素质,影响到患者的治疗与康复,甚至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评判性思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性很强的思维技巧,学习时不能按照常规的课堂授课方法进行,而是要让护士亲自参与实践,在日常工作中反复训练和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与个人临床经验、专科和基础护理理论知识存在密切关系,因此在培养护士评判性思维的同时应注重护士专业理论的培养。评判性思维是护士在护理程序中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护理管理者要重视提高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才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潘小平.综合性常见的心理障碍的识别与治疗[J].护理心理学与临床应用学习讲义.2002,8:38-45.
[2]李树贞.现代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27.
护理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篇3
关键词:实践反思法;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
评判性思维(criticalthinking,CT)作为临床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基础,已成为护理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已成为现代护理人员应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为提高我院本科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积极探讨培养护生CT能力的有效方法,课题组对我院2011级护理本科实习生进行了相关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护理本科2011级2个班共计115名实习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采用传统带教法和实践反思法进行临床实习带教,具体方法是:对本科实行护生在实习前5个月采用传统带教法进行临床实习带教;在实习后5个月采用实践反思进行临床实习带教,即要求实习护生记临床实习日记。
1.2.2评价工具采用香港理工大学提供的CT倾向测量表(CTDI-CV)对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1]。该问卷包括7个维度,每个维度满分60分,其中40分以上为正性CT能力;50分以上为有很强的正性CT能力。总分为420分,
1.2.4评价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分别在实验前、后用评判性思维问卷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
1.2.5调查方法及质量控制问卷由调查人员在实习生返校时进行现场发放,并安排专人对实习护生统一进行讲解调查目的和填写方法,并现场收回的形式进行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106份,有效率为92.2%。
1.3数据处理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检验水准=0.05。
2结果
2.1一般资料参与本次研究的106名护理本科生年龄在21~24岁。其中,女生101人,占95.3%,男生5人,占4.7%;不同民族学生的构成比为:汉族护生48人,占45.3%,少数民族护生58人,占54.7%。
2.2本科实习护生对评判性思维的认知情况:调查显示,本科实习护生对于批判性思维的认知率教高,均在92.5%以上,见表1。
2.3本科实习护生整体评判性思维倾向得分情况及比较应用传统临床带教法及实践反思临床带教法前后护生整体CTDI-CV得分情况见表2。
3讨论
3.1本科实习护生对评判性思维的认知率较高,3项调查内容的赞同率均在92.5%以上,其中对实践反思带教法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赞同率最高,为100%。
3.2本科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总体得分情况分析,调查结果显示,106名护生在临床护理实习前、后分别采用传统临床带教法和实践反思临床带教法,护生的评判性思维总分平均值分别为(253.02±41.44分,271.26±39.93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3.3本科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各维度得分情况分析,调查显示,采用传统临床带教法,其7个维度得分均为负性(40分)的有分析能力、评判性思维自信心这2个维度,其余5个维度的得分均为负性(
3.4实践反思带教法对培养和提高本科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效果分析。实践反思带教法即让实习护生记临床见习日记这一教育模式教学法多应用于护理教学中,对提高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有一定的效果,本研究也说明了这点。采用实践反思带教法的整体总分平均值(271.26±39.93分)高于采用传统式教学法的总分平均值(253.02±41.44分),但总体能力仍为中上水平,未达到280分以上的正性CT倾向。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改变教师的带教观念,将批判性思维融入到护理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不仅在临床见习时,还应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努力为学生创造评判性思维的环境氛围,增强护生独立分析、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护生评判性思维对实践的指导能力,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彭美慈,汪国成,陈基乐,等.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的信效度测试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4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