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的魅力范例(3篇)
古典音乐的魅力范文篇1
我国的戏曲随着国家社会的制度体系和改革的发展而逐渐地具备了自己的突破性,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戏曲与摇滚音乐创作的相结合。例如《北京一夜》将京剧的元素完美地融合进摇滚音乐当中,使得整首摇滚音乐显得更为生动,同时还充满了京剧唱腔的韵味,使得歌曲变得回味无穷。
二、戏曲与饶舌“Rap”相融合
在当代,音乐领域整体的结构正在进行飞速的变化,受众群体越来越多。音乐不但要满足中老年人的欣赏需求,同时也需要满足年轻人的需要,为了能够集结更多的年轻群体,音乐创作就必须要融入大量的新元素。在当今的音乐领域当中,很多著名歌手都在自己的歌曲当中加入了Rap,并以此种形式来演唱一些经典的传统曲目。“Rap”是源于欧洲的一种说唱技术,后来遍及全世界,如今中国的流行说唱音乐也层出不穷。这种说唱形式,节奏赋有韵律,动感十足,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吸引了当代的年轻人,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因此这种形式的歌曲也在我国音乐领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正是因为这种结合形式的歌曲的出现,才使得中国传统的戏曲文化在年轻人群体当中的传播越来越广泛,同时,这种形式的歌曲也使得我国当代的年轻人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到我国民族的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精髓。此类歌曲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周杰伦所演唱的一些包含传统戏曲的专辑,如《我的地盘》。
现如今,戏曲融合音乐的形式使得音乐发展突飞猛进,很多的流行音乐都已经加入了越来越多的传统戏曲因素,这使得二者的传播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如《将军令》这首歌曲当中充斥着许多的现代音乐流行旋律,同时又兼具了古典戏曲的韵味和元素,二者相结合为我们完美地诠释了男女主角之间感人的爱情故事,极大程度上吸引了各个年龄层次的观众群体。再如王力宏的《在梅边》以流行音乐搭配古典昆曲的结合表演形式为我们展现了古典美与现代美的特有魅力。
三、结语
古典音乐的魅力范文
【关键词】跨界美声唱法特点融合
【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0-0071-02
一美声“跨界唱法”的产生与发展现状
美声“跨界唱法”作为“跨界音乐”中最受瞩目的一种艺术形式,其演唱风格的创新与突破为声乐艺术的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它以美声和流行融合的演唱方式,演唱古典、流行、民谣及音乐剧选段等不同风格作品,在吸收了一些音乐剧元素的基础上,又融合了民谣、电影音乐等元素,展现了美声唱法的多元魅力。它包括了歌唱者的风格和技巧流派的借鉴,既有美声、民族、通俗多元化声乐作品的融合,也有歌唱者“反串”不同声乐角色等。声乐技巧的专业训练使歌唱家们可以娴熟地变换发声位置和方法,自由、富有弹性地将不同的唱腔挥洒于同一首歌曲里,适应横跨古典歌剧的咏叹调、民谣、影视歌曲、音乐剧歌曲、流行歌曲等演唱领域。特别在演绎古典作品时,既有美声唱法的优雅与庄严,又有流行音乐的个性与时尚,这种变化使古典音乐有了更多的受众,得到了更广泛的普及,它作为连接古典与流行的纽带,符合社会多元文化的发展和人们审美多样化的需求,深受大众的关注和喜爱,在世界乐坛上有着很强的影响力。
二美声“跨界唱法”的类型及其特点
1.用古典音乐的演唱方式表现流行音乐
如歌唱家廖昌永在专辑《情释》中通过翻唱王菲的《红豆》、那英的《征服》、迪克牛仔的《有多少爱可以重来》等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为古典音乐走近听众、走向市场做出积极尝试。
2.用流行音乐的方式演绎古典音乐
以古典的弦乐四重奏组合“古典辣妹”为代表,用流行音乐的形式和现代化的演出方式打破音乐的界限,将古典音乐的精粹与世界各地的声音和节奏互相结合,实现音乐的大同,把不被大多数人涉足的古典音乐展现出全新的概念。
3.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的交织融合
英俊潇洒的实力唱将ILDIVO(美声男伶)为大家充分展示了这一跨界音乐类型。他们把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完美地整合在一起,跨界方式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常见的有移植、改编、引用等。
三美声唱法、流行唱法与美声“跨界唱法”的比较
1.美声唱法的演唱特点
美声唱法一词出自意大利语Belcanto,意思是精美、优美的歌唱。它起源于16世纪末,是一种着重声音华彩优美,咏叹性重于朗诵性或戏剧性的歌唱方法。美声唱法注重发声的科学性,特别讲究声音,追求声音的光彩、力度和连贯、流畅、柔美。要求气息通畅,高、中、低三个声区统一,音域宽广,声音幅度大,嗓音中始终含有增强音响的“微颤”(Vibrato),即弦乐器上“揉弦”般的效果。颤动的幅度比其他唱法也大,声带及喉部肌肉的紧张度较其他唱法小一些。它符合歌唱生理的自然规律,能使歌唱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是欧洲传统唱法的发展。
2.流行唱法的演唱特点
流行唱法又叫自然唱法,是以情感为核心、以口语为基础、把情、声、形体动作及话筒使用技巧有机结合所形成的一种演唱方法。它起源于美国黑人的蓝调音乐――布鲁斯(Blues),形成于电声化高度发展的近代,是最符合当今人们审美情趣的唱法。在电声设备的辅助下,通俗唱法更易表达创作家以及演唱者的情感,更具有在心灵深处的震撼力。通俗唱法的特点是声音自然,近似说话,中声区使用真声,高声区一般使用假声,很少使用共鸣,故音量较小。演唱时借助电声扩音器,演出形式以独唱为主,常配以舞蹈动作、追求声音自然甜美,感情细腻真实。流行唱法具备大众化、即兴化、生活化、包容性等特点,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3.美声“跨界唱法”的演唱特点
美声“跨界唱法”是一种有一定美声基础又以流行歌曲演唱风格为主的唱法。主张运用科学的美声歌唱方法(如混声歌唱概念、气声的运用与结合、音量的控制与Vibrato的巧妙运用等)来丰满流行音乐。在演唱上要求声音比较自然、放松、通畅、吐字清晰,讲究气息控制和声音的强弱对比,到歌曲高潮时显示出较强的爆发力,且感情表达相当细腻,行腔、走句、润腔、装饰音的处理非常到位。它兼备了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的优点,在中低音区运用流行唱法,表达情感朴实而真挚,能充分调动观众的情绪,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在高音区运用美声唱法,能够很好地刻画人物的情感冲突,表现较强的戏剧性,以更有生命力的方式宣泄情感。它将声乐演唱技术与流行演唱的感性形式有机结合,保留了美声中对人的音色开发的科学方法,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单纯流行唱法中长时间演唱极易造成声带疲劳的问题。美声“跨界唱法”在继承美声唱法典雅与大气的基础上,融入了流行音乐的时尚,是美声唱法在新时代的创新,是一种不局限于古典领域的新歌唱形式。从其共性特征看,歌唱曲目整体偏流行化;歌唱艺术形式上打破了古典音乐的限制,更加灵活和丰富。在不同风格作品中有着不同的体现,以艺术歌曲和咏叹调最为鲜明。
总之,美声“跨界唱法”的诞生为不同的音乐形态、不同的音乐风格的结合创造了条件,也为大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它在现代声乐艺术多元发展的进程中,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成为全球音乐发展的一道亮点。
参考文献
古典音乐的魅力范文
关键词:中职语文古典诗歌情境教学教学策略
古典诗歌自古以来就以典雅著称,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快节奏的带领下,这个历史的产物好像离我们渐行渐远,对于很多词语的理解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障碍,我们无法体会到古典诗歌的韵味与美丽。在当前的中职教学中,情境教学成了一个与古典诗歌亲密接触的桥梁所在,中职教师必须高度重视,不断找到情境教学的规律,引导学生加深对古典诗歌的理解,感受古典诗歌的无穷魅力。
中职语文的古典诗歌情境教学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让音乐与古典诗歌完美结合,渲染课堂气氛
古典诗歌的美,其一就在于它的韵律,音乐诗歌自古就是相通的,正所谓感于内、发于外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在语文课堂上,音乐与诗歌相互交融结合,婉转的乐声加上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时而欢快,时而激昂,时而舒缓,时而高亢,既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欢快的学习氛围,又让诵读者准确地掌握了诗歌的节奏,体会到了韵之美。例如学习《春江花月夜》时,结合古曲《春江花月夜》的韵律,抑扬顿挫,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人当年的生活方式、时代背景,帮助中职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古典诗歌。又如《琵琶行》,本身自带音乐,“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配以古曲琵琶演奏,既可以使诗歌的韵律表达到极致,又可以让紧张的课堂教学变成古典音乐的演奏,学生在享受音乐之美中获得语文知识。
二、模拟画面,情境再现,打造生动课堂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单单课本上生硬的方块字有时候很难描绘出想表达的生动场景,由于学生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局限很难让学生对诗人当时的背景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为了使诗歌的意境更加丰富,我们需要对诗句进行扩充意境,用现代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的含义,在意境的扩充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通过复原诗歌的原情原景,使学生获得接近真实的理解。例如在李煜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中,学生通过想象扩展形成了五个电影镜头,分别是床上辗转反侧、王宫纵情歌舞、囚室痛苦凝望、凄苦跪地投降、桃花流水长叹,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歌中亡国凄苦的意境。
三、联系实际,回归生活本色,升华课堂主题
每一个创作都来源于生活,生活就是语文不竭的源泉,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活,体验生活,从而学会生活。古典诗歌教学中,就是把教材中的内容还原生活本身,通过情境的勾勒,打开学生丰富的生活储备,使学生的生活体验得到强化。学习诗人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时,“渔梁渡头争渡渲”使学生联想到公交车上的拥挤场面。柳永的《雨霖铃》让学生感受站台送别的不舍与无奈。在诗歌《赠汪伦》中感受友谊之情的可贵,同样表达友情的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名句。这些都存在于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也是古典诗歌另一个魅力所在,通过古典诗歌的意境表达,产生诗人与读者的共鸣,给予学生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同时达到升华课堂主题的效果。
四、加强同学交流,开创口语表达表演新环境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锻炼和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对于未来工作和生活都显得尤为重要。当然,中职学生也不例外,更要格外重视。在课堂上,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是一个成功教师的责任所在,这会使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样,还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课上,让学生分成各个小组,对每一句诗句进行激烈的讨论形成小组的理解,并加以形象的情景模拟再现,可以采取抢答加分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既可以快速提高对诗歌的理解能力,又可以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肢体表演能力得到提高,可谓一举两得。
五、课堂以诗解诗,使情境得以延展
古典诗歌在创作过程中,往往采用感人的画面、跳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从而形成言外有意、画外有画的模糊情境。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过于理性的诗句分析往往会使诗歌的韵律之美、意境之魅变得黯然失色,使学生无法体会到古典诗歌的美好之意,失去对古典诗歌学习的兴趣。要不断采用以诗解诗的教学方法,所谓以诗解诗,就是通过其他相关的诗句中类似的情境意象类比,将其他诗句作为一个媒介帮助学生理解该诗的内容,感受诗歌的魅力,体会诗人的意趣。引导学生进入可遇而不可言的诗歌意境之中。例如诗歌中的“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中一系列意象的表达,诗人就是通过意象的罗列进行创作,该诗句就可以通过其他诗句中的意象进行类比理解。教学中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断积累诗歌中类似的部分,帮助学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职语文古典诗歌情境教学是中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师要不断创新,不断丰富古典诗歌教学的内涵,使中职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提高中职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学生的独特内涵。品味诗歌之魅,感受传统文化的精粹,教师既是实践者,更是传播者,相信在中职教师的不断努力下,定会让古典诗歌的情境教学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献:
[1]倪海权.古典诗歌情境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语文天地(高教.理论),2013,02: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