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起点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教学方法的根本指导思想范例(3篇)

来源: 时间:2025-11-07 手机浏览

教学方法的根本指导思想范文篇1

ExploretheMeaningandValueofUndergraduateTutorialSystemin

CollegeStudents'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

YUEPengpeng

(CollegeofLifeSciences,YulinUniversity,Yulin,Shaanxi719000)

AbstractCollegestudentsarethefutureandhopeofthecountry,ideologicaleducationofcollegestudentsinrelationtothecountry'sfuturedestiny.Currentlyideologicaleducationworkremainsproperly,strengthenideologicaleducationofcollegestudentsimminent.Underthenewsituation,undergraduatementoringisatrainingandideologicaleducationofcollegestudentsinnovativequalities,at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ofcollegestudentsinsignificance.

Keywordsundergraduatetutorialsystem;ideologicaleducationwork;meaning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基础工程和希望工程,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关乎国家前途命运。虽然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由于社会各种思潮盛行、价值观取向呈现出多元化、高校不断扩招等原因,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参差不齐,思想教育工作中问题不断出现,严重影响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近年来高校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创新本科生思想教育新措施迫在眉睫、至关重要。本科生导师制是近年来高等学校新兴的一项探索性教育管理制度,高校普遍采用本科生导师制对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进行补充和提升。探讨本科生导师制的价值和意义,对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

1传统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1本科思想教育中存在教育方法和政策导向不恰当

高校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思想政治教师和辅导员的工作,结果导致专业课教师只重视传授专业课知识,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影响了本科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整体效果。因为高校没有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教师职称评比、科研成果能力量化中,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存在于形式,没有实质的工作进展,使得高校教师不重视思想教育工作。另外部分高校并没有严格规定专业课教师要承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得教师认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属于自己的职责,认为会付出劳动而没有回报。这样不能调动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性。

1.2高校不断扩张,使高校专职思想教师不足

当前虽然高校思政治教育工作都是由专职教师担任,但是授课一般都是多媒体一二百人的大课堂,学生和教师很难做好教学互动工作,更不能做到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个别谈心,使教育效果受到影响。由于人数众多,教师不能很好地管理学生,使得学生纷纷逃课,根本不去听课,使得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难上加难。思想政治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出国考察、社会实践的机会很少,这影响教师素质的提高,进一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辅导员日常工作繁杂,没有时间辅导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些辅导员并不重视思想教育工作,认为专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已经做了工作,没有必要重复。

1.3专业课教师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

由于专业限制,专业课教师并不能很好地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统的教学中,专业课教师一般都不从事思想教育工作,缺乏相关教育工作经验。专业课教师只重视专业课知识的讲授,并没有做好师生沟通,社会实践也缺乏,从而影响思想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有些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满足于课堂,缺乏敬业精神,所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重要。思想教育工作必须做到与时俱进,适应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需要。

2本科生导师制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优势

本科生导师制旨在提升大学生专业课知识,使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增强人际沟通能力等。高校采用本科生导师制是对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创新和提升,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有重要意义。

2.1有助于师生沟通,使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本科生导师具有专业知识,在与本科生交流中具有说服力,凭借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迅速发现政治教育资源,将它纳入教学当中。根据规定,导师和学生要进行定期思想工作汇报,导师要与学生保持联系,经常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导师要指导学生专业课知识,导师要了解知识框架和学生学习情况,要做到经常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改进学习方法,在良好的沟通情况下,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树立专业思想,提高学习质量。最终激发学习积极性。师生之间做好沟通,便于导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寻找更适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导师应该对学生的毕业规划做出指导,对学生的学习和人生规划给予一定的指导。

2.2有助于师生之间建立平等关系,易于落实思想政治教育

本科导师制的性质有助于师生建立平等、自由的关系。导师与学生之间没有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学生们更能够和导师之间建立友谊,这样子有利于学生接受导师的意见和指导。当学生遇到思想问题时,会主动向导师倾诉和乐于接受导师的帮助。目前高校学生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导师要以朋友和长者的身份,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让学生敢于面对问题,敢于跟导师讨论交流,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如果导师总是严厉地教育学生,根本不能够做好交流,这样子就无法落实思想教育工作。

2.3有助于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高校采用双向选择的导师制。一面导师选择学生,另一面学生在了解高校导师详细情况下选择导师,这样满足双方需要,调动学生参与的自主性,以便发挥导师最大的指导作用。导师制不同于传统的交流方式,有模式化的灌输方式变为自由交流的探讨方式的教育形式。学生们在交流中吸收导师的指导意见,同时做好及时的反馈,有利于教育工作者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导师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经常向学生讲解国家的最新方针和政策,指导学生领会党的精神实质,端正思想政治态度,提高政治认识。培养学生树立为党和国家服务的思想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

2.4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优化组织形式,合理安排活动

本科生导师制能够使师生之间做到高效互动,师生之间做好沟通,这样子可以使导师一方面了解学生基本情况、掌握思想政治状况,另一方面,导师可以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适时调节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没有互动,就做不好交流工作。要优化交流活动形式,师生之间的互动形式有课堂授课、课后讨论、开展学术座谈会、社会实践等。活动的形式反作用于活动内容,良好的组织形式可以激发参与者热情,拓宽学生思维,迸发创意。如果没有好的活动形式,就不能调动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热情和主动性。导师通过各种形式上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3结语

教学方法的根本指导思想范文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就业指导;融合问题

一、前言

当前,我国高校教育面临着就业难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与时效性不高的双重难题,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既关系到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也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劳动力供给问题,更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问题,因此如何实现高校就业水平与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双提升,成为摆在每一个人高校教育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从就业方面来看,据《2016典范企业人才招聘状况报告》显示,100家典范企业计划招聘2017届本科应届毕业生45577人,比2016年的招聘量减少7.3%,然而2016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是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但2017年仍在快速上升,据教育部门的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将有毕业生727万人,加上往届尚未就业的大学生,由此可知2017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仍难以彻底好转。与此同时,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一直难以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均不高,这是高校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的问题,因此研究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二、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的必要性

(一)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可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心是解读党和国家政策、对时事热点问题进行点评分析、对法律法规进行普及教育等,其本质是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众所周知,思想认识决定行为举止,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高校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目标的基本前提,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基础,是真正立足于社会的根本性保障,尤其是在当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当下,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是走得快、走得久与走得远的必备素质。因此,若能将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想融合,必定可以有效的可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继而有利于其科学职业价值观的形成。

(二)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与时效性偏低的问题一直难以得到根本上的解决,在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支持等各方面的政策都没有取得可持续的正面效果,从问题的根本上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时效性不高,核心原因是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均不高,而造成积极性与参与度不高的重要原因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够生动活泼,不够于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从而使得高校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枯燥无味的理论说教,进而形成内心的抵触,最终进入恶性循环。因此,将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相融合,通过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用性来提升高校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

(三)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可强化高校学生就业的综合竞争力

俗话说:思想境界决定人生高度,事实上思政教育的内容是丰富而有使用的,强化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学习与解答,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政治敏感性,还能强化学生对国家宏观调控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能知晓自己就业过程中国家提供的帮助措施有哪些,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与此同时,在时事政治的分析中,不仅可以强化自身的分析能力,还有利于自己对就业形势的正确把握,更可以了解就业中的法律规范,总而言之,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可强化高校学生就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的对策探究

(一)将党与国家大政方针的解读与就业政策的分析相结合

一直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严肃性方面把握的比较到位,但由此也衍生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给人一种距离感与抽象感,最终使得学生主动参与思想政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而被动的灌输教育模式又很难从根本上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与时效性。因此,文章建议我国高校应该将党与国家大政方针的解读与就业政策的分析相结合,重点来突出对于就业方面政策的截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从而在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热情,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相关就业政策的把握度也会极大的提升。

(二)将时事新闻热点事件的分析与就业形势的判断相融合

时事新闻热点事件的解读与分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这是强化学生明辨是非能力的关键举措,也是让学生积极的了解社会与提前融入社会的有效途径。目前来说,在思政教育的各个板块中,学生对于时事新闻热点的关注度比较高,原因在于其新颖,接近社会生活实践,但是这只是学生好奇心的作用,并非是主动式的学习太多,从而经常造成“看完热闹什么都不懂”的尴尬局面,因为没有用心去分析与学习,若将时事新闻热点事件的分析与就业形势的判断相融合,将进一步强化时事新闻热点对学生的吸引力,既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有利于促进就业。

(三)将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教育与正确的价值观培育相配合

强化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促进学生的就业、择业、创业能力是高校就业指导的核心内容,而塑造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如前所述,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高校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目标的基本前提,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基础,是真正立足于社会的根本性保障,尤其是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结构在加速升级、经济增速也在逐步换挡、经济驱动在全面转化,学生就业压力更加明显。由此,在对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方面进行优化的背景下,加入价值观教育,可以让学生形成伟大的理想与抱负,从而实现就业与思想政治学习的双赢。

(四)将就业指导实践与法制知识与观念的普及教育相勾连

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就业供给大于就业需求;另一方面,大学就业受挫,由此引发的法律纠纷层出不穷,且有快速上升的趋势。从过往的经验来看,当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经常出现被欺骗或者被忽悠的情况,从而使得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一直难以提升,事实上这与大学生判断是非能力不强,法制观念不强,不了解相关的政策法规所致。从内容的划分层面来说,法制知识与观念的教育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将就业指导实践与法制知识与观念的普及教育相勾连是符合当前我国高校教育实际情况的一种做法,并且这也能提升我国大学生在法律层面的认知,最终提升大学生迈入社会后迅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高校应该积极的将就业指导实践与法律知识的普及、法制观念的提升相结合,在提高大学生就业成功率与质量的同时,强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相融合是我国当前严峻的就业市场环境所要求的教育措施与路径,是切实提升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质量的必然途径,其融合的效果直接会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从而对我国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科技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必须重视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文章的研究结果显示,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可以有效的促进高校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促进他们树立理想与信念,从而在择业、就业、创业方面能有好的效果;与此同时,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也可以快速的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通过将与其息息相关的就业融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可提升学生的思政学习积极性与参与度;最后,随着学生在思政学习中,加强思想、强化判断是非的能力,在表达、交流、分析、协调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最终还能强化高校学生就业的综合竞争力。当前,我国经济结构在加速升级,许多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高过剩产能的产业与企业都在推行“供给侧”改革,这就造成了就业岗位在短期内的减少,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增速也在逐步换挡,继而新增就业岗位的压力会不断增加,虽然在经济驱动的过程中,新兴产业会带来一定的就业改善,但是在新常态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更加明显这个事实短期难以逆转。在此背景下,文章认为,高校必须将党与国家大政方针的解读与就业政策的分析相结合、将时事新闻热点事件的分析与就业形势的判断相融合、将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教育与正确的价值观培育相配合、将就业指导实践与法制知识与观念的普及教育相勾连,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的双赢。

参考文献:

[1]江东梅.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相融合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6(21).

[2]张俊武,陈庆玲.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就业创业指导的融合探析——以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

[3]陈颖燕.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融合的建设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5).

[4]王越.从高校辅导员角度谈如何融合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J].才智,2014(23).

[5]夏金元,陈露,杨帆.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政教育的弱化与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7).

教学方法的根本指导思想范文

一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把握教学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的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根据其中提出的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贯穿数学思想与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1.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概念及其关系

数学思想是指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认识,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而数学方法是指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程序,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反映。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的行为。相对而言,方法较具体,是实施相关思想的技术手段;思想则较抽象,是运用数学方法的意识形态。两者之间既相辅相成,又相互蕴涵,难以分割。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感性认识不断积累的过程,当这种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质的飞跃,从而上升为数学思想。若把数学知识看作按构思巧妙的蓝图而建筑起来的宏伟大厦,那么数学方法就相当于建筑施工的手段,而这张蓝图就相当于数学思想。历来,数学家和教育家强调强化中学生的数学思想教育,其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素养。

2.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渗透层次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将初中数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了解、理解、会应用。例如,要求学生了解的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思想、分类思想、化归思想、类比思想和函数思想等;要求“了解”的方法有:分类法、类比法、反证法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能够领悟这些数学思想与方法,而且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思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要认真把握好“了解、理解、会应用”这三个层次,不能随意将“了解”的层次提高到“理解”的层次,把“理解”的层次提高到“会应用”的层次,否则容易让学生形成数学思想与方法抽象难懂、高深莫测的意识,从而容易丧失信心。教师应牢牢把握住这个“度”,不能随意拔高、加深;否则,必然影响到教学效果。

3.通过方法了解思想,用思想指导方法

加强学生对数学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以达到对数学思想的了解,是将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加以交融的有效途径。目前,初中阶段涉及的数学思想主要有: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整体思想、转化思想、归纳思想、类比思想、函数思想、辩证思想、方程思想等。以贯穿于整个初中教学的化归思想为例,其具体表现为从未知与已知的转化、一般与特殊的转化、局部与整体的转化;课本中则引入了多种数学方法,如换元法、消元降次法、图像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对具体数学方法的学习,使学生逐步领略到其中的数学思想;并通过数学思想的指导,深化数学方法的运用,使教学取得成效。

二结合数学思想,把握教学实践

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有效应用数学思想与方法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现实问题的良好途径。下面举例说明初中阶段较为常见的两种数学思想与方法。

1.数形结合思想

数和形是问题的抽象和概括。图形和图像是问题的具体和直观的反映。华罗庚先生说得好:“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这句话阐明了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意义。

在初中代数教材中,列方程解应用题所选例题大多都是采用了图示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图形的直观性和具体性,引导学生从图形上发现数量关系并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学生掌握了这一思想要比掌握一个公式或一种具体方法更有价值,对解决问题更有指导意义。如在讲“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自制圆形纸板,进行运动实验,让学生首先从形的角度认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然后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两圆的位置关系反映到数上有何特征,这不仅可提高学生的迁移思维能力,还可培养学生的数形转换能力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2.方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