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起点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口腔正畸(收集5篇)

来源: 时间:2024-08-06 手机浏览

口腔正畸篇1

关键词:错合畸形;抑郁;心理干预

近年来,选择口腔正畸治疗来改善口腔畸形的患者越来越多,口腔正畸治疗是指通过持续、柔和的生物力作用于牙齿,使其移动至正常位置的方法,口腔正畸治疗的进程缓慢,而且绝大多数患者在治疗期间伴有抑郁、自卑、焦虑等不良情绪[1],不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12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77例错合畸形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其中男性43例,女性34例;年龄6~46岁,平均(20.81±8.52)岁;其中安氏Ⅰ类错合32例、安氏Ⅱ类错合25例、安氏Ⅲ类错合20例。

1.2方法对所有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开展相应的心理干预:

1.2.1未成年患者①在治疗中热情主动,态度和蔼,耐心地向患者介绍正畸治疗的方法与目的,尽量减少治疗中的不适感,缩短治疗时间。②在佩戴矫治器的初期要指导患儿家长定期复诊,掌握佩戴情况,及时处理异常反应;③鼓励患儿,使其感觉到关爱,不要打击孩子的自尊心。

1.2.2成年患者①营造温馨、舒适的治疗环境,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在候诊区摆放正畸成功病例治疗前后对比照片,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欲望与治疗信心。②加强沟通:治疗前要向患者介绍治疗的方案、治疗周期、治疗预算以及治疗预期效果,告知患者避免过分强调对于容貌的改变而忽略了对健康的要求。③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耐心听取患者的需求,在正畸治疗过程中针对患者心理特点开展相应的心理干预。

1.3评价标准[2]抑郁心理状况评价参照HRSD量表进行,共分为3种程度:①轻度抑郁:HRSD≥20,临床表现为言语迟顿、多愁善感、注意力分散等;②中度抑郁:HRSD≥27,临床表现为焦虑不安、少言寡语、消极治疗等;③重度抑郁:HRSD≥35,临床表现为幻想、对自己绝望甚至有自杀倾向。

1.4统计学方法研究中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针对所得资料进行系统的统计学分析,其中的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当P

2结果

经相应心理干预后,本组患者的HRSD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错颌畸形是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导致的牙齿排列不齐、上下牙弓牙合关系的异常、颌骨大小形态位置的异常、面部畸形等现象,约占所有错颌畸形患者的29.4%[3]。错颌畸形对于患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①容貌:错颌畸形会对于鼻、唇、颏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影响患者的容貌。②口腔健康:错颌畸形除了会对患者咀嚼食物、整体健康以及睡眠有影响外,还有研究认为错颌畸形会导致颞颌关节紊乱、牙周和黏膜炎症,影响发音与朗读能力。③心理影响:错颌畸形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和精神障碍,使患儿失去自信心与自尊心。

口腔正畸科临床中收治的错颌畸形患者以未成年人为主,约占所有患者的70%[4]。在一项关于不同错颌畸形类型与程度的大学生焦虑与抑郁影响的研究中[4],采用特质焦虑量表(TraitAnxietyInventory,TAI)和自评抑郁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3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其中178例患有错颌畸形,结果发现错颌畸形患者的TAI评分与SDS评分均明显高于健康大学生,畸形程度越高,患者的TAI评分与SDS评分也越高,说明错颌畸形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畏惧、焦虑和抑郁的心理问题。

未成年患者的心理特征主要有:①对医生与治疗存在恐惧,治疗积极性差。②依赖:对家长的依赖程度高,不愿与家长分开。③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成年人患者的心理特征主要有:①焦虑担忧:女性患者最为明显,对个人形象重视程度极高,长期自卑、焦虑;在治疗过程中经常会担心治疗效果不理想、矫正失败、治疗费用等。②心理预期过高:对治疗效果的心理预期非常高,求治迫切,过分强调自己的审美偏好而忽略了对功能性的改善。

本组研究中,经相应心理干预后,本组患者的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张银峰,白宏治,高桂霞.口腔正畸患者心理特点及干预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9):130.

[2]郑瑜.口腔正畸患者心理特征分析及心理对策[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4(7):551-553.

[3]徐萍芳,周霞蓉.口腔正畸患者心理特点观察及心理干预[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22):1025-1027.

口腔正畸篇2

【中图分类号】R179R783.5R395.6

【文章编号】1000-9817(2009)02-0164-01

【关键词】口腔;精神卫生;颌疾病;儿童

颅面部的生长发育与错牙合畸形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口腔正畸学作为颌面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给许多牙颌畸形患者带来了福音。在正畸治疗中,医生的技术水平和患者的配合程度决定治疗的疗程及质量。AngleⅢ类错牙合在临床上较常见,对其进行早期矫治,患儿可以发育正常[1]。由于治疗的对象是儿童,而他们的配合直接影响进展和效果,所以对患儿进行心理诱导,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正畸治疗,可帮助正畸患者取得良好的、稳定的疗效。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本组患者为1998年1月至2007年在某市中心医院口腔正畸科治疗的487个病例,其中男性220例,女性267例。平均年龄8.3岁,范围为3~13岁,其中3~5岁、6~9岁、10~13岁患者分别为102,160和225人。患者治疗前均取模、摄曲面体层及头颅侧位Ⅹ片检查,以了解牙合的全面情况。

1.2方法216例采用2*4矫治技术,271例采用活动矫治技术,治疗完成时间为1周~7个月;将不同年龄组患儿按主动配合型、被动配合型、完全不配合型进行分析,并根据不同文化程度家庭对患儿正畸心理进行分析。

2结果

表1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患儿的主动配合意识增加(χ2=20.1,P<0.01)。3~5岁组的儿童由于年龄小、理解能力差,主动配合治疗(4.7%)的相对少。表2结果显示,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其子女的主动配合意识越强(χ2=17.83,P<0.01)。

3讨论

正畸治疗技术复杂、疗程较长,治疗中医患关系是一个共同参与的关系。这就要求医务人员要从2个方向考虑和分析问题:首先是儿童的心理特点,其次是与儿童家长的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正畸治疗的各阶段,医生可针对患儿不同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其进行心理诱导,鼓励其主动配合治疗[2]。

儿童正畸治疗中配合情况与年龄及心理状况、父母文化程度、环境等有关。由于儿童自制力、理解力有限,故治疗时应加以特殊考虑,有条件的可设立儿童治疗室,环境颜色可干净明快,室内可张贴针对儿童的宣传画,以消除患儿的紧张情绪。由于治疗复诊周期较长,患儿在家机会较多,患儿的配合就十分重要。治疗需要患儿戴矫治器进食,家长除准备较为可口的饮食外,可以通过容貌或是较勇敢之类的话语来鼓励患儿克服其不适,以达到治疗目的。再次复诊时,患儿多数表现较好,医护人员应当面带微笑,语言亲切,对于取得的进步高度赞扬,以增加患儿治疗的信心。无牙科就诊体验的患儿往往有较强的好奇心,这类患者一进诊室就开始观察周围的一切,对医护人员无惧怕,能主动配合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与儿童的交流是第一步,语言要充满爱心和童心。医生的每一个动作都在给儿童传达一个信息,因此要用和蔼、亲切、友善的动作来缓解儿童紧张、恐惧的心理。除非不得已,一般不轻易进行强制治疗手段,不能给儿童幼小的心灵造成恐怖的治疗体验。只有把握其心理特点,才能使口腔正畸治疗顺利进行。

4参考文献

[1]傅民魁,林久祥.口腔正畸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239-240.

口腔正畸篇3

摘要口腔正畸学在口腔医学的各个学科当中,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特殊性。培养新型具有医疗、教学、科研等多方面能力的口腔正畸研究生是当今口腔正畸研究生教学所面临的重要使命。

关键词口腔正畸学研究生培养PBL教学方法

口腔正畸学在口腔医学的各个学科当中,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特殊性。从口腔正畸学的发展历史来看,从1901年Angle医师创建世界第一所正畸专科学校起,已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发展。而我国口腔正畸专业比发达国家晚半个多世纪,存在的差距之大也是其他学科少见的。70年代末,全国仅有4所口腔医学院(系)设有口腔正畸科,正畸专科医师不足30人;90年代末,37所口腔医学院(系)以及大中城市的口腔专科医院均设有正畸科或诊室,正畸从业人员已超过2000人,其中正畸专科医师约占1/3[1];而近十年的发展,专业队伍更是日益壮大,培养新型具有医疗、教学、科研等多方面的能力的口腔正畸专业医师是当今口腔正畸研究生教学所面临的重要使命,通过研究生教育进行正畸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能力的培养占有越来越重的比例。

一、素质教育贯穿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

医德问题一直是医患关系的焦点问题[2]。医生和病人之间存在着各种联系,尤其正畸治疗病程较长,动辄几年,有疾病的治疗,生活上的关照,精神上的慰藉和社会上的各种影响等。良好的医德能调整医患关系,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而不良的医德常常是引起医疗纠纷、医疗差错、医疗事故、和产生不安定因素的原因。医者,仁者。导师身体力行,作为一名口腔正畸科医生,不但要知识扎实,技术熟练,还要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对患者具有仁爱之心,具有高尚的爱患观念和敬业精神。初入临床,研究生常常表现为对医患关系认识不深,法律意识不强,在医患沟通技巧上缺少训练,面对病人时不够自信。为此,导师在教授临床技术的同时,也教授一些医患沟通的技巧:在医患交流中,医生语速要适度,语气要谦和,术语要少用,外语要慎用;坐有坐相,站有站姿。提倡使用礼貌的语言、安慰性语言和鼓励性语言。

二、培养研究生的专业技术水平

正畸研究生,毕业后要能承担常规的临床诊疗工作,能对各种类型的错牙合畸形进行正确的诊断和设计,同时,还能应用自己娴熟的临床操作能力和技术达到每一步预期的治疗目的。因此,我们在带研究生的过程中注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

(一)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研究生入科之初,导师引导性的列出相关专业书籍的目录,学生根据目录,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多种途径自行借阅或购买,定期提交读书报告或心得体会,导师进行问题的归纳总结,之后定期答疑。此过程的训练可使研究生接触正畸的理论及科研,对学科从理论方面充分了解,并为选择科研课题奠定基础。

(二)规范的临床技能。整个临床技能的培养,其教学方式以PBL(problem—basedlearning)方法为主,它是以实践为基础,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着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研究生在实验室和模型反复训练的基础上,安排他们跟随导师接待初诊病人,熟悉问诊技巧,严格掌握制取模型及颌位记录、门诊检查、初诊照相和病历书写等专业技能。之后进一步培养研究生对病例的诊断设计能力,包括头影测量分析,模型测量,生长发育预测等学习。在以上工作准备充分的条件下,研究生开始在导师的指导下处理常规复诊病人,包括固定矫治器的粘接、加力,弓丝的制备,常用正畸曲的弯制,活动矫治器的安装及加力等,通过这一阶段的训练,使研究生扎实掌握标准方丝弓矫治技术的精髓,牢固掌握直丝弓及MBT矫治技术的临床特点,熟练把握各类活动矫治器的适用范围和应用要点。之后,研究生可以进入下一阶段--处理复杂的复诊病人,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可以进行一些复杂的复诊处理,如联合口腔颌面外科进行阻生齿的封闭牵引治疗,种植支抗的正畸治疗,以及严重紊乱的牙合关系调整等等。通过这一阶段治疗,要求研究生能够应对临床绝大部分错牙合畸形的正畸治疗。定期安排PBL的病例讨论,PBL教学以分组讨论形式进行,一般每个病例的讨论,首先研究生根据病例资料找出需要治疗的问题,然后归纳总结这些问题形成一个系统全面的治疗设计。每一学生对一个病例进行中心发言,其他学生有不同观点随时提出并讨论。病例设计除了涵盖专业的知识面,还应考虑社会、经济和患者心理等相关问题。在此过程中导师始终只是一个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为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提供空间。最后,导师点评,将每个人的设计归纳总结形成一个合理的治疗方案。此外,这种教学方法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的意识以及团结协助的精神[3]。

(三)娴熟的技工操作。正畸矫治要求个性化与人性化治疗,因而许多矫治器的制作,要求手工制备,需要正畸医师亲自完成,因此,研究生还要掌握娴熟的技工工艺。从简单的分牙簧、邻间钩,到复杂的quad-helix、herbst、twin-block等一系列矫治器,无论是弓丝弯制、铺托还是焊接要求研究生能够熟练且独立完成,临床期间需完成大量的技工室工作。

(四)较高的专业外语水平。随着中国经济和正畸学科的发展,就诊人群日益扩大,学术交流不断增加,这就要求正畸医师应该掌握一定水平的专业外语,这不仅是医患沟通的需要,也是学术进步的需要。因此作为一个合格的研究生,必须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否则很难与世界接轨,也很难做出高质量的研究课题。

三、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研究生处于精力旺盛、创新力强的时期,如何培养好他们科研创新的能力,是研究生培养的焦点问题。

1、培养文献检索能力。研究生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因此,在掌握临床技能的同时,还要求研究生阅读大量的文献杂志,及时了解本专业的最新进展,热点问题等,并以此为依据结合临床工作中所发现的问题来选择可行性强,且具有一定临床价值的课题。

2、培养科研设计能力。科研设计决定了科研的科学性、先进性与可靠性,要求研究生在从事科研时必须遵守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合理的对照、可重复性、随机化原则。要考虑整个实验的时间、空间占用率和可行性,实验对象的依从性等不确定因素,结合具体科研条件、经费支配等实际情况进行科研设计。

3、培养统计分析能力。科研资料的统计分析是科研工作中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关系到数据是否充分运用和结论是否正确可靠。因此,要求研究生熟练掌握医学统计知识以及计算机统计软件的应用,并结合具体的科研课题,正确运用。

4、培养论文写作能力。一切科研工作最终要体现在科研论文中,科研论文写作,要求课题新颖,设计严谨,内容准确,结果可靠;讨论符合逻辑,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论文格式正确,文法流畅。因此,导师在平时就加强研究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所交读书报告依照论文摘要格式书写,训练研究生概括、总结的逻辑思维的同时,加强了他们的写作的能力。此外,外文水平的高低也决定了论文的质量。在研究生的科研工作中,经常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外文的应用,如选题、查新、论文撰写等。因此,较高的的外语水平在研究生培养中起到重要作用。

四、培养研究生的教学能力

安排研究生跟随导师讲授理论课,协助导师完成多媒体的制作,并在某些章节独立完成授课任务。我科的培养目标是研究生能起到助教作用。研究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承担主要本科生实验室实习带教的任务。定期安排研究生讲解本学科新进展,培养研究生语言表达能力及知识贯穿能力。另外我们要求研究生阅读教学论文,探讨新教学理论,跟踪教育教学的国际前沿[4]。

当然,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研究生教育缺乏规范、系统化的正畸临床培训教材[5];临床研究生在临床学习和治疗的综合时间较短,使之很难在读研过程中独立完成各类临床病人,另外,由于经费短缺,研究生学术交流的机会少,这些也限制了研究生期间学术水平的提高,所以应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不断探索,使之毕业后成为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正畸医师。

参考文献

1.曾祥龙,傅民魁.近30年口腔正畸学科的发展与现状.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8;33(6):323

2.徐玉梅.论新型医德观[J].医学与社会,2005;18(8):38-41

3.边专,樊明文,台保军,等.PBL教学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口腔医学研究,2006;22(4):448-450

口腔正畸篇4

【关键词】正畸治疗;口腔修复;效果

【中图分类号】R78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696-01

古话曾说“民以食为天”,这说明饮食是我们生活质量的最基础保障,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我们的口腔组织与机能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或是退化,使口腔健康状况受到影响,这一方面会影响到正常的饮食、咬合,另一方面还会使口腔的美观受到破坏,极大的降低生活质量。当前人们的口腔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关注的问题,所以研究、实践如何进一步提高口腔修复质量,意义就变得非常重大。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择作者所在医院从2013年1月到2013年9月所收治的口腔修复患者44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最小年龄24岁,最大年龄56岁,平均38岁,23例为男性,21例为女性。对所有患者从1号到44号依次进行排序,并根据单双号将他们随机、等份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人数各22例,并保证两组患者在各项临床数据上的可比性,比如口腔情况,年龄,性别等等。

1.2治疗方法

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局部义齿治疗修复法进行治疗。对于观察组患者,则采取正畸治疗口腔修复法进行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与措施如下:

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各项必要必要的检查,包括口腔全景X线检查、头颅侧位片检查以及口内根尖片检查,摸清其各自的实际病情情况,以便针对性的采取治疗措施。获得检查结果后,治疗人员全面、仔细的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了解患者的牙槽骨吸收状况与牙周条件,获取寄存模型与工作模型,并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提高患者对自身病情的科学认识,让患者了解治疗方法,最后为患者制定最符合其实际情况的正畸治疗口腔修复方案。在对患者进行实际的临床治疗时,首先要对患者的口腔进行彻底的清洁,如果发现有优良的修复体,应当将其拆除,然后对患者实施相关的前期治疗,比如牙体牙髓病治疗、牙周病治疗等等。然后再对患者的牙槽骨以及颞颌关节进行全面、仔细的检查,看患者有没有骨缺损的情况,并排除其他病变的可能性[1]。进行正畸治疗的时候,要根据安格一类、二类以及三类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方丝弓矫正器对其进行矫正治疗。如果患者存在错颌畸形的情况,还需要通过镍肤丝来对患者牙齿的排列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然后通过方丝来调整患者颌的位置与关系,改善患者关节紊乱和咬颌曲线情况。如果患者的牙齿存在缺失的情况,就需要视患者的具体口腔情况而定,以提高患者牙齿美观度和咀嚼功能为目的,针对性的采取不同措施方法,集中患者的缺牙缝隙,然后再考虑修复工作[2]。如果患者的牙齿没有缺失,就先内收、排齐患者的牙齿间隙,对于该环节措施效果不是很理想的患者,便同样需要对其进行间隙集中处理,然后再考虑修复工作[3]。

1.3统计学方法

本文所有数据对比均采用SPSS17.0,用t值进行检验,如果P

2结果

经分组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不论是在发音、咬合、有效修复率、美观程度以及不良反应上,都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有效修复21例,满意度96.8%,无1例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有效修复16例,满意度82.3%,4例出现不良反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对比呈现出明显的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参图一。

3讨论

在本文的研究中,首先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了包括口腔全景X线检查、头颅侧位片检查以及口内根尖片检查在内的各项必要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准确的摸准了患者病情情况,还同时与患者进行了积极的沟通与交流,为患者针对性的制定了正畸治疗口腔修复方案,并最终使所有患者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这证明正畸治疗口腔修复在临床上对于患者的口腔功能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改善作用,亦能提高患者牙齿的美观度,相比于传统的局部义齿治疗修复效果高出了许多,这对于保障患者口腔健康,增强患者生活质量有着显著的价值与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做进一步的推广与实践。

参考文献:

[1]胡东光.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价值[J].求医问药,2011,9(11),270.

口腔正畸篇5

高柠教授17岁师从我国口腔正畸之父―毛燮均教授,是我国最早的一批口腔正畸专家,在医疗、教学、科研方面颇有建树。她在口腔医学、正畸学与遗传学颇有研究,临床上擅长儿童和青少年防治牙、颌、面畸形的防治。为了更好的为患者排忧解难,多年来她一直不求回报的付出着。问起原因。她笑道:经常跟孩子们接触,自已的心态也年轻了许多。

作为见证人与参与者,高柠谈起口腔专业的发展时脸上不时露出笑容。目前,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已是东南亚较大的口脸医学院校,北京仅私人口腔诊所就达上千家。这说明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于口腔医疗照顾的要求也在稳步上升,这也大大推动了该学科的发展。就拿正畸专业来说:自从毛燮均教授解放初期从哈佛大学进修回来后设立正畸科起,近年来该学科发展很快。今年参加二月在悉尼召开的世界正畸学会和五月美国正畸医学会会议的国内专家就不下百余人,国际交流也日趋频繁。

自1955年进入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院以来,高柠历任住院医师、助教、主治医师、副教授、主任医师、教授等职,长期在北医从事历届学生的正畸学教学活动,指导进修医生进行讲课示教和临床工作,以正畸学为主展开各种牙颌畸形临床诊断和矫治方面的医、教、研等工作,同时还进行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几十年来,高柠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学生,在全球各地从事正畸工作。

基于对这份工作的热忱,92年后她退而不休,仍到305医院等单位任主任医师为寻求帮助的人解决困扰。如今,仍有不少人点名要求由她来帮助解决口腔脸部畸形问题。

国内正畸专业起步晚,基础还稍显薄弱。作为老一辈专家,她甘为人梯,经常参加国际会议,为年轻学者拓展交流渠道,有效推进了国内正畸专业的发展。

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工作期间,高柠在保障医疗、教学工作之外,不忘科研。基于遗传因素与口腔畸形有着必然的联系,她除了牙颌畸形的矫正之外,还在遗传学方面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