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起点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常用写作

人才培养工作总结(2篇)

来源:网络 时间:2025-10-28 手机浏览

人才培养工作总结篇1

人才的培训、知识的更新、科技的进步,对一个单位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一年来,我院为了将该项工作落到实处,根据本院实际,把人才培训工作列为重点工作来抓,现就对该项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成立“继续医学教育领导小组”。

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领导,“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医务科主任为第二责任人,逐步提高全院职工对继续医学教育的认识,并将“继教”工作列入重要日程,使本院专业技术人员近一年的继续医学教育参学率达60%左右,“继教”合格率达90%。内、外、妇、儿科及中医科1人次分别参加了和省级学术讲座、专科培训班学习,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奖励和好评。

二、制定培训和学习计划。

一年来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职工培训和业务学习计划并完全予以落实,我们安排了年轻有为、且有较强事业心的职工到上级医院分别进行临床进修和学历培训,如:妇产科、内科、外科、放射科、检验科、护理部等均已园满学成回院,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临床。每月安排知识过硬、且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在院内进行业务知识讲座,使大多数职工在业务知识方面随时得以更新,大大提升了医院业务技术水平,并在院内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三、开发本院人才示范科室和岗位。

一年来,由于本院领导首先注重人才的培养,同时也注重骨干科室的建立,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和科室人员结构,我们重点对妇产科、外科、内科及放射科人员分期分批选送到重医大、川北医学院、市人民医院进修学习,两年时间共培养专业人才3人,参加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培训1人次,并适当的增加了人才培养经费。加大了引进人才力度,创新了人才管理体制和人才工作运行机制,使本院业务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人才结构不断优化,充分发挥各方面人才作用,提高了本院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技术水平。

四、严格执行目标责任制,科技兴院。

按照与卫生局签订的各项《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认真扎实地开展了此项工作,把科技兴院战略落实到每一个科室和个人,夯实了卫生人才培养的基础工作,推进了卫生人才工作常抓不懈,实现了卫生人才工作资源整合、工作力量整合,全面激发了卫生人才的创新创业精神,目前,在我院已初步形成了一支年轻有为、积极向上、刻苦钻研、勇于探新的业务队伍。鼓励支持全院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建立了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高风险岗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制度,针对职工业绩年终进行全面考核,奖优惩劣,推进了医院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人才培养工作总结篇2

常荣幸参加了首期教师发展培训活动,期间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新的观点,新的理念,结识了很多新的朋友。感谢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给予的机会和倾情教授。通过培训,我深刻认识到了教育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培训课程聚焦如何教学这一核心问题,把可持续发展观与先进教学理念相结合,让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拓宽了思路。这次培训激发了我的教育使命感,我要为培养有全球视野、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贡献一份力量。

在培训中,我一边学习一边思考,结合外语学科的发展,就国际化人才培养形成了几点看法和观点。

1、在全球化进程中,国家外语能力建设日显重要。我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各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更要文化先行、教育先行。只有争取了民心,“一带一路”建设才能行稳致远。民心相通的核心是语言互通,“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英语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仅靠英语难以通心。因此,“一专多能”(懂专业、能多语种沟通协作)、“一精多会”(精一门外语、会多门外语)的国际化复合型专门人才培养应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大学外语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2、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设置必须为教育目标服务。哈佛大学前校长Bok在《回归大学之道》一书中阐述了本科教育的八大目标,即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道德推理能力、公民意识、适应多元文化的素养、全球化素养、广泛的兴趣和为就业做准备。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大学外语课程设置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全球视野、人文情怀以及多元文化包容性,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胜任力。

3、从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实际出发,大学的外语教育不仅要教授语言知识,还要着力拓展专门用途外语和跨文化教育等方面。通用的`外语课程是基本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同时教授社会、文化、科学等基本知识,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专门用途外语课程以外语使用领域为导向,包括学术外语(通用学术外语、专门学术外语)和职业外语两类课程,旨在增强学生运用外语开展专业和学术交流、从事工作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学术素养和职业素养。跨文化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中外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